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玩坏的大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向天行
带过兵的张俊平清楚,有时候,一些肢体动作,接触,可以拉近两个人的距离。
“大哥,你真的杀了很多人”
“是啊!大哥杀了有十几个人吧!那些人窥视我们张家财富,该杀!”
“是!窥视我们张家财富的人都该杀!大哥,我要好好练武,将来帮你杀人!”老五张俊鹏举着手,大声嚷嚷着。
“那好,你要好好练武,好好学文,做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倒时候,大哥带你去杀人!”张俊平很高兴,伸手把张俊鹏举起来,大笑着说道。
“嗯!放心吧,大哥!我一定会好好学的!”张俊鹏向
第十七章哥是传奇(盟主加更2)
无论是勾栏还是青楼里的女人,做梦都盼着能够赎身从良!
也正是这份期盼,古代类似杜十娘这样为了赎身所托非人的悲惨故事有很多。
能够被张俊平二叔赎身嫁进张家,哪怕独守空房,也比在那等地方强百倍,从此变成良家妇。
按照这个年代的观念,嫁给张建忠还算不上所托非人。
吃完早饭,正式开始上课,学文。
“二郎,三郎都已经启蒙了,不知道书读到什么地方了”进来书院,张俊平先了解大家的学习进度。
老四和老五不用问,还没有启蒙。
“大哥,我们……我们正在读论语……论语的《学而》!”张俊辉吞吞吐吐的回答道。
“哦!《学而》十六章会背几章了”
“那个,大哥,我们刚开始学……”
张俊平无语,刚开始学,不用问了,肯定是一章都不会背。
《学而》十六章,放到后世,很多小学生都会背。
就算是宋朝,很多十岁的孩子早已经把论语二十篇背熟。当然,理解不理解是两说。
“那好办,你们跟着四郎和五郎他们一起学吧!
二妹,三妹你们也跟着一起学!
学过的,就当时温习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张俊平也不管他们之前是不是已经启蒙,干脆让他们都重新开始,跟着一块学。
就算是启蒙,这两年,父亲病逝,他在老家守孝,二叔也不管他们,估计早就荒废了。
“我们听大哥的!”对于能读书,能和大哥一块读书,几个弟弟妹妹还是很兴奋的。
“今天,我先教你们《三字经》!”
“大哥,什么是三字经啊”
“《三字经》是大哥融合经史子集,编撰出来的一部经书,是专门用来给你们启蒙用的!”张俊平大言不惭的把三字经据为己有。
张俊平是实用主义者,在战场上,谁管你招式好看难看能杀死敌人的招式就是好招式。
既然都穿越了,又何必扭扭捏捏,后世一千年的经验,成就,著作,发明,只要能用的上的,都是他张俊平发明的。
你有意见,穿越过来告发我啊!
“大哥好厉害啊!”
“大哥你太厉害了!”
“大哥不光武艺高强,连学文都这么厉害!比……比伯伯都厉害!”
张俊平心安理得的收获着弟弟妹妹的崇拜。
“好了,咱们开始上课,大哥教书可是很严格的!
不好好听课,可是要打板子的!”等弟弟妹妹们都表达了崇拜的情绪,张俊平才叫停,开始正式上课。
“今天叫你们两句《三字经》,要会背,会写!明日大哥要检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跟着我读!”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七个人跟着张俊平大声朗读。
“很好!再来一遍!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三字经能够流传上千年,融合了经史子集的一些内容,简单,朗朗上口,容易记住,是古代启蒙最好的书籍。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咱们人生下来,都是善良的,性格心思也都是纯洁,像白雪一样。
然后,我们每个人接触的环境不一样,学习到的东西不一样,最后大家才会变得不一样!
就如同,有的人成为了文官,有的人的成了武将,有的人文武双全!”
