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将军,祖大寿真的会来援吗?”监军道张春声音颤抖着问道。
满桂冷冷的瞥了他一眼,没有理会。这些文官平时里贯会夸夸其谈指点江山,真到了紧急时侯一个个便变成了草鸡,让满桂十分不屑。
建奴八旗兵正在猛攻,军阵的两翼已经有了溃败之势,满桂把身边最后的家丁队都派了出去,才勉强维持中间阵列不崩溃。
只要吴襄的骑兵能够突击建奴后阵,牵制建奴不把更多的兵力投放在车阵,自己便有时间把后面的队伍往前调,如此才有可能挡住建奴的猛攻!满桂暗暗的想道。
然而注定要让他失望了,在瞭望兵惊恐的叫声中,满桂举起千里镜望去,就见远处的吴襄骑兵根本没有听从自己的命令向建奴后阵发动突击,反而全军向西竟然要撤出战场。
“吴襄鼠辈!”满桂怒吼一声,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
吴襄竟然逃了,就这么弃正在和建奴作战的主力于不顾逃了!这出乎了中军所有人的意料。
“该死的吴襄,竟然不听命令丢弃主帅逃走,难道他不怕朝廷的问罪吗?”有官员绝望的叫道。
“上次吴襄增援大凌河,刚和建奴交手便率军逃窜,已经有先例了,却不知道孙督师为何还让他统帅骑兵?”有官员怒道。
“不让他统帅让谁统帅啊,宁远锦州的辽西军都是他和祖大寿的人,换其他人统帅这些辽西将领肯听命令吗?”
众官员还在议论牢骚着,却谁也拿不出切实的办法。吴襄逃跑,主力车阵立刻陷入孤立无援的局面,还如何能够在建奴八旗兵的猛攻下坚持下来?
这个时候能指望谁?祖大寿吗?
祖大寿?满桂冷笑了起来,虽然他刚刚口称祖大寿会带兵来援,但只不过为了提升士气罢了,在心里他不认为祖大寿敢来。
辽西军的将领们都是一帮自私透顶的家伙,这个念头在满桂心里根深蒂固,对这些人满桂万分瞧不起。
谁都指望不上,今日唯有死战而已!看着西斜的日头,满桂对自己道。
面对建奴连续的战败,已经成了满桂心中无尽的耻辱,而如今手掌四万大军,却再一次战败,丢掉了大明在辽西最后的精锐,满桂自感无颜在活在世上!
两翼已经崩溃,无数的明军哭着喊着丢掉武器逃跑,皇太极身边的护军终于出击了,无数的建奴骑兵蜂拥奔驰着,锋锐的马刀挥砍在逃兵的后背上,一个又一个的溃兵惨死在建奴马蹄下刀下。
中间的阵列也终于抵挡不住崩溃了,有明军在和建奴奋死搏杀,更多的则是丢下武器逃跑,其中便包括满桂派出的家丁。
“将主,快撤退吧!”旗鼓官,也是满桂的家丁头目,冲着满桂焦急的喊道。
“还往哪里退啊?”满桂苦笑一声,身为主将的他已经无路可退了。
“今日一战,唯有死国而已!各位兄弟,你们跟着我多年,随我南征北战。然而今日,咱们已经走到了末路!谁要是离开的,我不怪你们,而我,今天就要战死在这里!”
满桂看向身后为数不多的几十个家丁,充满愧疚的道。
“将主既然不走,我们如何能走。”旗鼓官苦笑道,拔出了刀来,站在了满桂身侧。
众亲兵沉默着,一个个也都站在了满桂身后。
张春目光复杂的看了满桂一眼,在几个仆人的保护下向着远处逃去,更多的官员和将领逃过了满桂身侧,没有人留下来。
虽然不知道能不能在建奴的追杀下逃离战场,但只要逃就有生下去的希望不是?
建奴终于攻到了中军,在他们面前,无数的明军士兵哭喊着逃跑,但却有数十明军列阵帅旗之前,冷冷的等待着他们。
“杀啊!”满桂怒喝着,舞动着大刀向着建奴冲去。
“杀啊!”数十个家丁紧随在满桂身后,冲向了建奴的阵列,犹如挡车的蟑螂一般
一骑建奴飞驰而来,身边的仆人一哄而散,张春惊恐的坐在了地上,闭目待死。
他没死成,身上的大红官袍救了他的性命,被喝令跪在地上的张春无意间扭头,看到中军的大旗正在缓缓倾倒
一骑战马蹒跚着奔来,战马连同马上的骑士都浑身血迹斑斑,刚刚达到祖大寿营地的门口,马上的骑士便摔倒在马下。
“什么情况?”何可纲巡营中匆匆回来,向祖大寿问道。
“看看吧。”祖大寿苦笑着把书信递给何可纲。
“建奴猛攻车阵,亟待支援,切切。”看着书信中为数不多的字迹,看着书信最后签署的满桂和张春的大名,何可纲脸色严肃了起来。
“援军正在遭到建奴猛攻,咱们理应前去支援。”沉默了片刻,何可纲缓缓说道。
“是该支援,可是何兄弟你看看这满营的士兵,还有再战的能力吗?”祖大寿苦笑着道。
“可若咱们不去支援,满桂的四万援军很可能被建奴击溃啊。”何可纲道。
“去了又如何?”祖大寿反问道,“咱们被围困在大凌河城月余,每天只能吃一顿饭,弟兄们的身体早就垮了,再加上昨日和建奴的血战,兄弟们最后的力量都耗光了,便能上了战场,能发挥出一成战力吗?”
