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复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小桥老树

    契丹军将战死的军士集中起来,架起木柴,点火烧掉。

    在中原大武王朝时,契丹人行树葬和火葬。他们将逝者尸体置于山树上,三年收骨焚化。当时虽无坟墓,但把火化后的遗骨集中埋葬于黑山。因此,契丹人始终保存“拜山礼”,即“祀木叶山仪”,人们面向此山,祭拜祖先亡灵。契丹建国后渐行土葬,无坟墓的习俗逐渐被废除,出现了单室墓和石棺,到了现在开始出现石木、砖木混合结构的墓室,室内多筑有尸床、尸台,并有多室墓和装饰性结构。

    但是,军人出征时,还是依照习惯集中用火焚烧军




第30章 胜负
    小喝了两杯,所以更新晚了点。希望朋友们帮助捉虫。谢谢,周末愉快!

    ————————————

    王旋风带着数骑沿着沟边,越过陷阱。

    这是一个粗陋之计,但是战场形势变化太快,往往快得让人难以反应过来,所以,粗陋之计也可能成功。

    契丹百人队的阵形比起王旋风小队要宽阔得多,追入山谷之后,减慢马速。

    契丹人在陷阱前停止不前,头戴羽毛的王旋风掉转马头,又沿着沟边越过陷阱,举着一个契丹军士的首级,耀武扬威后,再次掉转马头从沟边越过陷阱。

    契丹人被激怒,大队骑军一涌而上,只听得轰地响声大作,前排骑军陷入了陷阱之中,后排骑军收不住,又踩在了前排骑军身上,阵形大乱。

    王旋风和诸骑早就在与契丹骑军纠缠中失去了对胡骑的畏惧,转过身来,靠近陷阱,将枪尖捅入契丹人身体。

    在山坡顶上是受伤较轻的五个黑雕骑军,此时他们的任务是观察战场,当契丹人出现混乱之时,山顶旗帜挥动,还吹响黑雕军的长号角。

    侯云策和剩下的二十骑从小岔道冲了出来,出现在契丹百人队的后方。而王旋风等人则迅速与契丹军的脱离接触。

    山坡顶上的五个骑军举起准备好的脑袋大小的石头,朝下猛砸。石头借着山坡的势力,带着风声砸下来,契丹骑军队形密集,根本躲不开从天而降的石头。

    骨头断裂声,军士临时绝望的嚎叫声,战马的嘶鸣声,响彻了整个山谷。

    一部分契丹骑军朝后退,正好遇上了堵在后面的侯云策诸骑。他们举起黄桦手弩,压下板机。

    密集的黄桦手弩射完以后,后退骑军倒下一片。

    射完弩箭,在马上上弦很难,诸骑不再上弦,将黄桦手弩挂在马侧,取出长枪,朝契丹骑军冲了过去。

    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极为经典的总结之语,契丹骑军先被陷阱伤害,又遭遇天上飞石,再中弩箭,士气大落,一部不敢接战,返身朝前冲,只有二十余骑迎着侯云策诸骑冲了过来。

    冲到最前面的是百人队长,此人身形强健,满脸胡子,手持长矛,神情凶狠。

    侯云策最喜马上对战,见猎心喜,平举陌枪,提起马速,朝着百人队长冲了过去。这时,一名契丹骑军对着侯云策射了一箭。此箭极快,带着风声,直奔侯云策面门。侯云策眼疾手快,用陌枪磕飞来箭。

    就在侯云策应对袭来之箭时,百人队长骑马冲至,长矛对准敌手的胸口就刺了过去。侯云策来不及回枪格档,身体往左一闪,用胳膊夹住了长矛矛杆。

    两马交错时,侯云策将长矛夺了过来。

    百人队长胆寒,身体伏在马背上,想要夺路而逃。

    侯云策手持长矛,对准百人队长后背用力投了过去。长矛带着呼声,穿透百人队后背。

    又是一合杀将,侯云策畅快地长吼一声,提马冲入契丹军阵。陌枪如蛟龙,接连刺穿了五个契丹骑军的咽喉。

    侯氏长枪术极讲究爆发力,每当两骑相交时,枪尖速度就会突然加速,往往令对手无法招架,只能眼睁睁看着枪尖来到喉咙。侯云策的枪法是由叔父侯兴轩传授,等到侯云策长到十五岁时,侯兴轩的枪速就不如侄儿。侯云策长到十七岁时,去掉枪头交战,大统领侯兴轩已经不是侄儿的对手。

