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山村养殖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我喝大麦茶

    聊着聊着,高中时的那种感觉,似乎又回来了,那时候他们几个感情很好,经常一起玩着的。

    现在聊起当时的一些趣事,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突然又想起了谁,胡金华说道:“孙计安那小子,以前咱们都看他不怎么样,但是他现在啊,可厉害了,家里给他找了关系,在市里弄了个小职位,以后还有升迁。”

    他出来了半年多,虽然比较自闭,没有怎么主动去找谁,但镇上就那么大,随便留神就能听到不少事情。

    以前的同学,一个个境遇都不一样了。

    他说的那个名叫孙计安的同学,当时也跟他们一起玩,那家伙个子很瘦,颜值不高,还喜欢舞文弄墨,喜欢画点画。

    那时候,班里同学一叫他的名字,就叫“计将安出”笑他。

    本来那家伙有绘画才艺,是很容易追到女同学的,可惜他的脸长得不好看,白瞎了才华。

    当时感觉那小子前途很一般的,哪知道,家里亲戚有实力,给弄到市里去了。

    虽然是小城市,但也很让人眼红了。

    周恒听到这个消息,说道:“那什么时候我们去再市里时,要敲他一顿饭了。”

    当时玩得最好的几个人,后来上了不同的大学,也就基本上天各一方了,联系得并不多。

    虽然周恒也加了那个高中群,但现在群基本上变成了广告微商群,聊天的人实在不多。

    但既然知道了孙计安的消息,以后去市里了,去联系联系也是可以的。

    这一聊,周恒感觉回到了高中时代,胡金华也算是打开了心扉。

    出来到现在,他算是好好聊了一次。

    要不是周恒去他家送鸡,他可能都走不出来,都不会主动出门吧。

    有时候,其实也是他内心过于敏感,认为别人会瞧不起他,会躲避他,现在想来,是有点想多了。

    突然间,漂在水面的浮漂动了动,他顿时紧张起来。坐了这么久,终于有鱼咬钩了。

    钓鱼的那种收获的喜悦,真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周恒也没说话了,静静的看着,免得把才咬钩的鱼吓走。

    浮子动了几下,鱼起先都是轻轻的触碰试探鱼饵,等到认为安全了才会真正的吃,这时候扯线才比较稳妥一些。

    胡金华小心翼翼的拉起线来,发现才是条一指长的小鱼,顿时一笑:“这鱼也太小了点。”

    周恒立即把带来的桶里装点水,说道:“再小我也不嫌弃,我家的小猫有晚饭了。”

    钓到现在为止,总算开了张,虽然只这么点大。

    有了这个开头,后面就好了些,陆续又钓到了好几条,可惜都不太大,勉强只有半碗,给小猫吃正合适。

    不过,小龙虾倒是钓了不少,这东西很傻,咬着钩就不放,随便钓钓,居然能有一碗了。

    周恒说道:“得了,咱们今晚的下酒菜有了。这个可以做个麻辣小龙虾。”

    胡金华说道:“我不能喝酒啊,一会儿还要开摩托车回去。”

    “在我们这住一晚上,明天早上再赶去上班也可以啊。”周恒说道。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日头偏西,他们收了钓竿,准备回去搞晚饭吃。

    胡金华摇头,说道:“明天早上来不及,我那里上班很早,很多人都是赶早集,天刚亮就到街上了,我去晚了老板要不高兴。”

    这点周恒倒是知道。

    上次他还是店里的消费者,跟胡金华聊了几分钟,那老板都甩着个脸子。

    想一想,生活真是不容易。一个月就几百块钱,还诸多不自在。

    想了想,周恒说道:“要不,你把你那工作辞了,我这养鸡要续六千只呢,人手肯定不够,你过来帮我得了!”

    胡金华一笑,赶紧说道:“不行不行,那怎么好意思!”

