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北宋当明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事实上,王禀赌对了。

    他真的一个人影没见到的时候,踩着大雪一步步的走着,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就看到了一块界碑。

    他下马走到了界碑之前,带着笼手,擦掉了界碑上的白色雪花。

    篆字:热河。

    活下来了。

    “热河到了。”王禀喊了一嗓子




第四百零七章 大宋的官家终于高兴了
    王禀大雪天里敲开山海关的门的时候,还费了很大的力气,来证明自己就是王禀。

    韩世忠怎么都不信,这一大串的人马具甲,穿着金人制式的铁浮屠的雪人们,骑着矮小的劣马的军卒,是大宋远征黄龙府的军卒。

    费了一番手脚,王禀证明了自己是王禀之后,走进了韩世忠镇守的山海关。

    他那一身伤疤,简直是最好的证明了,大宋没有哪个将军,有他身上那么多的伤口。

    “王太尉你是真的牛!”韩世忠是真的没想到王禀强到这种地步。

    居然带着七千多人回转了大宋!而且是从山海关进入了大宋境内!

    横穿了整个金人腹地,居然毫发无损!韩世忠一个粗人,没什么文化,一口卧槽走天下,除了牛批,他也想不出什么词汇。

    “太尉”林幼玉首先听到了这个词汇,问道“官家给王将军升官了吗”

    韩世忠点了点头,说道“那是当然!官家在文德殿生了好大的气,还让燕京的军器监加紧赶制决胜战车,说你要是过年的时候回不到大宋,就亲自去黄龙府要人。”

    完颜宗干的脸色变了几次,最终化成了一声叹息。

    这人比人,真的气死人。

    王禀哈哈大笑的拍了拍完颜宗干,多可怜的一个人啊。

    “格老子的!老子在山海关可是很会享受的!这山海关可是有不少的温泉,这不,我就建了几个,让军卒都去洗漱一番。”

