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恋之姻缘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镜一方晨
“你看这一盆大树型雀梅桩景,枝头上载满了小小红果,它带着浓郁的古风色彩随着时尚潮流,也展现在这群景之中了。
“你看那几盆老梅桩景,眼下看它们苍劲古朴,老颜迎霜,到花开之时,它们可就坐枝笑观瑞雪舞,少女姿艳香韵生了。
“你再细看看这园中盆景,你看有型美叶
第三十二章 帮力之作
阳光明丽,能让人们快乐振奋,精神焕发,积极向上,能让人们的理想在高空蓝穹里随心跳跃,伴思飞翔。
世界上所有的人,在艳阳明媚的日子里,看着或是想象着熙攘热闹的繁华世界,都会不由自己地思考到自己人生的温馨环境,自己人生的美丽前景,自己人生的美好未来。
人生朝向未来要走的阶级,而且是非常想走的阶级,这阶级是从地面通上天的。
这里的阶级,是台阶,是人类制定可行的通天台阶之路。这里的通上天,是人们走向理想的最高处。
人在一生中,有多条通天台阶道路可以选择,就看人们各自选择那一条路,或是那几条路了。
有的人登上的通天台阶层次很高;有的人登上的通天台阶层次很低;有的人就出生在平地上,一生都没有机会抬脚上过通天台阶。
不过,无论是站在高台阶上的人,或是站在低台阶上的人,或是一直就在平地上站着的人,这绝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和苦难、和幸福相连的。
幸福是人类天生带来的本能的感受,那些一生都没有机会登过通天台阶的人,也一样会享受到自然赋予人们本来就有的幸福,虽然是在艰辛里幸福着。
郑晓文的人生向往,在上高中之前,就曾经多次在高空蓝穹里飞翔跳跃过。她也曾多次梦想着,再向上攀登她选择的那道通天台阶之路,去摘下那顶属于她自己的桂冠。
可世事难料,她为了陪伴父母,竟没有抬脚再向上攀登,她理想中的那一级通天台阶。
这几年,她心里还一直默念着那顶桂冠,她总在心里说:如果遇到时机,不会再犹豫,一定会去实现。
现在,她感觉自己好像是把那个人生理想给忘了,每日只剩下悠哉,优哉,过着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而没有理想了。
今天是星期六,上午,郑晓文猛地想起了,她的那个向上攀登摘下那顶桂冠的梦想,不觉皱了一下眉,抬手摸摸额头,心里想着:
过去的好多事情中,有一些事情现在想着总是混混的,好像是都给忘记了。我的记忆力这么好,我怎么会忘记呢这是怎么回事儿啊
不行,这得使劲想想,说不定还会有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呢,必须得把忘了的事情记忆起来!
此刻,她正在在西厢房里整理屋子,她转眼看到了古筝上方隔间墙上挂的,她上大一时候的那首七言律诗《惜光阴》。
她看着这首《惜光阴》,忽然回忆起来她初一、高一时候的帮力之作:
一首词、三首歌词,一幅画、这幅画两边的对联,还有她学生时期写的其它文字。
她随即拿出她的这些‘帮力之作’,把书房的外屋,把西厢房的外屋又布置了一下。
西厢房里,郑晓文在门边那个单人沙发上方的前墙上,挂上了一幅横幅,这是她上高一时候,用行草书法写的一首词《水调歌头人生航向》:
从小立宏愿,
长大志凌云。
为男做女同有铁骨硬强筋。
世上人活百岁,
自勉书读万卷,
视野自超群。
岁月瞬间逝,
昂贵过金银!
苍生道,
多坎坷,
志难伸。
出人头地当受困苦付艰辛。
振劲纵观文苑,
奋力畅游学海,
天道会酬勤。
理想陪一世,
暮岁胜三春!
