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真武狂龙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暮雨尘埃

    如果有什么事情是一顿揍解决不了,那就揍两次,不行就杀了!

    人族若是来这套,保证立马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唯有圣祖出世,强行统合一切,镇压一切不服,才能做到这一点。

    一念及此,韩圣又看了眼那处所在,心中苦笑的同时,暗暗也有些心惊不已。

    “韩小子!”

    陈圣似有所觉,意味深长的看着韩圣,语气也透着几分亲近,“你说,这位是不是也要走那几位的路子”

    韩圣眼角狠狠一跳,心头微凛,一时没有出声。

    虽然接着人族气运大涨,两家道统也沾了光,圣道增强的同时,两者修为进境也迈出了长足一步。

    可到了现在,却是越发对那位忌惮,乃至恭谨,甚至连封号都不敢轻易宣之于口。

    除了忌惮,也有几分敬畏,乃至佩服!

    不服不行啊,这么大的烂摊子,愣是让这位直接掀桌子,杀了个底朝天,然后生生将一盘死棋给盘活了。

    原本,陈圣都是死马当活马医,本着最后拼一把,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的念头,才一狠心,在那天站出来支持吴明。

    却不曾想事后,吴明一项项看似天方夜谭,牛马不相及,乃至胡闹般的指令,却是让人族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

    连带着,几家率先投靠的道统,无一不得了天大好处。

    即便是被打压最厉害的儒家,都开始恢复元气,甚至出了一位圣境大能王守明。

    固然有吴明不遗余力支持的原因,可到了这两位圣者的修为境界,如何看不出来,那位就是在认真贯彻吴明指令方针之后,才得了天大好处。

    如今,儒家新生代的激进派,虽然明面上不怎么亲近吴明这个打压儒家的始作俑者,却是将王守明奉作儒家新一代的中兴之主。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此为知行合一!

    即便是兵、法两家圣者,也将此当做新的圣人之言,尝尝以此教导弟子。

    而众圣殿的各种政令,也都几乎于此有关。

    唯有身体力行,知行合一,方得始终!

    可即便如此,无论是两大圣者,还是众圣,都未曾看出,吴明要走的道是什么。

    道祖,终结图腾,开创神道之先河!

    佛祖,虽同样是神道之祖,却是独辟一道。

    儒祖,神道掘墓人,开创儒道,却未做绝,留下了神道一分气运,也并未占尽气运,给予了其它道统机会。

    如此,才有了百家争鸣,人族盛世。

    反观吴明呢

    修的是因果之道,与佛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此一来,算是神道一份子。

    &nb




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女武神
    兵家调兵遣将,法家压阵监军,各家子弟统合调度,保证后勤供应。

    一场大战,绝非单单是几家的事情,哪怕都是百家中最强的道统,也不可能做到。

    这等级别的战争,极为考验统帅的指挥能力,去也做不到面面俱到。

    所以,手底下必然要有各方面的人才。

    看似无边无际的混战,人、蛮、妖冲杀一团,但明显能看的出来,人族一方就如一个精密的仪器般,有条不紊的按照既定的规则运转。

    穿着步人甲的陌刀队,披着铁甲,武装到牙齿的具装铁骑,还有一队队射雕手,都有各自的专攻目标。

    哪里出现了硬骨头,这些具备特殊战力的部队,就会冲向哪里,甚至会合作歼敌。

    还有防御无双的魏武卒,彷如铜墙铁壁一般,冲锋在战斗的最前沿,为普通士卒抵挡住体型庞大的妖蛮兵卒带来的压力。

    长枪队、刀斧手、钩镰队乘隙上前,于战友撕开的口子中,探出了手中兵刃,有如毒蛇般,一次次攻击在妖蛮兵卒的要害。

    除此之外,还有极为出彩的医护兵、救援队,只要人族士兵前进一步,他们就会毫不停歇的上前,搜索每一寸土地,救治伤员。

    一架架简易的悬浮车队,齐整的医疗箱,洁白的绷带,医部精心研制的止血药,还有那一张张冷静的俏颜,激发着所有战士的勇气。

    自大明圣昭告天下,女子能顶半边天之后,人族初现了史无前例的变化。

    不仅衙门中出现了女官的身影,就连兵部中,也出现了女兵营,乃至女将军,甚至是女性统帅。

    身着白衣,穿梭于血海之中,救死扶伤,彷如莲花般圣洁。

    没有人后退,没有人怯战,纵然心有畏惧,可他们都很清楚,一旦后退,死的不仅是自己,还有朝夕相处,同住同吃,睡一个大通铺的战友袍泽。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古老的战歌,随着鼓角争鸣,于战场上飘扬而起,那是后方统帅亲自鸣鼓助威,激励将士,奋勇杀敌!

