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硕鼠就是我
按照帝国处理国外新占领区的传统做法,这些俘虏中会有数万年轻女子被专门挑出来,分配给来此地殖民驻屯的汉人移民做婆娘。
另外会有很大一部分奴隶被调走,除了卖给国内权贵做玩具和奴仆的男女孩子外,身强力壮的奴隶会被作为农奴,分散给各地国有农场干重活。
这包括辽东开发的如火如荼的北大荒,以及其他边荒地区。
生活在热带的交趾奴被调到冰天雪地的辽东,这种环境变化会造成多少奴隶死亡,这种事对华夏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死就死了吧,帝国现在对奴隶的需求量已经不算高了。
至于那些肥沃的土地,自然按照战前的规划分配。
帝国直接控制富良江两岸大约三百万公顷的肥沃土地,这些地方是富良江三角洲最精华的农业地区,足以养活数百万人口。
内阁现在当然不可能给安南省(交趾的新名字)这么多移民——华北、西北和辽东现在都还盼着更多江南移民呢。
因此内阁决定允许8万远征军士兵中的绝大部分(大约6万人)就地专业,分配土地和交趾奴隶后,在安南省屯垦。
第712章 胜利果实1
内阁的想法是,为了消灭交趾贼而从桂省、粤省等地新招募的六万新兵,要尽可能劝说他们全部转业,并且留在安南省。
老兵愿意转业的,也尽数同意。
这些转业军人每人可以获得一百亩肥沃的土地,一栋独门独院的小楼,两头耕牛,两个交趾奴丁,一个交趾女奴,全套家具、农具和第一年的口粮、种子。
为了保证安全,所有人都可以带枪退伍,这样闲来无事还可以打猎补贴家用。
这个待遇不可谓不丰厚,最终大部分新兵和少数老兵都决定在安南安家。
这样,帝国在新成立的安南省一下子有了六万五千户核心人口,这对稳定这个已经游离祖国之外数百年的省份是个重大利好消息。
除了士兵转业之外,内阁还同意安南省自行招募汉人移民到本地屯垦,汉人在安南购买土地、农具、奴隶都按本土半价计算。
被任命为安南省第一任布政使的苏缄希望能够在三年内把省内汉人人口扩充到十万户,户部对此表示同意。
但在人口达到理想规模之前,安南省的开发还得依靠不那么可靠的外族人。
根据初步统计,肥沃的富良江两岸有差不多三千万亩上好的耕地,哪怕真有十万户移民,每户一百亩也不过占了三分之一而已。
作为农耕民族,汉人可不会让这么多土地搁荒,剩下的两千万亩土地中,内阁献给皇室八百万亩作为皇庄,剩下的规划为国营农场。
皇室和内阁将专门派遣管理人员来控制这些土地,耕种的任务自然要交给奴隶。
留在安南又没有卖出去的交趾奴,除了分出一部分去鸿基挖煤外,其余会以7人为一班,掺进3个其他民族的奴隶(以扶桑人为主),1个异族班长(以高丽人等恭顺的外蕃为主)每个班负责一块土地的耕种。
如果全种粮食,安南一省的皇室和国有农业公司每年就可以为帝国不低于五千万石商品粮,如果加上民间农业的收入,这些粮食甚至足够此时全部汉人吃半年!
