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茹的六十年代生活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关外雪中客
前几年的时候那可是天天喊什么上“纲要”过“黄河”“跨长江”——亩产三百、五百、八百。谁也不甘比人后,都是比学赶超,大跃(进)雄风犹在。那就是只可做不到,不可说不到。于是为了所谓的政绩,所有的大队报计划时都是瞎吹。
安老爷子虽然不是那种好大喜功的干部,但是也不能和人家报的差太多,否则那就是一个工作能力的问题,很可能就人捉住把柄。
事实上,这下边是信手拈来的闭着眼瞎报,那上面轻车熟路的瞪着眼真收,交公粮时凑不够量是万万不行的。于是,公的没了,就得动私的。所以前几年安家村大队的日子过得很苦!
这时候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可是结果呢?却是偌大个安家村大队吃上了返销粮,这还是凭的安老爷子的面子才拿到的。年年都是如此,先得报足,后得交够,亏空得以维持,用社员们少的可怜的口粮弥补,揭不开锅了都要饿死人了,才能得到为数不多的返销粮...
☆、第23章 露天电影
安茹想到这里,神色有些莫名。
不仅如此,除了上交公粮外,安家村大队还得上交物质,包括猪、鸡和一些经济作物产品。这一部分不属于无偿上交,但它是强行廉价要生产队卖给供销社的。
也就是生产队要按规定完成国家任务。如果安家村今年没有完成国家下发的任务,那么大队上就不能分配这些国家统购物质。
比如,没有完成上交猪的任务,过年过节不准杀猪。这就是所谓的种田的没有饭吃,养猪的没有猪肉吃,种麻的没有衣裳穿的原因所在。
这个时候由于自由市场被取消了,上面是按“一口价”强行摊派、强行收购的。与供销社结帐是干部的事,农民根本不知道。如果被那些如蚁附膻的干部从中贪污,那么,农民从这样的上交中实际上是得不了几个钱。
安老爷子是个正直的人,他从来不从中贪污、截留。所以安家村往往比别的大队分的钱多一些。
就这一点上,安茹是无比的佩服自家的爷爷的。
因为安茹知道这个时候有很多的大队书记,利用自己手里的权利进行牟利,有的还会作风不正,陷入一些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等等。
在安茹胡思乱想中,安家村大队的粮食都交完了,安庆昌招呼了愣神的安茹,准备返家。
虽说交公粮是没有钱的,但是安庆昌是个好爸爸。虽然他平时很简单节省,但是看在安茹第一次来县城的份上,给她买了根棒冰。
安茹看着手里5分钱的绿豆棒冰,又看看爷爷和爸爸晒得黝黑的脸颊,心里沉甸甸的,“爷爷,你先吃。”
“乖孙女,好好,爷爷吃。”安老爷子看着小小的安茹执拗的看着他,好像他不吃她就不收回手似得,然后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额头上冒出的汗珠,脸上笑开了花。
安老爷子咬了一口,然后摆摆手,表示不吃了。
然后安茹又把棒冰给安庆昌吃,安庆昌也很开怀,同样吃了两口,顿时感觉肚子冰冰凉凉的,舒服极了!
安强在一旁也逗趣道:“小茹,给强叔也来一口。”
安庆昌听见后,就用胳膊肘顶了一下安强的肚子:“不准欺负我姑娘!”
安茹看着安强吃瘪,捂着嘴,吃吃的笑着。
看见天不早了,安老爷子就招呼大家回家。
安茹回到家后,沈翠翠看着自家姑娘洋溢着快乐的笑脸,温柔的道:“小茹,过两天有播放对来放电影,开心吧!”
“开心!”安茹听到有电影可看,高兴极了!
