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宋当明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至于原因很简单,因为新帝手里有至少十万种家军精锐,还有十数万禁军!
这等战力,一旦腾出手来,八将门有一合之敌
而且那是朱家的女儿和朱家的血脉!
至于朱凤英的目的继续和姐姐斗下去或许吧。
种师道看着朱凤英,摇了摇头,自己和官家做的这个小套路本来忽悠常人,简直易如反掌。
毕竟皇权背书,谁知道皇帝会为了三万兵马亲自下场设套
但是种师道还是看出来朱凤英看出来了他们的计谋。也看出了朱凤英接近皇帝的想法。
那副眼角含春的模样,就是个傻子都看出来了。
种师道个活到了古来稀的岁数,还能看不明白。
想要吃下三万兵马,就必须答应这朱凤英的条件了。
三万兵马换一个嫔妃的位置,官家不亏,而且这朱凤英模样可不差,身条也不错,是个好生养的女人。
他种师道看人了一辈子的人,一眼就看到了朱凤英是个聪明人,聪明人是不好驾驭,但是要比蠢货要有用多了。
现在汴京局势不明,如果官家无后,做事太束手束脚了。
“官家,我觉得朱姑娘所言不差,官家身边的确是个少了个照料的人。还是让朱姑娘留下的好。”种师道帮腔的说道。
赵桓沉默……这什么鬼
他想了想,怀疑的看着种师道,这是要自己出卖色相,换三万兵马
朕就是饿死!打仗战死!也不会接受这个提议!
第一百八十五章 两只狐狸,两只狐狸,阴得很(3/5)
这个诏命,就是和朱孝章摊牌,你真心投奔,增援。我欢迎,甚至重重有赏。你若不是真心投奔,哪里来回哪里去。
那封密封了两次的信,却是让赵桓很膈应,不愿听信李纲一家之言。他哪里知道到底该相信谁!
如果李纲,朱琏两个人站在他面前,还能查查忠诚度什么的,这不在自己跟前,怎么查
垃圾系统,毁我青春!
赵桓的试探简单明了,赵桓并不想和这些将门太多废话。
不接受诏命宣见,确定了是敌人,那就兵戎相见就是。
他们在汴京所图之事,赵桓又不是瞎子也不是个傻子,能不明白他们的想法
还不是趁着自己不在,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柄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他们已经躺在功劳簿上太长太长时间了。还想这么躺下去,想太多了。
让赵桓万万没想到的事,朱孝章和朱凤英两人真的一身戎装,只身赶到了赵桓的中军大帐。
赵桓见到朱凤英的时候,给朱家的血脉点了个赞,不愧是优生优育一百六十年的家族,这样貌,水灵。
这女子往大帐一站,就是一股子英气勃发,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瞬间展开。
“永庆军承宣使朱孝章携舍妹参见陛下。”朱孝章拱手说道,大宋不兴跪礼,也不是他朱孝章无礼。
“起来说话。”赵桓让两个人起身。
他没有多看朱凤英,自己本来就有了爱人妻的名头,前面有个李清照把他这个名头给坐实了,现在这个朱凤英可不能招惹。
这可是自己的弟弟的王妃!
“现在大同府战事吃紧,急需兵力布防在云州以北一带的云中路一带,警戒、侦查、抵抗北夷的增援。朱承宣使既然来到了前线,自然是为了建功立业而来,那这云中路警戒之事,就交给爱卿了。”赵桓指着地图上的云中路对着朱孝章说道。
赵桓并没有从朱孝章的身上看到信息。
他现在算对系统资料的显示,有了一些心得,那就是忠诚度在35以下的武将,不显示忠诚度,不显示信息,对敌国的文武不显示信息。
但是对于忠诚度为0,而且有威胁的潜在敌人都会显示。
中立不显示,敌对和友善都会显示信息,又有国籍区分,这系统,还真的是条咸鱼。
【朱凤英:八将门之一的朱家女人,与朱琏皇后为亲姐妹,从小开始教育,是朱家专门培养用来与皇室姻亲的女子。从宗族的女子之中层层筛选而出,见识不凡,当机立断。】
【与赵楷新婚未满半月,赵楷起事造反,朱凤英乘快马离京。对你的忠诚度45/100,对大宋的忠诚度90/100】
赵桓意外的看到朱凤英的忠诚度。这女人居然对自己有四十五点忠诚度,罕见啊!