“我知道,我知道,大哥就是文武双全的人!”老三张俊杰大声喊道。
“我也知道,我也知道……”老四张俊凯也不甘示弱,大声喊着。
&
第十八章加工粉笔(盟主加更3)
吃完饭,张俊平让他们去休息,到末时三刻再去书院读书。
弟弟妹妹们去休息了,张俊平却是不能休息,他还要处理府上的事物。
偌大一个张家,每天都会有很多事,有些管家可以处理,有些只能他这个家主来处理。
“阿贵!你去看看禄伯在不在府里,请禄伯过来一趟!”张俊平对张贵吩咐道。
“不知郎君有何吩咐”张禄很快来到书房。
“禄伯,麻烦你安排人去市场上看一下,有没有大块的青石板,多买一些回来,要一丈见方的,越大越好!”
“喏!”
张禄虽然不明白张俊平干什么,但还是答应下来。
张禄很清楚,作为下人,不需要明白太多,让怎么干就怎么干,这才是硬道理。
“还有,按照这个配方,找工匠制作一批粉笔出来!”张俊平在纸上写出制作粉笔的配方和制作流程,交给张禄。
“郎君粉笔是何物”
“等做出来,禄伯就知道了!”张俊平笑道。
上午上课,张俊平感觉很不方便,自己要现在桌子上写完,然后在贴到墙上给大家看,给他们讲解字的结构。
然后弟弟妹妹们在根据自己写的在纸上学着写。
这样学习写字,太费力,也太费钱!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用青石板教学,好处可大了去了!
张俊平可以用粉笔在青石板上写字,给大家讲解,弟弟妹妹们也可以用毛笔沾水在青石板上学写,练习。
下午。
“现在我要教大家的数,什么是数,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可见,古代的文人,也是要学习骑马,射箭的!
下面我要教给大家的就是君子六艺中的数!”
“0,1,2,3,4,5,6,7,8,9”张俊平拿起毛笔,在纸上写下0到9十个数字拿给弟弟妹妹们看。
“大哥,这是什么字啊怎么和我们以前学的不一样”张俊辉举手问道。
有问题举手,是张俊平上午刚刚给他们立下的规矩。
“这就是数,是一个印度人发明的!用来计算,记录非常的简便,比咱们的数要简单很多!”
“大哥,什么是印度人啊”
“印度是我们大宋西方。丛山峻岭以西的一个国家!那个国家里,信奉佛教!
在前唐的时候,有一个叫玄奘的和尚,为了钻研佛教学文,在贞观元年的时候,穿越丛山峻岭,一路向西,行走了五万里路,最终抵达了一个佛教兴盛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印度!”
“哇!五万里路,那得走多久”
“玄奘大师用了四年时间才到达印度!
好了,佛教的事情咱们就说到这里,你们只要知道,这些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就行了!
我们接着来学习这些数字的读法和写法!
等你们都学会了,我再教你们加减乘除!”
十个数字,自然是简单,很快七个弟弟妹妹就全部学会。
“1+1=2
1+2=3
1+3=4”
等他们学会了十个数字的书写,张俊平又从简单的加法开始教给他们。
没有教多,下午只是教给他们十以内的加法。
晚上,则继续教他们太祖长拳。
一早一晚习武,然后半天学文,半天学数学。
晚上带着弟弟妹妹练完太祖长拳,让他们回去休息之后,张俊平则在书房,开始撰写文章。
张禄做事还是很麻利的,一天时间,就找来了十几篇当朝大佬写的文章。
宋朝的科举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州试,省试和殿试。
过了省试就是进士,便是有了官身。
科举考试主要考经义,策论,诗赋。
其中策论是分开考的。
按照
第十九章儿时的小伙伴们
虽然不是什么大儒,名流,教导家里的弟弟妹妹还是能够胜任的。
张俊平把自己创作的三字经交给李温书,让他用这个给弟弟妹妹启蒙。
看了三字经,李温书顿时惊为天人,作为教书先生,比一般人更能够理解这部三字经的高深,字词简单,内涵深远,却又朗朗上口,是启蒙教育的神作。
是的,看完三字经后,李温书就把它奉为神作。
冲张俊平深深鞠了一躬,“郎君大才,小生远远不如!此经文如果传颂出去,让广大学子习之,郎君可谓功德无量。”
张俊平暗笑,一部三字经,就让你如此崇拜,回头再给你一部百家姓,看你如何表现。
“三字经某写来本就是给弟弟妹妹们启蒙用的,先生认为可行,尽管传颂出去,某没有意见!只恐拙作入不得大家之眼。”
“郎君这部三字经,字词简单,对于学文有成的文生自然无用,但是对刚刚启蒙的芸芸学子,那就是神作!必将被众多书院追捧!奉为经典!
