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沙包
这里的气氛的确有点紧张,董枫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回想起了自己听到这个消息时的心情。
172件文物,在百余年的时间里先后遭到掠夺与欺骗,离开了华夏,去往他乡。
现在,华夏好不容易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重新走上了正轨,人民生活开始变得富足安稳。
生活富足了,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富足,传统文化复兴运动应运而生。
然而越是关注,越会觉得当初被侵略被掠夺的那段历史有多么屈辱与无力。
如今,这172件文物重新回到故国,就像是失落的碎片重新回到本体,仿佛代表着过往的伤痛可以被抚平一部分,代表着华夏的精神可以重新被树立……
它们所蕴藏的意义实在太重大了……
就算只是临时运回来展出,感觉也是完全不同的。
当然,如果能把它们永远地留下来,那就更好了……
董枫忍不住开始遐想。
“开始进港了!”
前面突然传来骚动,一个人提声说道。
董枫立刻打起了精神,向着前方的大屏幕上看去。
0793 车队
货轮出现,大厅里的气氛明显兴奋与紧张起来。
董枫知道,那172件文物一定装在这艘货轮上,跟着兴奋地握紧了拳。
与此同时,周离目光斜向下方,道:“来了。”接着又转向苏进,道,“跟我一起去接一下吧。”
董枫一愣,这才看见屏幕右下角另一个分屏上出现了一个画面,一列车队正在驶进港口大门。一色一样的沉敛黑色,带着一种安静无言的气势鱼贯而入。
董枫目光紧缩,留意到了其中一辆的车牌号。
那简洁至极的号码已经说明了来者的身份,董枫的心情顿时激动了起来!
“走!”
董枫正在看,慕影的声音从旁边传来。女主持从他身边擦过,跟在苏进他们身后匆匆往外走。
董枫立刻反应过来,跟着慕影一起出去,摄影师也第一时间跟上了。
一行人匆匆来到楼下,那支车队正好驶过来,缓缓停下。
董枫眼角余光看见大楼旁边的两名卫兵全部面向车头,正在笔直行礼。
此时,苏进和周离已经迎了上去,天空电视台的三人稍微落后一步。
那个摄影师还在犹豫,后面一辆直播车先一步停在了旁边,车上噼哩啪啦下了一堆人,扛着摄影师拿着话筒就冲了过来。
天工 第1204节
华夏电视台是国家电视台,他们这个表现,越发证明了来者的身份。
华夏电视台一上,天空电视台的人也不管什么了,跟着一起拍,倒也没被人阻止。
按理说,这些规矩其实在正式采访转播前都要定好的,但这次的事情来得太急,包括这支车队来得都很突然,事前一点通知也没有,现在现场也就跟着有点乱了。
车门打开,一个老人迈步走了下来。
他穿着一身黑色中山装,头发已经全白,但精神仍然非常好,腰板挺得笔直,跟旁边那些卫兵几乎不相上下。
董枫一看见他的脸,顿时张大了嘴巴。他上前一步,低声问慕影:“这位是……”
“周老!”慕影也很吃惊,先一步叫出了对方的尊称。一瞬间,她激动得脸颊都有点发红了,抓紧董枫的手臂,道,“快,跟紧一点,一会儿如果能采访到,那就赚大了!”
这辆车另一边的车门跟着打开,下来的是个中年人,相貌儒雅,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他绕过车辆走过来,站在周老旁边。
这张脸也是经常出现在各种新闻里,让董枫眼熟到不行的。
他的嘴巴张得更大,小声急促地问慕影:“这是……谈……”
慕影快速点头,后面几辆车的车门接连打开,下来的几个人让两人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全部都是熟面孔,全部都是他们根本采访不到的人物,今天聚齐在这里,顶着岸边的凛冽海风,满面红光地等待着什么。
车队最前面的是周老和被称为“谈先生”的中年人,苏进和周离先迎了上去,跟他们交谈起来。
董枫站得有点远,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但是他意外地发现,这两位大人物对苏进的态度都非常亲切,简直像以前就见过的。
尤其是周老,看着苏进的眼神就像看着自己的孙子辈一样,亲切里充满着爱护,反倒是苏进那边,明显有些距离感。
他有些纳闷,看着四人交谈几句之后,苏进仿佛听到什么消息,转身往后看。
周老紧盯着苏进的背影,露出了极为复杂的表情,谈先生拍了拍他的胳膊,像是在安慰一样。
这是怎么回事?
