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安茹的六十年代生活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关外雪中客
安茹心想,有煤油灯都不用,应该是为了省钱吧。
在俺奶奶的连声催促中,安茹快速的吃完了晚饭。
农村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所以趁着天还没黑收拾完家务之后,一家子人就**睡觉了。
——————
这一天的安谨出去和小伙伴玩泥巴,安茹嫌弃玩泥巴脏,一个人正在院内发呆。
经过这些日子和安谨安妈妈他们套话,安茹终于确定了一些事。
这里就叫安家村,是h县城的一个有些偏远的大村子,距离h县有20里地。
村子背靠着绵延百里的大别山,山中野兽繁多,虎狼等大型野兽虽不多见但也是有的。
清水湖流经h县,千百年下来养育了不知多少h县人。历年干旱少雨、粮食收成不好的时候,人们就是靠着清水湖才能活下来的。
前几年闹灾荒,人们粮食不够吃的时候,多亏了大别山中的草根树皮和清水湖中的鱼虾,不知拯救了多少人的性命。
那3年人饿的什么都不管不顾了,大别山中的狼声听不见了,清水湖中的鱼虾也快绝迹了。
但是上面那些不是最重要的,最为关键的是今年是1964年,刚刚经过了传说中“三分天灾、七分*”的3年自然灾害的1964年。
这代表着什么?
这代表着安茹处在各种物资供应匮乏,粮食紧缺,买东西要票据的时代。
这代表着2年后那个十分动荡的年代就要快来了。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生活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儿。
安茹虽然没听说过,但是上辈子见到的一些老人也是经历过的。
机械研究院有个老教授叫做吴慎之,家里有海外关系,听说是姐姐在国外结婚生子的。
运动开始就被打成“阶级分子”,是个臭老九。每天不是被□□就是做检讨,连女儿也和他划清界限,安茹听到都感到可怕!
家里的小洋楼被抄没了,珍藏的玉石字画也都被人杂碎、撕碎了!
后来吴慎之每每想起他的古玩,就是一阵肉疼,那么多的国家遗留下的珍宝就这么损坏在红卫兵手中,消失在历史的长河。
那十年是对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摧残,是对人精神上和身体上的折磨,是教育的缺失,是对一代人耽误。
安茹还记得上辈子网上有一段话让她印象深刻:
当我们长身体时,赶上了三年灾荒;
当我们需要读书时,赶上了十年浩劫;
当我们就业时,赶上了下岗裁员;
以上就是现在的她将来要经历的真实的写照,每一件都是影响人生的大事儿。
三年灾荒已经过去了,2年后马上就是十年浩劫了!
哎,安家村马上就要迎来下乡接受农民再教育的知青,被□□下放劳动的人们以及见人就要说毛的语录行为。
还好现在安茹家祖上是根正苗红的贫农,爷爷还是个老□□,大伯在军中当兵。只要她好好的,将来就不会面临被批(斗)了。
想到这里安茹心中很是纠结和复杂,还有一些茫然无措。
如今的她才3岁大小,是个小娃娃,2年后也不过5岁。5岁大的孩子能干什么呢?
她既不能改变历史,蝴蝶掉那十年,也没那个能力改变领导人的政策,拯救千千万万个受苦受难的人。
她也无法向身为大队书记的爷爷说明这一切的事情,消息来源更是解释不清楚,你一个三头身的小娃娃说的话,又有几个人会相信呢?
安茹自是在这里苦恼着,不过她的思绪也影响不到任何人,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
对于安爷爷这个大队书记来说,现如今最重要的是加紧传达公社领导这次在开会中的精神指示。
这天一大早,安爷爷就把生产队的队委会成员都叫到了队部来开会。
生产队的队委会成员挺多的,乌泱泱围着桌子坐了一圈。安爷爷坐在上头,用烟锅子敲了敲桌子,就开始讲话。
“你们都听好了,前几天我去县里开会,公社的领导们讲了一些话,我这两天整理了一下,现在传达给你们”安爷爷环顾了下手的人,继续说道。
“第一,中央开展了一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咱们大队可不能被别的大队比下去。丢脸的事儿在我老安头这可不能干!”





