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被玩坏的大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向天行

    万一引发大火,把昆嵛山烧,那他张俊平有一百颗脑袋也不够砍的。

    但是,如此大的面积,不烧荒的话,靠人力去清理,花费有太大,根本承受不起,而且耗时太长。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三把火不光要烧的旺,还要烧的干脆利落。

    也就是说,短时间就能看到成果才行。

    张俊平一边思考着,一边把荒地的地形示意图在纸上画出来。

    张俊平在纸上写写画画,一直到下职,也没理出头绪。

    应该说是没有完成对荒地的规划。

    到晚上吃饭,张俊平依然在思考着荒地的治理规划。

    如果是后世,倒也简单,可以直接在这片荒地上开发房地产就行。

    但是,这是宋朝,没那么多人口,整个牟平县,也才四千二百多户,一万多人,已经算是望县了。

    当然了,这个数据有些虚数,肯定存在很多黑户。

    但,那又如何,就算有两倍的黑户,那也就三万来人。

    黑户是在籍人口的两倍,这个并不夸张。

    因为古代收税是按照户籍收取的,所以各地都存在严重的黑户。

    只要不参加科举考试,不离开本地,黑户不黑户的根本没有什么影响。

    宋朝老百姓主要有两种税,一个的田地税,一种是人头税。

    田地税,那是地主的事情,地主负责缴税。

    涉及每个人的是人头税,人头税的收取也是由乡长,里长代收,然后上交县里,再由县里上交国库。

    于是这中间就有了猫腻,比如户籍黄册中记录一个村有二百人,那么里长就要按照二百人上交人头税。

    但是,实际情况是,这个村真实人口是三百人,甚至四百人,五百人。

    那么这多出来的这二三百人是不是就不用交人头税了呢

    不可能

    该多少,一分不能少

    只不过,这个钱,不是用来上交国库,而是被里长,乡长,县里各官吏共同瓜分了。

    还有,像西北地区,因为地处边境,经常要打仗,打仗就要征兵,最严重的时候,西北地区曾经达到三丁征一兵的程度。

    什么叫三丁征一兵,就是三个男人中就要有一个人去当兵。

    这个是强制的。

    不要说什么宋朝是募兵制,关键时候,地都守不住了,谁还给你讲哪个

    强制当兵也是募兵,给你发兵响就是了。

    正是因为这样,各地才会不遗余力的去隐瞒人口。

    虽然知县,知州都是朝廷下派的官员,但是具体办事的还是那些地方上的官吏不是

    地方小吏和地方豪族世家联合起来,糊弄那些知县,知州还不简单

    更何况,还有很多知县,知州直接就同流合污了。

    话题再转回来,就算牟平县有那么三四万人,那也没多少啊

    都不如后世一个乡镇人口多,搞房地产开发,只能是玩笑。

    一夜无话,第二天,刘道杰还有好几个衙役请假没来。

    昨天一天的奔波,都给累病了。

    张俊平也没有苛责什么,爽快的批了假,自己带着人再次来到昆嵛山脚下,进行实地勘察。

    站在山脚下,张俊平目测着地势。

    “周都头,那边那些地是谁家的”张俊平指着昆嵛山山脚下,路西侧的一片地问道。

    “回知县,那边那些田地原来是周家的地,后来周家捐给了无染寺

    现在是无染寺的地”周都头看了一下回答道。




第一百六十九章第二把不好烧(1)
    今天跟着张俊平来的是都头周全,孙旭昨天被累趴下了。

    今天勉强到县衙点卯,张俊平也没有为难他,让他留在县衙巡视街道,维护治安。

    周全见张俊平询问山脚下的一块地,很快就给出答案,这块地原本是周家的,后来被周家捐给了无染寺。

    无染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院,始建于东汉年间,取居之者六根清净,大得解脏的意思,也有不染尘埃的寓意。