    他知道老同学是在照顾自己,想给自己一份更轻松自由的工作。

    但是他也知道,农村养殖这玩意儿,谁家会请人啊,都是自家忙活着。因为养殖的收入本来也是有限的,基本上利润也就相当于一年到头的工钱。

    把工钱发出去了,那还养个鬼啊。

    老同学是好意,但他也不能让人家亏钱。

    周恒说道:“我没跟你说客气话的意思,我是说真的。”

    他盘算了一下,其实六千只鸡,真的需要有个帮手才行。

    现在好歹手头松动了,能让父母继续没日没夜的干么。

    再加上,后面湖承包好了,再养鱼也有很大的工作量,仅靠家里的人,当然也是不现实的。

    事业越大,需要的人手也越多,请个人手也很正常。

    一边聊着,慢慢的就看见自家的院子了,已经升起了炊烟。

    &nb




第三十六章 小鸡苗到了
    三天后,周恒家里成功承包下那座湖。

    由于湖是新的,以前并没有命名,周恒就给起了个名,叫“龙溪湖”,跟村的名字一样。

    这算是家里又一份产业了,除了那半座山外。

    周发强站在岸边一块大岩石上,背着手巡视着这片湖,看着自家的产业,颇有指点江山的气势,豪气万千。

    他四周看了看,疑惑地说道:“好像又大了些是不是那天没有淹到这里的。”

    那天测量的湖面,是80亩,但是这些天来,水还一直在畜着,这不,水面积似乎又变大了些。

    周恒也很高兴,占到便宜了嘛。

    要是能涨到一百亩,那真的赚不少。

    这湖的形成也很有意思,原本这里只是个低洼山地,但现在装满水后,岸边倒形成了一个相对比较平坦的坡地。

    本来山的形状就不一,有陡有平,但水位刚好到了这里,就显得这里是个平坡一样。

    而且面积还不小。

    周恒说道:“我小时候放牛,最喜欢找这样的地方放,地面又大,牛随便吃都行,不用老看着。”

    他对小时候的记忆,简直就是放牛的记忆。

    不知道为什么,放牛本来是件不需要体力的事情,但小时候就特别不愿意,感觉特别讨厌做这个。

    可能是嫌太枯燥无味了吧,正值爱玩的年纪,却得天天守着那头牛,所以就会烦。

    但现在看到草地了,却又不自觉就想到了放牛,可见不管喜欢不喜欢,放牛已经早就刻在了他的骨子里。

    那块坡地面积不小,再往后面就是树林,如果真的放牛的话,可以放不少头。

    不知道是不是受养殖app影响了,他竟然觉得那里可以养牛

    想起小时候对放牛的厌烦,他不由得哆嗦了一下。

    算了算了,以后再说吧。

    下午,订购的鸡苗也送到了。

    六千只土鸡苗,都是本地土鸡的品种,前天去鸡苗市场看了后,订了下来,然后今天给送来了。

    毛绒绒的小鸡,那是真个叫做“叽叽喳喳”!

    小鸡小时候全是黄颜色的,满月过后开始换粗毛时,才显出不一样的颜色。

    一个个现在张着嘴叫个不停,热闹极了。

    对于村里来说,养五百只鸡不算什么事,没引起什么轰动,但现在突然间增加了六千只鸡,那就是大事了。

    大卡车缓缓开进村的时候,村里人都疑惑的看着,谁家这么大阵仗

    闲着没事做的人,都跟着车后面看着,看到底是谁家的。

    可巧,开到周恒家里就停下了,车上的人把一筐筐的小鸡往下卸。

    人们开始议论纷纷,养六千只鸡不是小事啊!养鸡受累不说,农家种地哪有不累的——关键是销售啊!

    你没有地方销售,养这么多干什么,自己家里人也吃不完啊!那一年到头的包谷稻子喂着,不是钱啊!

