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田园醋香悍妃种田忙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牛衣古柳

    林慧娘“唔”了一声,一边下炕一边问道:“哥和嫂子他们都安顿好了”

    “差不多了。”赵氏道。

    钱氏固然以前做过大小姐,但到底还年轻,也没有管家的经验,赵氏去了,帮着儿子儿媳将后宅暂时安排了个**不离十,后面只要钱氏不搞什么幺蛾子,就没什么事儿。

    这话赵氏没对林慧娘说,只不过她心里却是想着,是时候教教林慧娘管理一大家子的俗事儿了。

    虽然到现在林慧娘还没有要嫁人的意思,赵氏也不确定她真要嫁人,是嫁给农户还是富户。但不论是农户还是富户,她总是有一天要撑起管理整个家庭俗务的重任的,哪怕是农户的妻子,若是管不好一个家,那即使得来的钱再多,家里也不会富裕。

    林慧娘还不知道自己要学新的知识,她穿上鞋子跟着赵氏走出屋,看到院子里坐着吃糕点的弟妹,问道:“咱们去拾棉花,把他们俩留在家里吗”哪怕已经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她还是不太放心。

    赵氏倒是很放心,“他们知道不能乱跑的。”

    林慧娘依然皱着眉,“娘,改天咱们找人把墙垒起来吧,这样围了一圈儿篱笆太没安全感了。”

    赵氏也点头,“是该修起来了。”

    赵氏去拿了袋子出来,林慧娘则是嘱咐弟妹:“天快黑的时候,你们记得把席子上的棉花堆起来盖上,秋千架子上的你们够不到,就等着我们回来行了。”其实她往秋千架子上晒棉花的时候,也是够不到的,她当时是搬了梯子架在旁边,梯子现在也还在呢,但是让两个小孩儿爬梯子,她更不放心。

    林丽娘点点头,神色认真极了。

    只是等傍晚林慧娘回来准备爬梯子收棉花的时候发现,秋千架子上晒着的棉花被盖起来了!!!

    林慧娘:“!!!”

    她转头去看林丽娘——虽然她不知道是谁做的,但她第一怀疑对象就是林丽娘。

    想来也是,对比虽然是个男孩子,但有些软糯的小可爱林文安,还是跟个假小子一般的林丽娘可能性更大。

    见林慧娘看向自己,林丽娘丝毫不心虚,她甚至还对着林慧娘露出了八颗牙齿。

    林慧娘:“……”

    她揪住林丽娘就是一番教育:“你怎么敢往上爬呢就不怕摔下来我走之前怎么跟你说的你又是怎么回答的都给忘了是不是”

    林丽娘眨眨眼睛,语气无辜道:“我没忘啊。姐姐你说等你们回来再盖,我点头了,但是我没保证一定会按着你说的做呀!”

    林慧娘:“……”

    她看着林丽娘,磨了磨牙。

    最后,还是赵氏各打五十大板,姐妹俩这才将这事儿放到了一边不谈。

    只是今晚一家子人都很是不习惯。

    虽然说林文仕常年不在家,大家都已经习惯了,但钱氏自从嫁进门来,却是没再家里之外的地方过过夜,更别说还有小馒头,少了小馒头哭笑声,白天的时候有事情要忙还不明显,而这会儿闲下来,几人都很不习惯,觉得院子似乎都空了许多。

    但再不习惯也会习惯的,他们不可能因为少了钱氏母子,就影响正常生活。

    之后的几天,林慧娘和赵氏照旧去拾棉花,拾回来的棉花则是等第二天出了太阳后,被倒在席子上晒。

    第一批晒的那四麻袋麻花晒了两三天,便被收了起来,只等着林文海做好木棉搅车,来给棉花脱籽了。

    这几天,闲着没事儿的时候,林慧娘便会跑到林大雄家,看看林文海的进度如何。

    只可惜,哪怕林文海也很想做出来着这东西,哪怕有了林慧娘画的图纸,但那图纸也不是每个部位都有的详细图纸,林慧娘给的图纸,更像是一个画像。而木棉搅车又是个闻所未闻的新东西,想要仿作一个都不行,林文海的进度可以说是一直停留在原点。

    看着林文海焦急的样子,林慧娘也不急了,她拍拍林文海的肩膀,安慰他:“四哥别急,这是新东西,一时半会儿搞不清楚正常,咱们慢慢儿来,别急,啊。”

    林文海也知道这个道理,就是一时钻了牛角尖儿,林慧娘这么一安慰,他冷静下来便也知道自己不应该急躁,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我知道。不过,我还是要尽快做出来,大丫头你不是说棉花是用来做棉衣的么。”

    见他是真的不再急躁了,林慧娘也笑了起来,“那我就等四哥你的好消息了哈。”

    林文海对着她点点头,保证一定很快就做出来。

    在那之后,林文海更加的废寝忘食了,他几乎整天都待在家里特意给他留出来的“工作间”里,埋头研究林慧娘给的那种图。

    林慧娘怕他做不出来,还努力将几本农书中提到搅车的语句也都默了下来,送过来给林文海做参考。

    有了这几句话,林文海总算是打开了一点思绪,而他沿着这一丝半缕的痕迹继续深入,对搅车的研究终于有了进展。

    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林文海很是兴奋,但他并没有放任自己高兴太久,就一鼓作气,继续沿着这些进展深入研究。

    终于,在拿到那张图纸后,又耗时半个月的时间,林文海终于制造出了这个时空第一架木棉搅车!