董枫纳闷极了,突然听见旁边慕影道:“难道真是……”
“什么?”他疑惑地转头问。
此时慕影也在看着那边,欲言又止,最后还是什么也没说。
这批大人物一来,码头上的气氛再次变得庄重而热烈起来。
一些人不知道从哪里出现,动作极快地开始进行布置,没一会儿就布置成了一个欢迎仪式的样子,长长的红毯从码头的停泊处一直延伸出来。
大人物们全部转移到了那边,这里海风更加料峭,却没一个人离开,人人翘首以盼,看向茫茫海面。
慕影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带着董枫一起去采访了谈先生——周老终于还是不愿意出面,拒绝了这次采访。
令慕影意外的是,谈话中,谈先生丝毫也不吝惜对苏进的夸奖,称他为“华夏最出色的年轻人,最顶级的修复师,国之瑰宝”。
第一个称呼也就算了,后面两个可就太难得了,它肯定的不是苏进的未来,而是他的现在!
以谈先生的身份,做出这样的肯定,连国家文物局也不敢轻忽。
更别提,传说国家文物局跟苏进的关系非常好,很多重要的新政策都是在他的指导下完成的。
这样一来,苏进切切实实地在华夏文物圈站到了最顶峰的位置,成为了文物修复届的代表人物。
董枫在一边听着谈先生和慕影谈笑风生,一边仍然有一点不可思议的感觉。
今天刚刚见面时,他还在想苏进的年龄呢。
谁能想到,一个不到二十年的年轻人,就已经拥有了这样的权威。
但想一想他展现出来的实力,好像又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董枫下意识地看向苏进,发现他正在打电话。同时, 他的目光又触到了另一边的另两个人。
周老正跟周离站在一起,小声说着什么。最后,两人一起看向苏进,露出了之前那样复杂的目光。
董枫有些好奇了……
这眼神,不像是对有出息后辈的赞赏,反而像是某种遗憾与期盼……
苏进跟周家,是有什么关系吗?
这时,苏进突然放下电话,看向海面的另一边。
几乎就在同时,汽笛声响了起来,仿佛正在指引航向。
一条白色的船影远远地出现在海面的彼端,沐浴着冬日的阳光,正在向他们驶来。
一时间,码头上的气氛变得无比热烈,人群骚动起来,一起向着那边涌去。
在无数道期盼的目光中,货轮越来越近,船舷上“伊利莎白号”的花体英文字母出现在人们面前。
苏进这才发现,定义它是货轮是自己先前相当然了。
伊利莎白号其实是一艘远洋游轮,四层高,上面有无数房间,相当庞大。
汽笛声再次响起,悠远而绵长,与伊利莎白号自身的汽笛声交相应和。
在这样的召唤中,游轮缓缓靠岸,最后下锚固定。
片刻后,游轮底层的舱板打开,露出一个向下的斜坡。
天工 第1205节
苏进紧盯着那边,这一刻,连他的心也忍不住激动起来。
斜坡上出现了几个人影,其实一个五十多岁的高大男子尤为显眼。
他穿着一套棕色的猎装,外面套一件黑色的大衣,大步流星地一边向下走,一边跟旁边的人说话。
他看上去仍然懒洋洋的,仿佛跟以前没什么变化,但苏进面对他的心情,却不再像之前那么漠然了。
他心里很清楚,当初他对爱德华提出的那个要求听上去很轻松,但要落实下来其实非常困难。
那172件文物中间有几件,是当初一个私人收藏家捐赠给伦敦大英博物馆的。
这个收藏家曾经立下遗嘱,要后人绝不把这些文物归还给华夏,也不能卖给华夏人。
虽然这只是一个个人,还已经去世了很多年,但是他的遗嘱同时也代表了英国某些阶层的意志。
想要改变这种意志,其困难可想而知。
爱德华凭什么一直坚持下去,直到完成为止?
