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宋当明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若言九载三年者,尽是迁延款日辰。大药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亦由天。”
赵桓给王重阳的声音点个赞,这是一首道诗,可惜赵桓研究这些的时候,选择性的跳过了这些东西。
“官家,道,看不见,摸不着,却存在于自然万物之中。有了这炼成的仙丹,从此我大宋百姓之命,再不由老天爷决定了。”
“这就是臣的礼,送给大宋的礼。”王重阳俯首说道。
王重阳再次拿起了金丹说道“臣在大同烧了几个月的煤,臣,觉得官家可能需要这金丹。”
“官家,天象变了,今年的冬天格外的冷,臣以为这日子短不了。官家以为如何”
持续一百年低于正常温度,你这都看出来了
不过耶律余睹看了出来,金人看了出来,没道理大宋的钦天监看不出来,修道有成的王重阳看出端倪来,也不奇怪。
赵桓依旧摇头说道“朕不吃你这金石药。”
“这不好吃,臣尝了一点,就吐了。还有一股恶臭味,官家这不是吃的,这是用的。”王重阳连连摇头,这玩意儿的味道,可真是令人终身难忘。
王重阳猛地抬起头来说道“臣在大同府烧煤,这伏火皎凝玄元金丹一堆又一堆,臣就发现,这伏火皎凝玄元金丹会融化在雨里。”
“凡是伏火皎凝玄元金丹融化的地方,那处的草木就会格外的旺盛,臣就收集了这样的伏火皎凝玄元金丹,做了验证,果然是这金丹,可以让草木旺盛,臣就在火炉和抽水车前,琢磨了几个月,才得到了这伏火皎凝玄元金丹。”
“官家,天佑我大宋。”
赵桓皱着眉听着王重阳的说法,又用力的用鼻子嗅了嗅,这个味道如此的熟悉。
而且王重阳的说法也勾起了他的回忆。
难不成
赵桓站了起来,离开了御座,从新走回了瓦罐之前,他用力的嗅了嗅,味道很像很像。
他伸出手来,将一粒伏火皎凝玄元金丹拿起来仔细端详,然后张开了嘴。
“官家不能吃啊!”朝臣和王重阳面色巨变,大声的喊道。
&nb
第四百二十九章 县学的花费有点大
赵桓对于匠爵的规划并非临时起意,在工赈监的时候,看到了孙博给大宋的工匠定级,就想到了这件事。
要促进科技的发展,就需要官府的引导和支持,而赵桓觉得除了钱以外,爵位也是一种极大的吸引力。
赵桓已经让孙博拟定这方面的札子,孙博正在做,但是不妨碍赵桓把封赏先封出去。
相比较氮元素含量最多的化肥,赵桓觉得自己给一个三品官,已经是极为小气的事了。
“这种伏火什么的,叫尿素合适些。”赵桓给了他本来的名字。
王重阳自然没什么意见,本来他的名字就是按照道家的命名方式起的,官家的俗世名称和道丹之名,其实没有什么冲突。
“尿素必须尽快生产,不惜一切代价。”赵桓给王重阳定下了目标。
王重阳俯首称是,然后离开了文德殿,从大同府赶回来的速度其实不快,再加上翻车的事,王重阳足足走了十多天。
他身上已经有些馊了,对于十分爱干净的王重阳来说,这就极为难受。
脸上两道伤疤恐怕是会留下伤痕,但是王重阳并不认为这种伤疤,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困扰,毕竟不靠脸吃饭。
王重阳洗漱之后,换上了干净的衣物,再次变成了玉树临风的中神通,脸上两道伤疤丝毫不影响他的气质。
他走在路上,依旧有极高的回头率,路人频频侧目,感慨世间没有完美,这么俊俏的小生,脸上居然带上了伤疤,让人连连叹气而又有几分怜惜。
这对清心寡欲的王重阳来说,根本不算是影响。他现在一心只想追寻世界的真谛,而且他总觉得自己摸到了些许的门槛。
“孙少宰,官家让某负责峰峰矿区之事,某点了工匠就走。不知道准备好了没”王重阳先来到了工赈监,提点工匠,然后向峰峰矿区进发。
孙博正在核算人工费用,计省的人也在算预计的支出和消耗,而王重阳就冲了进来。
“这么急的吗”孙博有些哑然的问道。
过完年休的汴京城市极为慵懒的,孙博觉得自己已经非常勤快了,没成想还有比自己更勤快的人,这刚洗完澡就过来了。
“官家说让某休息几天,某在汴京也没什么去处,早早去矿区好了。”王重阳点头说道。