    看着面前一人多高、和林慧娘的图纸上画的相差无几的搅车,林文海内心的自豪似乎下一刻就要满溢而出!




第一二九章、处理棉花(三更)
    做好了搅车,林文海便兴冲冲地去叫了林慧娘过来。

    听说搅车做好了,林慧娘倍感惊喜,她当即便用袋子装了些棉花提在手里,跟着林文海一同回了家。

    只是在测试的时候,两人又被难住了——他们不知道这搅车要怎么用。

    两人折腾了好大一会儿,才终于摸清了搅车怎么用的,当即便开始用棉花做起了测试。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用着还可以,虽然不算太好用,但到底是没有任何经验做出来的,现在有了这第一代,以后若是想要改良升级,也有了努力的方向。

    试过了搅车,林慧娘便喜气洋洋地对林文海道“四哥,你帮我把搅车搬到我家去,我家里现在晒好了几袋子的棉花了,棉花也都拾完了,正好可以给棉花脱籽了。”

    这搅车不轻,哪怕再加上林慧娘,林文海也是搬不过去的,幸好林文涛还没出门,他去叫来了林文涛,兄弟两个吭哧吭哧地费了老大的劲,才把搅车搬到了家里的驴车上。

    说起来这驴车,林大雄家以前是没有的,还是因为麦收时里正在村子里推行石碌,林大雄和家里人一商量,最后还是决定买头牲口拉碌,不然只靠着人,林大雄他们父子几个就太累了,郭氏和儿媳都疼自家男人。

    只可惜,哥俩将搅车抬到驴车上才发现,这搅车本来便高,再放到驴车上就更高了,出不去门便会给卡在门口。

    兄弟俩“……”

    他们又将搅车搬下来,先将车赶出门去,这才又搬着搅车放上车。

    折腾一番,总算是能行了,三人便赶着车往林慧娘家而去。

    这一路上,车上这奇奇怪怪的东西没少招来过路人好奇的目光,也有不少人问的,但都被林慧娘暂时敷衍了过去。

    她不是不想让村民们都能穿上棉花做的棉衣,但很明显的棉花数量有限,若是要将村里所有的人都分一份儿,每人便分不到多少,林慧娘想着,还不如等她处理好了种子,明年分一分让大家种下去,自家收获多少便是多少。

    至于今年……

    村里已经盘了火炕,只要勤快些,家里不缺柴火,人也不出门跑,便不会冷到哪儿去。若是必须要出门的时候,就先用以前的棉衣凑活凑活呗,反正以前也这是这样过来,甚至以前都没有火炕。

    在自家人能舒舒服服地过冬面前,林慧娘还是自私了。

    到了林家,林文涛与林文海兄弟俩又是用力一把子力气将搅车搬到库房里,这才往旁边一摊,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

    林慧娘跑去给两个堂哥端了热糖水过来,“二哥四哥你们先喝口水歇会儿。”

    她自己则是提过来一袋子棉花,开始脱籽。

    知道她去林大雄家是搅车做好了,还没出门去的赵氏和林丽娘、林文安姐弟见她回来,纷纷凑过来看热闹,赵氏更是试着上手给林慧娘帮忙。

    给棉花脱籽的效率实在是慢,外头的棉花都晒好了收起来了,母女两个还没脱了四分之一的棉花。

    然而眼下已经开始播麦子了,母女两个只好暂停,先去把麦子种上。

    他们这儿的麦子是每年秋天播种,第二年初夏时节收获,一年只收这一茬。

    辛苦几天播种后,地里总算又可以清闲下来了,想起自家的墙头还没修建,赵氏又去砖石,请了林大雄、林大山和几个有空儿的侄子,一起帮忙把墙头修了起来。

    之后,母女两人这才专心地继续给棉花脱籽。

    足足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母女两个才终于将所有的棉花都脱去了籽。

    看着林慧娘收拾棉籽,赵氏不解地问道“阿慧,你收集这些棉籽做什么”

    “处理处理明年春天种啊娘,到时候再分给乡亲们一些,秋天谁收多少棉花就能用得上多少棉花,也不用咱们把棉花往外分了。”

    赵氏沉吟了片刻,也跟着去收棉籽。

    脱下来的棉籽外面都带着一层短短的棉绒,因此,还要进行一步“脱绒”的步骤。

    虽然棉花上脱下来的棉籽做种子效果不好,但这年头又没地方去买棉种,即使种出来的棉花再不好,也只能凑活了。

    棉种脱绒是指对经过轧花后棉籽进行脱去表面短绒的处理,使其成为“光籽”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机械脱绒方式和化学脱绒方式。

