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商女发家日常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我瘦瘦瘦
啪嗒一声,梨花鸟也不鸟他就将推开的院子门给关上了。
二叔公气得火冒三丈,但他总不能追上去和一个小辈斤斤计较吧那样也太失他老人家的风度了!
心气不顺的他拿着拐杖往地面上重重敲了两下,这才转身进了家门。
正在院子里给宝贝儿子喂早饭的王大青见了,虽然心知肚明是为什么,但面上可是一点都不显:“阿公,你这是怎么了不是说出门遛弯去吗”
“别提了!”
二叔公依旧是怒气冲冲的样子,不过看到乖巧依偎在孙媳妇怀里吃饭的小曾孙,又怕自己吓着了孩子,忙缓和了一下脸色:
“那梨花真是太没教养了,也不知道你勇大叔和大花子婶子是怎么教的,你说说,我好歹是她二叔公,她怎么能这样和我说话呢”
二叔公心气不顺的把刚才在院子门外发生的事情和孙媳妇简单的说了一遍。
事情到底是怎样,刚才王大青就听得很清楚。
正常来说,若她不是和徐敏玩得好,自然是不会站在她男人爷爷这边的,但关键是,她这不是和徐敏玩得好吗
徐敏不喜欢梨花这个小姑子。
王大青也不喜欢这个天生出来就自带气运的娇娇女,一个农村女人,没事长那么白净做啥
一看就知道不是个会节俭持家的!
所以即便知道自己男人的爷爷站不住理,但她还是站了这头:
“这我还真不知道,原来梨花居然是这样的人。也难怪她嫂子经常被她气哭了......阿公你也是,犯得着为那样的人生气吗她没长眼睛的,自然不明白你的苦心,现在作天作地,等将来我勇大叔他们不在了,到时候可有她苦头吃的!”
这话可是说到二叔公心里头去了。
“可不是嘛!孙媳妇你是不知道,阿公我活了那么大的岁数,很多事情看得都比你们年轻人清楚。梨花那妮子,自己带着两孩子,又分了出来,这樊勇夫妇在还好,这要是哪天不在了,梨花和她哥嫂关系又不好,这到时候,谁还能来管她”
王大青就道,“阿公你瞎担心了,亲哥不管,这不是还有富贵叔和紅榴婶子吗”
“可不能是这样!”
二叔公一副过来人看透世事的样子摆摆手道:
“这干亲再好,也比不过那血亲。你富贵叔家里有两儿子在城里当工人,这家底看着厚,但家里要用钱的地方可不少。你立贵叔今年都三十了,这才生了一个闺女,说是城里工厂的一个组长,但这些年他老婆因为生不出孩子,一直在城里花钱调养。家里老幺又到说亲的年纪,他当二哥的,总不能一分钱都不出吧”
“至于你立福叔,一个月十来块的工资听着高,但两个孩子读书,眼见也是要娶亲的年纪,那赵红肚皮还揣了一个,一株株一件件,算着都要钱。这小家都顾不及,哪里有空顾她这个没血亲的”
王大青听得眼珠子咕噜噜的转。
她嫁过来也有四年了。
 
第七十一章小厨工日常
梨花之前还在纳闷呢!
大伯母的儿媳妇好几个都在家里,这怎么也轮不到她过来帮忙,原来,这事情还和她阿婆有关系啊:
“阿婆放心就是。家里的事情也没多少,最多就喂一喂猪崽,那些活计我早早就干完了,这不,忙乎着吃了早饭,这就赶紧的过来了。”
梨花说着话打量了一眼厨房,她大伯娘家的厨房比她家里那个还大。
估摸着有近三十方左右,最角落是方正的土灶。
此时一个小丫头坐在小板凳上对着土灶烧火,见梨花看过来,小姑娘腼腆的对她露出一个笑容,怯怯的叫了一声‘梨花’姑姑。
而那土灶的大锅上放着大半锅的清水,一块鲜红的猪肉正在水中飘荡,时不时挨一下中间锅底的那只大肥鸡,那水估计是要开了,偶尔有水泡从锅底往上冒,肥鸡的浓香味也渐渐被熏了出来。
隔着土灶不远的窗户下摆着一张长方形的四脚桌子。
那上头摆满了碗碗碟碟,什么南粉、干笋、腊肠、腊肉、猪血块、豆腐干、鲜豆腐、花生米、腐竹条、香菇等等上十来样的东西,看着好不丰富。
怎么会不丰富呢
杨春花等女方看家门都等到头发花白了。
好不容易为小儿子定好了亲事,虽然她还没见过女方长得怎么样,但想来孩子他大姑子能介绍,老儿子又能满意,那小儿媳妇应该是不差的!
