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硕鼠就是我

    可惜,女真人对此兴




第88章 局势2
    大量中原流民在江淮流域驻足,临时耕种着小块土地果腹,他们的呃生活很不安定,一有风吹草动就得抛弃整年的收获,对天灾完全没有抵抗能力,在这里,死人甚至人相食如同家常便饭,活着的人今日不知明日事,只是咬紧牙关硬熬下去。

    他们被鞑子、土匪、地头蛇甚至有时候是大周的官军轮番劫掠也不愿离开,唯一的原因,就是在这里,偶尔会有机会,让一些人“偷渡”到江南,从此过上衣食无忧,再也不用流离失所的日子。

    先不说到了江南,是否真的能一下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单就现在的局势来说,去江南,也确实是这些一无所有的中原流民最后的希望所在了。

    人总是得有点希望的,不是吗

    况且,渡过长江,如今的大周朝廷,至少从表面上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的美好景象。

    这个时代,世界上所有最大规模的城市都在江南,扬州、杭州,还有泉州那样世界上最大最繁忙的港口。

    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社会和平安定(偶尔有些旋灭的小规模农民起义),文化昌盛。

    山外青山楼外楼。

    文人墨客们纵情于诗酒美人之间,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词在世间流传,而且大概会在这个位面流传几千年。

    在如此时间刻度之下,江北的人间地狱确实就显得“渺小”了,毕竟不过是几十年民族融合的阵痛,在千年流传的诗篇面前算得了什么

    小事情小事情。

    不如享乐不如享乐。

    只剩下几个闲赋在家的主战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什么,你问江南底层人民的生活

    呵呵……,兴亡百姓苦吗,常规操作而已。

    让我们的视线从奢侈的江南移开,再向南,彩云之国大理的情况其实跟大周区别不大,占据着吐蕃、缅甸、暹罗等国与大周陆上交通线的大理经济发达,学习汉人奢侈文化的作风日甚一日,尽管他们外部面临缅甸、吐蕃以及一些蛮人部落的劫掠,内部党派纷争,倾轧不断,但总还能勉强维持着从大周那里学来的诗酒生活。

    南洋如今正处在比江北好不了多少的战乱之中,被大周称呼为交趾的大越国正在与南方的占城开战,他们自己内部也面临着郑主、阮主的内战。

    此外还有占城与真腊的战争,真腊与暹罗的战争,暹罗与缅甸的战争以及无处不在的海盗……。

    偶尔还有一些天竺、帕尔斯甚至更西方国家的商船队,在过路的时候也会客串一下海盗,与这边的同行们“交流”一番。

    整个东方,除了大周和大理还沉浸在虚假的狂欢中之外,其他地方,全都打成了一锅粥。

    在这战乱的狂涛中,江北齐省南部,大约两个县的地方豪强拼凑的一只不过千多人的剿匪联军,似乎也掀不起什么特别的浪花。

    大周建兴十一年五月初十,莒州、日照两县六家联军在日照私港附近集结,参战部队共有1500人,比之前联盟会议上各家承诺出兵的人数多出不少。

    主要原因是徐家得到几百倭寇俘虏作为劳力,能够释放出更多人力参与农忙时期的战争。

    徐家出兵最多,而徐家坞堡中出兵最多的徐世杨自热而然的成为联军总指挥,这地位既是各家家主推举出来的,也是他那200人新军实力所在——在江北,一个单独的坞堡主在农忙中抽出两百多人外出打仗,这本身就足够说明很多问题了



第89章 剿匪
    大周建兴十一年五月二十。

    李逵坐在田埂上,抱着一块麦饼,吭哧吭哧啃得欢畅。

    他的前后,都是本屯的乡里乡亲,跟他一样,因为身强力壮,被堡主选作士兵,在这农忙时节离开家乡,跑到这百多里外的地方来剿匪。

    因为是外出打仗,自己只需要备好三日份的行粮,其他时候,一天两顿麦饼,都是堡主供应。

    每天都有麦饼吃,这让以前喝稀粥怎么也填不饱肚子的李逵感到非常舒心,以至于他现在都有些喜欢这种在外打仗的日子了。

    李逵伸手从身边的麦田里拔下一株麦苗,放进嘴里嚼着,细细品味着那一丝丝甜的味道。

    真好啊……。

    李逵看看两边的麦田,麦苗郁郁葱葱,给全部都是农家出身的剿匪部队一种发自内心的舒畅感。

    可惜的是,尽管所有士兵都小心避开麦田,宁愿在狭窄局促的田埂上休息也不愿踩踏麦苗,但这块田地的主人已经注定看不到今年的丰收了。

    轰!