    他们还不知道周恒家原来那些鸡,已经全部卖掉了,更不知道卖出了他们想象不出的高价。

    农村人总是小心的,父母并没有到处宣扬。

    这种牛有什么好吹的,他们也怕被不安好心的人给惦记上了,徒生事端。

    一个个啧啧有声的看着人卸货,六千只小鸡的场面有点大。

    其实,在一些离省城近的村落,人家也有农户给大商家养鸡的,就是那种专门给人饲养肉鸡,包买包回购的那种,一次饲养上万只小意思。

    但那是肉鸡,一般三个月就可以出栏收钱,而那些鸡只是住在一个棚子里,好多层的架子阁楼。

    那些鸡从小鸡崽开始,一直到三个月养成十来斤出售,都从来没有下过地。

    商家连鸡饲料都提供,还包培训技术,哪怕什么都不懂的,都可以搞这种养殖。

    那种养殖方式,不用占很大的地方,更不需要包一座山头来养鸡。

    对于普通的农户来说,那样也不失为一种来钱的办法,虽然累是累点。但这样的活儿,也不是什么地方都适合的。

    他们那里离省城近,路又修得好,运输成本低,可谓得天独厚。像周恒这旮旯地,离省城那么远的,就什么都不要想了。

    所以说,很多经济项目,根本开展不到他们这里来。

    以至于这里的村民们,见识也很有限,六千多只鸡的场面,就已经骇然了。

    不过,他们倒是知道,自从他们家儿子回来后,鸡确实是养得不错,那一只只鸡的毛,就像锦缎一样。兴许是鸡养得好,不愁销路吧。

    有妇女们前来打听,李芸莲就跟她们随意聊了一些,没提前面的鸡已经卖出去的事情,但是也说了,儿子不去外面打工,就在家里干养殖,回家创业。

    村里人面面相觑,大学生回家创业就是养鸡啊

    鸡养得好是好,要是能卖出去,那才能叫创业吧

    周恒没有管这些闲言闲语,忙着他的事情。

    一下子买这么多数量,检查一下很有必要。

    他拿出手机,用养殖app里的扫瞄功能,给全部扫瞄了一下。

    这一扫瞄,倒扫出了几百只不大行的。有的是在鸡蛋里就先天不足,有的是已经感染了风寒,不太顶用了。

    鸡苗在养大的过程中,是肯定有一些折损率的,但这也太多了些。

    鸡苗老板很是汗颜,他还没见过,有哪个买家精成这样的,这也太火眼金睛了吧六千只鸡苗里,你能找出其中几百只有毛病的

    在大部分人的眼里,所有小鸡都是全部长得一模一样的,连公母都分不出,你说你那眼睛,是怎么长的

    遇到高人了。

    鸡苗老板赔着笑,说这个是难免的,总是会有一些问题,就跟人一样,不可能个个都完美。

    而且他也是有备而来,多送了几百只而来,因为量大嘛,本来是想给大客户图个好印象,争取一下回头客的。

    这下子,刚刚填补那些缺陷的窟窿。

    要是没多送,那今天还真有点不好看了。

    不过,这行业就是这样,就像他说的,不可能几千只小鸡



第三十七章 下雨了
    晚饭的时候,周恒感觉到了不一样。

    以前这半边院子是空的,饭桌随便摆,怎么敞开了吃都没关系,但现在这半边的院子被小鸡占着,他们的饭桌还得往边上摆摆。

    而且那六千只小鸡,是没有一刻停下来的,任何时候都在叽叽喳喳。

    但父母对这种吵闹,那是完全不在乎。

    吵什么吵这可全都是钱呢。

    周发强端着碗说道:“小恒,还是先把山上鸡住的地方弄出来,都弄妥当了,再去买鱼苗。免得两样事都糊在手里,乱七八糟搞不清了,到时候一样都办不妥。”

    周恒点头:“嗯,我也是这样想的,这件事情急一些,养鱼也不差这一天两天的。”

    一样一样的来。

    说到农村的鸡舍,其实是很随便的,一般人家喂养得少,都是随便用竹篾编一个,或者打一个木的就可以了。

    放在屋檐下,不会风吹雨淋,可以用很久。

    但这一下子六千只,数量有点大,就不能这样搞了。

    周恒决定还是好好的弄一个,底部用水泥砌,那样鸡屎容易打扫,四周也用砖来砌,弄一个正式的顶,用得久一些。

    这里虽然是南方,但冬天也是会下雪的,不搞正式一些,到时候防寒也是要麻烦。

    反正以这个当创业,就认认真真的搞,考虑要长远一点,总归又花不了多少钱。

    看鸡舍守夜的屋,也认真建一个,毕竟冬夏寒暑,都要住在里面的,不能搞得太辛苦。

    另外就是通水通电的问题,建了正式的鸡舍和小屋后,这些也是有必要的,鸡的数量一多,就要弄一个自动喂水设施,减轻人工的负担。

    再一个,这半座山上种的是果树,现在旁边有溪流经过,灌溉方面有了保障,通水设施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仔细构想这些的时候,周恒感觉有一种在逐渐做大做强的感觉。
1...1516171819...2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