安茹的六十年代生活 第3节
安爷爷还没说完,郭前进就抢先说道:“安书记,你就放心吧,我们生产队从来都是争先抢第一,那思想觉悟从来都是高高儿的!”
“恩,很好!”安爷爷被人抢白了也不生气,表扬完了又说:“在咱们农村要‘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和清财务’,主要就是为了杜绝有人投机倒把、贪污盗窃,还有一些严重的铺张浪费,严重的违法乱纪等行为。”
说道这里安爷爷的表情开始严肃起来,“为了防止大家监守自盗,我决定从明天开始和大家一起审查咱们大队的工分、账目、仓库、财务等情况。”
安爷爷知道水至清则无鱼,所以他从来都不会把人逼得很紧。而且他也相信长产队没有坏分子。
“好,第二点,就是为了支援国家建设,公社领导指示我们大队今年要比去年多交3000斤粮食。”
安爷爷心里猜到了大家的想法,毕竟谁都不想饿肚子。所以只能期望今年是个好年头,社员们再加把劲,到了年底才能分得够吃的粮食。
“好了,大家不要多想,我们紧一紧,国家才能富!”安爷爷深知,这时候就要给大家鼓起劲儿来,如果领导们都丧失信心,更别提社员们了!
“现在的天气逐渐回暖,过两天就可以春种了。我想了想,大家从下周开始召集社员们耕田松土。咱们大队两头牛还是老规矩,轮流使用,一会儿你们自己抽签排除个先后顺序。以后用牛都按照这个顺序来!”
安爷爷作为一个老大队书记,种地所需的东西心中都有数,所以分配工作才能做到驾轻就熟。
“各个生产队长从现在开始就要履行自己的责任,别忘了3000斤的公粮。相信大家也不想辛苦一年到头,还要让自己的一家老小饿肚子吧!”
在队部开完会后,所有人都散了。安老爷子一个人慢慢的往家走,思考着如何才能给给社员们创收。
☆、第4章 工分
这天广播声音突然响起,把睡梦声中的安茹吓了一跳。
此时的安爸安妈已经利落的起床,洗漱过后,安家人汇合到一起,就在安爷爷的带领下出门了。
安茹很好奇,他们这是要去哪里?
路上汇聚的人越来越多,安爸爸怕安茹被挤到,索性一把把她抱到怀里。
安茹猛然变高,高兴地漏出了的自己的小虎牙。“爸爸,咱们是去哪里啊?”
身前的小婶抱着被包的严严实实的四娃回过头“二丫,这是不记得了,咱们是去大食堂吃饭啊,去年你还来过的呢!”
一旁的沈翠翠抿了抿被风吹乱的头发“哈哈,小孩子都是不记事的。二丫啊,妈妈告诉你一会吃饭的时候你快点吃,吃完后妈妈送你回家,好不好!”
“好的呀”安茹连忙点了点自己的小脑袋。
安庆昌一看女儿可爱的模样,揉了揉安茹的头发,笑容满面。
大食堂就在村子中央,人们到达地方后,就在排队处领取自己的粮食,连小孩子也不例外。
生产队如今有个大食堂,一共4口锅,等到大家一起上工的时候,才会开火。
原来安爷爷作为大队书记吸取了前几年的大锅饭吃完粮食的教训,并没有让大家“敞开肚皮吃饱饭”。
而是在农忙的时候支起大食堂,给每个人都限量供应粮食。
食堂的每顿的粮食由事务长算计人数和粮食后,把做饭用的的原料发放给厨师。
食堂就供应早上和中午两顿饭,男人每顿3两,女人每顿2两,孩子都是1两蔬菜一份,汤随便喝。
说是汤,其实就是水,根本没有什么滋味,也就为了解渴罢了!
这些吃食都是要送到地上去的,节省了时间,可以让社员们好好的休息一会。
有些人不够吃怎么办呢,那就从家带点窝窝头添补一下。
有那种会过日子的,为了省一些粮食,从来都不吃完,把剩下的粮食用布包起来,待会家去。
吃饭的时候安茹就看到有个妇女把女儿没吃完的饭菜放在瓷缸里,准备一会带回家中。
吃完饭人们逐渐散去,安茹也回到了家中。
没多久广播中又响起了音乐,这回安妈妈跟安茹说“这首歌叫《东方红》,听到这个大家就要到地里上工去了。妈妈也走了,你在家乖乖的和奶奶待在一起哦!”