    前方传来一声巨响,李逵和他的邻居们立刻伸长了脖子,向前方不远处的战场看去。

    这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坞堡,夯土墙成正方形,四角都有射击用的碉楼,土墙高近十米,为坞堡主人和里面所有兵民提供不错的安全保障。

    然而,这种防御体系在现在的进攻者面前没有多大意义。

    前面主攻的徐家坞堡兵推着简易盾车,顶着防守者的软弓靠近到三十步以内,然后用一发实心弹解决厚重的木制大门和门闩。

    通常这个时候,在经历过一声巨响,坞堡大门就不翼而飞的震撼后,防守者就已经基本崩溃了,一炮下去直接跪地求饶的都有不少。

    只是今天这座坞堡比前几天遇到的那些要更加坚定一些,墙头和四角的碉楼上还有人徒劳的用软弓射击。

    李逵甚至看到了一些女人的身影,她们大声吆喝着把一些石块和装满泥土的筐子搬进门洞,试图封堵已经洞开的大门。

    李逵无奈的摇了摇头,他知道,这么做没有任何意义。

    果然,第二门木炮开火,随着一声巨响,无数碎石子争先恐后的冲出浓烟,横扫整个门洞,差不多二十个背着石块和泥土的堡民惨叫着跌倒在地。

    他们之中大多数人没有立刻死去,但注定无人可以生还。

    随后就是一阵噼噼啪啪的火枪爆响。

    由于防守者粗制滥造的弓箭对简易盾车没有什么威胁,新军火枪手可以从容装弹射击,因此这一次,连使用火门枪的士兵都有三次射击机会。

    在30步内射击土墙这么大的目标,几乎无人会射偏,当然,也别指望火门枪能真正造成多大杀伤就是了。

    倒是那些火绳枪展现出应有的威力,15毫米铅弹打得墙头尘土飞扬,不时还有人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声,主要用来抵挡同级别软弓骨箭的木制悬户完全无法给防守者带来任何好处,甚至被子弹击穿后溅起的碎木屑也能带来恐怖的杀伤。

    土墙上已经有好几个人被这种刀子一般锋利的碎木屑扎中,其中一个捂着脸连声惨嚎,在土墙上不断打滚,周围的人既不敢去帮他,也没法让他闭嘴,一个个就这样哆哆嗦嗦听着这凄厉的叫声,等待敌人的下一轮攻击。

    ……

    “快到俺们了!”李逵的坞堡主跑过来,冲着本屯的10个壮丁吩咐道:“待会进堡的时候,手脚都麻利点,先不要管其他人,向着里面堡主的私宅冲过去就是!”

    轰!

    这时,



第90章 严肃军纪
    更重要的问题是,徐世杨把这次剿匪战争看做他统一两县各种势力的第一次努力,对于真正的土匪,他倒是可以下狠手,但对这种只是因为跟联军中某个家族有矛盾,就招惹祸端的堡子,他宁愿采取另外一种处理方式,以维护自己的名誉。

    对于一个合格的统治者来说,好的名声也是必需品。

    何况徐世杨还是个民族主义者。

    “行了,停止吧。”

    心里默默数到差不多50下,徐世杨这才命令士兵停止挥舞手中的木棍。

    他纵马来到几个还围着徐世柳求情的坞堡主面前,唬的他们连连后退,似乎都想躲到徐世柳背后去。

    “我已经强调过无数次了,不准抢劫!缴获统一分配!”

    徐世杨朗声说道:

    “你们觉得我这个统帅说话不管用一而再,再而三!这还是军队吗我告诉你们,这是最后一次!下次再有随意劫掠者,就地处斩!”

    “把他们押上来!”

    随着一声令下,徐大率领几个新军士兵押过来两个五花大绑的坞堡兵,身后还跟着几个哭哭啼啼衣衫不整的女子。

    一个丁姓堡主知道情况不妙,硬着头皮凑过来求饶道:“徐堡主……,徐大人,这两个小子都是敢杀人的勇汉,您看能不能饶他们一回”

    “敢杀人,所以更敢侮辱女人,是吧”

    徐世杨回了一句,语气冰冷的把这个丁姓堡主吓得直往后缩。

    “这两人所作所为与土匪无异!因此以匪论处,把他们砍了!”

    片刻后,两个血淋淋的人头被挑在长木棍顶端,插在晒谷场边缘。

    “还有谁想要以身试法!”

    现场鸦雀无声,徐世杨跋扈的名声已经传出去了,损失两个宝贵男丁的丁姓堡主也只能缩在队伍后面,垂头丧气的不敢多说话。

    “哼,看起来,你们都不想。”

    “那么,收拾东西,明日出发,继续剿匪!”