“咱们已经违旨放弃了大凌河城,若是再违背武经略的命令不去支援的话,一旦援军战败,你我的罪责便大了去了。”何可纲急道。
“罪责?呵呵,”祖大寿冷笑了起来,“援军若败,你我手下的这支军队便是辽西最后的精锐,朝廷巴结咱们还来不及呢?如何肯问罪咱们?”
“你,你,你,”何可纲指着祖大寿嘴唇哆嗦着,“你怎敢如此想,那援军中也都是辽西子弟,难道眼睁睁看着他们被建奴杀死不成?”
祖大寿叹了口气:“何兄弟,我何尝想这样?但我也不能让身边这些兄弟白白送死不是?他们跟着我修筑大凌河城,又在建奴围攻下坚守一个多月,又经历了和建奴的一场血战,受尽了苦楚,我不能再让他们送死。”
何可纲怒道:“你不去也行,我只带人去救援。我就不信满营将士中,就没有愿意一心为国者!”
说完,再不理会祖大寿,不顾而去。
祖大寿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
何可纲说到做到,离开了祖大寿的营帐,立刻向着各营而去,要游说营中的将领跟着自己前去救援。
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除了几个亲信将领外,肯听从他话的将领寥寥无几。无奈之下,何可纲想到了平辽军的周遇吉,便向着海边而去,周遇吉一直住在海船上没事从不上岸。
还未等何可纲出营门,有士兵来请,说是总帅祖大寿来请。何可纲满心欢喜的跟着回到了营中,他以为祖大寿改变了主意。
何可纲刚进了中军帅帐,脑后一阵恶风袭来,被祖大寿的亲兵重重一棒打在后脑上,当即昏迷不醒了过去。
“何兄弟啊,我也不想这样,可你非要逼我。”祖大寿蹲在何可纲身边,叹息着道。
“大哥,咱们怎么对朝廷说啊。”祖可法的兄弟祖大弼有些恐惧的道。
“什么怎么说,大凌河一战伤亡无数,何可纲奋勇杀敌身受重伤,不治身亡!”祖大寿冷冷的道。
祖大弼顿时恍然大悟。
周遇吉闻听何可纲伤重不治的消息后,很是愣了一会儿,他记得前两天还看到何可纲,不像是该死的情况。
何可纲是祖大寿下面第一人,于情于理周遇吉都得前往拜祭一番。
然而等他来到祖大寿营中时,何可纲的尸身已经被装入棺材收殓了起来。
在何可纲灵前拜祭过后,周遇吉问起下一步的行止。
“唉,败了,已经败了。”祖大寿叹息道,“消息已经传来,武经略满桂率领的军队被建奴击败,本帅原本打算修整两天就带兵增援,没想到败的竟然这么快!”
“已经败了?”周遇吉顿时大吃一惊。
那可是四万大军啊,又距离锦州没有多远,怎么可能败的这么快!
“怎么败的,满桂现在怎样?”周遇吉连忙问道。他一直呆在船上,消息自然没有祖大寿灵通。
“据说是建奴用红衣大炮轰开了援军的车阵,然后才有如此败迹。至于满桂,我倒没有听到他的消息,恐怕不是阵亡便是投降了建奴。”祖大寿沉痛的道。
周遇吉沉默了一会儿,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因为他不知道满桂之败,自己该不该承担一些责任?
