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硕鼠就是我
“不能见小利而忘大义。”
“我不同意现在占领诸城,今次任何人都不得主动攻击诸城军。”
虽然没有正式结盟,但诸城军总归是来平定五莲山的,若是流民集团不下山,他们跟徐家就是事实上的联盟。
况且他们现在攻击的是那些还没下山的流民,等过几天,若是这些流民还不下山,联军也是要上山进攻的。
若是现在看到机会,就趁人之危吞并诸城各坞堡,将来需要联合出兵的时候,日照各家会不会为避免被更强的徐家吞并,故意保存实力避战
况且,无缘无故吞并临县坞堡,莒州周围那些豪强家族会不会因此开始与徐家为敌甚至日照这些联盟内的坞堡主就真这么放心徐家的扩张
“让他们自己打吧。”
徐世杨下定决心,放弃这块看似已经夹在碗里的肥肉。
“我们现在的任务还是安顿主动来投靠的流民,别的暂时不在我们的目标中。”
这话一出口,丁家、鲍家的坞堡主们失望的叹息一声。
王家的两位则互相看看,他们似乎从徐世杨的语气中听到一丝不同。
不同意现在占领诸城那么以后可以占领喽
只有地盘与诸城并不怎么搭界的张家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他们这次出兵只是尽义务,因此可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这件事。
对张家而言,徐世杨不同意趁机吞并其他坞堡,其实是件好事,这意味着如果自家不犯背盟的大错,徐家就算再强也不会强行吞并自己。
这才是一个盟主该有的气度。
……
五莲山上的战斗打了大半个晚上,清晨的时候,诸城军狼狈下山。
徐世杨以莒州日照联军总指挥的名义,派使者给他们送去了一些草药,使者回来的时候,把他观察到的信息通报给联军主要指挥官。
诸城军这次行动的成果十分稀少,甚至到了可悲的地步。
使者看到了数以百计的伤员,而且昨天还有差不多3000人的大军,现在可能只有两千七、八百了。
如果这个消息没有错误,诸城军在山上纯减员2、300之多,大概还有相同数量的伤员。
而他们实际抓回来的流民,不过堪堪300而已。
也就是说,这是一次绝对亏本的行动。
“哼,地形不明,敌情不明,连目标都不准确,夜间攻击复杂的山林地区,没有全军覆灭都算好的!”
徐世杨给了诸城军一个很低的评价,然后继续安排收拢流民的工作。
也许是受到昨夜战斗的刺激,流民下山的速度明显加快。到了这一天傍晚,鲁智深带着最大一股流民,足足3000多人回到联军大营。
“这是最后一批了。”鲁智深说道:“剩下的……,洒家怎么劝,他们不愿下山。”
“山上还有多少人”徐世杨问。
“2、3千的样子,五莲山上的存粮和田地应该够他们活下去了。”
‘别搞错了,我可一点都不想放过他们。’
徐世杨淡淡的说道:“别忘记我说过的话,自己去后面领军法,然后跟流民一起去莒州,我会派人看着你们。”
“这个尽管放心!洒家说到做到!”鲁智深豪爽的一挥手,自己找镇抚兵去了。
看着这大和尚离开后,徐世杨转头问徐世柳:“向导挑好了吗”
“没问题,只要发个饼子,有的是流民愿意给咱们带路,人多的每个中队都能配一个向导。”
 
第139章 新式武器
呯的一声枪响,一枚15毫米铅弹迅速飞过20步距离,准确命中用厚木板做成的人形靶标。
在强劲的化学能推动下,铅弹击穿足足20毫米厚的槐木,在人形靶标左肩位置开出一个大洞。
这里是徐家第五屯的武器试验场。
徐世杨正带领一帮军官和工匠,在此测试新式武器。
“威力不减。”
开过一枪之后,徐世杨右手提着新造的燧发手枪,左手扳动击锤,空扣一次,看着火石重重砸在枪机火镰上,溅起点点火星落在打开的药室里。
当然,此时他没有装引药,也没有装发射药和子弹,根本打不响。
徐世杨满意的赞叹道:
“板簧的力道也不错,老张你厉害啊!”