    妖蛮兵卒震惊了,乃至害怕了!

    不明白,短短三五年而已,曾几何时,本应一触即溃的人族士兵,何以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

    明明身体孱弱,连妖蛮三分之一都不足的人族士兵,怎么就有勇气面对妖蛮大军,并且如此悍不畏死

    妖蛮不明白,以往只要吓唬一通,就能在人族士兵面前耀武扬威的自己,怎么就反过来成了被追杀,乃至屠杀的一方。

    这不应该啊!

    弱者,看到强者,不该害怕、畏惧,进而逃跑吗

    可这些人族士兵眼中,非但没有畏惧,反而更多的是兴奋,乃至令妖蛮畏惧的平静,是怎么回事

    曾经有效的杀伤人族士兵的方法,好似完全失去了作用,更像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派出强者冲击人族战阵,与以往不同的是,人族这边丝毫没有慌乱,也没有用人海战术,以人命来填。

    面对凶悍无比的妖蛮强者,人族士兵好似机械般,有条不紊的变化战阵,便有一队队精锐的士卒冲出,将冲来的妖蛮强者堵住,进而围杀。

    通过这种方法,下从蛮王,上到蛮皇,几乎没有给人族一方带来任何损失,更未掀起丝毫波澜,彷如送菜一般。

    妖蛮一方也不是没有,拥有特殊血脉天赋的强者,可却根本做不到,如人族这般,进行亲密无间的联合行动,排兵布阵。

    至多,就是一同冲杀,可面对人族战阵,还有各种器具,层出不穷的符箓,针对性的战略部署,就是一面倒的屠杀。

    当妖蛮一方派出身具水脉天赋的强者出动,人族这边马上就做出应对,不仅有特战队出面迎敌,更有针对性的符箓宝具防御,使其一身力量完全做了无用功。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妖蛮兵卒死了一批又一批,不知死了多少,尸横遍野,血流漂杵,都不为过。

    人族士兵死的也不少,战线却是层层递进,一步步压迫着妖蛮阵营后退。

    妖蛮兵卒中渐渐出现了逃跑的迹象,哪怕被督军的妖蛮强者追杀,也依旧遏制不住。

    并非他们不想派出更强的存在,可人族一方也不是吃素,而且更强,将妖蛮一方的强者盯死,但凡有半圣尊级之上的强者出动,立马便会有更多人族半圣现身。

    最让妖蛮一方恐惧,乃至绝望的是,哪怕人族一方未曾及时派出强者接手,一支支武装到牙齿的特战队,也会在第一时间集结成阵,直面半圣尊级妖蛮。

    反观妖蛮一方,纵然凶悍暴虐,可在面对上位者威压时,几乎超过五成,根本不敢对上位者出手。

    死伤随时都在发生,大战仍在继续,妖蛮败退已成定局,人族一方近乎在追杀。

    但若仔细观察,却不难发现,每时每刻,人族阵营都在推进的同时,前线也会有一队队战士有条不紊的撤退。

    临阵退兵,本就是兵家大忌,更遑论是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

    可现在,却完全打破了尝试。

    只要有战士退下,便有一队队养精蓄锐的战士上前,以最快的速度,接替前者的位置。

    更离奇的是,退下来的人非但没有高兴,反而骂骂咧咧,好似不愿意撤退,脚下却是不慢,队伍更是出奇的整齐,丝毫不见混乱。

    有妖蛮一方的强者发现这一现象,不是没有想要趁机钻空子,等实际行动之后,



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 农圣许秋澜
    所有人明眼人都知道,那是大明圣捧出来的标杆。