除了他个人的信用以及他欠的苏进的一个情,还多亏了周景洋。
仅仅只是从海外传来的只言片语,苏进也能猜得到周景洋做了多少努力。
他这样努力是为什么?
还不是为了自己这个十多年前被他弄丢的“儿子”?
“父亲……”苏进在心里咀嚼着这个字眼,虽然还不能完全承认他的存在,但不得不承认,之前的那种漠然与隔阂的确少了很多。
他深吸一口气,跟周离打了个招呼,一起向着伊利莎白号的方向走去。
______________
对不起发晚了……
0794 都在这里
“幸不辱命。”
周景洋来到苏进面前,对着他挑了挑眉。
他眼圈有点发黑,脸上明显残留着倦意,但他的表情仍然玩世不恭,好像这之前的那些辛劳根本就不值得一提一样。
“辛苦你了……多谢!”苏进看着他,突然弯腰向他行了一礼,郑重其事地说。
“哎别别别!”周景洋顿时有点手忙脚乱,想把他拉起来,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动手。
周离就没什么顾忌了,他一把抓住苏进的肩膀,把他拉直,道:“有什么好谢的,这本来就是他应该做的!”
说着他往后一比,对自己的父亲说:“爷爷在后面等你,说很满意你这次的做法。”
“啧,我稀罕他的满意……”周景洋不满地嘀咕,但还是忍不住往周离身后看。
这一年回来,他没见着周老爷子几面。而且每次见面时,对方都黑着一张脸,对他极不耐烦的样子。
他脸上不现,但偶尔独自一个人想起这件事的时候,心里还是很郁闷的。
他透过周离的肩膀看过去,发现周老爷子正站在码头上向着这边看,目光与他交汇时,缓缓点了点头。
他脸上仍然没有笑容,但周景洋心里一块大石头却陡然间落下,顿时觉得这一趟去欧洲真是太值了。
他笑了起来,一拍苏进的肩膀,道:“来,我来给你介绍一下!”
他不是一个人下船的,身边除了他那个助理以外,还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者。这人长相削瘦,花白的须发在海风中飘舞,穿着一身青布棉袍,一副旧式文人的样子。他精神矍烁,自从下船起就盯着苏进不放,苏进早就注意到他了。
周景洋介绍道:“这是王先永王大师,著名的国学大师,之前在剑桥大学求学,这次是专门为了文交会的事情回来的。”
王先永王大师?
这个名字有点熟悉,苏进很快就想起来自己是什么时候听过的了。
当初在植物园与埃德加舌战的时候,对方就提到了这位国学大师。
当时他举例说华夏的文化研究水平不行,就连王先永这种大师也要到剑桥大学华夏系留学。
王先永在华夏国内的名声似乎很不小,当时就引起了周围的哗然,让在场的大家都很有点沮丧的感觉。
苏进注视着王先永,对方与他对视,并不回避。
这老者目光清亮,还带着一些孩童般的好奇,苏进一瞬间就明白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这种学者,醉心自己的专业研究,根本不通外务。对他来说,剑桥大学的华夏系研究得深入,对他有益,他就去了,并不会考虑也不会在乎自己这一行动会带来什么影响。
这种人,也许欠缺了一点人情世故,但是世界文明,本身就是靠这样的人一代接一代地推动向前的。
苏进的表情温和下来,对王先永行礼,叫道:“王大师。”
“我知道你。你的名气可大了。”王先永好奇地打量着苏进,开门见山地说,“我这次就是为了你回来的。我这里有份古藉,你能帮我修修吗?”