    “千里奔波,真的是辛苦了。”韩世忠的眼眶是红的。

    他羡慕王禀有这样的机会证明自己,同样庆幸王禀回来了。

    要不然官家不知道要发什么疯。

    最近朝堂上,李纲因为直言犯上,被罚了半年的俸禄。

    据说是李纲在文德殿上和官家据理力争,就是来年开春,御驾亲征去黄龙府要人的事。

    李纲死活不同意官家去,官家生气的拍了桌子,雷霆之怒,吓的汴京城的百官都瑟瑟发抖。

    “不算辛苦。”王禀摇了摇头,这一趟千里奔波,比起太原城的绝望,更加念头通达,死就死了,反正大宋安泰就是。

    当时的太原城里,只有绝望。

    去一起洗漱的还有契丹人,经此一役,再不把契丹人当人看,王禀自己心里过意不去。

    梁红玉专门陪着林幼玉和三位金国的公主去了单独的温泉池。

    &



第四百零八章 昭勋阁评价历代功过
    官家高兴的时候,很容易听进去劝谏,李纲小心的组织了自己的语言,尽量不触碰到老赵家的底线。

    当初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一直是烙印在老赵家身上的铁一样的事实。

    欺负孤儿寡母这种事,说出去是真的不好听。

    但当时是五代十国的黑道政治,谁的拳头大谁就是爹,谁就是皇帝,这是不争的事实。

    况且第一个干出黄袍加身这种把戏的,也不是赵大。

    五代十国天福十二年,后汉高祖刘知远病逝,在其临终之际,刘知远命郭威辅佐他的幼子刘承祐。

    当时的郭威是后汉的枢密使。

    郭威和朝中大臣杨邠、史弘肇、王章把持朝政。

    刘承祐想要亲政,四个大臣,谁都不让。刘承祐只好和亲信密谋,埋伏了刀斧手在了宫门。

    趁着上朝的时间,杀死了杨邠、史弘肇、王章,并且将他们所有的族人,杀的干干净净。

    郭威在邺城,侥幸躲过一劫。

    他以清君侧之名起兵,大败了后汉的禁军,汉隐帝刘承祐逃亡途中被杀。

    郭威进入汴京,请太后临朝称制,并且立了新的皇帝刘赟(yun)作为皇帝。

    在刘赟还未走到京城的时候,郭威指使人假报契丹入寇。

    他自己本人率大军出京迎敌,行至中途,兵士哗变,将黄袍加于郭威之身,拥立为帝,然后他转回汴梁。

    刘赟行至宋州时,被人杀害。

    郭威正式登基,成为了后周的开国皇帝。

    而后,郭威传位给了自己的义子柴荣,柴荣和赵匡胤联手,打下了大片的江山,可惜柴荣英年早逝,传位给了幼帝。

    赵匡胤几乎和郭威一样,带领军卒北上抗辽,走到陈桥驿,被黄袍加身,登基称帝。

    本身后周就是黄袍加身来的皇位,被赵匡胤用同样的黄袍加身灭国。形成了一种历史非常常见的循环。

    赵匡胤当年的黄袍加身,不管他到底愿不愿意意,陈桥驿,彻底成了他身上永远洗不掉的污点,陈桥驿也成了武夫乱国的象征。

    而现在的赵家人可是太宗一系,赵光义的血脉,自然对这件事防范更深。

    李纲认为陈桥驿不能碰,赵桓却偏偏一直对陈桥驿有想法。

    “太宰啊,一百六十年过去了。应该转变下大宋国民对大宋武人的看法了。陈桥驿是个不错的选择。”赵桓反过来劝说李纲。

    在陈桥驿接王禀回朝,在赵桓看来是对王禀最高的认可。

    “官家,你这不是在迎王禀,是在杀了他啊。届时朝政必然议论纷纷,时日一久,王禀如何自处狄青之事,一如昨日。”

    李纲反手将了赵桓一军,官家你可以永远信任王禀,但是朝臣绝对不会,那王禀他自己呢

    朝政议论抹黑,逼迫武将,狄青的例子可就在这文德殿发生的!

    赵桓一惊,他光想着改变大宋人对武人的看法,但是忘记了王禀本人。

    自己这是在消费王禀的忠诚啊!

    有一种杀人不见血的手段,叫做捧杀,把人捧得高高,捧到天上去,然后摔死他。

    自己这是把王禀放在火架上烤,王禀杀人打仗那是一等一的强,但这朝中的明枪暗箭,王禀能应付

    改变大宋百姓对武人的看法很多很多,潜移默化最为合适。

    赵桓点了点头,李纲这个宰执当的很好。

    “行了,行了,你们文臣一张嘴,能把死的说成活的。那就换个地方,换个地方行了吧,怕了你了。”

    “即使不在陈桥驿办了,也要办的盛大,办得体面。”

    李纲听到官家不在陈桥驿,搞天子亲自出城相迎,他松了一口气,这世界上有一种死法,叫君恩难受。

    “叫李邦彦过来一趟,好不容易出了个人物,一定要好好宣传一下。”赵桓笑着对赵英说道。

    赵桓当然不打算捧杀王禀,但是必要的宣传还是要有的。

    他准备让王禀在汴京过个年,过几天的舒心日子,再去云中路。

    王禀这样的锋利的剑,窝在朝中实在是太浪费了,王禀归京授勋之后,过个舒心的年,安排他回到云中路去。

    待在朝堂这个阴谋场里,整天跟文臣们搞什么唇枪舌战,气都要气死。

    军人的归宿,就是战场。

    李邦彦来到了文德殿,献上了他最新写的大宋英豪传。

    官家让他宣传王禀,当然不能只写王禀的丰功伟绩,那样百姓们只能抱有崇敬,却没有亲切。

    李邦彦从宋江起义开始写起,贴合实际的把王禀平叛和被人误会渲染的极其到位,把河东路的关键之战,太原守城的二百天,从地理位置到王禀的种种应对,写的一清二楚。

    “士美写的这个大宋英豪传,一经刊



第四百零九章 昭勋阁特制章
    最后赵桓给赵光义配的人,是杨业。

    赵桓决定给赵光义多配一个杨业,是因为杨业的功绩,也配得上这封殊荣。

    杨业为建雄军节度使,号无敌,驻守雁门关多次大破契丹,威震契丹,后汉灭亡,他随太宗北伐契丹,被监军王侁威逼。

    在雍熙北伐中,他毅然从朔州出兵,北击契丹。

    杨业力战,自日中至暮,手刃数百人,力战而竭,受创数十处,血流如注,为辽军所俘,绝食三天而死。

    王侁以语激杨业,又在陈家谷又不听潘美劝阻擅自带兵离开谷口。

    导致杨业无法撤退,没有援兵,孤立无援。

    因为宣传口的一些关系,导致宣传出现了偏差。

    后世人多认为杨业的死,完全是因为潘美而死。

    潘美作为行营都部署,忠武军节度使,最高指挥者,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这毫无疑问。