    甚至有人,故意编排,造谣生事,污蔑两人之间有不正当的关系,可没几天就被淹没在时代浪潮中了。

    时代在进步,无论是苟延残喘的遗老遗少,还是别有用心之人,但凡想要拖后腿者,都敌不过这大势滚滚碾压,最终粉身碎骨,道消神灭。

    大明圣手段狠辣不假,出手便打压了三大道统主流,逼死了两脉圣者魁首,使得两脉元气大伤,陷入低迷。

    纵然是禅宗祖庭少林寺,亦是不敢抬头,一口气出动四大圣佛为先锋,日日夜夜诵读佛经,超度亡灵,据传险些将他们累死,至今都没有出头,依旧做着免费劳力。

    可就是这样的狠辣手段之下,那些反对的声音,却是越来越少。

    可以想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说完全消弭,但至少明面上,再也无人会随意编排置喙大明圣。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这位大明圣的手段,不仅只是会杀人,更是人大部分人满意。

    现在,儒家已经尝到了甜头,抛开王守明这位新晋圣境大能不说,单单是以往儒家弟子认为只能做教书先生,读书写字般侮辱性的差事,如今却是甘之如饴。

    何解

    教化之道根本——开智!

    开民之智,开万灵之智,开天地之智也!

    现在,只是初步阶段,已经有儒家鸿儒大德预见到,大明圣下一步,就将是准备开万灵之智。

    如何开

    用大明圣的话来说,那就是文化入侵。

    以人族文化,教化异族,感化亿万生灵,从根本上改变异族的思想。

    试想,如此大功绩,儒家得了,岂会不高兴

    若非之前被打压的狠了,儒家弟子现在,恐怕对大明圣已是感恩戴德了!

    所以,对于众圣殿下达的各种宣传任务,儒家是积极配合。

    只要打下了异族地盘,众圣殿就会支持儒家,创建纯粹的儒家书院。

    当然,也只限于异族境域之中,神州人族正统疆域,永远不得建立此类书院,这是众圣殿铁律,亦是大明圣亲自下的圣谕。

    儒家之人不是没想过,等儒家元气恢复,可以借异族之力,再反攻人族本土。

    可在众圣看来,这不过是痴心妄想。

    万民开智,新生代学员,经过了系统教育,一代代影响下来,早已深入人心,岂会倒退回去

    更何况,任谁都看的出来,只要大明圣在一天,这种情况就根本不会发生。

    指望一位圣境大能老死或出意外,儒家弟子就是熬上几十代,都未必有机会看到这一天。

    但不管怎么说,儒家几番遭受重大打击之后,却是依旧焕发出了新生。

    再说道家,虽然没有儒家弟子众多,也没有能耐教书育人,可搁不住道家五花八门的炫酷术法多啊!

    经大明圣指点,各种神奇符箓的开发,如火如荼进行,更是走进了千家万户。

    道家宗旨,清静无为,与世无争。

    即便强者能够辟谷,但门下弟子,总得吃饭喝水,为衣食住行发愁吧

    于是乎,各种依附这些新奇符箓而生的新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更提供了不知多少劳动岗位。

    佛门同样遭受了打压,也是极为不受大明圣待见,明眼人都看的出来。

    可在期间,佛门大德高僧,同样看到了机会。

    儒家能在异族开设书院,佛门怎么就不能,开设寺院,弘扬佛法

    为此事,甚至连大明圣下的各种让佛门痛不欲生的禁令,都捏着鼻子认下,才得到了允许。

    什么禁令

    除寺院本身外,严禁寺院拥有土地私产,僧众无权购置任何永久性土地和房屋,只能租赁,等等等等,一系列在所有人认为,都极为严苛的政令。

    就在为此事,闹出不小动静时,史家有人发话了,明言指出佛门寺院的各种危害。

    什么欺骗信众,敛去香火钱,都是小事。

    在那些金身佛光照不到的阴暗所在,是一家家寺院放贷,不知毁了多少家庭。

    更离谱的是,佛门不纳税。

    在神州,佛门兴盛之地,一镇之中,多的话,周围会有四五座大小寺院,上千僧众。

    其中哪怕只有一半青壮,也是极大的劳动力,可这些人不事生产,不纳税,便是极大的影响,乃至破坏了当地经济环境。

    而且,里面超过大半,并非是真的僧人,而是假借佛名,逃避纳税和徭役。

    现在好了,大明圣一纸谕令,佛门不仅要纳税,而且必须到当地,开具严格详细到令人发指的证明,才能由发放度牒,成为僧人。
1...860861862863864...8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