    契丹骑军从峡谷逃出时,百人队只剩下最后十余骑。

    侯云策带着诸骑紧追不放,一直追到契丹运输车队,这才作罢。另一人骑军百人队不敢上前再战,和步军并列,与黑雕诸骑对峙。

    众多契丹步军眼看着自己的骑军损兵折将,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皆对黑雕骑军心生惧意。军将韩匡林不准契丹步军停下,拼命向前行军,只盼早些到达析津府,彻底离开这些杀神。

    重创契丹百人队,侯云策所带诸军如雄狮,又如秃鹫,在远处盯着契丹黑子军,只要他们露出破绽,便再撕下一块血肉。

    契丹步骑彻底收缩起来。他们在定州境内之时,携破城之威,行军时排出一字长蛇阵形。出了定州,来到中原和契丹边境地区,以前这一带都是契丹军的天下,如今出现了黑雕这一群杀神,他们反而不敢再用一字长蛇阵,而是如刺猬一样缩成一团,缓慢行军,不给黑雕骑军下手的机会。

    越朝北走,距离析津府越近,遇到大队契丹骑军的可能性就越大。侯云策诸骑在这一路上截杀了数百契丹军,算是为定州军民报了一点仇。只可惜,他们人数太少,只能撕下契丹军的一块血肉,而不能切掉契丹军的手臂和胳膊。

    契丹军从定州抢的女子还被押在偏厢车里,只能眼巴巴看着黑雕军,不停哭喊。

    “回吧。”侯云策终于下令撤军。

    王旋风心有不甘,道:“我们还可以继续追杀。”

    “他们收缩得太紧,我们没有机会了。再往北,极有可能遇到析津府的人马。他们是生力军,我们得避其锋芒。”

    王旋风是骑术和胆量都可以媲美于黑城诸营少年的好汉,侯云策有意将其培养成自己的嫡系,耐心地讲解大势。

    诸骑回到峡谷,从容打扫战场,从战场中补充水、食物和箭,割下契丹军人的耳朵。打扫完战场,正要撤离,山顶观察哨发出了警示。

    等到诸骑离开峡谷约一个时辰,足有五百人的契丹骑军进入峡谷。

    猎人和猎物关系顿时掉转,黑雕诸骑全速回撤。他们原本准备顺着定州方向返回,与无名湖边的黑雕军会师



第31章 调动
    黑雕军成为沧州英雄,城内流言自是不攻自破,侯云策率小队骑兵在万军中斩敌大将的故事也成为传奇。

    侯云策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沧州之战,黑雕军经受住考验,同时也暴露出精骑太少、战具不完善、训练不足等诸多问题。战后两天,他没有回沧州城内,而是留在军营处理军务。

    沧州府库虽说羞涩,沧州节度使李晖仍是挤了一些钱物奖赏黑雕军。侯云策得了一笔来自于刘存孝的横财,自然没有将李晖的微末奖赏看到眼里。他把李晖的奖赏全分给军士,还悄悄拿出一笔远比李晖奖赏更为丰厚的抚恤金,安抚战死军士的家人。

    他在军中宣布:抚恤金将成为一项制度,在黑雕军中执行。

    战死军士的家人大部分在德州或沧州,司马赵雷携带大量财物,按着名册前往发放抚恤,并特意让同乡军士带路。

    黑雕军在前期纵横草原时,将不少伤兵放在农家。战事结束,侯云策令人将伤兵从农家接回,从契丹人手里邀获的无主耕牛则分给掩护了伤兵的农户,算是对于提供帮助的奖赏。

    耕牛在当时十分重要生产工具,也是农家最重要的财产,得到耕牛的农家高兴得觉也睡不着,睡不着之后,夫妻只好谈天论地,两人天天地一起也没有什么好说的,最后就开始为人类的传续努力奋斗。一年后,这些农家出生了不少大胖小子,纷纷取名黑牛、金牛、大牛、奔牛等等,当然这是后话,在此按下不表。

