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族是怎样炼成的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政泓
早期的地球环境,碳酸钙大量存在,诸如方解石、石灰岩里就存在大量的碳酸钙,而且,在制备方面,碳酸钙极易分离出钙元素。
但是,霍古要的是性能,要的是坚固且足够轻的材质,它可以依靠细胞们,做到分子级别的物质加工,别的不敢说,但在制备元素这一方面,已经可以甩地球上那些化工厂好几条街,它不需要担心材料获取的问题。
这点从霍古储备各类型元素单质就可以看的出来。
“可铁的话,会不会太重了点”
霍古的思维中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一只被新设计出来,外貌近似直壳鹦鹉螺的细胞集群在海中游荡着,随后越来越接近海底,最后只能贴着海床在海中移动。
“不不不!我在想什么,这样可不行!”
“需要一种很轻的材料,必须要足够轻……”
“也就是说,密度必需要小,如果密度大,单位空间内的质量自然也就大。”
这次确实是超出了霍古的知识范畴,它的老本行是考古发掘,精通的知识领域是地质学和生物学,对于数理化只停留在高中层次。
这还是比较理想,霍古在成为如今这副样子前,已经是年近花甲的老人,距离高中时期已经过去了几十年,还记得多少都不好说。
恍然间,霍古想起了在国际宇航中心时候的事情,在那里工作的一个老朋友,曾经向它吹嘘过一种金属——钛。
“钛,老唐那家伙当初在我面前把这种金属给吹到天上去,还说什么地球的第一代宇宙战舰,用的肯定也是这种金属……”
“切,说这种话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连太空电梯都还没有,国际空间站也就那么丁点米粒大,还宇宙战舰,明明连个边都没摸着,就知道在我这种外行面前吹牛,折腾个火星发掘都要载人航天……”
想到这里,霍古都是怨气难消,当初正是因为年纪大了,一把老骨头承受不了火箭助推的反作用力,才会沦落到在国际宇航中心,参与远程指挥工作。
你们既然都把宇宙战舰都设想好了,那就快点把太空电梯给建起来啊!老子特么的想亲自参与火星发掘啊!——如果那时候有太空电梯的话,霍古那年迈的身体就不再是它前往火
第二十六章 钛螺
在距离火山岛屿一海里的水域中,横躺着一根细长的圆锥体,这个就是霍古绞尽脑汁后设计出的成品。
圆锥体长度已经达到八米,其质量也不是上一种细胞集群可以比拟,即便是在汹涌澎湃的海浪中,也只是在轻微地摇晃。
这种生物,在冥古宙这种生物圈还处在微生物阶段的时期,这已经可以算得上是‘神兽’的范畴,除了仰望,就只剩下仰望。
在圆锥体的末端,是数条由肌细胞以及碳纳米纤维组合形成,并长有吸盘的触手。
吸盘的功能和原理与头足纲生物的触手吸盘一致,都是通过分泌黏液,在吸盘内制造真空环境,来达到对物体的吸附效果,用于吸附物体,也可以反过来,将身体固定在某个物体上,顺便还能在高速行进中把握方向。
类似这样的触手,在圆锥体的尾部总共有六根。
圆锥体上存在着四枚眼睛,其中,三枚在圆锥体的斜面,每只眼睛观察着120度的视角,第四只眼睛则在尾部的正中央,确保不留下任何视野死角。
为了在高速行进中保证眼睛的安全,眼睛外部都会罩上一层被加入一定碳含量的硅结晶,也就是在人类文明中被广泛运用的钢化玻璃。
圆锥外壳为银白色,泛着银灰色的金属光泽,这是钛合金外壳,比同体积的铁更轻,强度更大,密度更小。
壳的结构分三层,最里层与最外层都是钛合金,两个中间的夹层是由纳米碳纤维构建的网格,这样一来,即便最外层的钛合金出现破损,第二层的纳米纤维也能起到很好的抵消缓冲的作用,第三层钛合金也能防御下,能够击穿钛合金防御的攻击。
圆锥体的首部和外壳的颜色有着少许差异,是钢灰色。
这一部分并不是钛合金,而是‘铬’,莫氏硬度为9,而作为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金刚石,莫氏硬度为10,扎进岩石就和扎进软泥一样轻松。