    张俊平听了,笑了笑没有说话,他知道,像这种把地捐给寺院道观的做法,在古代很正常。

    古人信奉鬼神,捐钱,捐物,捐地,以祈求神仙保佑。

    这块地在昆嵛山主峰西侧的五爪山和灯台崮中间形成的一个山谷里面。

    土地肥沃,又紧靠着泌水河,灌溉方便,是难得的良田。

    面积不小,目测足有三四千亩之多。

    真难为周家舍得把这么一块良田给捐了,有那,对佃户好一点,积攒的功德比给菩萨捐地更有效果。

    如此想着,张俊平脸上不由露出一丝不屑的笑意。

    “知县询问这块地是……”周全试探着问道。

    “周都头,你看,这块地在灯台崮和五爪山形成的峡谷之间,两边高山耸立,这里极为适合修建水库!”

    “水库知县何为水库可是存水用的库房”

    “可以这么理解!

    我看了牟平县志,这泌水河,又叫金水河,源头就在那五爪山里!

    这泌水河,每个三五年都会发生一次洪灾!

    轻则淹毁庄稼,重则家破人亡!

    最严重的一次,甚至把县城都给淹了一半!”

    “知县说的对,我们牟平县百姓生活饮用,耕种灌溉全靠这条泌水河。

    据说昆嵛山里住着一尊龙王,这尊龙王因为犯了天条被贬下界,镇压在昆嵛山中,每天还要承受雷罚,每次雷罚之后,龙王疼痛难忍,就会呼风唤雨来清洗伤口。

    清洗伤口的水便会从这五爪山流出,就会引发泌水河,河水暴涨。

    知县看这条河现在的河面宽度有二百米,一到夏季,这条河河面就会变成三百多米!

    以往每年夏季,县里都会组织人日夜巡视河堤……”周全一本正经的向张俊平讲述着一个远古的神话故事。

    “每天遭受雷罚,我来牟平县也已经两天了,怎么没有听到”

    “知县这就有所不知了,天上一天,地上一年!

    下官说的这一天,指的是天上的一天,到了咱们凡间,那就是一年,所以每年夏季山里都会电闪雷鸣,然后这条泌水河河水就会暴涨!

    相传那座五爪山,原来比昆嵛山主峰还高,后来被龙王一爪给抓碎了,只剩下一小部分,山顶还留下五道深深的爪痕,所以我们当地人才管这座山叫做五爪山!”周全很郑重的向张俊平解释道。

    周全这么一个魁梧的大汉,一本正经,一脸虔诚的向张俊平讲述神话故事,场面怎么看都有些怪异。

    好吧,你说是龙王就龙王吧!

    张俊平不想给他科普什么深山气候啥的。

    只要不影响自己修建水库的大计就行。

    张俊平没有去纠结龙王的事情,而是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嗯,这个我在县志里也看到过!

    你们看,如果在这座峡谷外面,建一座大坝,就会变成一座天然的水库!

    这座水库,可以分担泌水河河堤的压力!

    然后,我们在水库下面,修建水渠,把水引到那片荒地上,去灌地洗演,就能把斥卤荒地变成良田!”张俊平掐着腰,一只手指着峡谷的方向,又在荒地上画了一个圈。

    “知县说的水库下官不懂,不过若是能够让泌水河不再爆发洪灾,那知县就是我牟平县的大恩人,泌水河上下必然会对知县感恩戴德,给知县建生祠,日日供奉!”

    “生祠什么的,我不需要,我张家世受皇恩,我张俊平能得官家信任,领了这牟平的知县一职,那么替百姓请命,为官家分忧,那就是我分内的事情!”

    “知县高义,我等佩服!

