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山村养殖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我喝大麦茶

    然而一个月以前,这些东西他从来没有考虑过。

    他以前根本没有想过,自己会加入回乡创业的大军之一。

    周发强听完儿子的这些构想,说道:“那我一会儿去老徐家里一趟,他有个女婿是拖砖的,明儿叫他先拖一车来。”

    黄沙水泥也一并让他拖来。

    这些事情,自然也是他做长辈的出面容易一些,各种讲价方面也比周恒熟练。

    一顿晚饭就在絮絮叨叨的计划中度过。

    吃完晚饭,周恒拿出“初生露”出来,在给小鸡喂水的盆子里,均匀的分掉了,小鸡们喝水的时候,就直接可以喝掉这些。

    小鸡数量多,不可能一只只的喂,就这样让它们自己喝算了,喝多喝少全凭各自本事,给它们来个幼年竞争。

    说不定长大了,会出现一只特别强壮的鸡王。

    他手头虽然预备着“百灵丹”,但是现阶段还不能喂,要至少长到一个月以后才可以。

    李芸莲看看儿子这么上心,小鸡还这么小,就又是配饲料,又是喂水,将来这些鸡,肯定会长得更好。

    她也就更高兴了。

    等周恒歇下来,她商量着问道:“小恒,要不我去托付一下媒婆,让她给你也关个心,怎么样”

    对她来说,这始终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她每天都惦记着。

    周恒去洗手,说道:“老妈,你慌什么等咱们家这个养殖办起来了,到时候再急也不迟啊!”

    不想相亲,找各种理由,能拖一天是一天。

    李芸莲一想,也是啊,现在家里还没看到前景,估计媒婆也不会给介绍多好的人家;

    等这批小鸡长大,家里赚到大钱了,到时候他们家底硬气了,也可以让媒婆尽量介绍好人家了。

    是这个道理。

    那就再缓缓吧。

    家里多了这些小鸡,可把猫狗给憋坏了。

    小猫看到这些叽叽喳喳的小鸡,可真是垂涎三尺,隔着薄子叫得很响,巴不得能钻进去,捞一只小鸡来吃吃。

    小家伙已经开始学会往上爬了,幸好它还小,每爬个二三十厘米高,就会掉下来,要不然,还真得防着它。

    它也不想想,就是让它真冲进小鸡群了,它那小嘴能不能咬死一只小鸡,能不能吃得上!

    就连大黄狗,也几乎要抵不住小鸡的诱惑,在小鸡的临时鸡舍外转悠着。猎食是它们的天性。

    不过,每当它向那边靠近,父母就大声斥责它几句,几次以后,它就知道了,这不是它能吃的,于是黯然离开。

    等拖了砖和黄沙水泥过来,已经是六月底了。

    村里人再次大吃一惊,做个鸡舍还搞这么正式,那真是要大干一场啊。

    随便估算一下,这么多鸡苗,现在又投入这么多钱**舍,再加上喂养耗费下来的粮食,加这加那,不是小数字啊!

    难道老周家确实很看好养殖行业今年的养鸡行业很有前景

    人们不由得开始思索起来。

    就连德高望重的刘老师,也下午踱着步子走过来看,面带赞许之色。

    他虽然在村里教了一辈子书,但如今时代变得快,他也没出过什么远门,早已不认识这个新时代啦!

    现在看看周恒家这么有干劲,也觉得很新鲜。

    说起来,像周恒这样,读了大学又去外面见识过世面的,还愿意回来在家乡办个养殖,这挺稀罕的。

    人才回流,对家乡总归会有好处。

    周发强与一些人浅聊了些,反正就说都是儿子考虑的,钱也是儿子出的,他们当父母的,思维已经跟不上,只能帮着出些力气罢了。

    砖和黄沙已经拖过来,正准备开始砌鸡舍的时候,天公不作美,下雨了。

    也该下点雨了,大热的天,晴了这么久,地头都早盼着雨水了。

    下雨天,就什么活都干不了,在家歇着。

    小鸡的顶篷都是盖好的,不会漏水。就是气温可能会降低,李芸莲又把小鸡的地方,给铺了一层稻草,给它们保保暖。

    白天




第三十八章 淑女不能生气
    一家子絮絮叨叨的说着。

    周恒感觉王睿那家伙的心真大,明天就要中考了,别的孩子们肯定压力紧张得睡不着,看他好像还挺高兴的啊。

    连放假后的打工计划都出来了。

    不服不行。

    王思齐一直盯着视频里的小鸡看,看了半天,说道:“舅舅,你给我留一只小鸡,好不好”