“恩恩”
这些天家里的大人都早出晚归,忙得不可开交。
安茹也知道这是春种了。
1964年的时候人们上工都是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一起工作,他们每天工作都由记工员记成工分。
工分是报酬计量单位,用于计算人民公社社员工作量和劳动报酬。
因为在公社中分配各种粮食、蔬菜、财务都要用工分计算,所以老话才说“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
计分基准以每个“标准工作日”一般最多定为10-12分,安家村生产队就是12分。
一般男壮年劳动力12分;一般男性劳动力则定为9-12分;
女性壮年劳动力为7-9分;一般女性劳动力(中年家庭妇女)为6-7分;
所以如果谁家男性壮劳力多,那可是很受羡慕的。
安家还好安爷爷是大队书记,本身就有12个工分。而且老头身体还能动,也不愿意在家闲着,遂也是到地里上工挣工分,也有8个公分。
安庆昌、安庆荣不必说,都是男性壮劳力,工分也是最高的12分;
而沈翠翠和赵小花妯娌俩是女性壮劳力,有9个工分;
而像安奶奶这样的老人,根据身体的实际情况,工分是4-7个不等;
如果像安国这样的10几岁的孩子,也算半个壮劳力,6-9个工分。
儿童也有1-3个工分。
这个时候除了身体残疾的,都是家里老少齐上阵的,实在上不了,只能去干一些公分少的轻巧活。
等到晚上再放音乐后,安茹就知道了这是要下工了。
安家人现在除了腿脚不便的安奶奶也就只有安茹一个人了。
就连6岁的安谨小朋友也不例外。
刚开始安茹还在好奇,安谨这么小能干什么?
后来才知道如安谨一般大小,种不了地的孩子,都去打猪草了。打了猪草回来去队里挑过秤记录斤数,满了100斤也是有7个公分的。
对于像安谨这样的小孩子,从小就知道生存不易,能够干活挣工分了。
而家里另一个不满周岁的小娃娃,被送到村中一个老奶奶家,集中管理。
其实安茹也是要去的,不过安奶奶行动不便,大人们商量后就决定把安茹留在家里,好让两个人作伴。
安茹这些日子都是跟在安奶奶身边的。
安茹发现安奶奶即使腿受伤了,也没有耽误手上的活计。
安奶奶此时就坐在炕上,手里拿着衣服缝缝补补,或者是用碎布做鞋底。
在安茹眼中,安奶奶有一双很神奇的手,能把一堆凌乱的布头缝缝补补在破了的衣服、袜子、鞋上面。不管多破的衣服,到了安奶奶的手里,总会缝补的完好。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指的是以前的衣服大都是大人穿完给孩子,大孩子穿完给小孩子;褪色的衣服翻一个面就又是一件新衣服。
这就是所谓的“大改小,旧翻新”。
就算实在是穿不了的,也要拆了留着打补丁或者做鞋底。
现在的人们很难见到打着补丁的衣服了,每年都买好多的衣服,不喜欢了直接扔掉。
安茹身上穿的这件衣服,就是安谨穿过的。灰蓝色的衣服,打了好几个补丁,裤脚还有些长,被安妈妈用针线挽了起来。
所有人陆陆续续的忙了一个月,终于把地里的事情做完了,这才算稍微有点空闲时间。
大食堂也就顺势解散了。
这天傍晚,来了一个妇女,听妈妈招呼她:“翠翠在吗?”
“王大姐,你可是个大忙人啊!怎么有空来我们家啦!”安妈妈看样子跟王大姐挺熟悉的,说话一点都不客气的样子。
王大姐进了院子,也没进屋坐下,直接开口道“翠翠啊,咱们妇女生产队组织学习中央思想,从明天开始,持续时间为2周。”
“好,我知道了。”安妈妈痛快的答应了。
王大姐得到答复满意而去,继续向下一个目的地走去。
沈翠翠转身就去了妯娌赵小花的屋子,张嘴就道:“小花啊,生产队组织学习,明天别忘了,我们一起去。”
“嫂子,你知道学习什么吗?”