这个时代的农村人由于没有什么业余生活,所以么,看电影便成了一大乐事,简直堪比过年。安茹虽然心中听怀念后世的各种特效,但是也没的选择,于是退而求其次的也挺喜欢看这些黑白电影。
安茹知道公社上都有一个电影队,每月挨个到村子中放一场电影。六七十年代影片不多,安茹看过的也不多,下面几片记忆比较深,像《渡江侦察记》、《智取威虎山》、《平原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沙家浜》、《红灯记》等等。
安茹回想起上次看电影时,漆黑的夜,明亮的星星悬挂在空中,一闪一闪的,露天中,一个小屏幕,一个小放影机,一两部电影的胶片,一片放完再装上下一片继续放,这就是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电影的设备了。
放电影时不仅安家村,连隔壁的几个临近村庄的村民都会来,来的早的,用凳子抢占位置,场地上就摆满了凳子,长凳短凳,高凳矮凳,应有尽有。此时本村人占尽地利坐的多,邻村来的人大部分只有站的份了。
那回安茹是去临近村子看电影去的也晚,只好站在后面,在后面看不见啊,只好听声音。看电影最乐的还是一个十岁左右的胖小孩,有点傻呵呵的在场地上跑来跑去,顽皮的时候还要把手抻到光柱上晃来晃去,做着各种投影,狗头、马头、小兔子...张牙舞爪的样子,引来阵阵的笑声。被自家的大人呵斥着,也不哭,傻乎乎的好玩极了!
这回轮到安家村了,安茹很积极的跟沈翠翠说:“妈妈,咱们早些去占座!”
一旁的安小婶哄着还在吃奶的奶娃娃,也插嘴道:“是得早点去,上回就去晚了,没占上前排。”
一旁的安小婶的大儿子,也就是安文,欢呼雀跃地跟安瑾身旁不停地喊着:“放电影了,放电影了。”
安谨一把手推在安文的脸上,及时制止了过于活泼好动的安文。
安奶奶在一旁听着孩子们的欢笑声,也和安老爷子在一旁悄悄地说这话。
到了看电影这天,下午田里、地里干活的早早收了工,各家各户的晚饭比平时都要早,吃完饭就往放电影的地方赶。
当夜幕还没有完全降临的时候,安文小朋友就迫不及待了,简单地胡乱扒拉几口饭后,急忙的催促着安小婶出门,于是安小婶今天为了看电影不迟到,连碗也不洗了,她说反正电影看完回家有的是时间,洗碗这事不着急。
当然安小婶的做法,安茹心中是支持的,这绝对是大家普遍的做法。
于是安家全家人都出动了,包括安爷爷、安奶奶,安爸爸、安妈妈、安谨、安茹、安小叔领着安文,安小婶怀里抱着奶娃娃,路上还遇到了大伯母和大哥安国,大家说说笑笑的一起走着。
不大一会,安茹在路上看到一些相熟的大人们说笑着从家里赶出来,有的抱着或背着孩子,有的兜里装着满满的瓜子,边走边悠闲地嗑着,所有人陆陆续续的往放映的地方赶去,这个时候天还早,到的人虽然不多,但是第一排已经有人在了。
安小婶搬着个长凳子赶忙占了个有利的地形招呼着安茹来坐。安茹坐下后看着前面忙碌的人群,也没有凑上去的意思。
一些年龄小的孩子围着放映员好奇的看着他安片子,调试镜头,轮流趴在放映机上好奇地看着小孔,年龄大些的孩子帮忙手工操作倒片子。
还有一些人忙活开了,争抢着栽木杆子、张挂银幕、安大喇叭、搭桌子……
另外一些大人毕恭毕敬递给放映员颗烟,然后搭话打听放什么片子。打听完今天要放的电影,于是就会立马高兴地回来跟大家伙通消息。
现在的电影虽然片不多,大家也大多数都看过了,但只要放电影,无论是本村人也好,邻村人也罢,都要赶去看。于是慢慢的,人越来越多,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安茹也看见了谭贡、李文月等知青们,笑着相互打着招呼。
谭贡他们不见得有多兴奋,毕竟他们是城里人,城里有电影院的,如果家里有点钱或者是单位有电影票的话,他们看电影的时候比农村人的机会多得多。
但是下工早,不用多干活,也是一件好事儿不是。
等到人到的比较集中的时候,是村干部通知事情的好时机,因此这时候一般都会听到村干部讲话的声音。不过嘛,现在大家的心神都在看电影上,没有那个心思听村干部讲什么话。讲短话可以,讲长了看电影的人可不干了。
于是搞笑的事情来了,村干部在上面讲话,2、3分钟后就会听到下面的人催促的声音,催了不行后就开始嘘,逼着村干部赶紧收场,好放电影。
当有人高声喊道:“开演了,开演了。”于是全场的吵闹声顿时静了下来,目光一律射向银幕。
安小婶这么多年电影看多了,影片的情节都熟记于心,她还是个喜好说话的,那可苦了她身旁的安茹了。
这不,上面正好放着《红灯记》,安小婶就跟着影片中的歌曲,边听边哼哼,哼的是李玉和唱的歌骚扰着安茹的耳朵:“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纠纠,鸠山设宴和我交朋友...”