    黑雕军成军时间太短,后勤辎重、医疗救护等机构完全没有建立起来,在大战过后缺医少药,战伤军士得不到及时治疗,轻伤拖成重伤,重伤只有等死。李晖派了几位医官过来,无奈医官太少水平太差,根本无法应付。

    侯云策大腿受了箭伤,全靠烈酒消毒才勉强不再溃烂。他身强力健,战事结束,腿伤倒也好得差不多,只是留下一个难受的伤疤。回到营中,他见到辗转呻吟的伤兵,心里阵阵发紧,令人在沧州城内广贴招贤榜,招纳懂医之人。

    侯云策在黑城随太医学过外伤治疗。太医是大侯朝的医术大家,原本是为宫中贵人治病,来到黑城便专攻外伤,颇有成就。在太师李甲要求下,太医也将自己治外伤的本领传授给侯云策。

    侯云策的医术来自于大家,眼光自然不同。他见到此时伤兵自救或他人救助,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军士受伤后,没有用烈酒或者烧红铁条炙伤口,导致伤口多溃烂;止血时,长时间扎紧止血处,造成局部坏死;随意搬动骨折伤员,甚至对骨折人员生拉硬拽,造成了极大损伤。

    侯云策医术比起太医还差得不少,但是眼光颇高,看得直摇头。他下令军士定时解开止血处,同时让人找来木板,对骨折病人进行固定。

    治疗流血不止的军士,侯云策令人把铁器烧红来止血,虽说军士疼痛难忍,效果却也不错。

    侯云策正在对一名前臂骨折的伤员做简单的固定,终于传来好消息,有人揭了招贤榜

    副都指挥使石虎就亲自去请接榜者。

    当石虎一行进入伤兵营时,侯云策也没抬头,道:“伤员甚多,赶紧处理。拖不得,要快”

    侯云策用草药敷在伤处,取两块木板分别放于伤员手掌、背两侧,毛巾叠成带状绑扎固定,然后再用腰带吊于胸前。处理完毕,他才站起伸伸懒腰,却见到石虎和三个人站在身后。其中一个中年人看得专心,见侯云策手法,露出颇为欣喜的表情。

    侯云策没有过多客气,把三人带到伤兵住处。那名中年人手提一只布袋,从其中取出一些膏药,道:“这是上好的金创药,只是数量少,不够用,我开一个方子,叫军士赶紧去抓药,有内服和外用两种。”

    随即,三人开始为伤兵清洗、处理伤口。侯云策见三人手法甚为利落,也就放下心来。三个忙了足足半天,基本把伤员处理完毕。

    侯云策见那中年人医术高明,起了留才之心,叫人备好酒宴,以感谢三人救治之恩。

    当中年人得知侯云策是黑雕军都指挥使,大吃一惊,道:“侯将军刚才救人手法独到,定是家学渊源,可否指教一二。”

    太医是前朝太医,自有流派,侯云策自然不肯多讲,他只是将外伤治法略为讲解,只道是粟末人的医术。那男子听得极为专心,对侯云策颇为心折,视为同道之人。

    中年男人名叫韩淇,蜀中人士,祖上曾是大武王朝的医学博士,家学渊源,只因得罪了豪强,在家乡不能立足,四处漂泊,此次来到沧州之后,被困在城里,囊中羞涩,见到招贤榜上的赏金颇为丰厚,就揭榜而来。

    当时大林医疗制度基本承大武王朝,太医署和诸道设置医药博士外,还设有翰林医官,各州医学博士有品级、受俸禄,身兼医疗、教学之职。但是,大武王朝覆灭以后,动乱连连,医疗制度多有破坏,黑雕军这样的新军,根本没有专业医务人员。

    宴会过后,侯云策提出请韩淇留在军中。韩淇本来就如无根之萍,受到邀请之后,立刻一口答应下来。

    处理完军中诸事,侯云策这才回到府中,他见秋菊脸上有伤,问明情况后不禁勃然大怒,叫亲卫分头去城中酒楼、茶馆等地去寻找赵武。同时,叫人准备些称手的粗木棒、麻绳和布袋。

