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硕鼠就是我

    徐世杨惊喜的发现,通过狩猎这种原始的军事训练,他的民兵战斗力有了不小的提升(至少侦察队射箭的成绩明显进步了许多)。

    而且,大量猎物使得他提前花出去的粮食不仅没有亏损,甚至还有不小的盈余。

    侦察队和民兵的勤奋工作,给留在十五屯训练的新军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冬天里,这90个脱产士兵每天都可以获得额外的肉类补充——每天晚上,徐世杨会亲手把最受欢迎的狼肉汤泡高粱饭打到每一个人的碗里,然后跟他们同吃同住,一同训练。

    充足的营养自然需要配合严酷的训练计划,开训之后的头一个月,除侦察队之外的所有新军士兵,第一项训练内容就是队列,十天之后增加列队行军等机动科目,然后队伍暂停训练,所有人在坞堡里过了个祥和富足的春节——徐世杨带着赵珊和容嬷嬷去了二屯,跟父亲、二娘以及弟弟一起过节。

    一月初十,徐世杨从二屯返回,十五屯各部门又开始忙碌的工作。

    新军士兵进行了十天恢复性训练,然后增加实战科目——包括长枪兵的刺杀训练,火器兵的装填训练等等。

    再加上一直保留的队列、行军等科目,新军士兵每天的训练时间超过4个时辰,

    这种高强度的训练一直持续到建兴十一年二月,新军士兵都在自身的韧性和充足的饮食补充下撑过这段劳累万分的日子。

    包括徐世杨在内,所有90人都得到充分的锻炼,以半大孩子为主组成的火器兵眼看着都拔高了一截,原先豆芽菜一样的身体也变得壮实许多。

    那些成年人组成的长枪兵,也褪去了原先那种兼顾老实和狡猾的表情,在军棍的教育下变得木纳起来,一旦列成阵型,50多人可以如同一台机器,同进同退。




第66章 153
    由于粮食问题,每三天一次的军事训练,强度上也被削弱许多。

    长枪兵之前集训时每天要在队列训练,行军训练之外做一千次合格的刺杀动作。

    现在队列训练保留,行军训练里程削减一半,而刺杀训练降到每天三百次。

    除此之外,徐世杨给他们增加了一个反骑兵训练——其实就是摆一个空心方阵,所有长枪兵弯腰据枪,枪尖倾斜向外,然后就这样一动不动直到训练结束。

    为了增加实战感觉,让长枪兵熟悉骑兵,徐世杨会亲自骑着战马,身穿札甲,对方阵做模拟冲击。

    十五屯只有他一个骑兵,而且那战马会在距离枪尖三米之外就不自觉的掉头转向,但一人一马加上闪亮的盔甲,这气势仍然让新军长枪手感到不安。

    一开始几次,徐世杨甚至能冲垮整个方阵,他不得不甩起军棍,狠狠抽这些士兵一顿,让他们用身体而不是大脑记住——面对骑兵,任何情况下,长枪兵都不能动摇。

    往返几次之后,士兵的情绪开始变得稳定,到最后,徐世杨一个人已经无法让长枪兵们产生任何情绪波动了。

    徐世杨知道,鞑子上阵不会只上一个骑兵,不过现在已经是他所能做到的极限,更加贴近实战的训练,只有等以后坞堡发展的更加强大之后再说了。

    这样的训练,同时锻炼了被编入方阵之中,站在长枪兵身后的火器兵,他们现在也能在徐世杨的压迫下,从容给手中的武器装填弹药。

    之前的两次战斗,火器兵都是只在近距离射击了一轮,随后就立刻进入白刃战。

    但有了长枪兵的配合和新式火绳枪,还是拘泥于一轮射击,会对士兵手中的火力形成一种浪费——以火绳枪的有效杀伤距离,对骑兵可以射击两轮,对步兵(如果他们不停下来用弓箭对射,而长枪兵没能挡住突击的话)甚至可以射击4、5轮(当然,火门枪仍然只能射击1轮)。

    徐世杨当然希望发挥这种独特的射程优势,因此火器兵训练中增添了大量重新装填的内容,不管使用火绳枪还是火门枪,徐世杨要求每一个火器兵都要熟悉火绳枪的装填流程。

    这样也算是为未来全军换装火绳枪或燧发枪做一些准备工作——宁愿人等装备也不能装备等人啊。

    由于火药紧缺,所有火器兵每三次训练,才能获得一次实弹射击的机会。

    这样的射击频率当然算不上高,实际只能让士兵们熟悉火器射击时的感觉,对提高命中率似乎没有太大帮助,不过这点火药不能省,没有经历过实弹射击训练的士兵会对自己手中的武器严重缺乏信心(要不就是信心过重),难以把握射击距离,在射程之外就乒乒乓乓把弹药打空,以至于被敌军轻易突破的战例非常多。

    三月初,徐世杨基本完成重新部署工作,带领家眷(现在只有赵珊一个人),所有新军士兵,以及医疗队人员到达新的坞堡。

    被分配在这里的民兵和家眷已经提前半个月到达了,徐世杨这次只需要直接入住。

    没有男性亲人的女性仍旧单独聚居在一个大院里,赵珊管理,她现在的任务跟容嬷嬷在十五屯时一样,因为后者需要留在原坞堡负责那边的妇女工作,因此这边就由赵珊负责。

    徐世杨并未从本家获得新建坞堡并任命坞堡主的权利,因为浮来山土匪覆灭后,类似这样三个距离不远的据点实际上都可以在一个人的掌控之下。

    但为了区分,原十五屯在内部被徐世杨



第67章 粮食
    “开耕喽!”