站在一旁坎坷不安的张铁匠终于放下心来,他朝徐世杨拱了拱手,眉开眼笑的说道:“这都是我家老大的功劳,板簧其实不用非得用好钢,熟铁附上点碳其实也行(熟铁渗碳确实足够了),其实枪机里面有些螺纹更麻烦一些。”
“你家老大”徐世杨点点头:“我不管你想把功劳给谁,我要的是成果,现在有成果,我就奖励你们。既然你说是他的功劳,那就是他了,他升一级,给他上士待遇。”
“谢堡主!”张铁匠笑的满脸开花。
“有空你可以集合所有工匠一起公关,再想想办法,看能不能造出攻螺纹的机器,这玩意只靠手工确实不行,若是你们能做到,让我给个少校都行。”
这话一出口,在场所有人的眼睛都红了。
少校在18级体系中排第7,现在是坞堡主或新军营长的级别,要知道,现在整个家族也只有家主一个上校加徐世杨一个中校,若是真有少校级别,地位在全家族内都可以排进前十了。
“先例既开,以后应该就容易多了。”徐世杨挥挥手中的燧发枪,大声说道:“枪机的生产提上日程,从流民中招募有铁匠经验的人,还有14到18岁的半大孩子,补充进工匠队。”
“燧发枪机现在就要开始大规模生产,谁想到什么好办法都可以拿出来试一下,错了没关系,对了我就给奖励,还有什么问题吗”
“司令,这燧发枪的引药不能用咱们以前的火药了。”公孙胜小声说道:“以前火门枪和火绳枪都是明火直接点燃引药,这燧发枪靠的是火星溅入药池,以前的火药太粗糙了。”
这也是实话,徐世杨刚才开的那一枪,所用火药明显比以前用的那些细致许多。
“细药得精细研磨,既耗费工时,又很危险。”公孙胜接着说道:“产量很低。”
“我不太懂工匠的细节,但我认为这都是能解决的困难。”徐世杨大咧咧的说道:“细药产量增加之前,引药用细药,发射药用旧药,先这么顶一阵,但我绝得你们火药组应该想想办法,提高细药的产量。”
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欧洲17世纪中叶就开始大规模装备燧发枪了,他们那时候的火药技术水平也不见得就比徐世杨高明多少,没理由他们能做到的事,徐世杨做不到。
无非就是一个技术生疏程度和生产规模的问题罢了。
徐世杨能够把握一些技术上的大方向,但别指望他像搜索引擎一样把一篇篇论文加图纸搜出来扔给工匠。
技术细节问题,只能交给工匠自己想办法,最多徐世杨倡导大家一起合作,集思广益。
至于军队,现在还是处在工匠提供什么就用什么的阶段,有的是时间给工匠们慢慢夯实基础。
“今年暂时还不行。”徐世杨对新军和第五屯一众领导层大声宣布:“等到明年,我打算请家主把全家所有工匠和学徒集中在一个地方,组建新军工匠营。”
“工匠营
第140章 登瀛洲
包裹皮革的子弹入膛比纯铅弹容易许多,但依旧需要用很大力气(毕竟还是物理改变弹丸形态),因此射速肯定还是比不上滑膛枪。
徐世杨打算把这些线膛枪装备给未来的选锋兵,用以替代弓箭。
这样,进攻的时候,大阵前方的选锋散兵可以利用射程和准确度优势动摇对方阵型。
最好再有一些精确射手,他们可以成为早期狙击手,攻击敌人的军官或传令兵、旗鼓手之类关键节点。
“我走之后,训练一定不能停,这比武器还要重要!”
想到精确射手,徐世杨忍不住吩咐道:
“你们可以进行全军大比武,所有科目都考核出最强的士兵,授予‘先进’称号,给予其经济上的补助,以后升迁我也会有限考虑这些人。”
一军官赶紧答应下来。
这位少爷一向强调宁愿人等装备,不要装备等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根本不用再嘱咐一遍。
“司令,到了。”徐二指指前方,小声提醒。
徐世杨抬起头,正好看到一架水车正在水流的推力下缓缓转动,把碎琼乱玉一般的水花提到早已挖好的水渠里。
“上水了!上水了!”