    ……

    联军的攻势非常顺利,徐世杨攻击了视线内的所有土匪山寨,流民汇聚的围子以及“通匪”的坞堡。

    不论是谁,单独的山寨或坞堡,都没有能力在这种农忙的时候出动差不多的兵力抵抗联军,大多数坞堡民受到攻击后的第一个想法,是向联军纳贡,只求联军尽快离开,好继续他们的耕作。

    对这种情况,徐世杨一般根据他们的身份进行区别对待——如果是偶尔客串土匪的普通坞堡,徐世杨会收取他们部分钱粮,然后要求对方保证以后不在参与劫掠。

    这种保证很容易得到,但基本没有约束力,徐世杨也只是要求他们口头答应,给下一次干涉“他坞内政”留下一个借口。

    另外,徐世杨要求这些坞堡在今年农闲时,派遣有说服力的管理人员,前往徐家坞堡,参加第二次两县坞堡联盟会议。

    当然,也有像前面那个坞堡那样,因为与联军中的某一家有私仇,结果不自力量拼死抵抗的。

    这种情况下,徐世杨也只能打破对方的坞堡,以维持联军的士气和名誉。

    只不过,攻破坞堡后,徐世杨严格禁止己方士兵随意烧杀抢掠,剩下的人口和物资,包括原坞堡主在内,都被当做战利品迁走。

    既然出兵目的是剿匪,那么沿途的土匪寨子自然成了主要目标。

    比坞堡稍微好一点,土匪以抢劫为主,耕种为辅,不抢农时也没有多大问题,但在联军面前,他们的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

    见到联军势大,土匪通常会严守寨门,试图熬到联军退



第91章 战利品
    为了显示联盟内部公平,战利品的分配由家主会议商议决定。

    当然,这次剿匪作战,徐世杨出兵最多,承担的任务最重,取得的战功最为辉煌,同时他本人还担任整个联军的指挥官,自然可以获得战利品中最肥嫩的一块。

    最终商议的结果,徐世杨可以挑走300户人口,大约1500人左右的样子,但有一个附加要求是其中丁口数不能超过一半。

    徐世杨对此倒是有些无所谓,他最喜欢的人口其实是可塑性强的孩子,之后才是强壮的男丁和女人。

    至于老人,呵呵,这年头哪有那么多老人活着啊,特别这次抓到的俘虏大部分还是土匪出身,就算有那么几个,徐世杨也不在乎,统统收走。

    能在乱世活到现在的老人,肯定有几手绝活,说不定还能从中捡到宝呢。

    这些人口将填充徐世杨那三个空额严重的坞堡,对人力资源紧缺的徐家十五屯系统来说,这次补充非常重要。

    人口以外,徐世杨分到了一些犍牛,杂色驮马,骡子和驴。

    这些大牲口能在某种意义上释放一些宝贵的人力——比如取代人类去做耕地、拉车、推磨等等工作。

    加上以前就有的和从鞑子、土匪手中缴获的,徐世杨手中的大牲口数量已经远远超出其他坞堡,因此,他打算把其中的驮马挑出来,组建一支类似栾廷玉、孙立手下那样的骑马步兵。

    遗憾的是,徐世杨自己骑术平平,马上战斗更是个半吊子,训练骑兵——哪怕只是骑马步兵,也缺少合格的教官。

    徐世杨的想法是,跟栾廷玉和孙立搞一个家族内部合作,让他俩训练骑兵的同时,带带徐世杨的人。

    作为交换,徐世杨愿意给他们提供一些经济上的优惠——比如自己的船去江南的时候,可以给两人留出更大载货空间。

    跟牛马等大牲口一起分的还有不少猪羊等肉用家畜,以及鸡鸭鹅等禽类。

    徐世杨打算在十五屯范围内搞一次生产贷款实验——参战士兵的亲属,以及在工农业生产中表现优良的堡民及其亲属,徐世杨将会根据功劳的大小,把这次分到的猪羊家禽贷给他们。

    利息的话,以一只母鸡每3天偿还一枚鸡蛋为标准,半年以后就算偿还完毕,然后剩下鸡和鸡蛋都归堡民所有,徐世杨不再过问。

    猪羊也差不多,赊贷猪羊的堡民需要在两年年内偿还两倍的猪或羊,然后两清。

    至于剩下的小猪崽小羊羔,他们能养大多少,徐世杨对此不予关心。

    禽蛋在底层坞堡民手中,可以算得上一种硬通货,一个富裕堡民的妻子会定期拿自家的禽蛋去交换各种针头线脑或者油盐酱醋。

    猪羊在底层堡民中更是财富的象征(特别是猪)。

    汉人是世界上最勤劳最富有智慧的种族,没有之一,徐世杨坚信,只要明确这些禽畜的归属权,他手下的坞堡民一定能把赊贷出去的猪羊家禽照顾的很好,完全不用担心收不回成本和利息。

    况且,就算偶尔出点问题,损失部分贷款(没有禽畜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几乎必然会损失一部分),他认为也不算什么。只要不是好吃懒做,故意损坏财物,他就不会追究责任。

    甚至,徐世杨这会已经连怎么利用收上来的利息都想好了——首先当然是鼓励生育,孕期和哺乳期妇女可以定期得到额外的禽蛋补给,这对提升下一代人的体质,降低婴幼儿死
1...2324252627...2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