当然,不可能全都种植粮食,其中很大一部分土地要用来种植利润更高的经济作物——比如甘蔗。
但即使如此,安南省的经济如果发展顺利,对解决帝国粮食安全问题,仍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按照战前规划,帝国直接控制的土地只有富良江两岸、鸿基这样的大煤矿所在地、门州这样的交通要道、以及安南省的几个沿海港口。
其余边边角角的土地,因为没有人手开发,只能分配给跟着华军一路打过来的洞蛮代管。
为此,按照帝国的传统做法,内阁在安南省册封了16个外蕃子爵、22个外蕃男爵。
子爵按五百户人口上限计算,男爵按两百户人口上限计算,按户分配剩下的交趾土地。
但作为对帝国奖赏的回馈,这些迁徙到安南省来的洞蛮在桂省的老家,将全部改土归流,改土官为流官,编户齐民,不再拥有任何独立于帝国之外的权利。
……
共和1797年元月,金陵,皇帝行宫。
受徐世杨的影响,帝国在每年所有节日中最重春节。
如今这个风气已经蔓延到全国,连他的老子,皇帝徐睦河都是如此。
毫无疑问,今年又是一个让徐睦河十分顺心畅意的新春佳节。
“南国山河南帝居”
在修建了一半的长乐宫(金陵皇宫命名)后花园里,如今世界上最尊贵(虽然实际权力没有儿子大)的大人物,华夏帝国共和皇帝徐睦河半倚在胡床上,笑呵呵的看着手中的捷报。
“呵呵,还南帝,别的不说,这李常杰倒是足够狂妄。”
“要不是够狂妄,他怎敢入侵我大华,害我子民。”一个面白无须的中年宦官弯腰垂首,站在徐睦河身边,拖着有些尖细的嗓音小声说道“天兵一到,这种跳梁小丑自是灰飞烟灭。”
帝国皇宫不招收汉人太监,但前周留下的宦官倒是都还保留——因为徐世杨担心他们没有在外求生的能力。
另外他也不希望外族太监升到高位,把持皇宫内政,因此他同意让这些前周的皇家奴仆继续给自家服务。
徐睦河像他儿子那样信任前周的宦官,但眼前这个叫曹少钦的十个例外,当初他是被建兴皇帝塞到和亲船队上,准备送给女真鞑子的。
华军劫了和亲船队,这个太监因为对大周朝廷有怨言,拒绝回江南,而是留在当时的大都督府,负责侍奉徐睦河。
到现在,这也是快二十年了,当初的底层小太监变成了中年宦官,也成了徐睦河最信任的内侍之一。
“哈哈哈!小曹你说得好!”徐睦河得意的朗声大笑“犯我大华者,自是灰飞烟灭!”
“圣上,这交趾跳梁已是灰飞烟灭,可那些贼人权贵该如何收拾”曹少钦小心翼翼的问“如今,宫中正好缺些人手……。”
帝国现在有三个宫殿泉城美泉宫,金陵长乐宫,还有燕京的太子行宫。
三大宫都需要内侍,但掌握实权的徐世杨偏偏不同意招募汉人宦官,因此内侍人手一支不够——其实,皇帝觉得,宫女人手也不够。
“嗯,确实如此。”
徐睦河想起,长乐宫如今只修了很少几个宫殿,而且修好的部分也有很多地方尚未打扫干净。
这都是非常需要人手的。
“李常杰那样的,自然得交给刑部处理,该刮的就都刮了吧。刑不酷烈不足以震慑宵小。”
皇帝嘱咐道
“至于伪帝李乾德……,跟刑部说,朕的意思是不要浪费粮食了,一起杀了吧。”
如果按照华夏传统的手法,被俘的敌国皇帝和权贵,通常应该给个“忠顺公”“续顺侯”之类的牌位,供养在京城,以显示华夏正统的仁义。
不过帝国不是传统的华夏王朝,从始至终就没有善待敌人的习惯,除非敌人主动投降,否则对被俘的敌国首脑,帝国从来都是用酷烈的手法彻底清除。
对女真完颜家如此,对党项嵬名家如此,对蒙兀札木合也是如此。
如今对交趾李家,帝国也不打算做出过多改变。
第713章 胜利果实2
不打算做过多的改变,不代表不做任何改变。
除了必死的罪魁之外,这次徐睦河希望留下10岁以下的交趾勋贵子嗣,阉割后送到三大宫中做最底层的太监,以弥补内侍人手不足的缺陷。
当然,交趾贵女中,也要选六百年轻貌美者,分送三大宫使用。
以徐睦河的经验来说,儿子和内阁应该都不会反对自己的这个要求。
实际上,这个做法倒是比较接近另一个时空的明朝,大明也是特别喜欢把敌对方的贵族男孩阉了放在宫中当太监,以此羞辱对方。
“对了,听说交趾伪太后依兰有绝色,小曹你可去看过?”