    而王侁、刘文裕、侯莫陈利用作为行营都监,就和白莲花一样干净了吗

    这是一场潘美默许,三名行军都监的共同执行,一场延续了五代十国到赵宋,晋、梁两大军头集团,互相斗争的一出剪影罢了。

    当时西路军出现了军头互相斗争的戏剧,而东路军曹彬那里,也差不多一样,内耗极为严重。

    到最后王侁背锅,潘美、刘文裕罚酒三杯,侯莫陈利用直接放过而结束。

    这样的处理结果,其实和他们的责任有一定关系,主要和赵光义的亲疏远别有关。

    王侁在后周的时候就是枢密使,在宋太祖赵匡胤时为将。

    而潘美,侯莫陈利用是赵光义的亲信,刘文裕更是赵光义的亲信。

    只有杨业是后汉降臣。

    牺牲杨业,搞掉王侁是最后的结果。

    赵桓曾唯结果阴谋论的推断,这场陈家谷杨业之死的背后,站着的是赵光义。

    但是他没有证据,他只是怀疑。

    杨业的死,是一个悲剧。

    赵光义的无能的表现,他无法驾驭手下大将,导致大将内耗,凭白的丧失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机会。

    纵观大宋一百六十年的征战,处处就四个字,互相掣肘。

    把好好的战局、政局生生搞到崩溃。赵老二一系的人,似乎都喜欢这个调调。

    当然,靖康的事,是大宋三傻蠢到令人发指导致。

    赵桓准备把杨业立在赵光义一朝的陶塑,他们的恩怨纠葛,都让他们去地下弄个清楚吧。

    他要建立的昭勋阁,目的是为了表彰现在大宋的功臣,杨业都有了位子,自然也要给狄青、王安石都给加上。

    赵桓将自己梳理的名单交给了李纲和李邦彦,让他们考虑一下。

    “种少保不在太上皇之侧”李邦彦看着名单愣愣的问道。

    徽宗的名单里孤零零的只有一个韩忠彦,韩琦的儿子。

    而且李邦彦可是亲历过宋徽宗一朝,韩忠彦两次被下放知府,其实在朝堂中的时间并不长,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却终究怀才不遇,郁郁而终。

    “种少保当然立在朕的庙宇里,难道还能立在太上皇的庙宇里”赵桓不满的哼了一声。

    其实如果不是蔡京的名声太臭,贪腐太过严重,仅从政绩上,蔡京还是够格的,可是坏就坏在了他贪腐极为严重。

    李邦彦也是同理。

    李纲幸灾乐祸的看了李邦彦一眼,说道:“这是早就定好的,少保配享官家的太庙,毕竟少保在太上皇时,雪藏数年之久。”

    “哦,哦。”李邦彦叹气,这份名单上没有自己。

    倒是李纲、王禀、李纲都在名单之上。

    “当然了,朕这朝的功臣现在不立陶塑。也不祭祀。”

    “功臣名单还有很长,朕打算随时添加功臣名录。但是昭勋阁特制章,还是要给的。”赵桓说道。

    活人立陶塑铜像,那是咒人死的。

    赵桓给自己留了地方,但是并不打算立像。

    昭勋阁特制章才是赵桓此次的终极目的。

    授勋,总得拿出点东西来,这昭勋阁特制章就是告诉王禀,他必然名垂青史。

    而且昭勋阁特制章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免死,除谋反叛国外,皆可特赦。

    可世袭茵福子孙后世。

    当然了,只能用一次就是了。

    赵桓不觉得过分,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长驱数千里,使得中原免遭生灵涂炭之苦的功绩,当得此赏赐。

    其实昭勋阁特制章,并非赵桓独创,这是汉高祖刘邦搞出来的一套特赦制度。

    丹书铁券。

    帝王赐给功臣、忠臣的一种特殊凭证,随着时代的发展,丹书铁券也从丹书,变成了金书,名称也变成了金书铁券。

    皇帝和各大臣一分为二,具体从哪里截开,就看皇帝的心意了。
1...166167168169170...2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