    一声悠长的吆喝响彻天地,徐世杨当下挥舞彩鞭,轻轻抽在一头犍牛背上,那强壮的耕牛哞的叫了一声,在赵珊的牵引下缓步向前。

    徐世杨跟在后面,扶着沉重的木犁在地上劈出一道深深的痕迹。

    村民们高声欢呼,各自回到自家的份地里,开始一年的劳作。

    昨天刚刚下了一场春雨,此时地里的土很黏,给徐世杨的工作平添了不少麻烦,好在徐世杨也不是第一次下地,小的时候,他需要跟在大人后面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

    十四岁满,成了半丁之后,徐世杨就开始像个真正的壮丁那样扶犁耕地——徐世杨需要用这种方式打磨自己的身体,乱世之中,好的体质是安身立命的本钱。

    几年下来,田地里各种沉重的农活对徐世杨来说已经算不上多么痛苦了,何况农人们就是喜欢春雨,在农田里打滚了一辈子的老人们都说今年开耕就有雨,是个丰收的好兆头。

    而丰收,不仅是农人一年到头最大的愿望,也是徐世杨继续执行今后发展计划的重要保障。

    ……

    这个世界的坞堡,看起来更像是某种形势的军屯。

    按照江北通行的规则,堡主给农民家庭分配一些土地,让他们耕作,收割之后,堡主会拿走堡民收入的6成或7成——几乎没有5成的情况,如果有,那个人一定能得到堡民的感恩戴德。

    徐世杨之前,十五屯堡主是一个叫做徐睦泽的书生,这个人的爷爷和徐世杨的曾祖是亲兄弟,是如今已经成为徐家主干的徐睦江、徐睦河、徐睦海三兄弟的旁系血亲。

    当时,徐睦泽在十五屯实行的是七三分比例,堡主收走七成。

    一年前徐世杨接管了十五屯,徐睦泽转到二房船队做了个账房(虽然一共只有两条鸟船),现在居住在南边不远的日照附近。

    而去年徐世杨执行的税率是六四分,作为坞堡主,他比之前徐睦泽的年收入少了大约150石左右。

    而且,徐世杨去年参与过一次攻击流民的行动,人口增加数百,这些人对去年的农耕没什么帮助,却消耗了十五屯不少的口粮。

    打鞑子的时候,徐世杨抢回一些粮食和猪羊,算是有了一些补贴。

    打浮来山又补贴不少,但人口同样增长很快,再加上一整个冬天,全坞堡的人就没闲着,还得养100个训练强度很大的职业士兵……。

    所有因素加起来,徐世杨手中的存粮已经接近最低警戒线了。

    不过,他对此倒是并不特别担心,因为家族的船队早在三个月前就已经出发前往江南,那里粮食便宜,即使留出给船队自己的利润空间,徐世杨准备的金银财帛也能换回大约一千石粮食。

    这些粮食足以让十五屯所有人一起吃到秋收。

    当然,去年徐世杨让出的一成收获,再加上整个冬天大家都在吃食堂,各家各户都还有些余粮,徐世杨的粮库也没彻底干涸,所有这些全部加起来,徐世杨的家底在江北坞堡中已经算是非常丰厚了。

    在地里忙碌了一整天,夜间,徐世杨端坐在炕上,面前摆一个小木桌,点着油灯在自己视若珍宝的小本子上撰写着什么。

    百业凋零并非说笑,江北的造纸业早就崩溃很长时间了,现在整个齐省都未必还能找得出一个造纸工坊,他手里这些纸张,都是托家里船队从江南买来的,无论价格还是稀有程度,都值得徐世杨仔细对待。

    赵珊走进屋里,在小桌上摆了一杯粗茶,然后伸手拨弄灯芯,让油灯变得明亮一些。

    “夫君,该休息了,明天还有农活呢。”

    &



第68章 赵琳的努力
    “呵呵,小丫头还挺有见识的吗。”

    听了赵珊的话,徐世杨对赵琳高看了一眼。

    当然,赵琳在徐世杨眼中的形象一直不错,毕竟这是一个敢于背刺鞑子的女孩,挺英气的。

    “行了,娘子你以前可是不关心这些东西的,说吧,赵琳要你做什么呢”

    与赵琳不同,性格内向的赵珊人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嫁个好男人,生几个孩子,相夫教子,安安稳稳度过一生。