要是给安小婶个麦,说不定就能开个演唱会了,当然了,这说明安小婶的水平还不低。起码比身后五音不全的安爸爸强多了!
放完一部片子后,立马就跟着另一部。
大伙儿的情感随着情节的深入而起伏跌宕,不一会就完全沉浸在故事当中,看到激动伤心处或泪流满面,或破口大骂,看到高兴欣喜处,或热烈的鼓掌,或高声叫好!
特别是战斗片我军冲锋时,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很激动地随着嘹亮的冲锋号欢呼呐喊...
一直到两部电影演完了,所有人才恋恋不舍散场了,留下一个空旷狼藉的场地。
往回走的时候安小婶还余兴未尽,津津乐道和自己的大儿子品评着刚才的故事和情节,完全不在乎安文的大白眼。
安瑾看着邻居家的小孩不知不觉走过了他的家门口,脸上立马漏出了一个看笑话的神色,嘴里咯咯的怪笑着。
这笑声引来了那小孩的反击,于是两个孩子相互推着,打闹着...
☆、第24章 过新年
放电影后不久,安茹放了寒假。
这就意味着再过一个多月,就要过年了。
过年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了,除了吃的好,还可以穿新衣服,更重要的是可以痛快地玩几天。小男孩们都会撒泼打滚的让家长们买鞭炮,然后有那淘气的小子就会在衣兜里装上几个鞭炮,找几个小伙计一起比谁的鞭炮响,高兴极了。
每年快到年的时候,安奶奶、沈翠翠和赵小花就要提前给家里的孩子们做过年穿的新衣服,因为这时候经济条件还不够好,安家的孩子也多,做几件衣服鞋子也是费力耗时的针线活。
安茹的六十年代生活 第18节
总之,过年就是个喜庆事,得有点儿新气象。
时间进入腊月,大家就要开始置办年货了。
猪肉和鱼是家家户户过春节的必备品。
猪肉是安家自己养的,除了上交国家外,剩下的都会自家留下来吃。这个时候除了少数有条件的人家会养猪,能在春节临近前宰杀一头猪准备过年,剩下没有条件的人家都会省吃俭用攒点钱,腊月里在公社的肉食品店里买几斤猪肉。
至于鱼,则全靠清水湖解决的。每年大队上都会组织人手去湖里捞鱼,然后把鱼分给每家每户。
这个时候因为农村不仅没有冰箱、也没有电,除了留点包饺子的生肉外,会过日的主妇们,就会把猪肉和鱼腌制起来,除了过年用,平时有点事什么的,不用再买肉了。
腌制腊肉、腊鱼是可是手巧的农妇们的拿手好戏,安茹就看过沈翠翠在新鲜的猪肉和鱼的表面抹上一层盐,然后放入空水缸里存放十来天,之后再把肉和鱼拿出来在太阳下进行晾晒,当晾晒的肉和鱼变成干货以后就是腊肉、腊鱼了。
花生、瓜子是安家村为过春节准备的几种常见的小吃,这也是安茹为数不多的零食。
花生是生产队分配的,人们把生花生炒熟后就成了小吃。葵花和南瓜是村民们在自留地里种植的农作物,瓜子留下来洗干净晾晒干,春节前把它们炒熟后就是一种很好的吃食了。
这个时候的安家村很少有人喝瓶装酒,有那好酒的人,就用自己晾的地瓜干到县酒厂去换酒,6斤瓜干换1斤酒,换上十来斤就足够过年用的了。如果换的多了,就会被自家的婆娘逮着一顿好打。
安老爷子年轻的时候也是个有酒量的,现在虽然年岁渐大,但是酒量也没放下,再加上身为大队书记,家里总是来客人,所以每年安茹家都会换足够多的酒。
1968年的春节,是谭贡这些知青们离家在外的第一次过年,由于有很多人没有回家,所以安老爷子在会上提醒所有人,要做好帮助知青过好年的工作。
怎么帮知青们过好年呢?本来照着安茹所想,是把知青们分散到社员们的家中,好让他们体会一下农村的新年。
可是被安老爷子拒绝了,理由是知青们如果在社员们家中过年,看着别人一家人团聚,他们会显得格外的想家,这样不好不好!