    其中机械脱绒方式,是指刷轮式棉籽脱绒成机,只是棉种的破损率高一些。

    而化学脱绒方式,常用的有泡沫酸脱绒和稀硫酸脱绒两种方式,只是对于现在的林慧娘来说,这两种方式她都用不到。

    机械方式也行不通,她只能另想办法,

    不过在脱绒之前,她还有另外要忙的。

    那就是弹棉花。

    脱过籽的棉花还得用弦弓弹了,才能变成那种蓬松柔软的棉絮,倒是才可以用来做棉衣棉被。

    想到弹棉花,林慧娘又去找林文海了。

    元代王祯《农书农器纩絮门》记载“当时弹棉用木棉弹弓,用竹制成,四尺左右长;两头拿绳弦绷紧,用县弓来弹皮棉。”

    看起来棉弓很简单,但林慧娘还是决定去找林文海,毕竟术业有专攻嘛,她则是趁着这段时间,来想一想怎么做棉纱。

    弹好的棉花在填充到布料之中时,还得用棉纱做成的一层网子固定住才是。

    把棉花纺成棉纱,一般要经过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等主要工序。用于高档产品的纱和线还需要增加精梳工序。但林慧娘只是做来自家用,又不是拿出卖给富贵人家或是进贡给皇帝,自然用不上多么精细。

    尽管如此,纺棉纱这活儿林慧娘也依然做不来,后世随着机器的发展,纺车已然很少见到了,虽然说见过也不一定会用,但更不用说没见过的。因此,这活儿还要交给赵氏来做,但清花、梳棉等步骤林慧娘还是能帮得上忙的,做不来的她不做,但凡是她能帮得上的,她也不会推拒不做。

    ------题外话------

    嘻嘻嘻,今天有三更,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第一三零章、第一件棉衣(一更)
    纺棉纱自然也是困难的。

    不过好在赵氏有过纺纱的经验,慢慢地倒也上手了,速度甚至越来越快。

    家里的棉花被分成了两部分。

    一半被用来纺纱,等之后再用其中的一大部分来织成棉布,剩下的一半儿则是被用来做棉衣棉被。

    林慧娘想着,等到时候织出来了棉布,她一定要用棉布做一声贴身衣服!!!

    弹棉花用的棉弓林文海很快便做好了。给林慧娘送来后,他便坐在一旁,准备看林慧娘“表演”弹棉花。

    弹棉花也是一门古代传统手艺了,即便是在机械化的后世,但国内国土面积广大,也还是有采取手动弹棉花的地区在。

    林慧娘还是大学期间在一家老乡家里见过他们弹棉花。

    她将记忆仔仔细细地搜寻了一番,这才拿着棉弓开始。

    棉弓是弹棉花最基础的工具,棉弓的长度根据个人的习惯可长可短,林慧娘便让林文海帮她做个了不算太长的。

    她背上棉弓,左手扶着弓,右手则是拿着一根棒槌,有频率地用帮追敲击棉弓的绳弦,随着她的敲动,绳弦便发出了“嗡嗡”的声响,粘在绳弦上的棉花也随着绳弦的震动跳动着,棉花跳着跳着,便慢慢地变得蓬松起来,原本小小的一瓣儿花絮,便变得有巴掌那么大。

    一旁,赵氏、林丽娘、林文安和林文海都目瞪口呆地看着自己变得蓬松的棉花,无论大小,脸上都写满了惊讶,他们看着林慧娘,就像是看一场高明的戏法。

    逐渐变得蓬松的棉絮被林慧娘从绳弦上摘下来,一点点拼在旁边的席子上。

    人工弹棉花是个吃时间又吃力气的活儿,一天也就能弹八斤的,林慧娘是个生手,一天忙下来,才只弹了五斤左右。

    不过五斤也不少了。

    晚上吃过饭,林慧娘和赵氏一起,将这五斤棉絮铺到了赵氏翻出来的袄片上。

    袄片是这几天赵氏晚上翻出来拆开,第二天早上洗的,这会儿正好能用。

    五斤的棉絮,被赵氏先铺满了林丽娘的棉衣,赵氏拿不准棉花的保暖性是不是真的像林慧娘所说的那样好,便多铺了些,等她铺完,棉絮便只剩了很少。

    林慧娘把剩下的那些收起来放到一边,趴到炕上和弟妹一起,托着腮看赵氏在等下做棉衣。

    做棉衣也说不上有多麻烦,袄片是以前就做好的,不过赵氏量了量,发现林丽娘长高了些,袄片也需要接上一些。

    她对着油灯穿针引线,然后开始低头,一针一针地缝了起来。

    用细密的针脚缝好一件棉衣也有些费时间,最起码一个晚上赵氏是做不好的,林慧娘姐弟三个看着看着便看得困倦了,看着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打哈欠,赵氏干脆赶人去睡了。
1...6970717273...1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