兜兜转转说了半天,徐睦河终于腆着脸提到自己最关心的话题。
然而很遗憾,曹少钦只是摇了摇头:
“俘虏入城游街的时候,奴婢倒是去看过,可说她有绝色,奴婢认为言过其实。”
“那女子毕竟已经年过三十了,估计也就没见过世面的农人会觉得她好看。”
“年过三十也未必不好看啊。”徐睦河嘟囔一句。
当然,曹少钦对徐家忠心耿耿,之前也暗自帮皇帝做过搜罗外族美女进贡的龌蹉事,对徐睦河的口味也算有所了解。
他既然这样说,那就是依兰确实不能入皇帝的法眼。
“既然如此……”徐睦河想了想:“把那依兰发卖了吧。所得送到钦州、廉州去,就当她赎罪了。”
……
最终,买走依兰的,是巴巴从临安搬到金陵的小樊楼。
原本依兰这种年纪,这种姿色的女子,是不可能进入小樊楼这种世间顶级娱乐场所卖色的。
不过谁让她身份特殊呢,毕竟是当过一国之太后的,小樊楼的老鸹认为这女人生意会很不错,因此花了大价钱把她买走,跟一些女真、党项贵女一起,专门用来接待口味特殊的客人。
而且,生意居然真的还算不错。
……
交趾的灭亡,让帝国上上下下都获得不少好处:
帝国本身获得了大量奴隶、财帛和土地。
钦州、廉州以及邕州的死难者得到安息。
大量人口迁往安南省的桂省土司无法支撑,只能同意改土归流,帝国的实控面积扩张明显。
未来安南省会出产大量廉价粮食、食糖,对稳定国内有着重要意义。
内府皇庄获得的土地,每年的出产可以让皇室不占用国家财政,就能成为帝国屈指可数的大富豪——甚至内府还能按时交纳税款,为帝国财政做出应有的贡献。
皇帝的宫殿得到内侍和宫女的补充,安南省甚至还上报说他们找到二十多根二人环抱粗细的金丝楠木,正好可以运到金陵来作为修皇宫的材料。
还有一些热带地区特有的香料、宝石、黄金、象牙等奢侈品,运回国内可以让帝国的富豪、勋贵们感到满意。
而帝国大军的威名再一次得到宣扬,曾经是南洋一霸的交趾灭亡后,其他南洋小国必然胆寒,接下来无论是征服还是要他们朝贡,阻碍都会小很多。
这实际上等于让帝国在南洋获得一个桥头堡,在大炮和战舰威慑范围之内,商人可以自由行动,高价卖出手中工业品,低价收购当地原材料,他们将会赚的盆满钵满。
普通斗升小民也能在其中获得一些好处,比如更加廉价的安南商品粮,比如大量便宜的女奴可以让更多汉人摆脱光棍身份,比如去安南谋一个人生新前程的机会……。
呃,好吧,如今的帝国到处都是机会,别的不说,移民去江北甚至西北,待遇也不会低于去安南,因此去不去安南其实并不重要。
不过,多一条路,多一分机会,总是好的。
甚至连那些异族奴隶,也能看到新的希望——他们中某一部分,将有可能成为“上等奴隶”,替自己的主人管理新来的倒霉蛋。
帝国上上下下,所有人都从辉煌的军事胜利中获得了好处,有些好处是现在就能看到的,有些则是需要时间慢慢呈现。
通过报纸连篇累牍的报道和分析,再通过读书认字的人口耳相传,帝国几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的意识到这些好处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获得这些好处的同时,帝国似乎并未付出多少代价——整场战争的伤亡不超过三千人,其中绝大多数是疾病和事故造成的损失,真正的战场伤亡不超过五百人。
好处多多,却没什么代价。
这种情况下,谁会反对扩张和战争呢?
另外,有了如此辉煌的功绩,徐世杨和帝国内阁要做一些大刀阔斧的改革,阻力应该也会小一些了。
……
前面我们说,攻灭交趾让帝国上上下下全都得到好处。
这里面自然也包括现在还恩养在临安的前周小朝廷。
共和1797年元月一过,身体恢复的前周驸马,枢密使徐世松亲自赶赴临安,先后拜会了小皇帝母子,前周宰相文仲以及包拯。
前周杨太后和年仅9岁的小皇帝此时正处在惶恐不安之中。
他们看到了同时被华夏灭国的交趾皇室的悲惨下场——太后成了姬女,千人骑万人枕;小皇帝也被处斩。
虽然交趾是外族,而帝国对同族向来有仁爱的好名声,但兔死狐悲之下,他们难免会有自己可能会有类似下场的想法。
况且,就算徐家不想对赵家怎么样,也难保不会有人为了向新朝邀功,陷害他们孤儿寡母。
徐世松的到来,让这对可怜母子多少安心了一点。
作为前朝一等一的忠臣,本朝宗室,徐世松建议杨太后和小皇帝母子带着前朝遗老,一起去海外建国。
他本人也将跟随,而且徐世松保证可以从帝国获得军事、经济和Z治上的支持——以现在帝国的国力,支持他们在南洋的海外建立一个新国家并无任何困难。
这个国家成立后,只要不反对华夏母国,安心做华夏的内蕃属国,帝国就不会威胁他们的存在。
而太后和小皇帝,在自己的封国内,自然也就不用担心会被人陷害了。
“向南的通道已经打开,我们只要出去,就不会是当今天家的威胁了。”
徐世松的话对杨皇后和小皇帝来说如降甘霖,他们自然立刻答应下来。
甚至,小皇帝还保证,新的国家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