“好像是中央精神,主席指示。别管那么多了,咱们农村妇女多亏了新中国的好政策,办了扫盲班之后才能识得几个字,这回组织学习,咱甭管学习什么东西,认真就行了”
沈翠翠是真心感谢新中国的,“女人能顶半边天”不是白说的,沈翠翠也是这样鞭策自己的。
沈翠翠是个凌厉风行的,种地、做饭、洗衣、缝补样样都能拿出手,家里织布机的声音总是不歇着,乡亲邻里没有都不夸得。
大家都说安庆昌娶了个好媳妇,谁不羡慕他老婆漂亮又勤快能干、孩子儿女双全呢!
听了沈翠翠说完,赵小**里有些不愿意。
她又不爱学习,字也认不得几个,去了也学不到什么,国家政策也不关心。反正有公公这么个能干的人在,家里是万事无忧的。
即便心里怎么想的,赵小花也知道组织学习是必须去的,不去就是思想有问题,要遭大事的。
跟在沈翠翠身边的安茹无知的问道:“妈妈,你们不去不行吗?我也要去吗?”
“你还小,到是不用去,不过我们妇女生产队的人必须都去的。学习一些新政策也是有必要的,只有按照它的要求去行事,你才不会做错。”
沈翠翠见到安茹对这些事感兴趣,于是又给安茹举例子“一年前听说有个干部没有按照中央的指示做工作,违反了中央精神,听说被教育了。”
安茹盯着沈翠翠,赵小花神色也认真起来:“有工作队专门对此干部进行实行跟踪、盯梢、罚站、弯腰、低头、燕飞、拘留。并连敲带诈,大冬天的不让穿衣服,就站在冰天雪地里,动不动就用枪威胁...”
沈翠翠知道妯娌往日对这些思想教育不上心,就把结果往大里说去。只有唬住她,才能保证她以后不会犯错。
果然赵小花连忙说道:“知道了,嫂子,明天我和你一起去。”
看,效果不是出来了!
安茹想了想,2年后就是十年浩劫。作为一个后世之人,为了在这个年代好好生活下去,保护小命,光靠自家的“又红又专”可不行。
她也许多多努力,尽快学习这个时代的东西,顺应时代思想。
于是对着沈翠翠撒娇道:“不嘛,我不要和妈妈分开,我会乖乖的,妈妈明天带我去,好不好?”
沈翠翠想了想,虽说是组织学习,但是也没有那么严格,带着二丫去也不是不可以,“那你保证不出声、不乱动,妈妈就带你去!”
“我保证”




安茹的六十年代生活 第4节
☆、第5章 办学校
安茹乖乖的跟着妈妈沈翠翠和小婶赵小花朝着此次的目的地,也就是生产队仓库旁边的废弃屋走。
那个废弃屋据说已经有些年头了,原来的门窗都不能用了。后来因为生产队要办扫盲班,村里也找不到可以容纳100多人的空闲屋子,所以大家伙就把这里修整了一下,作为扫盲班学习的根据地。
以上都是小婶赵小花在路上和安茹说的。
和小婶接触的这些日子以来,感触最深的就是她有一张永远不停歇的嘴,爱好就是和众人八卦。
比如什么谁谁家的小姑娘长得漂亮,谁家小伙子处了一个对象,又或者是谁家小媳妇和她男人又吵架了...可想而知,安茹这些日子都快把整个安家村的人都认全了。
一般人是受不了她碎碎念得功力的,但是书呆子安茹除外啊。
前些日子安茹刚刚穿过来,什么也搞不清楚,很怕漏出丝毫的破绽,给人抓住把柄,以致于后来被清算。
索性安家人不是那个心细如尘的性子,加上穿越这件事太匪夷所思,相信除了穿越者本人,其他人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
到了目的地,已经来了好些人啦。
安茹最先看到的就是昨天傍晚来安家的那个人,也就是王大姐,她是安家村生产大队的妇女队长。
王大姐本名叫做王春花,是一名烈士家属。今年才35岁,她丈夫在军队因公去世了,当初听说连遗体都没找回来。
部队送信回来后,听说王大姐孤儿寡母生活困苦,后来还是队友们凑了一笔钱,交给王大姐母女的。
大队里因为想要照顾他们母女,为王大姐安排了一个轻省的工作,就是记功员。
但是王大姐说不能给组织上添麻烦,而且自己还年轻,又有了部队给的钱,生活上不成问题,又给拒绝了。
安茹昨天听小婶说了王大姐的故事后,真是由衷的佩服她,一个女人抚养个女儿,本就是一件艰难的事,即使王大姐接受了记工员的工作,相信也不会有人说什么的。
这种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精神真是值得称赞啊!