    秋菊见侯云策要报复赵武,急忙道:“只要阿



第32章 风雪
    林荣为何要调黑雕军到天雄节度使赵川麾下

    侯云策反复考虑林荣的调兵意图,综合各方情报,得出自己的结论:“大林皇帝林度已瘫痪在床多时,随时有可能驾崩,调黑雕军入其岳父赵川麾下,应是增强赵川实力。从这一点来看,林荣要为登基做好两手准备。这也说明,林荣看好黑雕军的实力。”

    黑雕军要到大名府,春兰、秋菊自然是万分不舍,相对垂泪。她俩知道这事由不得侯云策,只好在家中为郎君出征做准备。

    经过调养,秋菊基本痊愈,只不过脸上还有隐隐痕迹。在出征前一夜,秋菊安排了郎君最爱吃的金齑玉脍、霸王别姬、野鹑盅等几样菜,还亲自做了一道秋风鳗鲞。

    鲞(xing)就是指晒干的鱼。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鳗鲞”。当时是把鳗鱼切开,除内脏,去骨,揉上海盐,腌制成可收藏的“盐腌鳗”。后来越做越精致,除了盐以外,还加上香料、葱、姜和酒,秋风起的时候腌制,最有风味。

    秋菊把鳗鲞切片,加上黄酒和姜葱,蒸透,做成香味扑鼻的秋风鳗鲞。鳗鲞上除了作料外,还有秋菊的许多眼泪。

    与秋菊相比,春兰显得没心没肺,安慰道:“姐姐,郎君到大名府,等到安顿好了,肯定要带我们姐妹。”话虽然如此说,她心中也无底。不过就算郎君忘了姐妹,至少在沧州给了她们一个立身之所,比之以前在刘府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春兰、秋菊侍候侯云策吃饭,强颜欢笑。

    侯云策见两女兴致不高,回起在黑城听过的笑话,“一次,客人们都聚在一起谈笑,忽然有人放了一个响屁,他自己脸立刻羞得通红,觉得非常尴尬,为了掩饰屁响,他故意把坐的竹椅子摇来摇去弄出声响。这时,座中有位客人开玩笑说:“这个屁响,但是不如刚才那个响得真。”

    讲完,侯云策等着两女笑。

    春兰低着头,没出声。秋菊咧了一下嘴,想笑,眼泪顺着脸颊就流了下来。

    见两女如此,侯云策想到这一去肯定要经历不少残酷战斗,不知能否回来,也不知多久才回来,不禁也有些依依不舍。

    两女知道侯云策喜欢洗澡,早早地把水烧好。

    屋下有火道,屋里非常暖和。平日里都是春兰在澡房服侍,今日却是秋菊。

    秋菊过来帮侯云策宽衣,脱着脱着,两人都进入木桶之内,紧紧在一起。春兰拿着新衣服也进来,看到此情,就将新衣放到一边,要进木桶。

    “桶虽然大,也装不下三个人。”

    “郎君,我就要进来。”

    “来吧,来吧。”

    木桶不断摇晃,桶里波涛汹涌,最激烈之时,木桶突然爆开,水流了一地。

    第二天,精力旺盛的侯云策都有些腿软,喝了两碗马奶,这才恢复了体力。

    在此次沧州保卫战中,黑雕军损失兵力过半,经李晖同意,就在沧州补充兵员。黑雕军贴出招兵告示,报名当兵的良家子相当踊跃,本拟招二百人,前后有六百人报名。侯云策最后选定四百人,新建一营,等到经过训练,再根据每个军士的特点补充到五营中云。

    何五郎来到黑雕军中。侯云策知其武艺高强,就让他做了队正。

    黑雕军出发时,沧州老百姓倾城出动,为其送行。黑雕军在沧州时间不长,但在沧州保卫战中,黑雕军小队骑兵于万军中取大将首级的气势深深印在沧州老百姓心中。

    另一方面,黑雕军军纪严,基本没有扰民,对战死的沧州军士抚恤甚高,这些做法也得到沧州老百姓认可。

    郭行简把两个人交给了侯云策。
1...910111213...1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