安茹一听安老爷子的理由,也对啊,她的想法还是不成熟,有些欠妥。
虽然这一年来知青们饱尝了农村的艰辛的同时,也给大家添了不少麻烦,比如:欧夏受伤上医院,知青们不会做种地,第一次用犁杖,钱虎偷鸡等等。但是社员们也认为怎么让远离家乡的知青们过好年是他们的责任。
于是安老爷子起头,首先给知青们送去了2斤猪肉,随后大家伙们都有所行动,你就看吧:这家送来了新鲜的鸡蛋,那家送来了宰好的鸡;这家送来了酸菜,那家送来了粉条;这家送来了蘑菇,那家送来了木耳;还有的家送来了炒好的瓜子等过年的东西。
年前那几天,安茹也去看了知青点的厨房,她发现知青们的锅碗瓢盆都放满了社员们送来的各种各样过年的东西。
宁乔还特意过来跟安茹道谢:“小茹,真是谢谢你们了,我们这回可是过了个肥年了,比起我家里过年的时候还好呢。”
是啊,社员们送来的岂止是好吃的,那是充满了深情厚谊啊。
宁东是个大男孩,他也在一旁说道:“恩恩,一年都没吃过肉了,这是馋死我了,这回队里分的肉加上你爷爷给的,能让大家饱餐一顿呢!”
乐观开朗的李文月也凑趣的说:“小茹,我们一起准备了红纸、笔、墨,编,大才子宋维军写的春联,到时候我们挨家挨户的去贴春联,你也跟我们一起去吧!”
安茹听到宋维军还会写春联,惊讶的转头望着他,直愣愣的样子把宋维军看的都脸红了。
此时的宋维军戴着眼镜,脸颊通红,结结巴巴的说道:“哪,哪有,我写的还差的远呢!”
安茹噗嗤的一声,捂着嘴笑了,然后不再望着宋维军,对着一旁看笑话的李文月说道:“好呀,我们一起去!”
由于有了知青们提供的春联,所以安家村大多数人都没有自己去买。
贴春联那天,乌泱泱的来了一大帮人。
知青们全来了不说,还有一些村里年轻的小姑娘小伙子们,当然更多的还是玩闹着的小孩子们。
知青们贴春联的时候,主家们都会在他们贴完后,给他们抓一把自家做的吃食,或是瓜子,或是菜干。虽然知青们都是推拒着,但是都敌不过这些热情的村民们,只好喃喃的接下了。
虽然过程不如人意,但是结果是好的。春联一个不剩的都贴完了,心满意足,凑完热闹的安茹也在安谨的带领下回了自己的家。
到了二十八就得过油了,过油主要是炸杂面的小丸子、带肉馅的大丸子和酥肉。因为炸东西很费油,所以每年安奶奶只会同意炸1小盆的丸子。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安文就会在厨房闻着肉香味,流口水。安小婶会一边的嫌弃的叫骂着,另一边心疼的给他一块小丸子,然后挥挥手,赶紧让他走,得逞了的安文才会心满意足的撒欢跑去玩。
到了年三十,就要正式开始过年了,安茹早晨起来就被沈翠翠指使着去和安谨扫院子,安茹把院子扫的干干净净后,就回屋里换上了新衣服。
这个时候沈翠翠和赵小花妯娌俩就开始切菜,剁饺子馅,把饺子馅调好。
同时蒸大花卷子,包黏豆包,豆馅是用红小豆、豇豆、绿豆、红枣做的,蒸的这些除了自家人平时吃的,剩下的则是招待客人和走亲戚用的。
今年安家村分的小麦比较少,算上自留地的一口人也就是二三十斤,过年也不舍得净吃白的,所以过年的时候大多数会添上一半的黑面,活好面后,一切准备就绪。
吃完午饭大伯母和大哥安国也来了,由于大伯安庆宇常年不归家,所以过年的时候唐静秋母子就会来安茹家一起过年,这回人终于到期了,大家就开始动手包饺子。
太阳还没落山时,安茹就听见稀稀拉拉的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
开始吃晚饭了,锅里要放上东西,除夕不能空锅,这意味着来年不愁吃喝、生活幸福。
吃完饺子后,安茹和家人在一起的守岁。
这时农村没有电,更没有电视,只有少数有条件的人家才能听听有线广播里的节目。
孩子们吃完晚饭后就会到街上玩一会、放几个鞭炮,就回家睡觉了。
安茹从来不去,主要是天太冷、冻得很。
知青点这边,女知青们吃着各种好吃的零食,男孩子也有几个人在一块喝酒的,但不多。大家伙一边嗑瓜子儿,一边打扑克、下象棋、聊大天儿,好不热闹,几乎不睡觉都是过通宵的。
大年初一当然是过年的重头戏,有一种说法叫“过年起得早、来年过得好”,所以安茹会在沈翠翠的要求下起个大早,一般的就是五点钟左右全家人都起来了。
之后安茹就会在安庆昌、沈翠翠的带领下给安爷爷和安奶奶拜年。