原有的一些在葫上运用的设计,霍古也并没有抛弃,而是继续应用在自己这个新设计的个体身上。
外壳的两侧的那两对‘鳍’,用于在高速航行中完成机动,亦或者稳定航向,此外,霍古还对新个体以及葫的‘鳍’设计作出了一定程度的修改,使其能够收缩回身体内部,就像乌龟那样。
动力系统,在这个圆锥个体内部,存在着两套动力系统,一套是原有的喷射式推进。
霍古并没有放弃这种推进方式,主要还是看中这‘在水中可循环利用’的特点,所以保留下来,作为常规推进方式。
而与常规推进方式相对应的就是,另一套则是以金属钠柱为核心的火箭式推进,属于消耗型的推进方式。
金属钠化学性质很活泼,尤其是在和水接触后,立即便会有巨大的能量被释放出来。
曾经有人做过实验,将两个拳头大小的钠金属给抛到河里,引发的威力并不比手榴弹差多少,而且这还不是一次性释放的量,爆炸一直持续了好几次,河里的浪花被掀到七八米高,直到金属钠不知道被爆炸的反作用力抛到何方,这种水面爆炸才停止。
圆锥体的内部被霍古给划分成两个区域,分别是前部和后部,首部主要承载感知细胞,用于扩展生命场。
而圆锥体的生命场扩展的覆盖范围半径,已经能达到一海里左右的距离,相比较起原来的葫,已经足足翻上了三十六倍。
后部是喷射式推进的安置,设计还是与原来一样,在斜面上存在着可以自动开合的开口,常规推进时,吞噬那些水中的微生物,在小型消化腔消化,然后作为喷射媒介,输送到位于后部的储水腔,喷射而出。
&
第二十七章 火山改造计划
一条条的主根自海底向陆地上生长,径直趟过了当初那片夺走葫群生命的海滩,向着火山岛屿的最高处进发。
很快,陆续有主根与早先两条登陆的主根在火山**汇。
完成交汇后,主根的根须深深地扎根在周围的地形里,并在那些石块堆中扩张生长。
岩石的微观结构其实并不坚固,分子尺度的根须极易就能扎进岩层,并且毫无阻碍的深入纵横交错。
“很好,固定岩层完成。”
已经将自己转移到钛螺内部的霍古,满意的注视着根茎系统在火山岛屿上的进度。
在遭遇了那场超级浪潮后,霍古就得到了启发,如果是利用物理方式,实现硬件上的转移,就可以变相让自己这种思维体转移到其他细胞集群个体中。
由此延伸出一种新类型根茎,根茎内部主要就是感知细胞,利用这种根茎将位于海底的瘤状团块和钛螺的感知区域建立桥接,让两个区域形成一个整体,在思维转移到另外一个区域后,切断根茎的物理连接,转移也就完成了。
“根须已经在岩层中建立了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如此一来,加固岛屿的地质结构目的也就达成,可以进行下一步。”
在霍古的指令下,存在于海底的一条明显比其他根茎粗上许多倍的主根从海底向岸上生长进发,一直进发到岛屿上火山的山脚下,才停下来。
这条主根虽然外观和其它主根一致,但内在却有所区别。
它的内部是中空的,粗大的外表具有欺骗性,事实上它的体积和正常的主根并没有什么区别。
这条主根之所以会成为这个样子,是因为在这次计划中,承担着核心的角色。
它并没有同其它主根那样像火山口进发,和主根汇,而是在霍古的指令下,一头扎进火山岩碎石堆里。
透过从这条主根传回来的信息,霍古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阻力,这股阻力来自于岩层,很显然,这是主根太过粗大造成的结果。
“失算了,岩层的压力比估计的还要大,虽然确实也能让主根往前继续进发,可照这速度恐怕是要挖到猴年马月,才能够挖通。”
霍古懊恼一番后,想到了一个折中的方法。
“既然这样,那就划分为三个区域。”
“先让头部缩小到根须的粗细,为生长区,方便在岩层中钻掘。”
“头部后面的部分逐渐成长正常主根的粗细,为伸长区,负责延伸根茎的长度。”
“在伸长区后面的部分,为成熟区,伸长区的根茎会充分拓展自己的内部空间,形成计划所必须的管道空腔。”
“嗯,就这么办!”
