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硕鼠就是我

    徐世杨奸笑着循循善诱:

    “就比如说我们青州吧,我承认,我们如今正是百废待兴,可这不是正好能让诸位一展拳脚吗”

    “我在青州也有‘军器监’,诸位暂且在那里暂住,顺便帮




第229章 货币
    徐世杨真想捏住江南那些贪官污吏的脖子好好问问,把熬糖师傅送到辽东去到底是何居心

    这个时代人们还没有发觉甜菜可以榨糖,辽东也不会有甘蔗,这些熬糖师傅若是真到了鞑子手里,哪有什么活路

    当然,徐世杨自己现在也没有制糖产业,不过他有把势力扩张到台岛或琉球的计划,那里都是可以种植甘蔗的,大不了把糖产业的利润分给李氏海盗集团几成。

    另外,徐世杨现在觉得,也许他可以在自己的领土上引种一些甜菜,给自己的制糖工业搭一下基础——糖在工业时代之前一直是奢侈品,若是能给前线士兵的备用食品里加一点糖,关键时刻是真能救命的。

    何况糖的能量很大,也易于吸收,这个时代甚至可以当做药品使用。

    除了熬糖师傅以外,徐世杨还在工匠队伍中找到一些鞑子可能用不上,但对他自己来说十分重要的工种——造纸工匠。

    最好的宣纸工匠基本没有,但各种粗纸、草纸工匠却是不少。

    这对徐世杨来说也是极有用处,至少火枪兵的纸包弹药所需的纸张看起来已经没问题了,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神机兵的射速。

    另外就是,有了这么多工匠,江北原来以物易物的经济已经跟不上形势了,一些必要的货币流通是必须的。

    好处是,徐世杨在和亲船队中获取了大量硬通货。

    岁币中有三十万匹绢,徐世杨不打算让它们进入流通,得找机会把这些东西外销出去。

    三十万两银,直接当做货币使用实在太亏了,徐世杨打算把它们铸造成银币,目前的想法是,面值一两的银币含银85%,铜15%。

    这样,徐世杨手中的30万两白银,可以铸造大约35万枚银币。

    正好和亲工匠中也有铸币工匠,可以用来做这种工作。

    徐世杨打算把银币的兑换率暂时固定在1比1000文大周制钱上,这个价格略比现在一两比一贯半(1050文)略低,但也没低多少,基本可以算作一两兑换一两。

    考虑到银币质地稳定,制作精美,这些溢价估计是能够被市场接受的(另一个是时空,西班牙鹰洋之类的银币就曾经占领过相当大一部分国内货币流通市场),这样的话,徐世杨可以获得将近5万两“铸币税”,比抢钱都快!

    辅币的话,完全可以用岁币中的铜钱顶替,这些大周制钱仅官面上就有205万贯之多,除了可以用以对外贸易,徐世杨打算拿出其中一百万贯,在青州控制范围内流通。

    当然,自己的铸币权不能留在别人手里,徐世杨也打算给自己的辅币留出一条路,以便在必要的时候代替大周的制钱。

    徐世杨自然不能拿宝贵的金属来制作辅币,什么金属都不行,因此他想趁着有这么多造纸工匠的时候,发行纸币辅币。

    纸币现在毫无信用,于是徐世杨拿江北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粮食做基础,拿纸币跟粮食挂钩。

    现在的青州,徐世杨掌握着最大的粮食流入渠道(江南和本土生产)和最大的粮食储备,因而他可以直接规定自己发行的纸币与粮食,为一元对一斤,固定汇率。

    这样的纸币与其说是货币,不如说是粮票,不过用来作为辅币已经足够了,纸币兑铜钱和银币的汇率可以跟着粮食价格的变化而浮动,这样可以淡化粮票的货币形象,对坚定底层人民对粮票的信心有一定好处。

    徐世



第230章 初步计划
    军事方面,徐世杨现在打算把新兵营全部纳入新军建制,但他不想组建太多的营了。

    新兵营的一千新兵,将给现有的7个步兵营各分配一百,剩余的三百人组成第十个营的基础。

    新营被命名为驭远,依旧是个步兵营,徐世杨希望从被扣押的大周禁军中吸收几百个精锐补充进这个新的营,然后再从其他营中抽调一些老兵,组成基础的军士官基层。

    连续抽调老兵的情况下,其他营的军士官比例已经降到了一个很危险的地步,继续组建新营,只会降低旧有单位的战斗力,在徐世杨看来,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新军步兵营由原来的500人编制扩大到600人,新增人员中,相对较为容易训练的锐士和选锋各占一半。