拜年的时候也是小孩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安谨这时候往往就会很积极。因为大人们这时候就会给小孩子们红包,多的5角,少的1角,这可是零花钱,可以买鞭炮、糖块和棒冰。
到了□□点钟,拜年活动基本结束,娱乐活动开始了。
安家村过年娱乐主要是听戏,那时大点的村子都有戏班,“四清”之前主要唱老戏,如《游西湖》、《五凤岭》、《桃花庵》、《陈三两爬堂》,“四清”之后改演新戏,像《审椅子》、《两垄地》、《三世仇》、《白毛女》等。
小孩子们年龄尚小,根本不知道唱的什么,纯粹是凑个热闹局。所以听戏的主要是大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特别喜欢听,有的还会高声唱个几句。
☆、第25章 工农兵大学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很快到了1970年。
这一天公社传来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公社有1个名额可以让人上大学,每个大队各推荐一个名额,然后由公社择优选择。
听到这个消息的知青们无不震惊,心跳较快。这些知青们刚开始是怀着建设国家的心来到广大的农村,但是在这里生活几年后,都被农村繁重的农活压垮了那还稚嫩的身躯,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全都是希望回到城里去,做梦都想。
当然这时的上大学就是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
这也就是所谓的工农兵大学。
在领袖的主张下,开始恢复开办的大专院校,学制缩短成2-3年,并从工农兵中选拔、推荐学生。
在会上安老爷子说完这个消息,底下的人议论纷纷。
“安书记,推荐的人选有什么要求吗?”安强在下面最先提问道。
“推荐的学员必须是那些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年龄在20岁左右的年轻人。领导人特别要求要推举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还有在单位表现特别突出的人,当地“革命委员会”推荐政治审查合格后,即可成为工农兵大学生。”安老爷子听闻安强的疑惑,立马解释道。
“安书记,知青们也可以推荐吗?”一旁的王大姐自从误会谭贡偷鸡后,内心就对谭贡有些愧疚,所以这两年对他很照顾,听闻这个消息后,自然就想到了身为知青的谭贡。
“可以。”安老爷子先是有些愣了愣,然后就开口道。
“安书记,你的意思的说咱们大队有一个名额吗?”
“是的,就只有一个,那么人选你们有什么提议吗?”安老爷子严肃的说道。
“唔,我提议宋维军,他这两年干活很积极,政治思想也好,去年还在评上了先进知青。”安强对于自己手下的宋维军印象很好,尤其是安强喜欢听故事,宋维军投其所好,会讲一些《三国演义》的故事。虽然三国演义在这时候还属于封、资、修,但是抵不住它有魅力啊。所以民不举,官不究,在安强的保护下,宋维军很是过了一阵子的好日子。
“恩”安老爷子点了点头,对于安强提议的这个人选表示没问题。
“我说说,我提议安国,安国这孩子是我们从小看到大的。贫农身份,高中文化,父亲在部队是连长,四年来在运输队工作做得也不错,我看安国就应该是最好的人选。”管委会的一名成员看了看所有人,对着安老爷子说道。
虽然听到人选有自己的孙子,但是安老爷子也不感到意外,毕竟安国身份上没问题。他本人的条件又很优秀,“恩,安国也可以。”有事安老爷子面上不漏神色,内心很骄傲的说着。
其他人一听到安国的名字,就立马转头望向安老爷子,内心却为那个拍安书记马屁的人撇撇嘴,怎么让这小子抢了先呢。
“安书记,我认为李文月这姑娘不错,她为人热情,很开朗,平时也喜欢帮助咱们社员。”说这话的陈会计,2年前她在李文月的帮助下,学会了新的记账方法,于是她从繁杂琐碎的工作中彻底解脱的出来,自此以后陈会计就对李文月很是感激,平时有什么好事也不会忘了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