    周恒问她:“你想养一只啊”

    王思齐“嗯”了一声,语调乖巧。

    周恒说道:“那你来我家吧,要几只给你留几只,你自己随便挑,行不行”

    王思齐立即扭回头,对周瑛说道:“妈妈,我们去舅舅家吧”

    周瑛问她:“现在啊”

    王思齐点点头。

    “外面天都黑了,又在下雨,也没有车了,怎么去啊”周瑛反问。

    王思齐想了想,说道:“那我们先睡觉,等天亮了,有车了再去,好不好”

    小丫头逐渐开始锻炼她的逻辑能力了。

    周瑛走过来,在她脑袋上揉了揉,说道:“咱们明天不去,哥哥明天要中考了,等哥哥中考完,咱们一起去舅舅家,好不好”

    王思齐脸色开始担心,说道:“舅舅说,要给我留几只小鸡的。”

    周瑛说道:“行,没问题的,你去跟舅舅说,你要等哥哥中考完了再去,他会等着你的。”

    王思齐又转过脸来,对着视频说道:“舅舅,我妈妈说,要等哥哥中考完了再去,你……你……”

    话太长,后面的不会说了。

    两只乌溜溜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

    周恒笑道:“行啊,舅舅等着你,过几天都没有关系。那你去祝哥哥金榜题名啊!”

    王思齐嘟着嘴问:“什么是金榜题名”

    “就是祝哥哥考第一名的意思。”周恒简要的解释道。

    她已经大概知道第一名是什么意思了。

    王思齐立即回头,对王睿说道:“哥哥,我祝你明天考第一名。来,拉勾。”

    然后,伸出肉乎乎的小手,向哥哥走去。

    王睿欲哭无泪。

    他只是个中上游的成绩,第一名怎么可能

    唉,要在妹妹面前丢脸了。

    但还是伸出手来,跟她拉了勾。

    希望她记性不好,明天忘记这回事吧。

    聊着聊着,到最后周瑛才有机会说上话。

    她说道:“妈,你们那鸡舍,等过两天再开始建呗。王睿这几天要中考,等他考完了,我把两个孩子一起带去,给你们帮帮忙。”

    李芸莲说道:“我哪要你帮什么忙啊!你忙好你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怎么不要帮啊我过去帮着做饭啊!天这么热,你年纪也大了,烧那么多人的饭,不得累死。啊,就这么说定了,等我过去再开工。”周瑛说道。

    到底还是女儿心疼老娘,能想到细处。

    在农村,一般请些大工小工做事的,都要包餐。

    现在下雨是凉快,天一晴,又会很热,那么多人的饭,老妈一个人围着灶台转,那能不热

    王睿趁机说道:“妈,那你去帮忙做事了,我和妹妹就可以跟着白吃了。”

    周瑛看了他一眼,实在找不出什么话可以说。

    降不住孩子了,她这个老母亲当的实在是太失败。

    本意是想孩子暑假过去,跟着做点事情,让他学勤快点的。暑假没作业,也没有老师管着,怕他的心都玩飞了。

    有舅舅管着他,多少能好一点。

    哪知道,这要跟他费多少口舌之力啊。

    心好累。

    那边周发强说道:“不管你们来不来,我们都要等着,这雨肯定要下个三四天的,什么都做不了。”