“那你也得等下午过来,我给你把工匠点齐。还有钱财工钱计省的人,下午才能给你核算出来。”孙博摇头,年轻人就是急性子。
“哦,那某下午就来。”王重阳说完就出了门,孙博抬起头的时候,只看到了门板的晃动,来去如风的王重阳已经离开了。
王重阳并没有停歇,他到了户部要粮食,户部给他的答案也是最早下午才能提粮。
他有些郁结,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的修道之旅,毕竟除了实践,他还可以做推演。
在大同府他发现的第二问题,就是浊气如何沉淀之事,毕竟不符合道法自然,而王重阳想到的是水。
他在草纸上,写写画画了一上午,水运仪象台报时的时候,王重阳点起工匠,带上粮钱,就向着矿区进发。
“这刚到汴京城就走了”赵桓惊讶的说道,这也太着急了。
“臣听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能他们道家都是这样的人吧。比较匆忙。只争朝夕,这不是官家说的吗”赵英将赵桓的砚台拿开,冬日里的砚台有时候不太好研出墨来。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有些道理。”
“李太宰,继续你刚才说的是,是说到了县学吧。”赵桓问道。
“是的,按照官家的想法,这一年五千万贯的投入,实在是花销太大了。能不能少点”李纲面露难色的说道。
“多吗再穷不能穷教育啊。”赵桓挠头的说道:“这样吧,第一年先从朕的内帑里出。”
赵英手中的砚台差点掉在了地上,他擦了把冷汗,这五千万贯出去了,官家手里也就三千五百万贯了。
这花钱如流水一样,进项完全不够官家的花销啊。
还有大同府到奉圣州的那条木轨,也是花钱的大头。
“官家去年收了商税七千多万贯,还有三千万贯左右的农税。官家这总不能年年都从内帑出吧。”李纲为难的说道。
“那个陈冲在你手下干了一年了,他怎么样”赵桓问道。
李纲摇了摇头,说道:“也是个措大,充其量是个有钱的措大,读书读的有点呆,做事太过一板一眼了。”
“那商部的事,还是不行吗”赵桓问道。
“如果官家用李邦彦,倒是可以让李邦彦先把架子架起来,李邦彦绝对可以弄好。”李纲提了个建议说道。
“朕从他家里抄出六千万贯的家财来,这么个大贪官,你跟我说让他去管着钱袋子,你这不是胡闹吗”赵桓摇了摇头。
李邦彦这厮资历、阅历、手段管一个商部,那是绰绰有余。但是赵桓不敢用啊。
“官家,他身边有个侍妾是皇城司的察子。”李纲提醒道。
“那他要是收买了那个侍妾呢”赵桓还是不太想让李邦彦上。
李纲想了很久说道:“官家,当初查抄李邦彦的家财,其实很多都是李邦彦的私财。所以每每官家用内帑的钱的时候,他就会非常心疼。”
“大宋书局的雏形是赵都知手里的书坊和印刷坊,其实都是李邦彦本来的家产。当然李邦彦的确挺贪的,一千万贯和六千万贯的差别,其实没什么差别,都是巨贪。”
“哦那也不成,让李宫正去
第四百三十章 巩义皇陵的誓言
赵桓带着极其浩荡的朝臣们,向着巩义皇陵走去。
巩义皇陵并仅仅安葬着大宋皇帝,事实上,也没有皇陵里,只安葬皇帝,多数历史上的名臣都会安葬在陵寝之内。
巩义皇陵,那是大宋立国一百六十年以来,上千名朝臣们的墓地。
朝臣们今年的表情是极为严肃的,甚至连车队的喧嚣都小了很多。
赵桓带着朱琏从车驾上下车的时候,入目只有一片的凄凉。
河北西路提刑官刘豫叛敌之后,带着金人把这里地表的建筑打砸一空,满目的疮痍。
赵桓登基以来,一直在忙碌,皇陵之事,他知道后,只是命令人封存起来,就再也没有理会过这里。
他并不是不愿意想起这里,这里铭刻的都是耻辱,只是时机不纯熟而已。
一名老人慢慢的走到了赵桓面前,带着十几个人向着皇帝行礼说道:“三京淮北宣抚使方庭硕,拜见官家。”
凄厉的狐鸣之声在皇陵禁地里不断的传来,让人经不住出了一身的冷汗。
往日里庄严肃穆的皇陵禁地,现在已经杂草丛生,成为了野兽的乐园,被皑皑的白雪埋在了下面,唯有的几个地上建筑,也是残垣断壁。
精美的雕塑,都被砸碎了散落一地,四处都可以看到挖开的坟包。
“守陵军只剩下这几个人了。”方庭硕满目悲苦的说道:“永昌陵以下皆惊犯,泰陵至暴露,庭硕解衣覆之,臣一人之衣,卷不了数千骸骨啊!官家!”