    这样8个步兵营合计4800人,由于依旧缺乏战马,致远骑兵依旧只有200人,靖远骑兵维持500人建制。

    另外,单独编组的陷阵兵加入运河三庄的部分庄客,凑足500人。

    冯三虎的训练营进行第二轮征兵工作,这一次徐世杨扩大征兵范围,新兵营将有2000人规模。

    这样的话,新军建制内共有7000人,全部为脱产职业兵,这就是徐世杨用来对抗鞑子反扑的核心力量。

    作为辅助,青州现在麾下有6万核心壮丁(含新征服不久的青州北部以及运河三堡),大概3万左右的非核心壮丁(青州的外围家族)。

    若是能吞并从运河向东到青州这块兖州地区上的坞堡家族,还可以增加1到2万青壮年男性。

    从人口上来看,青州军已经具备了与鞑子争锋的基础,但目前也只是基础而已。

    民兵没有与鞑子野战的能力,无论技战术还是武器装备,战斗意志以及信心,差的都很远。

    好在鞑子若是南下,最不可取的做法就是全师出动,对青州全面扫荡进攻——因为补给跟不上。

    前几年鞑子连续大规模南下,翼省一带已经被荼毒的不成样子了,数万大军人吃马嚼,想从当地获得粮草补给有些不太现实。

    因此,从辽东燕云到齐省这一路,谁进攻,谁就相当于被坚壁清野,所有补给和运送补给的劳力只能从本土过来,运到前线的每一石粮食,都代表了在路上已经被消耗掉一石甚至更多。

    徐世杨不信不善稼穑,一直以来以抢劫和强迫奴隶劳动来维持经济运转的女真人能搜刮出这么多粮食用以齐省的作战。

    何况他们还有来自草原方向,蒙兀鞑靼的威胁。

    女真人若是没有犯傻,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对青州方向进行一次有力但短促的快速攻击,争取一举打垮青州军。

    或者干脆把目标定在重新疏通运河上,只要运河畅通,他们还可以指望来自江南的岁币购买粮食(还是得从江南买,这方面的贸易被主和派把持着,也是主和派之所以‘主和’的内在原因之一)补充自己空空如也的粮仓。

    因此,对青州来说,即将到来的战争有两个重要方面。

    一是青州一个面,再就是运河济宁方向一个点,只要能守住这两个地方,其他一切都好说。

    徐世杨应对的措施是:

    把全青州彻底变成一个大兵营(这一点早就开始了)。

    然后以原有坞堡为核心,利用未开发土地较多,破坏也不会心疼的特点,大规模挖掘交通壕、陷马坑,夯筑胸墙。

    争取把青州变成一个筑垒地域,实现大纵深防御,抵消敌军骑兵机动优势的同时,把战争形势尽可能拉近



第231章 江南乱局
    大周建兴十三年七月十五

    临安府淳安县人方腊在自家漆园召集数百江湖人士、青皮流氓以及漆园雇工,发动起义。

    一开始,方腊起义只有少数人参加,但他们在临安打行支持下,偷袭攻打淳安县衙成功后,起义军声势开始迅速扩大。

    方腊在占领区开仓放粮,吸引江北流民加盟,之前被朝廷根括搞得卖妻鬻子的江南本地平民也大规模起事,响应方腊。

    月底,方腊军滚雪球一般发展到数万人,有五千精锐被调往江北,护送和亲船队的禁军居然被方腊军连续野战击败,8月初,方腊对临安形成包围。

    然而临时组建的方腊军人数虽多,但组织十分松散,江南人所想的不过是杀几个贪官污吏,好好出一口鸟气。

    而江北流民所想的确是开仓放粮,找一口吃的,寻一个活路。

    这样混乱的组织度当然不可能攻陷临安这样的天下第一大城,况且城内禁军还有些兵力,各家大户也知道被城破了绝对讨不到好,因此出钱出力,组织家中佃户仆役帮助守城。

    8月,方腊以进城吃大户为由,勉强组织起一次大规模攻势,守城禁军抵挡不住,被方腊军凭借绝对兵力优势杀入城中,甚至威逼禁城,但守军拼死反扑,让他始终未能摸到禁城城墙。

    八月十八,文相公的关门弟子徐世柳在临安城北,以收容所内安抚的江北流民为基础,组建一支大约3000人的队伍,攻击方腊军侧翼,方腊猝不及防,被徐世柳追杀十余里,一路又赶出城外。

    此战过后,方腊认为攻克临安无望,不愿继续浪费时间,率领起义军开始大索周边,所到之处,破州县、杀大户、开仓放粮,同时裹挟更多参与者。

    短短数月时间,方腊军已经有数十万之巨,真正成为燎原之势,转向冲着金陵而去……。

    这就是徐世柳在忙着应付江南混乱的百忙之中给家里来的加急信件。

    除了叙述目前的战况之外,徐世柳还明确说明了自己的下一步行动规划:

    他认为官军对义军是有优势的,何况还有各路大户的民军支持,方腊如今看着确实声势浩大,但其中绝大多数参与者不过是求条活路而已,若是朝廷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愿意跟方腊一条路走到底的人肯定很少。

    但是朝廷这边也有问题,首要的一条,跟方腊一样,就是不团结!