现在还有大事要做,一整排领导等在后面,王先永先跟苏进讨论这种事,简直太不通情理了。
周景洋正要说话,就听见苏进很平静也很理所当然地说:“在看到实物之前,我不敢保证,不过我会尽力而为。”
“哈哈哈,那就提前多谢你了!”王先永爽朗地笑了起来。
周景洋这才接过话题,跟苏进介绍了一下当前的情况。
这次跟他一起回来的除了王先永,还有剑桥大学的其他一些教授,以华夏系的为主。一直以来,他们全力研究华夏文化,这就是他们一生的事业。
天工 第1206节
现在有了一个这样文化交流的机会,可以近距离接触大量文物,他们当然迫不及待地想要过来。
同时,文交会的项目之一,位于沪城华夏馆东翼的,是一次大型文化交流论坛。
所谓论坛,当然就是发表论文、进行研讨的场合。
到时候,中英双方的教授都将上台演讲,文物局的专家也预定了一个席位,专门讨论文物保护法。
这些教授本来是打算坐飞机过来的,但飞机十多个小时时间实在太大,坐着难受,爱德华宣称会把伊利莎白号一路开过来,欢迎专家教授们同行,他们当然就乐得上船了。
这几天他们在船上吃喝游玩,演讲讨论,过得非常开心,现在在船舱里没有出来,回避一下华夏的这个迎接活动。
“对于这一批文物回归,他们有什么想法?”苏进问道。
“各有不同,也不能一概而论。”周景洋公平地说,“有的很不满意,觉得伤了面子;有的觉得华夏文保环境不行,文物不能得到最好的保护;有的觉得华夏文物就应该归还给华夏……这几天光是这个议题,在船上就吵了好几轮。”
苏进点头,这时三人已经走到了周老爷子等人的面前。
周景洋正要打招呼,周老爷子就用复杂的眼神看了他一眼,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问道:“文物呢?”
周景洋往上一指:“在上面。正在搬运。”周老爷子哼了一声,说:“你活了一辈子,总算做了件好事。”
听见这话,周景洋也不满地哼了一声,父子俩这一刻的表情非常相似。
这种时候,周景洋还是没跟老爷子顶嘴,他拿起手机,往里打了个电话,很快就放下来说:“出来了。”
随着他的声音,轰隆隆的滚轮声在船舱底板前方响起,黑暗中,有些东西越靠越近。
渐渐的,那些东西出现在船舱门口,它们被放在一个个的箱子里,用拖车往下运。
箱子有大有小,全部采取同样的样式,是专门用来存放文物的防震箱。
一辆辆拖车排成一行,接连不断地往下,最后离开船舱,顺着红毯向这边行来。
一时间,所有人全部停下了手里的动作,没一个人再说话,全部都紧盯着那边不放。
这就是那172件文物,它们在外游历太久,现在终于回来了!
突然间,港口拉起了长长的汽笛声,透过海风,在港口中、海面上不断盘旋。
这汽笛声仿佛是哀鸣,又仿佛是庆祝,饱含着无数你说不出、但是能够清楚意识到的含义。
在无数道目光中,那些文物伴随着滚轮的声音,向着这边行来,最后到达他们面前。
这172件文物后面,还跟着一个西装大衣的白人男子,他脸色苍白,犹有病容,脸上却非常严肃,一丝笑意也没有——正是罗尔·爱德华。
他穿过排列得长长的一百件文物,走到苏进面前,随手敲了敲旁边的箱子:“你要的文物全部都在这里了,我也算完成我的承诺了。”
苏进看着他,突然退后一步,向他深深行了一礼。
他郑重其事地道:“这次的事情,真是太感谢您了!”