王大姐是个有骨气的人,在自己的努力下做了妇女队长,管着女社员们的日常工作,努力负责、兢兢业业的。
由于为人正直无私,所以队里的人对她都是服气的。
如果谁家打了架,都是王春花来劝架的。思想教育那一套是驾轻就熟啊,能把双方说的握手言和啊。
后来有人戏称叫王春花一声大姐,问题最后都能被解决。于是口口相传下,王春花得了个王大姐的诨号,本来的名字反而没多少人叫了。
安茹现在可是对王大姐好奇的很,这位也是个神人啊,看来有机会还是要多接触接触。
嘿嘿,现在的日子真是越过越有意思了!
一进屋安小婶快速的和周围人打好招呼后,就拉着沈翠翠坐了下来,然后连忙和右边的一个相熟的妇女小声嘀嘀咕咕去了。
也不知道她们说的什么,就传来一阵嘻嘻的笑声。安茹坐在沈翠翠的腿上好奇的张望着。
屋内摆着10来个由木头制作的桌子,妇女们都拿着小本本,一个接一个的坐在板凳上。墙上还挂着一块黑板,上面有一些写好的字。
王大姐看来的人都全了,把房门关上之后,走到正中间开口道:“今天是过年后,我们妇女生产队第一次组织学习,相信大家都很好奇,因为昨天我跟大家说的学习中央思想。”
“现在咱们公社遵循中央领导们的指示,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清财务’运动”
看着茫然的众人,王大姐又继续说道“主要就是部分地区出现了一些投机倒把、滥用私权贪污的干部,他们就是人民群众中的坏分子,现在中央已经给大家树立了一个典型。”
顿了顿片刻,王大姐凝视着下面的所有人,眼神犀利,就好像要望进人的内心深处似的:“如果在咱们周围有这样的人,我希望大家不要害怕,勇敢的检举他们,咱们生产大队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包庇这种害群之马的”
王大姐又继续鼓励几个没有听明白的妇女勇敢提问,经过一系列回答之后,务必使所有人都明白此事的重要性。
回去的路上安茹也不像之前表现的好奇宝宝的样子,把小婶惊得还以为她怎么样了呢。
沈翠翠摸了摸安茹的脑门放下心来,只要不是生病就好!“孩子可能是累了,折腾一上午了。”
其实此时的安茹只是真正的接受了自己身处1964年的事实,以前再怎么给自己下决心,也不如亲耳听到四清开始时的震惊。
小婶听了沈翠翠的回答后,只好郁郁的闭上嘴巴,没了安茹这个小听众,她也不愿意跟沈翠翠这个颇为精明强势的妯娌聊一些八卦。
两天之后的餐桌上,安爷爷作为一家之主,在吃饭的时候说了一件事。
今年开始大队决定办一所小学,一共1到5年级,并且他决定从今年开始就把安谨送去大队的小学去上学。
“爸,办小学的事情已经决定下来了吗?”这是知道内情的安小叔。
“爸,学校建在哪里?县里的领导怎么说,资金和老师怎么解决?”这是想要当老师的安庆昌。
“爷爷,我也能去上学了吗?太好了”这是听说能上学的安谨,他一直羡慕大伯家的安国大哥能去上学呢。
虽然安国说上学的地方离家有20里路,很远,走着去很辛苦,在安谨小小的心中,上学学知识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爸...”“爸...”“老头子...”
“都安静,听我说。”安爷爷发话了。
看见一家人全都闭上嘴巴安静下来,安爷爷很满意“建小学这件事我是早有想法的,县里领导一直很支持,办教育这件事是大事。”
安爷爷喝了一口水接着说道:“你们也知道,前几年吃饭都成问题了,哪里还有闲钱办教育。这不,今年县里拨出一点,咱们大队里凑一点,先把学校教室盖起来,然后置办一些教学用具。书本的话,领导们说了,先免费提供一批教材,以后要用的话,只能自己花钱买了”
12345...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