她挂好这首词,在三人沙发上面的北山墙上,也挂上了一张横幅,这张横幅上面是她上初一时候,用比中楷再小一些的字,写的三首歌词:
《理想》、《追逐至拥有》、《志向展彩到百年》。
一《理想》
(一)步行太慢,我想跑,精心历练自己稚嫩的腿脚。
踏上人生道路的起点,向前望望混混茫茫路远途遥。
(二)跑步太慢,我想飞,精心插上自己制作的双翼。
翱翔在我想飞的天空,尽情地欢乐歌唱晚霞晨曦。
(三)我在跑啊,我在飞,跑过飞过环球世界千万里。
朝着一个一个目的地,创造出人们需求的世界奇迹。
二《追逐至拥有》
(一)我不想在这原地小踏步,我要紧追我要快逐。
我向往的生活一幕幕,我憧憬的理想画面一幅幅。
我努力向前我奋斗,不达到理想目的我决不服输。
(二)我想丢掷肩上的重负,我想远弃脚下的窄路。
请赐我魔力双手,我要拨开前进中的弥漫烟雾。
请赐我魔力凿斧,我要把阻挡在眼前的山石开筑。
(三)啊……
我已经在平坦的路上走,可我还要紧追还要快逐。
我紧追我快逐到拥有,一直拥有着绚丽的华彩前途。
三《志向展彩到百年》
 
第三十三章 心的关怀
杨依林心里想着他就要出差的事儿,他才没有和郑晓文再聊别的话。
他说:“晓文,我下周去出差,是出去联系客户推销新产品,顺带着推销积压产品的。”
“你才来厂里多长时间,这就要去出差了”郑晓文不解地问,“再说,不是有销售科吗,还用得着你亲自出马”
杨依林回话的语气很坚决:“我已经想过了,我必须亲自出去做市场调查。
“春节前后一定得把新产品的销路打开,也想借此机会锻炼我自己。我不止一次地想过,要不干就趁早撤回去,要干就干出个样来!
“要是在这里待上几年,一点成绩没有干出来,整日不紧不慢平平淡淡地工作,要是这样,我做不到!我感觉那简直就是在浪费青春!”
郑晓文接过话说:“你说得对,我理解你。你这次出差什么时间动身,去多长时间”
杨依林说:“我和邓奥生一起去,明天八点的火车,大概得去半个月时间,争取下下个周四回来。
“到了那个周五,我不会在家里休息,我会尽快找何厂长商量下一步工作。周六,我过来向你汇报出差情况,你说好吗”
郑晓文没有回话,杨依林说向她‘汇报’,它也没露笑容。她只问:“你怎么去那么长时间啊”
“去好多地方呢,时间短了转不过来。”杨依林说。
郑晓文看看杨依林的脸,见他比刚来厂的时候稍瘦了一点,不过,她感觉他显得成熟了一些。
这段时间里,郑晓文发现杨依林是个有抱负、有能力的人,为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他能掏劲挖力去工作。
从表面上看,她看杨依林总是来她家里,跟她嘻嘻哈哈地玩,就这样,她也看得出来,杨依林每天都在考虑木器厂里的大小事务,考虑木器厂的前途,考虑如何才能让木器厂快速发展起来。
她想着:老辈人常说,业者易,创业者难。还易呢看依林的这个破烂业,这个摊子什么时候才能收拾好啊!
她怕累坏了杨依林,感觉得提醒他,她说:
“依林,工作应该抓紧,稍微累一些没关系,但是不能连续紧张劳累。
“尤其是熬夜工作,这个事一定要注意,真是熬夜了,记住一有时间,就得把熬夜的觉补回来!
“想干一番事业,得知道必备的首要条件,就是得有一个好身体!切记古人之言: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别把弓弦拉得太紧,该松下来也得松下来养养心神!”
杨依林会意,他说:“嗯,知道了。”转念一想,“哎我现在和你在一起,不是正在松弛嘛。”
他说这话时候,脸有点红,可这话说得他两人都笑了。
杨依林忽然想起,他要对郑晓文说的心里话,刚才说话一停顿,他没有说出来,趁着这个空他赶快说:
“我这次出差时间是有些长,不就是半个月嘛,过起来挺快的,你在家里等我回来啊。”
杨依林说这话时候,他是尽量装着很随意的样子,可他的脸还是红了,他一下羞得没敢看郑晓文。
郑晓文这会儿没有看杨依林,她并不知道杨依林的脸红了。她听着这话心里琢磨着,只觉得杨依林对她说的这话,既像是大人对小孩子说的,又像是小孩子对大人说的,她心里非常想笑。
她没有再往别处想,就格格笑了说:“我怎么在家里等你呀你出差这半个月我都在上班,好,好,那也行,我就上着班等你吧,格格格格!”