若是自己一开始力主前去和满桂会师,而不是就在这海边修养,说不定不会有此大败吧?周遇吉暗暗的道,不过很快他便把这种情绪排在脑外。
“祖将军,满桂援军溃败,建奴恐怕很快便会整顿兵力对付咱们,不能在呆在这里了!”周遇吉提议道。
祖大寿点点头:“周将军说的是,我已经传令下去了,命令各营立刻整备,马上拔营返回锦州。周将军,建奴凶悍,我们只能沿着海岸行军,这一路的卫护还要麻烦您。”
周遇吉点点头:“这都是应该的。”
在接到满桂增援命令那时起,祖大寿便决定撤往锦州了。因为趁着满桂和建奴大战,建奴无暇他顾,正是撤退的好时机。
谁知道却被何可纲耽搁了时间,等到处理了何可纲事情后,满桂战败的消息已经传来。
祖大寿不敢再耽搁,立刻率领部下沿着海岸向锦州方向撤退。周遇吉率领船队也沿着海岸卫护。
期间,有小股的建奴骑兵冲了过来,却被船上的佛郎机开炮逼退。
也许是忙着剿杀满桂援军的残兵,皇太极抽调不出太多人手,知道祖大寿军队达到锦州外侧的海边,建奴大军一直没有来。
拒绝了祖大寿邀请入锦州,周遇吉率领船队立刻启程开拔了。
辽西这边的战事暂时告一段落,建奴虽然击败了满桂援军,但并没有能力再攻打锦州或者宁远,估计很快便会退兵。
而金州那边却战事正酣,大帅王业泰正在独自抵挡着莽古尔泰两三万八旗的进攻,周遇吉早已归心似箭。
第139章 爽
皇太极很想击溃满桂援军之后再灭了祖大寿,但四万明军毕竟不是小数目,想全部歼灭也并非容易事情。
为了全歼满桂所部,皇太极用了全部的力气,并派出了最后的机动骑兵迂回包抄,方才把明军溃兵拦截下来。
一场战后,四万五千明军,除了吴襄带着八千骑兵逃出了重围,逃回锦州去了,剩下的军队或死或降,几乎被八旗兵全歼。
而等到皇太极聚集了一部分兵力准备对付祖大寿时,祖大寿已经在辽南水师的护卫下逃进了锦州
建奴出战也快两个月的时间了,士兵已经力疲,这个时候在围攻锦州几乎不可能。而且锦州城不是大凌河城堡,是真正的坚城,城中有着大量的粮食,不是靠围困便能攻下的。
所以,在收拾了战场后,皇太极便准备撤兵了。
而促使皇太极决定退兵的最要原因是心中极大的忧虑。
现在八旗主力尽在辽西,剩下的大部分旗丁也在莽古尔泰带领下陈兵金州威胁辽南的王业泰。而建奴腹地,辽阳沈阳甚至是建州老家,已经是空虚至极。
绝大部分的旗丁被抽调走,数千里的地盘几乎没有军队,若是有敌人在这个时候进攻,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当然在大部分八旗将领眼里,没人敢攻打八旗老家,毕竟很多蒙古部落已经庸服,朝鲜也被征服,明国的辽西军大部分被灭,辽南王业泰龟缩在金州关背后,哪里还有敌人存在?
但皇太极心中还是非常忧虑,因为敌人不是没有,比如蒙古的插汗,虽然被远远驱赶到了河套一带,但谁知道会不会趁着自己和明国大战的时候回来。
而且在皇太极心里有一种自觉,仿佛有隐藏的很深未知的敌人一直窥视着大金,时刻等待着给大金一击。
所以,他顾不得再对付逃到锦州的祖大寿,而是立刻下令退兵,同时给在金州的莽古尔泰传令,命他带领军队返回辽阳。
皇太极的预感非常准确,就在他带兵还没有渡过辽河的时候,突然有噩耗传来,建州腹地遭到了攻击!
“是谁?敌人是谁?是朝鲜人吗?”皇太极一把抓住报信的人,声色俱厉的问道。这个时候,能威胁建州老家的只有已经投靠大金的朝鲜人了。
“不是朝鲜人,是明军,是打着平辽军旗号的明军!”报信的旗人惊恐的叫道。
“王业泰的人?”皇太极瞪大了眼睛。
这怎么可能,王业泰是从鸭绿江打到了辽阳城下,可不是已经被赶回辽南去了吗,莽古尔泰正带着军队在金州看着他。怎么可能再出现在建州?
随着报信旗人详细的讲述,皇太极这才明白了过来。现在攻打建州的不是王业泰主力,而是辽南军的偏师,是一支规模只有三千来人的军队。
想必是王业泰从镇江堡向凤凰城转进的时候,没有带走所有军队,而是留下一支人马躲了起来,应该是渡过鸭绿江躲在了朝鲜那边,而莽古尔泰也没有仔细探查把这支军队漏了过去。
然后等到莽古尔泰带着征集的八旗兵追杀王业泰的时候,这支在朝鲜的明军潜行到了建州以东,渡过了鸭绿江杀到建州老家。
三千人的明军数量并不多,但问题是建州乃至辽沈实在太空虚啊,最后的旗丁大部分都被莽古尔泰带到了金州,现在大金腹地剩下的都是老弱妇孺
想想会出现的后果,皇太极顿时眼前一阵阵发黑,身体开始摇晃了起来。
建州腹地,赫图阿拉,建州女真人的发祥地,老奴建立的第一座都城,现在正颤抖在大明军队的脚下。
看着脚下低矮的城墙,看着城中低矮逼隘的建筑,张旭撇着嘴鄙视不已,蛮夷就是蛮夷,都城连大明的县城都不如。
鄙视之余,张旭却意得志满,以一营之兵迅猛突进,攻下建奴之旧京,马踏跶虏巢穴,这种功绩实在是太大,足以快慰平生。
王业泰率军从宽甸南撤的时候,便命张旭和李彦直带着一营兵暗中渡过鸭绿江,躲在的朝鲜境内的群山之中,然后探知莽古尔泰带兵一路追击王业泰主力去后,张旭便带着所部秘密向北潜行,翻越了群山,到达了建州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