“陛下,云中已有两百余年未曾被我大宋管辖,民心不稳,臣恐有负圣望,固不敢赴。”朱孝章俯身说道,他拒绝这个任命。
云中路驻守,意味着首当其冲!
他才没那么傻呢!
朱凤英的脸色数变,自己这个哥哥怎么如此模样!
在朔州已经说好了,到了皇帝中军大帐之中,不要胡言乱语。这一次下的是重注!
赵桓盯着朱孝章带着一丝怒气说道:“说说理由。”
“陛下让臣送死,臣不去。”朱孝章执拗的说道。
“刀斧手,把两人拖出去斩了吧。”赵桓失去了揣摩二人心意的想法。
有这个功夫,还不如看看燕云十六州堪舆图,寻思在什么地方埋伏敌军。
“是!”门口的亲从官听到了官家的呼喝,就点头走进了大帐。
朱凤英的脸色终于变的不是那么风轻云淡,飞快的说道:“官家,官家,请听臣妾一言。”
“我二人千里迢迢率兵三万来到大同府,就是为了协助官家平定河东战事,还请官家明鉴。”
“而且听闻官家仁善无双,还请官家不要计较兄长口出狂言。”
“还愣着干什么,拖出去。”赵桓对着亲从官说道。
亲从官点头称是,押解二人前往账外,既然官家说要砍头,那必然是要砍头的。
“官家,官家,稍慢稍慢。不能砍啊!”种师道推着转椅,来到了大帐前,大声的喊道。
“朱家兄妹千里而来,自然是为了尽王事,如果官家这就把他们砍了,会寒了天下有志之士的心的。不能砍,不能砍。”
种师道在军中的威望极高
第一百八十四章 破官家的釜,沉官家的舟(2/5)
李纲脸色非常严肃的问道:“皇后娘娘,臣问的是官家于河东路驾崩,皇后娘娘可知道内情”
朱琏脸色一沉,怒斥道:“李太宰!卿作为大宋宰相,眼下官家死于边事,正是社稷之危难之时!你不思如何匡扶少主,居然领兵入宫,到底居心何在!”
李纲茫然,不是她伪造的吗官家真的死了吗
朱琏猛的站了起来,指着李纲大声问道:“官家崩于边事,朝堂上下无不惶恐,李太宰应该思忖如何应对河东战事,应该思忖如何应对朝堂乱局,应该思忖如何扶太子登基,应当思忖如何扶回官家灵柩,而不是领兵逼宫!难道你也想学那章惇,身着冕服,废立皇后,另立太子不成!”
“主少国疑,非我大宋之福,而你李太宰居然带兵入宫,安有对大宋之忠乎卿等不欲官家入英宗庙乎”
李纲站的极为挺直,仰头说道:“官家崩卒的十分蹊跷。臣,恳请皇后,待我行金牌加急询问了河东路诸将,再议不迟!”
朱琏皇后看似眼里的斥责,在李纲眼中尽然是色厉内荏的窘迫和恐惧。
看着她信心十足,其实不然。
“现在各关隘都已经闭关,于河东路的联络已经完全中断了。非是我不愿,而是太宰绝对不会获得任何关于河东路的消息了。”朱琏皇后摇了摇头。
这是将门做的事。
李纲怒目圆瞪的问道:“那皇后娘娘能告诉臣下!这官家战死河东路的消息是从哪里来的吗”
“吾不知。”朱琏叹气。
李纲更加生气的说道:“那就是妖言惑众!应该昭告天下,以正视听!天子驾崩天下惶惶,与国朝不利!”
朱琏看着李纲目光炯炯的说道:“与国朝不利!此大难之际,李太宰更应该思忖如何定国,而不是在这带兵逼宫!你是官家托付的辅国大臣!你今日之所作所为,可曾有半分对得起官家”
“太子年幼,且未曾观政,而我大宋当下势如危卵,李太宰应该帮吾,应该帮太子,帮帮这天下!你怎么可以辜负官家对你的信任!眼下最重要的,当然是扶太子上位,由吾临朝称制!否则,主少国疑,非我大宋之福!”