接到指令的根茎,还是在岩层中通过细胞分裂往前生长进发,但是是遵照着霍古想法中的那样。
效果确实很明显,如果硬要形容的话,之前钻掘的速度是人在散步那种程度,那么现在,钻掘的速度就是一辆f1赛车。
霍古能明显能够感觉到阻力的减小。
没有计时工具,霍古不清楚具体过去了多久,只知道过去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霍古利用空余出来的有机材料,将只是寥寥可数的钛螺,扩充到三十多只,葫的数量也回归到原来四百多只的程度。
由于地层中没有光线,更没有确定方向的参照物,钻歪这种事情是极有可能发生,想要避免,霍古
第二十八章 基础建设
火山因为熔岩的释放,熔岩液面高度下降到一个低点后,那把悬在霍古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被移除,火山的威胁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安全的居住地。
在火山的岩浆流不再流出后,霍古下达新的指令,这个新‘家’的基础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岛屿上的主根继续延伸出新的根须,这些根须贴合着岛屿的地形生长,形成一层薄薄的地衣。
组成地衣的细胞,是霍古参照藻类结构,设计出来的新种类细胞,该设计在结合壁细胞和内细胞的基础上,增添了核糖体、液泡和细胞核等细胞器结构。
核糖体能够将细胞收获到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转化为蛋白质结构,有利于存储。
液泡则可以作为细胞内储藏室而存在,存储水和蛋白质等资源,这样的好处在于,不会出现诸如空腔泄露造成资源大量流失的情况。
这种细胞能够自主地从空气中,通过呼吸的方式摄取大气元素,吸收酸碱雨水和火山岩中的无机盐,以及火山内部发散出来的热量,制造出生命个体所需的氨基酸。
霍古之所以设计出这些,是出于一个显而易见的目的——像地球生态圈那样,制造出一个‘生产者’,填补上整个细胞种群的空缺。
钛螺的设计非常的完美,甚至可以说是根本不应该在冥古宙时期诞生的生命个体,即便是在经历了四十六亿年的地球生物圈,钛螺也不会畏惧里面的任何顶级海洋猎食者——除了人类。
但是,为了让各方面能力上得到超越时代的升级,钛螺内部绝大部分空间都用在对速度和装甲能力的强化上,这就导致了钛螺在资源收集上能力的低下。
让葫作为钛螺本身的资源收集者,确实是个折中的办法,可这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葫个体只是在收集资源,而不是在生产资源。
覆盖岛屿以及附近海域几公里的根茎系统也是只在做着收集工作,而不是生产。
以目前数量上升的速率来看,有机资源的承受能力早晚会有一天达到细胞们开支的极限,而且时间距离现在并不遥远,居安思危,霍古必须为那一天的到来做好准备。
由于地衣的整体结构要比根茎系统简单,且只是在地表生长,地衣以全面碾压根茎的速度完成对火山岛屿的覆盖。
紧接着,霍古又利用根茎系统,对火山岛屿的一面进行岩石开凿,制造出一处港湾,汹涌的海浪全部会被港湾的港礁拦下,不会影响到港内的水域。
在建造完后,霍古将根茎系统的核心瘤状团块给转移到这处港湾内,并对瘤状团块下大了体型扩大的指令,生命场的范围也因此再一次的得到拓展。
同时,岛屿上的地衣也接到霍古发布的指令,在港湾内完成与瘤状团块的对接,形成补给链回路。
然后是岛屿的观测系统,站的高自然看得远,根茎系统在火山的最上部,所有主根的交汇点,生长出了数枚半圆球的物体,它们通体透明,还是坚硬的实体,天空的雨水在落于其上时,会发出清脆的“噼里啪啦”击打声。
透明物体是霍古利用硅元素和碳元素构建起来的钢化玻璃,虽然比不上金属的强度,但也不想普通玻璃那样易碎。
钢化玻璃内盛满了透明液体,一枚眼珠在半圆球的玻璃容器内生长变大,眼珠末端的神经束具备传输电信号的同时,也能够帮助眼珠向除底部外的任何角度转动。
玻璃容器外侧,是一条半弧度的细条,两端连接着
第二十九章 你…是什么
没有仪器测量,霍古并不知道这些巨型龙卷风柱的实际风速具体是多少,但有一点它深深地明白,风速很大,非常大,大过了地球上任何龙卷风的风速。
呼啸的狂风转瞬即至,根本不给霍古这边应对的时间,最先靠近的龙卷风笼罩住岛屿的一部分,区域内的地衣被连根拔起,这个过程就好像某个人轻轻地将桌子平面上的灰尘给拂去。
这条巨型龙卷风柱在横越了岛屿后,岛屿并没有因此安全,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因为互相吸引的关系,横越岛屿的巨型龙卷柱与另外一条巨型龙卷柱相遇,这使得它们的轨迹再一次发生了改变,以相互纠缠的方式,掠过火山岛屿的海岸线。
暴露在海岸线上,那一条条的主根,在这条纠缠式的巨型龙卷柱快速掠过后,向两侧生长的根须已经不见踪影,只剩下光秃秃的主根。
纵使得益于深入到岩层的根须作为固定,没有被巨型龙卷柱掀飞,主根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外侧的表皮已经被揭了下来,像是被某种利刃不断刮蹭,主根最中央具备输送资源作用的中轴空腔管道,已毫无保留地裸露出来。
在这团纠缠不断的巨型龙卷柱远离岛屿海岸线一段距离后,也许是因为也许是因为两条龙卷风柱相互纠缠的关系,很快便能量耗尽,彻底消散。
可是,它们造成的破坏却没有消失,岛屿在它们的践踏下已是一片狼藉。
剩下的龙卷风柱还在靠近,它们似乎并不打算放过这座可怜的岛屿。
霍古什么也做不到,只能干看着辛苦建造的东西全部毁于一旦。
它想阻止,可束手无策,对手是‘风’,一团热力气旋,它要依靠什么才能去打败一团气旋
第三条龙卷风柱登陆了,它笔直的沿着岛屿的中轴线穿过,好不容易躲过两次龙卷风柱袭击的岛屿视觉系统被摧毁,连带着纠结在一起的主根群被硬生生给拧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