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体验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石涧敲冰
现在四门中只有南门的群像还算完整,其他几个门前的天神和阿修罗几乎都遭受了断头之灾,被卖往世界各国的博物馆。
进门不远就到了位于王城中央的巴戎寺,那是日l本援建的,可以看到太阳旗。两层台基内外两侧环绕着浮雕壁画回廊,纷繁宏大的战争场面吸引了所有刚来到这里的游人。
台基上是迷宫般的神殿和高高矮矮的几十座宝塔,每个塔身上都刻着四面佛像,那一张张脸被称作“高棉微笑”。
后面还有巴方寺、战象台阶、赖王台阶等等,一圈转下来还真蛮累的。
我本来想自己去草丛里看看,第一眼就看见一个标牌,一个是禁止进入,然后上面画了一个地雷。
吴哥窟里现在还住着不少人,其中有不少是被地雷炸的缺胳膊断腿的,反正,看着他们,我一点违规的心思都没有了,为了去看个不一定多精彩的地方,冒着被炸上天的风险,正常人干不出。
那里tutu车司机,也会唱:“开封有个包青天。”
还有流动小贩卖一种很小的菠萝,就是泰国清迈有的那种,只有拳头那么大一个的。
我嫌贵,小贩用中文跟我说:“不贵的,在外面也是这个价。”然后我看到一个当地人买,的确也是给了她那么多钱,我就买了。
顺便问她怎么中文说的这么好,她说她就是广l东人……我还以为广l东人起码都是做批发生意的大老板,没想到也有在丛林里做零售业务的。
下午的时候就去了塔布笼寺,《古墓丽影》真人版就是在那里拍的。
这个寺庙整个被大树包围,墙壁,佛塔都在大树巨型根须的包裹中长为一体,给修复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难题。
不清理树,寺庙的砖缝就会被树越搞越大,最终会塌掉。
清理树,这寺就泯然众寺了,失去了独特性。
柬埔寨人一直在纠结,也不知道找到平衡点没有。
反正因为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所以这座寺庙成了吴哥古迹中保存原始状态最好的地方,在这里见不到被后人动过手脚的痕迹。
回廊中间有很多方形空室,巨大的石块层层堆砌一直向中心收缩,在十几米高的地方收为露有天窗的屋顶。贴着凹进去的石壁拍打胸口,可以听见擂鼓般的嗵嗵声。游客们轮番过去拍打着胸膛,为这种回声兴奋不已。
转到茶胶寺时已是夕阳西下,为了能看到荔枝山,我们冒着危险爬上陡峭的台基。在寺顶环顾四周,北边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西边的红日已经开始沉沉落去,东南两面是在树丛包围下的通城古迹。
在天黑之前,我们发现了周萨神庙。这座貌不惊人的小庙在所有来这里的中国人眼里却很重要,因为它中国人在援建维修。
在庙前的说明牌上方并列着中柬两国国旗,下面有柬中英三种文字记录了工程的说明。
第二天的大圈,我们四个不由自主的都不想早起了,日出看一次就够了嘛,再次进入吴哥通王城南门,又从北门穿出,
本来想去豆蔻寺,但是没找到,只看到一个还在维修的格劳尔哥寺。
里面新修的地方十分粗糙,好多石柱都用水泥代替,这些痕迹简直就是对吴哥古迹的严重破坏,真不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如何协调吴哥修复工作的。
接着就到了圣剑寺。这座寺庙面积很大,围墙长800米,宽700米,建于十二世纪中后期,是查耶跋摩七世的儿子为供奉其父而建。因为在里面埋藏了父亲赠送给自己的宝剑,被命名:圣剑寺。
外墙上那些数不尽看不够的精美浮雕,刻画着栩栩如生的五百多位女神。
这些女神臂膀浑圆,面露微笑,总是吸引着你不顾火辣的太阳,出出进进频频对着焦距。走到中心处,是一个较大的塔屋,天井上投射下的光线正好射在中间供奉的那座覆钵式的中央圣塔上。
圣剑寺就是以这座主塔为中心修建了十字形的抱式廊道,通向四个门。
东门入口处有座两层楼建筑,它的圆形支柱有着古罗马式的建筑风格,是吴哥古迹中唯一的一座二层屋宇。
旁边紧邻着一座露台,据说那把宝剑就埋藏在那里了。
藏剑台让我想起了查耶跋摩七世的儿子为圣剑寺撰写的碑文:“我为通向高尚的灵魂而修最重要的路,为能够畅通无阻地达到通晓真理的惟一教义,为在三个世界中的永生者应膜拜的法则,为能在荆棘丛中一气消灭六个内奸之剑而增添光彩……。”
【顾淼:“剑出土了吗”
卷卷:“没有,不知道埋哪了。说不定跟轩辕剑私奔了。”】
出了圣剑寺东门不远,便到了盘蛇水池。
水池是由中间一个大方池和四边的四个小方池组成。大水池中央是个石砌的圆岛,由两条虚构的水神九头双灵蛇环绕,蛇尾交相缠绕直指苍穹,岛上的小庙也就因此得名:盘蛇水池神庙。
池水永中央水池通过四面的喷水口向四个小水池灌注,喷水口分别为:象头、马头、狮头和人头。水池是善男信女前来朝圣和取圣水的地方,据说池水可以祛病,不同的水池分别有不同的疗效。
不过我去的时候,干的十分彻底,什么都没有,哎,你们说被圣水泡过的圣泥巴,有没有用
本来我已经觉得自己对吴哥还算了解,直到遇到了一个台l湾来的吴哥文化讲习团,顿时觉得输了,那个带队的讲的不要太好哦,一块破石头都能说出个一二三四五来。
真感觉昨天的小圈完全就是白来了,简直糟蹋东西。
后来,我才知道,那个一直在讲的中年男人是谁,
尼玛!!!