朱琏口中说得坚决,但是神色之中有些难掩的焦虑和惶恐。
恩李忽然注意到一个小的细节。他一瞬间全懂了。
李纲俯首拜别说道:“过多饶舌没有任何作用。臣这就奔河东路而去。要是官家真的战亡,臣就是拼了全力,也要扶灵柩归京。”
“要是官家无碍。等官家出关之时,就是将门覆灭之日。”
李纲扭头看了一眼宫中的宫女和各色太监,摇头,这漏的跟个簸箕一样的大宋皇宫啊。
李纲走出了延福宫,在一明一灭的光亮中,混着轰隆隆的雷声,离开了皇宫。
朱琏皇后是将门之后,她不值得信任,这是李纲最开始的想法。
李纲不愿意轻启战端,让大宋陷入内乱之忧虑。也没有和朱琏皇后撕破脸皮。
朝堂上腹背受敌,受些委屈,李纲并没有怨言。
要是官家没了,这大宋就再无中兴之机。这才是让李纲最为忧心的一点。
不过现在他已经从朱琏皇后的口风中,探出了消息。
官家应该活着。
为何
若是官家死了,她想要临朝称制扶太子上位的想法,立马就可以实现,此时应该假装暴怒,但是似乎朱琏真的是在生气他领兵入宫之事。
最关键的是称呼。
官家,先帝,两字天壤之别。
“姚平仲,问问军卒们谁愿意跟着我到河东路寻找官家,三个时辰之后,从马厩领足够的马匹,我们德胜门出发。”李纲对军都指挥使姚平仲说道。
姚平仲有些愕然,他以为李纲要冒着天下之大不韪,杀皇后立太子摄政。
结果,李纲进了宫还是在逼问官家的生死。
忠贞之心,天地可鉴。
可是就这么莫名其妙的就走了
这什么跟什么啊
“是,末将这就去。”姚平仲不明白其中的各种考量,朝堂的漩涡他从未涉及,他是个军汉,能打仗就行。
……
赵桓刚刚就着烙出的大饼,卷着金华火腿肉片,吃的很饱,顺带着喝了点润喉的粥,算是解决了早饭。
吃的虽然简单,但是口感还算不错,他本来就不是什么饕餮之辈,对吃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能吃饱是第
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太宰兵发皇宫剑指皇后!(1/5)
官家死了,自己的坚持还有什么意义
终究还是没打过金国吗即使是天子走到了最前线,也没有战胜敌人吗
李纲有些绝望而颓废的蹲坐在雨中,丝毫不顾及雨水的浇淋,也没有估计身边人的异样。
“啊!天道不公!为何如此薄待我大宋!啊!!……呃,似乎有些不对。”
李纲忽然意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果大宋兵败,那么河东路的难民,会像蝗虫过境一般,充斥整个汴京城才对。
是因为传令兵的马,跑的太快吗
李纲站了起来,他需要确认这条官家战亡的消息到底是不是真的!
如果有谁这个时候知道这条消息的真伪,那无疑是端坐在珠帘之后的那个朱琏皇后!
她是将门推出来的真正代表,不管是王景瑞还是曹林,根本不足以代表八大将门,八大将门的核心诉求是皇位上端坐的那个皇帝,受他们的控制。
这样他们的地位才能够彻底稳固。所以,朱琏皇后才是核心中的核心。
他站了起来,大声吼道:“姚平仲,四壁守御使!点兵!领两万兵马!包围整个皇宫!”
姚平仲是官家一首提拔起来的军都指挥使,而且还是官家钦点的四壁守御使,也是他的后手之一!
李纲必须发动自己的后手,他必须确认自己的官家,是否活着。
这是最重要的事。
姚平仲一直呆在不远处,听到李纲的怒吼,连忙跑到近前,说道:“李太宰!咱们这么干可是谋逆之罪啊!”
李纲摇头,说道:“照做就是,一切责任,我李纲一力肩抗!照做!”
姚平仲犹豫了一下,一跺脚称是离开。
他早就看着八将门的子弟不顺眼了,这一群人的几个话事人,就将整个汴京城霍霍的不成样子。
现在,李纲带头做事,他没有不听从的道理。
李纲一直隐忍,一直不愿意动手的原因是不愿意大宋内耗,给阵前的官家和河东路的战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倘若真的战败,自己心里那个杀了他们的计划,还有什么意义!
李纲在磅礴的大雨中,一步步的走向了皇城,而身后的将士不断的从四面八方而来,汇集到了李纲的身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