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玩坏的大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向天行
古代正常的婚俗讲究的是六礼,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今天二婶和媒人去杨家提亲,就是六礼当中的第一礼物纳彩。
起草贴,就是六礼当中的第二礼,问名。
问名可不是询问姓名,而是生辰八字。
省去了纳吉,直接进入到第四礼纳征。
纳征意思就是把婚事定下来了,双方交换婚书。
然后就是请期,也就是商量结婚的日子,迎娶新娘。
“婶娘,这个我也不懂,该怎么做,婶娘做主就好!”
“大朗放心,这事抱在婶娘身上,保准把事情办妥!
那杨九英小娘子,我也见到了,人长得水灵,处事也落落大方,不愧是将门之女!”二婶笑的满面红光。
还有最主要的她没有说,那就是她和杨九英比较聊得来,都是将门之女,都是从小习武,多少认识一些字,女红什么的都不是她们的专长,琴棋书画更不用说,肯定不会。
有共同语言才是最重要的,等杨九英嫁过来,那可就真正的张家后宅主妇。
家里的事情都是杨九英说了算,她这个婶娘也只能靠边站,所以,有没有共同语言,能不能处的来,才是张俊平二婶最关心的问题。
目前通过初步接触,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那就麻烦二婶了!”
“大朗说麻烦,那就外了,大哥大嫂不在了,大朗的婚事本就是我这个婶娘的责任!
原本我还想着,把娘家侄女介绍给大朗,没成想杨家主动把闺女许给了大朗!
唉,这样也好,等杨家小娘子嫁过来,我也算是能对得起大哥大嫂了!”张俊平的二婶说着,拿手帕擦拭着眼角。
(iishu)是,,,,!
第一百四十四章二婶的感激
【】(iishu),
“婶娘,此牟平县上任,我想带二郎一同前往!”谈完婚事,张俊平又提起去牟平的事情。
带书院学子前往牟平县上任,必须要经得家长的同意,张家几兄弟中,也就二郎张俊辉年龄合适,今年十六岁,可以跟着去牟平县。但是,也要得到二婶的同意才行。
“你二叔自己是个混不吝的性子,现在虽然不去勾栏之地了,可是整日泡在养牛场,二郎他们的教育,也指望不上!
大郎愿意把二郎带在身边,妾身代二郎谢谢大郎!”说着二婶起身给张俊平行礼。
张俊平赶忙躲开,“婶娘,您这是要折煞小侄啊!
教育弟妹本就是我这个做大哥的职责!”
“大郎,你是个厚道的人,你二叔差点把张家败光了可是你一句怨言都没有,还让你弟弟去书院读书,给你妹妹请女先生。
曹利犯了那么大的错误,处死都不为过,可是,不仅没有处罚曹利,还让他负责那么重要的事情,这些妾身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二婶俏眼看着张俊平,动情的说道。
心里大为感慨,同样都是张家的子孙满堂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
对这个侄子,二婶那是从心里感激。
“婶娘,您客气了,咱们是一家人,说这些干什么?”张俊平爽朗的笑着。
张俊平心里也是苦笑不已,摊上这么个二叔,自己能如何?
真轮起来,也不能都怪罪二叔,是他爷爷和他老子奉行什么强干弱枝,把二叔培养成了纨绔子弟。
在这个孝字当先的年代,他敢说爷爷和老子的不是?
在这个杀人放火,贪赃枉法不一定会丢官罢爵,但是背上不孝的名声,就会寸步难行的年代,他能如何?
他只能安抚二叔二婶,尽力培养弟妹,家里有二叔一个纨绔就够了,再多几个他也吃不消。
“是啊!一家人,大郎送给妾身的那副字,‘家和万事兴’妾身一直都珍藏着!
等杨家小娘子进了门,妾身一定尽力帮杨家小娘子把后宅管好,让大郎在外能够安心!”
这是二婶给张俊平的承诺,后宅之主的位置她不会和杨九英争抢,等杨九英嫁到张家,一切以杨九英为尊。
“婶娘,九英还年轻,那懂得管理家宅,还要多靠婶娘帮衬才是!”张俊平笑道。
话里虽然谦虚,但是并没有替杨九英推掉管理后宅这个重任,这是主妇的权利,也是责任。
作为二十一世纪过来的人,从对女性尊重的角度考虑,张俊平不能,也不想替杨九英做主。
“大郎让人打造的那个炉子真是太好用了,妾身长这么大,这是过得最舒服的一个冬天!
下人也都对大郎称赞不已,都说有了炉子,她们可是轻松多了,热水随时都有,不管是洗漱还是……都方便了很多……”正事说完,二婶并没有,而是亲切的和张俊平说起了家常。
“婶娘喜欢就好!只是一定要交代清楚,不要漏烟,如果烟道出现漏烟的情况,要立刻更好新的!”
蜂窝煤炉具,其实并不是最好的取暖炉子,不如直接烧煤炭的炉子暖和。
但是,在北宋,用蜂窝煤炉具加上长长的烟筒,散发的热量是恒定的,还是要比用火盆烧木炭暖和的多。
蜂窝煤炉具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节省煤炭的使用量,晚上吧炉子的风门封上,可以保证一晚上不会灭。
不过,那是普通人家使用蜂窝煤的办法,作为权贵之家,张家自然不需要那么做。
蜂窝煤自然是一天二十四小时开风门。
风门开的结果就是,热水用之不竭,后宅张俊平那些婶娘们,还要她们的贴身丫鬟,每天不光可以用热水洗漱,每天洗个热水澡都没有问题。
又闲聊几句,联络了一下感情,张俊平的二婶才告辞离开。
……
“郎君,四大粮商来了!”
“请他们去偏厅稍等!”
“四位员外,生意兴隆啊!”