郎君的慷慨,必将被众多书院传颂,此举功德无量!”李温书再次对张俊平下拜。
“你愿意传,便传吧!过些时日,某的书坊开业,也准备把它印成书籍,拿去售卖!”张俊平不以为意的笑道。
“这”一听张俊平准备自己印刷拿去售卖,李温书反而有些犹豫了。
可见这李温书还是比较有道德底线的书生。
“无妨,先生尽管拿去传颂,就算别人抢先印刷了也无妨!某的书坊还不需靠这区区一本经书维持!”张俊平笑道。
“郎君大德!”李温书再次行礼。
张俊平对李温书的印象大好,正要再和李温书攀谈一番,张贵进来禀报,“郎君,高家的小郎君,杨家杨文广,曹家的小郎君来访。”
“哦!快请!”张俊平说了一句,又对李温书说道:“先生,某要去迎客,先生自去便可,舍弟,妹,就拜托先生了!”
“郎君自去,某拿了这份薪资,自会尽力!”李温书施礼道。
张俊平交代完,就起身去迎接杨文广一行人。
“伯安!”杨文广爽朗的声音从外面传了进来。
“伯安,怎么回到汴梁,也不找哥哥吃酒玩耍了”说话的是一个面如白玉,身高六尺有零的英俊魁梧的青年。
张俊平的记忆里有这个人,是高家的子弟,高遵甫,他的父亲是高继勋,祖父高琼。
高家可是比张家风光多了,此刻高遵甫的父亲高继勋应该是雄州知州。高遵甫现在应该也在禁军中任职。
这高遵甫一生没什么成就,史书上唯一留下的就是他的女儿高滔滔嫁给了英宗皇帝赵曙,并且生下了神宗皇帝赵顼。
高遵甫和张俊平年龄相仿,两个人又有亲戚关系,张俊平母亲,是高遵甫的堂姑,和高遵甫的父亲是一个爷爷。
“高表哥,非是弟弟不肯找几位哥哥吃酒玩耍,实在是我张家现在的情况,实在不便去打搅几位哥哥!”张俊平抱拳行礼道。
“伯安这话却是不对,你我兄弟哪有那么多便于不便”高遵甫使劲在张俊平胸口锤了一拳。
“伯安,吃酒去!”曹僖更加干脆,直接拉起张俊平就往外走。
张家和曹家也算是姻亲,张俊平的婶娘是曹僖的堂姑。
“曹家哥哥稍等片刻!待我交代一下!”张俊平无奈只能和张禄交代了几句,便带着张贵,跟着高遵甫,杨文广,曹僖三人出门去喝酒。
这是张俊平来到这个世界,第二次离开张府。
出了门便是马行街,这里是大宋都城汴梁最繁华的街道,街道上人流穿梭,车马往来,络绎不绝,真的是热闹非凡!
沿街各种店铺,酒楼,茶社,医馆,各种各样的杂货铺。
大宋汴梁最著名的樊楼,庄楼,任店三大酒楼皆在此处。
街道上推车的,担担的商贩,叫卖声,人鸣马嘶声,掺杂在一起,演绎出一副绝美的清明上河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