蒋勋啊!!!
&n
第二百九十一章 老挝
在老挝南部与柬埔寨接壤的湄公河流域,约有50公里长的河道比较宽,在枯水期自然形成了许多小岛,号称四千美岛。
这里风景优美,民风淳朴,是个度假休闲的好去处。其中最大的岛屿就是东孔岛,岛上旅游设施比较健全,家庭旅馆和饭店比比皆是。
一切都很美好,如果不是因为我来的原因是被迫来的话,就会更好了。
因为边检拖时间,导致没有赶上去别处的车,所以,就必须在这里住一晚上。
我们上岸后在码头附近找了个旅馆,双人房3美元一间,价格已经在预算之内,也不必费口舌侃价了,反正侃也白侃,老挝人民不兴侃价,爱住不住。
房间在一楼,里面是一张大床,散发着太阳味的花格床单很温馨,充满了家庭气息。窗外是晾晒衣服的小花园,坐在床上就可观赏扶疏的花木。
旅馆出门隔着小马路就是敞开式餐厅,巨伞般的树冠遮盖在餐厅上方,挡住了午后的骄阳。
闲散的客人三两小坐,有的在欣赏湄公河风光,有的在那里随意翻看着杂志。这里的餐厅没有规定的营业时间,任何时候都有侍者为客人服务。
我在那里坐着写明信片,来了一个看起来像中国人的男人,
他用英语问我是不是中国人,我说是的。
他就说他是香l港人。
我愉快的用中文跟他说话,他很尴尬的说,他只会说粤语,听力也很吃力。
当时我就震惊了,越南和柬埔寨的小贩都会说中文,你一个正经的中国人,南l京条约以后才出去了99年,这么快就忘本了啊。
再说了,我认识的香l港年轻人,也不是完全不会说啊,只是说话的时候带那么一点怪腔调,一听就知道是广普,哪有完全不会说的。
然后就很尴尬了,我爱看tvb的原声版,所以听粤语是可以的,但是不会说。
他是听说都废,只能通过看简体字来反猜繁体字。
难道要两个made in china的人用英文沟通可是我的英语也不是那么强大啊。
于是也没跟他说几句,还不如跟越南小贩聊得好。
老挝的饮食跟越南柬埔寨大同小异,都是那种东南亚的酸甜口味。经过一番读菜单学英语,终于找到一款鸡肉蔬菜炒米饭。
虽说在老挝吃饭一定要有耐心等,但是这家厨师还是动作比较快,一会的工夫,大家的饭菜就依次上来了。这盘炒米饭真可谓色香味俱全,各种蔬菜搭配营养齐全。
青的椰菜;紫的洋葱;绿的柿子椒;红的胡萝卜;白里透黄的是鸡片,浓重的番茄汁把米饭包裹得颗粒饱满金黄。
待养足精神出去溜达,已是日近黄昏。
东孔岛的形状是南北长,东西短,环岛公路顺着湄公河一直向前延伸,平坦的水泥路面上还散发着暑热的余温。
路上静悄悄的,没有过往的车辆,只有偶尔经过的荷锄村民。我试探地向路边那个身穿制服的中年男人问了一声:撒拜迪!(你好)
他立刻给了我一个友好的回应。以后这句老挝人民最通用的问候语,就成了行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
在老挝与当地人及游客最快的沟通,只需这句话加上一个微笑就够了。
向南走不远是一座寺庙,金色的佛塔在夕阳下熠熠生辉,塔基四围描画着佛本生故事,寂静无声的院落让人感觉到飘忽空灵。
这就是一个全民信佛的国度,虽然国力不强,物质匮乏,生活简朴,可人家那份怡然安详的人生态度却感染了无数发达国家的游客,使他们长久地流连于此,乐不思归。
也可能是因为在边检交了贿赂,不多待几天拉长平均数,心有不甘吧。
曾经听过一个导游说:“世界上有13亿人没有信仰,其中12亿在中国。”
屁,老娘的信仰是仁义礼智信,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有信仰有卵用,索起贿的嘴脸不比哪个没信仰的国家差。
我爸妈那个年纪的人,感觉提起上头来,总是各种不满,总觉得外面的月亮特圆,圆的地方有,不圆的地方也有,听外国公知喷自家,也是喷的很厉害。
还说有什么多少年x龄的老x员,就因为翻个墙,看到一个不知道是真是假的新闻,是p的还是真的图片,就感觉到信仰崩塌,一下子就反x反的特别激动。