那之前因为老儿子相亲她都掏了不少的家底下去,这眼看亲事就要成功了,女方和亲家第一次上家门,她就是再抠搜,也不会选择在这样的日子抠搜不是
这要知道,看家门惹了亲家不爽快,不给足对方头脸,回头人家若是性子执拗不好说话的,说不定直接就能把亲事给毁了!
杨春花可不想看到那样的场面在她家出现!
而看着侄女在打量着厨房里摆放的一应宴席用料,特别是在梨花脸上出现微微的惊讶的时候,原本就得意得不行的杨春花越发得意了:
“梨花你看看,大伯母今儿准备的这些东西,用来招待青山的外家,这妥不妥当”
“妥当,怎么会不妥当呢”
梨花笑道:“这些东西再弄上些青菜,摆上三桌子都绰绰有余了。大伯母,您啊,对青山弟弟是这个!”
梨花笑着比了比大拇指。
杨春花得意得不行,捂着嘴笑了笑,连眼角的皱纹都是带着欢喜的:
“那可不是,你那弟弟是大伯母的老儿子,他又不像几个哥哥似的有婆娘疼,我做妈的,不趁现在他没婆娘的时候多疼他一疼,等娶了新人进门,到时候可轮不到我插手囖......”
顿了顿,“对了梨花,你看看这宴席,比你嫂子那天的满月宴怎么样能比得过不”
阿婆黄桂英一边做着手头上的事情,一边竖着耳朵听着婶侄女两人说话,刚开始还好,但这后头大儿媳妇越说越不像话,她忍不住咳了一咳。
插话道,“梨花,你别听你大伯母说。这满月宴和看家门哪里一样一个是庆祝孩子新生,一个是迎新人亲家上门看亲,摆的酒席桌不同,比不了......比不了,你大伯母这是高兴坏,魔怔了!”
说着又去说杨春花,“你还顾着说话呢这都什么时候了,还不赶紧看看有什么要梨花帮着做的,这红民和老头子也是,天没亮就出门了,这怎么还没回呢”
这时候杨春花也反应过来自己太得意忘形了。
“看我这嘴......”她笑着拍了拍自己厚大的嘴唇,指了指桌子上的东西道,“梨花啊,
第七十二章女方看家门
“哎,这就来。”
杨春花兴冲冲的朝外应了一声,又对梨花道,“青山对象来了,梨花啊,你帮我掌掌眼去。”
这就来了
不知怎的,听着外头传来的大伯父的高嗓门,梨花心里竟然也是起了不小的激动。
她正巴不得呢!
所以一听大伯母杨春花的召唤,梨花连忙放下锅铲,屁颠颠的跟了出去。
两人激动的样子看在阿婆黄桂英的眼里,正在土灶前坐着歇息的老太太看得很是无语:“年轻人,就是定不住啊……”
老人家感叹了一句,遂起身叫上了两个在择菜的小曾孙女,三人一同联袂而出——正好,她老人家也要看看孙子的对象是什么样的……
“哎哟,这是亲家来了赶紧的赶紧的......屋里坐去!”
杨春花一出门,看到大姑子后头跟了不下十人,嘴角都快笑抽了,连忙招呼着人进堂屋,又吩咐梨花进去倒茶水。
梨花在来的十来个人中,一眼就看到堂弟口中所形容的不胖不瘦的那个对象,皮肤不算白,但长得真是不错,有胸有屁股,圆圆的苹果脸,一看就知道是个有福气能生养的。
丢了一个揶揄的眼神给略显得拘束的堂弟,梨花高高兴兴的踩着快步到厨房拿了碗过来,忙得手脚不停的给大家倒茶水,连续着十来碗的茶水倒下,又跟着这次的牵线媒人大姑樊翠华认了一遍女方家的亲戚。
什么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外带小孩子,几乎能来的都来齐全了,拢共有十七八个左右,在热热闹闹的堂屋里,看得梨花真是眼花缭乱。
而不管是听力,还是目力,一般人都比不了梨花的。
杨春花家的堂屋本来就大。
这次因为女方要过来看家门,所以在堂屋摆上了三张大桌子,但即便是这样,空间还依然显得有些剩余。
突然间容纳了这一群人,原本宽敞的空间因为喧嚣,竟然看着有些狭小了。
众人挤在一起说话,吵闹的声音都快能把屋顶给掀了起来。
隔壁邻居有在家的,听到这边的响声,也纷纷闻声而出,一时间,不管是堂屋还是院子,到处都是人在说话的声音。
耳聪目明的梨花虽然也很高兴堂弟能找到老婆。
但这么多人说话,还人人都拔高了声说,这近在眼前的感觉真是让她无比的难受,所以在一番简单的认识后,梨花连忙借口厨房有事没做,转身就溜了出去。
大姑樊翠华虽然看着是在和大家聊天,但实则眼角的余光却是没离开过这个侄女。
她难得来一次娘家,这要不是因为侄子的亲事被说成了,估计不过中秋她今年都没时间过来。