赵桓扶起来了方庭硕,叹了一口气。
永昌陵埋葬的是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赵匡胤的陵寝没有被破坏,但是永昌陵以下的所有皇陵和朝臣的陵寝都被惊扰了。
这不是说带路的刘豫大发慈悲,也不是金人畏惧死掉的赵匡胤,赵匡胤都已经埋进土里了,威慑力已经变成了历史符号而已。
而是因为赵匡胤的陵寝太过寒酸而已,后世都是修的地面建筑,都被砸了。
“臣带着军卒誓死抵抗,还是义士岳飞带着不少的义军来到了巩义,刘豫才退了去,否则这皇陵依旧不安生。”方庭硕叹气的说道。
赵桓点了点头,踏进了北宋的皇陵。
他一进入皇陵,就仿佛看到了金人闯进了这皇陵中,肆意的狂笑着,打砸着一切的一切。
挖开朝臣们的灵柩,用铁锤砸开他们的棺椁,从已经白骨的尸身上拿下来的为数不多的陪葬之物。
“谌儿,大宋的皇帝生前是不修陵寝的,都是死后挖三个月的就安葬了,埋得都很浅。也不是依山而建,所以极容易被盗。”
“人都死了,陪葬品这东西,就是后人定了,所以呢,这些棺椁里,其实没多少东西。”赵桓拉着赵谌一步步前行。
他继续说道:“这是耻辱,我大宋一辈子无法洗刷的耻辱,你明白吗”
赵桓带着赵谌继续向前走,赵桓看到了随意丢弃的白骨,这些白骨已经分不出来谁是谁的,由于赵桓的命令,方庭硕也没有将这些白骨收纳起来。
“种少保啊,李太宰啊,孙少宰啊,这些臣子们之前觉得朕刚刚登基,都护着朕,不愿意让朕看见这些,今天朕看到了,谌儿你看到了吗”
“孩儿看到了,爹爹。”赵谌不是很懂父亲眼中的悲伤,他用力的攥着拳头,他已经被满腔怒火给填满。
赵桓还在走,他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篝火堆,散落一地的是未烧尽的棺木,他仿佛看到了金人们围着巨大的篝火载歌载舞的模样,他们在欢笑着,卑微的汉儿签军在一旁递着酒水。
赵桓的目光游离的看来看去,仿佛有无数的人影在赵桓闪过。
赵匡胤、赵光义、赵普、潘美、曹彬、寇准、狄青、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柳宗元等等赵桓认识的历史人物,或者赵桓不认识的这些人,在他的周围飘荡着。
而璀璨的中华历史的长河里,大宋一朝,留下了自己名字的人,仿佛都活过来一样,他们仿佛就飘在了自己的身边,不断的徘徊着,似乎还在呢喃着。
呢喃的声音有些微弱,赵桓听不清楚,但是他有些不断抖动的肩膀,代表着他的心情并不如表面那么平静。
赵桓一步步的走向前,对着赵谌说道:“你知道金人为什么要来盗墓吗其实这里蛮寒酸的,也挺穷的。”
“孩儿不知。”赵谌老实的回答着,小脸上带着两道泪痕,他年级只有九岁,但是他依然感觉到了自己那颗跳动的心。
朱琏也曾想过捂住自己孩子的眼睛,但是她还是忍住了,毕竟赵桓在教育赵谌。这是一个父亲的义务。
太子,皇储他们身上也有责任。
赵桓又要御驾亲征,离开了大宋的中心汴京,去陌生的燕京。
赵谌作为皇储,肯定要明白他的父亲这么做的意义。
“谌儿啊,是因为金人愚昧,他们认为死人可以断续损折肢体,僵硬的尸体可以入药,诡异的传说,所以他们就信了。”赵桓继续向前走着,来到永昌陵的碑文之前。
雕刻着赵匡胤一生功绩的碑文就这样一半埋在土里,另外一半倒在了地上。
“也是为了打断我大宋的脊梁!”
“太祖皇帝啊,我今天才来,有点来得晚了。”赵桓掏出了一摊子的苏合香酒,和赵谌席地而坐,坐在了半倒着的太祖碑文之前。
赵英赶紧摆出来三个海碗放在地上。
“我来的这么晚,不是我不知道这里发生的苦难,之所以来这么晚,是因为害怕来到这里。”赵桓给赵匡胤满上了一杯酒说道。
“我怕呀,我怕我忍不住。大宋各
第四百三十一章 昭天地告天下
大宋皇陵的建制大体上继承了唐制,但是没有唐陵那么气势恢宏,蔚为壮观,现在经过了金兵的洗劫,就显得更加破败。
宋朝的皇帝生前不预筑寿宫,都是死了以后才卜址挖穴,造陵比较仓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