爱德华有些意外,忍不住扬了扬眉。最后他哼了一声,有些不耐烦地说:“算了,本来也是我嘴快,答应这种麻烦事……”
他的手按在一个高箱子上,意味深长地对苏进说,“不过我也提醒一下,这些文物运到华夏,是用来在文交会上展出的。它的所有权仍然属于我们大英帝国。文交会结束,它们将会被这艘伊利莎白号运回国内……”
他凑前一步,声音突然压低,像是耳语一样,“但是这次文交会,能够决定文物真正归属的那几个老头子都来了,你要能搞定他们,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说着,他抬起眼睛,对苏进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接着转向周老爷子他们,瞬间换了一个表情,大步迎了上去。
0795 绝世珍品
欢迎仪式一环接着一环地进行着,苏进也是其中的主角之一。
他以修复师代表的身份,在镜头面前当众对回归的文物进行清点与检查,对它们的名称和当前情况进行登记。
今天这个活动是现场直播的,各大媒体也在实时转播文字新闻——就算是对这种事情没什么兴趣的媒体,也被那支车队所代表的意义所震惊,及时跟了上来。
一个个箱子被打开,一件件文物被取出,展示到公众面前。
每一件文物,苏进都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说出它们的来历。
当然,这也是因为这些文物,每一件都举世罕有,为所有修复师梦寐以求。它们的名单,也是苏进一个个列举出来,由周景洋转交给爱德华的。
“《永乐大典》45卷。”
“明永乐青花如意抱月瓶。”
“唐三彩墓葬雕塑。”
“明唐寅纸本水墨山水画。”
诸多文物被展示到众人面前,透过镜头传播到更广阔的范围里,在场所有人全部都屏息凝神,紧紧关注着这些珍稀文物。
更远处的电视机前,也逐渐聚集起了更多的人,以及几乎全部能够看到电视的文物修复师。
越是内行,就越清楚这些文物的价值。
譬如最前面展示出来的那45卷永乐大典。
在普通人看来,它们只是一堆破旧的古籍。
稍微有文化一点的人,会知道这是明永乐年间,由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全书共约3.7亿字,分成22937卷,11095册。
该书以《洪武正韵》为纲,以韵统字,以字系事,内容包罗万象:“是书之作,上自古初,下及近代,经史子集与凡道释、医卜、杂家之书,靡不收采。诚以朝廷制作所关,务在详备无遗,显明易考。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凡天文、地理、人伦、国统、道德、政治、制度、名物以至奇闻异见、庾词逸事,悉皆随字收载。”
天工 第1207节
永乐大典正本问世之后,这套书收藏在紫禁城文楼之中。后来由于文楼失火,虽然正本完好无损,但明世宗还是不放心,让人抄录了一份副本,收藏于皇史宬。
明末,永乐大典正本离奇消失,只留下后来抄录的副本。
它究竟是怎么消失的,去向为何,是不是还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一直是历史上一个难解的谜题。
然而永乐大典的副本也没有能够完整保存下来。
清乾隆时期检阅永乐大典,纪昀清查之后,发现缺少了1000余册,2422卷。
咸丰十年,也就是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洗劫圆明园,掠走了大量宫廷珍藏的永久大典。英国人拿得最多,其中大部分被运往了英国。
四十年后,八国联军再次入侵,大肆抢劫,位于东交民巷的翰林院紧邻使馆,沦为战场,贮存永乐大典的翰林院敬一亭被枪火洗劫,内中的秘籍大部分葬身火海,剩下的少部分被士兵当作砖头或者各种器物使用。有的用作马槽,有的用于工事,有的甚至拿来铺路。
当初翰林院里的藏书排列成行,一望无尽。这些都是前人苦心经营的文字,都是手抄本,大约有数千万卷。这些典籍的价格,绝不逊于黄金。然而在战火中,它们首先成为了牺牲品,永远的消失了。
而永乐大典这套皇家珍品,经过这样的浩劫,流落到了世界各国。
今天经由爱德华的手回到国内的这45卷,就是其中一部分,经历重重波折,种种磨难,它终于回来了……虽然只是暂时的,但也极为难得了!
剩下的其他文物,也无一不是这样的绝品。
苏进所列这172件文物的价值,比所有人想象中的还要高!
“……商双羊青铜尊。”苏进又念出了一件文物。镜头同时给到这件文物,把它的形态彻底显示在了众人的眼前。
那是一件45厘米高的青铜酒尊,筒形口,两边各有一只公羊相背而立。
两只公羊的神态安闲,形态静穆庄重,两相对称,纹饰虽然繁复精致,但整体感觉却朴拙厚重,是商代青铜器中极为罕见的精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