所以这次过来,除了是和雯丽一家子来看家门,另外她侄女的事情也想管管。
这侄女也老大不小了,还带两孩子,是真不能在娘家吃老本了,不然这再多待上几年,说出去都不好听。
不过大家都在,显然还不是提这个的时候,樊翠华暂且将这个心思放下了,又去撮合着这次事件的主角说话。
樊青山和陆雯丽是这次的主角。
在一群嗓门极大的人当中,这俩人静悄悄的像是只鹌鹑一样,时不时抬头看了一眼,彼此双方都忍不住脸上一红。
樊青山平时倒挺能说会道的。
但他平时接触女孩子的机会少,对于怎么和女人说话,这点他是真不在行。
和陆雯丽这次能成功,这真的算是一个意外之喜。
当然,这事情的功劳还真缺不了他堂姐梨花的。
如果不是那日他凑巧载了堂姐,堂姐教了他说话的技巧,那次去大姑家,樊青山也不敢保证今天还会有看家门这种好事出现。
所以在大姑有意无意之下,干巴巴的说了几句话,樊青山就大着胆子招呼着陆雯丽往外走,“这里那么吵,要不,我带你出去走走”
陆雯丽的妈就坐在旁边。
这是一个皮肤黝黑,但丰腴的中年妇女。
长得也和气,所谓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从当初第一眼她就看上这个长得周正,性子憨实的女婿。
现在连家门都看了,那离要办事也不远了。
当妈的都想女儿出嫁以后能在婆家好过,现在腼腆的女婿都能大着胆子邀约,陆妈可不想拂了女婿的面子。
再说女儿年纪也不小
第七十三章就是觉得奇怪......
樊家村是个清幽景美的地方。
村子背靠着不知深浅的大青山,门前又有一条十来丈宽的蜿蜒清水长河,潺潺流水,隐隐可见其中的白沙和游动的鱼群。
竹林河边,陆雯丽牵着看起来乖巧可爱的小阿团,时不时看一眼小家伙,一双又大又圆的杏眼里是掩不住的欢喜。
阿圆吱吱喳喳的,一下子指了指村子里种菜的菜地,“雯丽姐姐你看你看,我姥姥和干姥姥家的菜地也在这里。我经常来这里摘菜吃!”
“还有旁边的稻子!妈妈说这穗抽得好,下个月生产队收了粮,分到我家就能吃上好吃的白米饭了!”
樊青山抱着阿圆走着,听着他说话不由好笑的点了点他的小鼻子,“怎么要下个月才能吃上白米饭这些日子就吃不成了吗家里这么快没粮了”
樊家村地处南方。
周边方圆百里,都是以耕种水稻为主。
即便是前几年闹饥荒,许多人都得勒紧裤腰带束着,但米饭这个主粮可是老祖宗辈就遗留下来的规矩和习惯。
村民们世代吃惯白米,即便是因为饥荒年间要节俭用度,用番薯、芋头、梗米、玉米等粗粮掺杂一起当主食饭菜,但之中做出来的主食少不得少少也要加上些大米。
对于这里的村民来说,番薯和玉米都是产量高的作物,它们能填饱肚子,也能喂养牲畜,在人们的生活上起到了重要的帮助和调节,但真正让这些世代以耕种为生的村民安心的还是白花花的大米。
时代变迁,大米在大家的心中早已经不止是食物的名字,不管是华国几千年前,亦或是新生的华国,大米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希望的寄托,还有柔柔的情怀。
樊家村几百个人,几乎周边能种稻子的田地都种了稻子。
每年生产队分粮,虽然是根据大家工分努力总结按劳分配,但制度却是放松的,谁家想要细粮,就可以多分一些细粮,少要一些粗粮,反之,也可以多要粗粮,少要细粮,当然,如果是这样,按照市面上的价格,分出来的粗粮肯定会比细粮多,并且耐吃。
别人家的情况樊青山可能不了解。
但他堂姐家的他可是知道得差不多的。
当初他堂姐被分家出来,大家都知道她只得了一包五十斤重没脱壳的谷子,并一百斤的粗粮番薯。
按照这时候没收成来算,每家的粮食其实都有些紧张的。
他堂姐能分到那些粮食,还带着一些糖票布票,除了没有真正的房子,这家是真的分得不错了。
这还只是明面上的。
背地里,他家还出了十五斤的大米和面粉,因为是阿婆阿公主张的,那段时间他妈窝火了好半个月,直到大姑让人带消息过来说要给他找亲事,那段时间看谁都不顺眼的老妈子这才心气渐渐平顺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