杨依林让郑晓文等他出差回来这句话,本来是一开始刚说出差的时候,他就想说的,结果他两人说话连接得很紧,他没有找到说这句话的空隙。
他感觉说话和拉手可不一样,他和郑晓文拉手的时候,他的手虽然有点哆嗦,可两人走路一动一甩,就显不出什么了。他对郑晓文说话,要是哆嗦着说不出来,结结巴巴的,那不是羞死人了
他憋了半天,好不容易把话说出来了,谁知,郑晓文竟把这话当成了笑话。不过,他看郑晓文笑得很甜很爽,他也禁不住跟着嘿嘿笑起来。他笑着仍然想着郑晓文说到一边的话,他越是想,就越是觉得可笑。
可笑中,他忽然想起了他写郑晓文‘憨’的歌词:‘她是个憨憨的靓女孩’、‘娇憨透庄重’。
他心里说:
咳,我写的这些歌词,本来是我爱她至极,一种亲昵的称呼、说词,看来呀,我这歌词还真是没有错写。今天晚上聚会,演唱时候让她好好听听
第三十四章 听琴
郑晓文的手指快落到键盘上的时候,马上又缩了回来,她转身对杨依林说:
“你听了我的琴,你得给我讲讲你听了琴之后的体会、感想,讲讲你在听琴之中,你都感觉到了什么。
“如果你讲对了,就说明我写的这支钢琴曲水平还行,也说明我弹钢琴的艺术水平还算可以。
“如果你讲得不对,那,格格格格!那就是我写砸了,或是弹砸了!格格,行吗”
杨依林思想着,他往大方桌西边的椅子上一坐,对郑晓文说:“好,好,我坐下来认真听,仔细品,外加欣赏!我准备好了,你开始吧。”
郑晓文向杨依林微笑着点点头,随之转身面对钢琴坐正了身子。
她轻提如玉双腕,她的纤纤十指轻轻地落在了琴键上,很快,随着乐谱上的音符,她的手指在琴键上缓缓地按动着,按动着,与此同时,钢琴发出了低缓而悠扬的声音,这琴声非常动听,非常优美。
突然,郑晓文敏捷灵活的十指迅速在琴键上跳跃起来,她的身子,她的头,她的发,都随着音乐的快节奏旋律微微起伏、微微晃动着……
忽地,音乐旋律又低缓了下来……
此后,琴声忽而高昂,忽而低微,节奏忽而快急,忽而缓慢,她行云流水般极娴熟地弹奏着……
郑晓文没有看乐谱一眼,她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心儿在飞》的音乐旋律情感之中了……
如此美妙、激越、悠扬的琴声持续了六分钟之后,郑晓文的双腕高高提起,随之她的手指猛然向下,迅速落在了琴键上,只听钢琴发出了一声浑浑的‘当!’音,这支钢琴曲结束了。
郑晓文弹完《心儿在飞》,她的思想并没有马上回到现实,她还沉浸在音乐的狂想之中,禁不住自语起来:
“啊!好舒心,好美啊!一只短短的乐曲,竟让我游遍了环球世界!这真是:
世界风光我游遍,奇异美景一瞬间。
赤子思乡归故里,魂魄又回我心田!”
郑晓文弹完钢琴曲《心儿在飞》,她又发完感慨,右手扶着椅子背,朝杨依林扭着身子,露出花儿一样的笑脸问道:
“依林,你听了我的琴声,你都听出什么啦”
杨依林一直都在寻思、搜索着这首乐曲的真正内涵,他凭借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加上他内心深处所感受到的,他已经确定乐曲的作者、弹奏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这种器乐弹奏形式的思想表达,听者可以用这一种答案,或是另一种答案,或是其它答案来诠释,而不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范围。
杨依林凭他的感觉,从音乐开始到结束,他脑海里一直显现着,一幕一幕连续不断的美丽的野外风光。
音乐结束时,他本想把感受说给郑晓文,他见郑晓文坐着没有动,嘴里还不清不楚地说着什么,他也就坐着没有动也没有说话,思想又回到音乐呈现出的画面之中,等着郑晓文问他。
此时,杨依林听到问话,他摸摸额头思索着回话说:
“一开始,我感觉有一团白茸茸的蒲公英,它慢慢地,慢慢地,离开它的根苗,随着一阵微微清风,它缓缓地,缓缓地,越飞越高,紧接着,又向着远处越飞越远。
“我看着它,它一直向着远处不停地飘呀飞呀,飘呀飞呀,那阵清风时大时小,时急时缓,蒲公英也随之忽儿左,忽儿右,忽儿高,忽儿低,继续不停地向前飘着飞着,飘着飞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