这不就是有病吗
跟宅男以为自家女人是喝风饮露为生纯白无瑕,然后发现女神居然要上厕所刷牙,然后信仰崩塌,有什么区别。
【顾淼:“也不能这么说,你还记得唐僧取经,最后支付的总价了吗”】
边检上的人就跟被阿修罗附身了似的,我只能相信,不是因为人民淳朴,所以才显得岁月静好。
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见识到权力是什么样的芳香。
世间只有两种人是无欲无求的,一种是什么都没见过的,一种是什么都见过的。
趁老挝的大多数人还没见过,抓紧时间感受一下淳朴,也算是难得的机会了。
东孔的夜是宁静的,夜沉似水,新月如勾。
稀稀落落的游客慵懒地依偎着河边餐馆的临岸栏杆旁,入神地凝视着水中若明若暗的幽光。路边的村舍依稀露出几缕昏黄的灯光,偶尔从低矮的窗间透出几句柔声细语。
附近还有两个岛原始状态保持的更好一些,一个是东德岛,一个是东阔岛。这两个岛之间由一座小石桥连接。
于是半夜三更,新决定产生!
明天中午向东德岛转移。
早晨为了看湄公河日出,不用上闹钟,我就都早早爬起来了。
到河边,那一轮耀金的火球已经迫不及待地在对岸的树林间探出了头。
它裹着一圈橘红的光晕势不可档地冉冉上升,瞬时便把天地映得一片彤红。
虽然日出每天都会有,我也看过很多次了,但是每一次看,都觉得很震撼,就有一种好像新生的感觉。
河面上轻轻漂浮着几叶扁舟,勤劳的村民已经在撒网捞鱼,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沿着环岛公路向北行不多远,左转步上一条土路,里面有个熙熙攘攘的早市。长长的棚子里摆满了地摊。
各种自制的食品和自产的农副产品、瓜果蔬菜琳琅满目铺了一地。
民以食为天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对背包客尤为贴切,这些摊上的东西在家可能永远也不会想起要吃,此时却是那么吸引眼球,刺激食欲。
我买了好些食物,为以后几天的早餐做了战略储备。
事实证明,这些准备很英明,到了东德岛就没有见过市场了。
小岛上静悄悄的,路旁是成荫的绿树,间或点缀着几株艳丽的三角梅。最奇怪的是一处房子门前有个台子,上面随意地摆放着几个盛满浅黄色液体的可乐瓶,上前仔细一看,原来这是岛上的加油站,瓶里装的是汽油。
中午回到旅馆退了房,把大包寄放在前厅,用过午餐后雇佣了一条柳叶快船,送我们去东德。这一程水路着实不近,小船加足马力开了一个半小时,怪不得船老大非要那么多银子。东德岛码头在北岸,那里是一个小沙滩,上面躺卧着十多个老外,读书的读书,晒太阳的晒太阳。这些来自欧美的游客,每到冬季便跑到东南亚来躲严寒。
过了沙滩上沿着土路一个小坡,过了第一家餐馆,紧接着竹楼旅舍就顺着路依次排开。
我选了第二家入住,房间都不大,里面都是一张大床,被单枕巾很干净,一客一换,床上方悬挂着一张大蚊帐,不用担心蚊叮虫咬。
屋角钉着小木板台子,放点零碎和蜡烛,过道的床头处正好放下背囊。卫生设施在院子西边的草坪上,并排一间厕所一间浴室。
门前还有吊床。
因为没有电,价格也便宜。开始我们以为岛上的旅馆都没电,后来没事时往后溜达才发现,后面很多都是有电的。
有电的价格稍贵一点。
我们在那里住了三夜,开始还不习惯没有电灯的日子。
后来却非常喜欢点着油灯和蜡烛照亮,很有一种古代住客栈的感觉。
店家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负责照料客人的杂务,如送锁开门,点灯送蜡。
一个眼熟的中国妹子在水边玩,她可牛逼了,一个猛子扎进去,转眼间便站到百米开外的一个小岛上,她抓着一个树枝攀爬上那株半倒卧在水中的大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