一众工匠和围观的民众大声欢呼。
这水车确实是个好东西,有了它,就能把水源引到以前只能用人力浇灌的地方,这样相当于把旱田改成水田,任谁不喜欢
徐世杨停住脚步,远远站在一边,没去打扰欢呼的人群。
让他们高兴一会儿吧,徐世杨自己也很喜欢属下堡民发自内心的欢呼,对他来说,每一次这种欢呼声响起,就代表自己又向前前进了一小步,远比各种戏曲悦耳多了。
‘有了水车,下一步就该准备水力锻机了吧’
徐世杨眯着眼睛,得意的想:
‘虽然还未超出时代,但我已经算是走在时代的前列。’
‘现在的问题,只剩下各种原材料依旧缺口巨大。’
‘就看我这次江南之行,能拿回多少好处,推动这些机器继续发展了。’
‘来吧,这个狗曰的世道,谁怕谁啊!再过几年,你且看我如何艹翻你!’
……
张家所谓的日照私港,其实不在日照县城。
他们的港口以前叫做夹仓,是大周朝一个水师巡检驻地,大周南迁后废弃,被作为地方豪强的张家捡了便宜。
后来张家扩建私港,把附近的傅疃河入海口直接纳入港区范围,这样内陆家族若是想在日照出海,可以直接把货物装上小船,通过河运到达日照私港换乘大船,这样能节约很大一部分运费。
徐世杨去日照私港,同样也是坐的渡船,对携带太多重物的徐家人来说,河运能减少三分之一的陆路,这已经相当不错了。
建兴十二年三月初五,即将下江南的徐世杨、徐世柳一行抵达日照。
由于这次徐世柳下江南之后,就不会再回来了,徐家家主和家主夫人这次也一起跟到日照,要给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壮行。
特别是家主夫人,拉着徐世柳的手,絮絮叨叨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临了还给了他一个鼓鼓囊囊的包裹。
徐世柳的娘跟徐世杨关系不大,因此他得以找到机会先巡视一下自己的船。
这是一艘大约有550料的中号福船,如果按后世的排水量计算,大约在两百吨上下。
按照另一个世界,建国后千吨以上算舰,以下算艇的计算方法,这艘船可能只能算是一艘风帆运输艇。
不过在现在这个时候
第141章 起航
无论再怎么不舍,该分别的时候还是要分别。
一直到徐世杨等的有些不耐烦了,徐世柳才挥别母亲,带着两个侍女最后上船。
“世柳,到了江南别关顾着玩,好好读书考个功名!”
徐世柳的娘站在码头上,不顾形象的大声喊着:
“也别苛待自己!想吃什么自己去买!让春兰和秋菊去给你买也行!”
春兰秋菊是二娘的侍女,都是二八年华,窈窕秀气的美女,现在正各自抱着一个大包裹,红着脸低着头站在徐世柳身后。
徐世杨看着一脸无奈的弟弟,笑着说:“果然母子情深。”
徐世柳没有答话,只是苦笑着站在船艉,挥手跟父母道别。
“升帆!!”
登瀛洲号船长罗海狗大声吼道:
“小的们,下江南啦!”
“嚯啊!!!”
船上的水手们兴奋的高声欢呼起来,但所有新军士兵依旧一脸严肃的各自在甲板上检查武器。
水手们叫了一会,发现大部分人都不应和,很快也意兴阑珊的停下了。
“真没意思。”罗海狗讪笑着说:“两位少爷,在大海上,若是总这么死板,会被憋死的。”
“在近海航行,哪里会憋闷,实在不行就登岸歇一会吗。”徐世杨表示不信。
“呵呵,近海”
罗海狗用一种看外行的目光瞥了徐世杨一眼,连已经去过一次江南的徐世柳都挂上一丝无害的笑容。
徐世杨立刻就明白过来,自己可能说傻话了。
“要是走近海,咱们非得被各路海主生剥活吞不可。”
毕竟徐世杨才是老大,罗海狗也不敢过分拿乔,很快解释道:
“咱们得走外海,虽然不至于走黑水洋,但十几天内是别想看到陆地了。”
“哦你能走外海”徐世杨惊讶的问。
“那当然,祖传秘笈。”罗海狗翘着脑袋,得意的说:“要不怎么敢叫海狗这样的名字”
“佩服。”徐世杨拱拱手,好奇的问:“这么说,外海应该很少见到船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