    真是个典型的传统封建女子,让人忍不住产生一种好好欺负她的想法。

    现在赵珊已经成为徐世杨的妾室,夫为妻纲,徐世杨让她掌管153的妇女工作,她虽然不喜欢抛头露面,但也应承下来(而且管的还算不错)。

    徐世杨让她跟着参加春耕,赵珊同样毫无怨言,而且除了牵牛之外,她还要来回奔波,指挥妇女们给田里劳作的堡民送饭送水,工作量其实相当不小。

    赵珊的性格就是这样,不论徐世杨安排她做什么,哪怕她一开始不会,也一定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并适应。

    但如果夫君不安排,她也绝对不会主动伸手(除了照顾徐世杨的日常起居之外)。

    今天赵珊没有接到徐世杨的安排,就主动示意想要看笔记本……,毫无疑问,会有这种奇怪的事发生,肯定是赵琳想要通过这个姐姐向徐世杨提一些什么要求。

    果然不出所料。

    “琳琳说,你曾经答应过她,如果有多余的火枪,就给她一支。”赵珊低着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她还说,你现在已经有多余的火枪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小丫头观察的挺仔细,徐世杨现在确实有多余的火枪。

    不,准确的说,他手里有一些多余的火门枪。

    攻打浮来山时的15杆火门枪到现在开火也不过十几次,都还完好,之后徐世松完成了鞑子奴隶贸易的尾单,给徐世杨又送来一批,再加上开始生产火绳枪之前还有一些产量,徐世杨现在手中一共有32杆火门枪。

    新军部队暂时只需要20杆火门枪,剩下的12杆,徐世杨也在考虑应该装备给谁。

    说实话,除了新军,把火枪给谁都会让徐世杨感到不放心——倒不是因为有什么技术需要保密,而是对这些农民兵的素质不放心。

    火绳枪,当然也包括火门枪,相对燧发枪来说,安全性要低很多。

    燧发枪扳动击锤就算是进入待击发状态,而火绳枪则必须保持火绳持续燃烧。只要进入战场,哪怕士兵尚未投入战斗,只是站着不动,火绳也必须点燃,如果期间火绳因为意外或质量问题熄灭,还要及时点燃或更换。

    整个过程中,明火在到处都是火药的地方反复出现,甚至可以形容为“在火药旁边玩火”,稍不留神,火枪兵把自己点了的悲剧就会发生。

    实际上,现在徐世杨甚至不敢给新军中的长矛兵更换火绳枪,只能依靠原亲兵队的成员——他们年轻,学习精神和成长速度都值得信赖,能更快的接受新事物。

    至于其他那些没有参加过冬季集训的民兵……,徐世杨觉得,给他们火枪,麻烦可能高于火枪带来的便利。

    所以,剩余的那12杆火门枪,现在都放在仓库里,根本没有分发下去。

    而赵琳,就是盯上了这些武器。

    “娘子,我记得,我当时跟赵琳说的是,如果有多余的火枪,可以考虑装备女兵。”

    徐世杨思索一下,微笑着说:

    “不是给她一杆枪,也不是一定装备女兵。而我现在觉得,给女兵装备并不现实。”

    “为什么”

    “第一,我当时要求她们参军,结果只有赵琳一个人报名了,当然,我知道你也报名了,但你那是被赵琳带的,不是你自己真实的想法对不对”

    赵珊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第二,火门枪需要大量训练才能发挥威力,而赵琳并没有经历过这种训练,那



第69章 女权2
    医疗队的实弹射击考核就定在第三天的中午。

    徐世杨命人在153堡东边墙外竖起一排真人大小的木靶标,上面还花了一些张牙舞爪的怪物形象(徐世杨才不会说他画的是鞑子,只是别人都看不出来这居然是画了个人呢)。

    8个女孩站在靶标十步远的距离上,交头接耳,叽叽喳喳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偶尔还发出一阵银铃般的笑声。

    徐世杨看着直皱眉头,别的不说,仅军事纪律而言,根本不合格。

    当然,这些丫头片子根本就没经历过真正的军事训练,所有一切都是她们自学的,实在没必要苛求太多。

    医疗队现如今共有12个人,但有4个女孩不知是因为害羞还是别的什么,死活不愿意参加今天的考核,已经提前出局了。

    剩下8个人,包括赵珊赵琳姐妹在内,今天要用竹子做的训练枪(不得不说,仅仅装填训练的话,细毛竹确实也能凑合)做五次模拟装填,用时间来计算装填成绩。

    然后用库存的火门枪实弹射击一次,最后火门枪保养入库。

    虽然人数很少,但医疗队可能是这个世界上(至少是坞堡民世界观里)第一支整建制的女兵部队,很多人忙里偷闲,跑来看新鲜,这其中包括了训练间隙的新军士兵。

    可能女兵们的悄悄话就跟他们有关

    这种互相看热闹的景象跟前世中学搞女篮比赛一样吸人眼球,不过徐世杨有些担心,毕竟她们最后要用的是真正能杀人的武器,不是篮球。
1...1718192021...2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