    徐世柳写信之时,文相公等已经下野的主战派已经开始发起政治反攻,他们以主和派根括扰民,激起民变为由,要求严惩几十个主和派主要领袖。

    配合政治攻势的,还有军事上的动作。

    文相公在没有得到朝廷许可的情况下,把徐世柳组织的民军编制成“顺义军”,掌握了第一支属于主战派的武装力量。

    随后,文仲带着太子密令前往临安守军军营,拉拢其中部分军官。

    临安禁军普遍对朝廷强行调遣五千同僚前往危险的辽东感到兔死狐悲,十分不满,得到太子暗中许诺后,许多禁军将领当场发誓忠于太子,并在必要的时候,武装清君侧!

    现在,江南情况,大概是这样的:

    方腊正在向金陵进军,一路上招降纳叛,吸纳江北流民和对朝廷不满的平民,人数一天天膨胀,现在谁都不知道跟着他的到底有多少人。

    主和派掌握着朝廷大部分临安禁军和地方军权,目前在临安府附近有5万兵力的样子,此外还有主和派组织的民军大约3万多人。

    已经答应支持太子和主战派的临安禁军有超过2万人,此外还有民军1万多人,表面上实力最弱,但他们现在掌握着民心,依旧支持朝廷的民众大多同样支持着主战派。

    &nbs



第231章 天下1
    “现在有两个问题,第一是江南的支持,现在看来今后还有没有,是个大问题。”徐睦河有些忧虑的说道:“第二就是世柳在江南的安全。”

    对徐睦河来说,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重要的多。

    若是江南江北都在打仗,那么让最疼爱的儿子离开自己身边看起来就不像是个好主意了。

    至少,徐世柳在江北打仗,是为了家族。

    在江南冒险算什么事啊帮别人奋战

    在徐睦河看来,若是徐世柳在江南不能安安全全读书做官,还不如回来帮他实现刚刚腾起的野心。

    徐世杨并不清楚老爹的想法,因此他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说道:

    “无论江南那边支援还能不能到手,咱们的战略都没法改变了——拦截和亲船队之后,跟鞑子的一次大战一定会到来,或早或晚而已。”

    “因此在我看来,现在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尽快进入备战状态,积攒物资,训练士兵,修建工事。”

    “若是江南的物资真的来不了,那就先拿从和亲船队那里获得的财帛现款购买一部分。”

    江南财主跟后世资本家没有太大区别,纯粹属于有钱不赚王八蛋的本性,你拿现款去购买粮食,他们宁愿顶着朝廷的压力不交税也会卖给你。

    至于购买粮食的人是本国朝廷还是敌国政权,甚至干脆是来要自己命的山贼土匪,对财主们来说并无多大区别,只是价格上略有不同而已。

    资本家敢为利润卖绞死自己的绳索,财主们也敢为财帛卖砍死自己的铡刀。

    可能略有不同的,也就是财主们更愿意为子侄读书做官花钱罢了。

    因此,徐世杨坚信,只要有现钱,江南一定有人愿意卖给自己粮食。

    这样的话,用拦截和亲船队得来的财帛购买粮食,代替江南来不了的支援,其实也不算太亏。

    加上库存,至少保证青州2到3年的粮食安全似乎并无问题。

    何况,江南那边只是可能没有支援,而不是肯定没有支援,更不是肯定一点支援都没有。

    “至于五哥儿的安全问题,这其实也不必太过担心。”

    徐世杨接着说道:

    “世柳在信中说的很清楚了,他在江南也不是当小兵的,身边几千大军跟着,想来也不会有太大危险。”

    至少有一点可以确认,方腊军比鞑子容易对付多了。

    现在的方腊军,其实完全是靠着庞大的人数滚雪球,兵员素质、装备和技战术差的都很远。

    顺利的时候一拥而上还行,一旦面对逆风局,徐世杨怀疑即使是大周官军的战斗力,来几百个骑兵,铁甲重刀,就能追着几万人砍。

    “其实,在我看来,世柳那边不但不危险,相反,这是个很好的机会。”

    徐世杨思索着说道:

    “若是主战派真的能得势,即使为了做个样子,也得重将权,像世柳这样确实能做到出将入相的,自然有更好前途。”

    无论怎么说,徐世柳的战争经验都比江南那些人强得多——比文官强,恐怕比大多数武将也强不少。
1...6364656667...2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