“呵呵!多亏了张官人的好点子!”
“是啊!是啊!多亏了张官人的好点子!”
“赚钱到是在其次,如今张官人可是开封府的万家生佛!多少百姓对张官人发明的炉具感恩戴德,交相称颂!”
“哈哈,我只是出了个主意而已!这些还靠四位员外的精心经营!”张俊平哈哈大笑道。
“不知张官人召我等过来有何事?”
“哦!我过几天就要去牟平县赴任,临走之前,有些事情和四位员外交代一下!”
“恭喜张官人高升!”四位员外对视一眼,站起身来冲张俊平拱手道喜。
其实,他们早就接到消息,知道张俊平要去登州府牟平县当知县。
他们背后都有朝廷大员支持,自然知道张俊平这个正五品知县和普通知县不一样,是皇帝赵恒对总经理的历练,是真正的提拔重用。
这时,张福上前一步,在张俊平耳边小声说了几句。
四位员外可没有空着手来,送了不少礼物。
礼物还真不轻松,不说四车锦缎,光是八两以上的宝参就送了十多棵。
七两为参,八两为宝。
这个时代,人参并不稀奇,但是八两以上的宝参,还是可遇不可求,市面上难得一见,只要遇到,都会被各大家族珍藏起来。
毕竟,人参可以吊命,家里储藏几根宝参,关键时刻就是一条命。
“几位员外太客气了!”张俊平抱拳道谢。
“张官人客气了,这只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对对,一点小心意!”
“算是感谢张官人对我们的提携!”
四位员外连忙还礼。
谦让客套一番之后,张俊平才在主位上坐下。
“这次请四位员外,过来,主要就是因为我要去牟平县上任,京师这边的生意,就靠四位员外多担待了!
若是有什么事情,可以找福伯!”
“张官人尽管放心,处理干活这些小事我等还能胜任,不敢劳烦福管家!”
“是啊!张官人尽管放心,以后每个月我等都会和福管家结算,把贵府的份额送到府上,保证分毫不差!”
“呵呵!这一点我还是相信四位员外的!
这次请四位员外过来,还有一件事,是牟平县的事情!
正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我去牟平县当知县,必然要为牟平县的百姓谋福利,以后还要劳烦四位员外多支持!”张俊平轻笑道。
四位员外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担心。
。
(iishu)是,,,,!
第一百四十五章四大粮商的心里阴影
【】(iishu),
四大粮商听了张俊平的话,第一反应就是又要被割韭菜了。
这也是之前张俊平下手太狠,给这四位留下了心理阴影,虽然后面张俊平又给他们了一个生意,来补偿他们。
但是,他们的损失可不是短时间能够补回来的。
四个人皱眉没有吱声。
张俊平一看四人的脸色,少一琢磨,便明白了他们的顾虑,随即笑道“呵呵!
四位员外不必担心,是好事!
这件事需要四位员外的助力,但要是做成了,利润可比蜂窝煤大十倍不止!”
“张官人说笑了!”
“张官人但有吩咐,我等莫敢不从!”
“哈哈!张官人,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尽管吩咐就是!”
“是啊,张官人,是出人还是出钱,张官人说句话即可!”
四大粮商一听是蜂窝煤生意的十倍,还不止,顿时两眼放光,纷纷开口许诺道。
“哈哈!这件事,我还只是一个想法,具体还要等我到了牟平县,考察了当地的情况,才能进行下一步!
总之一句话,就是四位员外帮助牟平县发展,帮助牟平县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在这个过程中,四位员外也会获得不菲的利益!
我把这个想法叫做投资兴业!
具体做什么项目,等我到了牟平县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张官人能到牟平县当知县,实在是牟平县百姓几世修来的福气!”
“是啊!张官人真是一心为民的好官,青天大老爷,还没赴任,便开始为牟平县百姓苦心谋划!”
“张官人实在是我辈之楷模,我等原因追随张官人的脚步,为百姓谋福祉!”
“张官人,万万不可忘记我们,给我们一个为百姓做好事的机会!”
四位员外对着张俊平鞠躬,使劲拍着张俊平的马屁。
拍的张俊平自己都有些脸红,这就是商人,实在是太可爱了。
“哈哈哈!
为官,替官家署理政务,治理地方,这是替官家分忧。
经商,诚信经营,让物资南北流通,上交赋税,让国库充盈,这也是替官家分忧!
工匠,可以研究发明更快更利刀兵,可以疏通河道,可以建造房屋,这同样是替官家分忧!
耕种,你我吃的粮食,果蔬是都靠农夫耕种,这依然是为官家分忧!
无商不富,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我大宋要想富强,不受欺辱,缺一不可。
所以,我等不管是为官,还是经商,或是工匠,又或者耕种,都是为官家分忧!”
“张官人实在是高见!”
“佩服,佩服!”
“张官人请受小人一拜!”
“张官人,实在是……小人对张官人的敬仰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四大粮商再一次起身对着张俊平鞠躬。
士农工商,张俊平是第一个把商和士农工放在平等地位上的人。
哪怕是在大宋,这么一个对商业无比包容的朝代,其实商人的地位也不怎么高。
像四大粮商,实力都不小,可依然要去依附朝廷大员。
张俊平很清楚,一个国家想要富强,还真是离不开商人。
大宋孱弱,但是却能逼得比他更加强大的契丹签下檀渊之盟,换来近百年的和平,靠的不光是武将能打能杀,文官的铮铮铁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大宋比契丹有钱,比契丹富裕几倍。
张俊平接到圣旨的那一刻,就开始考虑,自己到了牟平县该如何做。
张俊平穿越一回,也想有些作为,也想着改变一些东西。
这段时间,他一直老老实实的当左庶子,不是不想改变,而是在京师,干什么都太扎眼,不好动,也不敢乱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