    砖是拖来了,先放着呗。

    周恒跟父亲商量,这次鸡舍就请张峰一家来帮着做算了,反正他这两天说会回来。

    张峰自己两兄弟,再加上他父亲,三个人可以包起这个小工程了。

    张峰的父亲,本身就是个泥瓦匠,去外面打短工的时候,也会接些类似的活儿。

    上次还是张峰帮着把父亲送去医院的,周恒一直惦记着这件事情,所以请他来当小工做事,也是略还他的恩情吧。

    再过几天,胡金华也该来了,他也可以帮上忙。

    人多好办事,这些小事可以尽快解决,不用拖来拖去。

    胡金华虽然早前就跟周恒说好了,要过来上班,但那边辞职也得做到月底。

    虽然老板为人不怎么样,但他还是做到自己的诚信,没有说走就走,丢下个烂摊子在那里。

    在别人的眼里,他的名声或许不值一提,但他还是坚持做到自己的原则。

    好在离月底也没有几天了,时间快得很。

    这些天里,李芸莲最是辛苦,每天晚上都要起来好几次,照看小鸡崽。

    好在是这些小鸡崽来的第一天,就被周恒喂了“初生露”,个个体质都增强了,这样下雨的天气,倒也没出什么问题,一个个活蹦乱跳的。

    相比起李芸莲的忙碌来,周恒和父亲倒是最闲的,因为下雨做不了田地的事情。

    周发强还能在做饭的时候,给帮着掌灶头,有点事混着,周恒是彻底的闲。

    古人不是说过么,下雨天打孩子,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这就能说明,下雨天能有多闲了。

    小鸡的饲养已经走入正轨,而鱼苗暂时还没有去买,一时间,他真是没什么要忙的了。

    他一个人躺在竹制的凉床上乘凉,想着要不去哪里玩一下,打发下时间。

    要不去弄点鱼也好,下雨天很多鱼的,因为水塘被搅动了。

    但是现在外面的雨大得站不住人,得稍小一些了去才行。他突然想起小时候,下雨看到有人去水塘弄鱼,都是穿着蓑衣的。

    现在啊,蓑衣都是快失传的老手艺了。有些城里人装修房子,或者一些个性化的餐厅里,讲究个艺术情调的,还弄个蓑衣挂着,摆个样子。

     



第三十九章 蓑衣、斗笠
    电话的事情,没有影响到周恒的心情。

    挂了电话后,他想起先前天马行空瞎想的事,想到了蓑衣,然后想起自己家里好像有一件的。

    找找看。

    这些老物件,即使老爹也不常用了,不知道被收在哪个旮旯。

    现在各种雨衣比蓑衣又轻便,防水还好,蓑衣注定是要被淘汰的。

    周恒找了一阵,果然没找到,于是扯着嗓子喊道:“妈,我们家的蓑衣呢扔了没没扔吧”

    今天下雨,地里的活儿干不了,小鸡喂了后,也没有别的什么事情了,于是,老爹老娘在厨房弄吃的。

    在他们这一带,有一种小吃叫发糕,算是比较流行吧,每年不忙时,都会做个几次吃,周恒以前在家的时候,经常能吃到,觉得特别好吃。

    但后来已经好几年没吃到了。

    虽然在外面也买得到,但总感觉味道不一样,各种添加也不同,吃起来总是不太喜欢。

    这不,回来这么久,托了下雨的福,老爹老娘没事干,他又能吃上这种美食了。

    主要是这东西做起来有点麻烦,又是要泡米,又是打米浆,又是要发酵,大火还要蒸那么久,所以,并不是日常吃的东西。

    平时农忙时,日常三餐是能简化则简化,不会吃这么耗时的东西。

    所以,隔那么久才吃一次的小吃,总感觉特别的美味。甚至隔一段时间没吃了,还会很想念。

    这里的发糕与别处的做法,可能不一样,别处有用面粉、玉米粉之类的做,但这里用的是大米加糯米做的。

    他们这里的发糕,色泽洁白如玉、孔细似针、闻之鲜香扑鼻、食之甜而不腻、糯而不粘。

    当然,做法也很繁琐,要提前一晚上先泡米,大米和糯米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才行,这关系到成品会不会黏牙,会不会香甜。

    等米泡好,到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打浆出来,然后发酵。

    打浆是用石磨打的,镇上虽然有电磨加工,但路程太远,去一趟划不来,就都是在自己家里磨。

    反正多费些力气罢了。

    磨好米浆,发酵到现在,正一勺一勺倒在磨具里,要准备在锅里蒸了。柴火灶,蒸出来别有一番香味。

    李芸莲听到儿子问蓑衣的事情,不由得问道:“你要那干什么家里有雨衣,也有伞啊!”
1...1617181920...2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