    下官惭愧,人微言轻却是帮不上知县!”周全满脸愧疚的说道。

    张俊平看了周全一眼,这浓眉大眼,满脸虬须的家伙,看上去像是个莽撞人,没想到还有颗玲珑心。

    自己这边还没开口说什么,就先想着逃之夭夭了。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修建大坝,水渠,可不是张俊平伸手一指,说,这里建一座三十米高的大坝。

    然后枯察一声,天上掉下一座大坝。

    再用手一画,这里修一座引水渠,然后大地震动,一条百米宽的水渠出现。

    无论是修建大坝,还是水渠,都要动用无数的人力物力才行。

    而且,以现阶段的科技水平,修建水库大坝,修建引水渠,全靠人工手抬肩担,所需人力物力更多。

    张俊平的规划,在周全看来,就是好大喜功,只会空耗民力,最终一事无成。

    所以,周全才会退缩,脑子进水了,才会陪着张俊平发疯。

    两三年之后,张俊平可以甩甩袖子走人,他可是要在牟平县生活一辈子的。

    张俊平自己也知道,这个规划不是一天两天,甚至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恐怕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才能实现他的规划。

    所以,对周全的态度,也没有在意,日久见人心,慢慢来吧!

    更何况,就算是周全想成为他张俊平的助手,他还不一定要呢!

    开玩笑,他是什么人都能靠上来,给他当助手的

    “走吧,再四下看一看,咱们沿着泌水河走一趟!”

    在峡谷修建水库,无疑是最好的,但是工程量太大,暂时的张俊平也不敢轻易尝试。

    他只是通过周全的口,先给县里那十大家族透透风。

    让他们有个心里准备。

    除了在峡谷修建水库,还有其他折中的办法,这个需要实地进行考察。

    比如,直接在泌水河东岸,开堤建渠,把水引到荒地,一样可以达到引水浇地洗演的效果。

    张俊平带着周全等衙役,沿着河堤,一路向着县城的方向边走边看,张俊平还会时不时的停下来,四下观望一番。

    。



第一百七十章闲来断个案(2)
    返回县衙,正好赶上吃午饭。

    县衙里是管饭的,一日三餐都管。

    张俊平自然不会和衙役一起吃饭,他也是在县衙吃饭,不过他是在花厅里吃饭,吃的也是厨师专门给他做的饭菜。

    饭菜很丰盛,牟平县地处海滨,自然不缺少海鲜。

    这一点从饮食上就能看出来。

    比如张俊平的午餐,就是一条清蒸石斑鱼,一盘水煮对虾,还有两个青菜,一个白菜,一个豆腐,另外还有一盅海参汤。

    海参在这个年代可是好东西,从秦始皇开始,就一直是御用珍品,只有皇宫和世家、权贵才能享用的起。

    即便是张家,在京师的时候,张俊平也不舍的买海参来吃。

    这个时代的海参,不必说,自然全都是野生的,最关键的是捕捞,这个年代可没有潜水设备,全靠渔民的水性,也就是全裸潜水。

    不借用潜水设备,全凭本事潜到十几二十多米深的海底去捕捞海参,这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办到的。

    就算是沿海的渔民,也要从小训练才行,就这,能够下海捕捞海参的都是顶级渔民。

    下海捞参,一点不比在悬崖峭壁上采摘燕窝轻松。

    都是拿命在赚钱,打拼生活。

    也正是这样,海参,燕窝,鲍鱼一直都是价格昂贵的滋补圣品。

    张俊平做为牟平县的知县,近水楼台先得月,只要他想,每天都可以吃到新鲜的海参鲍鱼。

    因为,牟平县的养马岛四周就盛产海参鲍鱼,而且最重要的是,这里的海底比较浅,不像南方一些海参鲍鱼的产区那么深,捕捞海参鲍鱼是当地渔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也是牟平县的特产之一。

    吃完午饭,稍微休息了一会,张俊平把推吏叫了过来。

    昨天的几件案子,其他的都简单,无非就是和稀泥的事,只要那个欠钱不还的案子比较棘手。

    一个说欠钱,一个说没借钱,又没有直接证据,属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烂账。

    可是,做为牟平知县,张俊平却不能不管。

    “昨天那桩欠钱的案子调查的怎么样了”

    “回知县,还没有头绪,张三说借钱给李四了,可是没有借据,又没有中间人,那李四一口否认,小的也没有办法!

    许是许是那张三看李四最近发了财,才会起意讹诈”

    “办案不能靠猜测,更不能主观臆断!

    这样,你把张三叫过来!”

    “是!”

    很快张三就被带到了大堂。
1...6768697071...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