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宋当明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王彦看着这匹马的目光骤然变了,王禀这个节度使实至名归,全军都知道他的事迹,而且这个耿直的汉子,不擅长撒谎。
如果这是真的,足以改写大宋缺马的现状。
至于马战
那大宋军卒并不擅长,也指望这辈子能在马上功夫,超过金人了,玩不过金人这种马背上长大的。
 
第四百四十章 耀我军威
赵桓指的是大同府,这是他们唯一可能的目标。
金人去年已经在奉圣州碰了一鼻子的灰,这次怎么都不会再去了。
上次奉圣州的军堡群,仅仅建了一半,金人十数万大军堪堪推进到了最后一层,最后还是败退。
而这个冬天,奉圣州虽然是大雪纷纷,可是并没有停止军堡的建设,现在完全建成的奉圣州的军堡,对没有什么好的破城手段的金人来说,就是噩梦。
大同府的城防设施,金人对此了若指掌,打下了大同府,继续图谋云中路,才是金人正确的选择。
岳飞和韩世忠领命向着居庸关的方向进发,带着三万飞军,四万永定军,向着大同府扑去。
赵桓皱着眉头看着堪舆图,想了很久说道“西夏人有多少兵力”
赵英一愣,说道“西夏人全民皆兵,战时十五岁上,六十岁以下的男丁皆入伍,大约有一百万户的西夏人”
“大观八年,上次进攻了大宋在夏、银、宥三州交界之处筑的永乐城,,最多一次是抽调了将近五十万人。平日里能抽出三十万人。常备约十万军卒。”
赵桓听闻点了点头,放弃了想要命令种师中从永定军路出击的打算。
这次的西夏攻打了赵桓筑城的部队充其量就两万,西夏人的主力并不是这个方向,贸然出去,万一中伏,西北大门失守,自己在这边攻略金人的战略目标会被干扰。
这金国面对自己的征伐,并不是没有任何的反抗余地!
此时的大同府春风和春雨齐下,杨忻中看着城下的西夏和金人的联军,不住的挠头。
“祖父,他们为什么不攻城”杨忻中有点想不明白,这些金人和西夏人分开驻扎之后,就再没有了动静。
“大约是分赃不均或是起了争执吧。”杨宗闵皱着眉看着这两拨人在城下的模样,笑着说道。
他们没有援兵,大同府的面前开阔,有援军早就被撒出去的斥候发现了。
现在等在城下,应当是为了谁先送死起了争执。
杨宗闵连连摇头说道“守城最重要的是补给是否周全,其次是防止内奸开门,做好这两点,等到岳校尉和韩将军领兵杀到,出城共击之,大可破敌。”
“现在最紧要的问题是东胜卫怎么建城”
“我等进,西夏人必定退,我等建城,他们必然阻拦,就是强行建好城,草原上一座孤城也很容易孤立无援,西夏人金人联袂而来,绝对守不住,难办啊。”
“难道驻扎在城中十万人”杨宗闵皱着眉,他考虑的不是退敌,而是之后的战略谋划。
东胜卫必然要建,否则大同府就跟现在一样,随时都有被打的可能,不利于以燕京为中心的两翼展开。
这在战略是大忌。
但是杨宗闵没想到多好的方法,威逼利诱
这些年大宋和西夏来来往往打了多少年
西夏人什么德行,杨宗闵再清楚不过了,就是草原上的狐狸,滑不溜根本抓不着。
“此战乃是大宋之灵武之役啊。”杨宗闵叹了一口气,看着城外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灵武之役,东汉时的段熲在灵武谷大破东羌人,后来都用灵武之役,来形容战胜异族关键战役。
而东胜卫建城之战,与东汉灵武大破羌人之战,一样的重要。
是由战略防守,转向战略进攻的关键性的战略布局,要是无法建城,后续作战计划根本无法展开。
杨宗闵的疑虑,很快就变成了现实。
大宋和西夏、金人,在东胜卫和大同府之间展开了拉锯战,大军前进,西夏人和金人就四散而退,建城就大兵过来侵扰。
得亏有了劣马这种耐艹的马,才没有吃什么大亏。
“不能这样了。我们能够受得了,但是民夫受不了如此来回的折腾,有些工赈监的民夫已经不敢去了。”岳飞看着堪舆图,对着韩世忠、杨忻中、杨宗闵说道。
民夫在来回的拉锯战之中,损失并不是很大,敌人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骚扰,而这种骚扰,军卒还好点,民夫有些疲惫不堪。
东胜卫就在云中路向河套进发的大门口,若是建城,西夏人的都城兴庆府,就有了危险。
因为一马平川,全是草原,根本没有任何的城池可以
第四百四十一章 官家是个仁善的人
西夏,兴庆府。
西夏国王李乾顺,气急败坏的将手中的札子摔在了地上!
他坐在御座上唉声叹气,用力的擦了擦额头的冷汗,都不知道敌人是谁的情况下,乌海就被拿下了。
这对李乾顺来说,根本不能接受!
因为大宋的咄咄逼人,李乾顺在南边灵武一带布置了重兵防守,而在北面,他驻守的军队不是很多。
而后他得到的回禀,是汤阴岳飞拿下了乌海。
李乾顺依旧是一脸的茫然,汤阴岳飞是谁
不过这一次乌海陷落,给他敲响了警钟,这金宋之战,自己不能再掺和了。
本来南边的种师中就数万军队虎视眈眈的看着他,现在北面又来了一个汤阴岳飞,两面作战,李乾顺觉得再这样打下去,自己玩完了。
全民皆兵,听起来是一件很热血的事,但是其实更多的包含着西夏人,夹缝里生存的无奈。
当初宋辽两国,西夏人在夹缝里生存,现在金宋两国征伐,西夏人并没有掌握一丝一毫的主动权,不管是哪一方,自己貌似都惹不起。
“陛下,岳飞在乌海城头,留下一封大宋国皇帝的诏书!”李仁忠带着一张诏书跑进了元吴宫,颤抖的拿着手中的诏书。
【大宋皇帝敕夏国王诏书】
李承顺赶紧打开了信件,至少他们确定了敌人是谁。
上面只有四个字,莫要自误。
李承顺软绵绵的靠在御座上,喃喃自语的说道:“完了,完了。”
李仁忠看到了自己的君主这个模样,也是连连擦着额头的汗说道:“要不把之前拿下的领地丢弃了专心守着朔方城好了,那东胜卫以北之地,都留给金人和宋人去打吧。”
李承顺之所以答应了完颜宗翰的建议,完全是因为他们需要从金人手中确定疆域界限。
金伐宋的时候,西夏人趁机进占天德、云内、武州及河东八馆地带,攻占了大宋的建宁砦、天都寨。
建宁砦、天都寨,都是宋当初攻打西夏的重要出关隘,但是现在看来,大宋缓过神来了。
本来以为金人可以吸引大宋的目光,他们在后面趁机在摘些桃子,并且金人答应了李承顺,待到战事平定,这些地方都归西夏所有。
现在看来,自己若是继续贪图这些地方,怕是连兴庆府都得丢掉!
千里转进,在自己头上留下了一封诏书,扬长而去!
这就是现在的大宋吗
李承顺有些怕,大宋的悍将种家的种师中,在箫关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出击,现在北方乌海的陷落,让他彻底怂了。
“给大宋国王献表,言我西夏国,愿意与大宋通好!那些地方,不管之前是辽国的还是宋国的,现在都是宋国的了!让北方全面回防,朔方城和乌海城,都要重兵防守!”
李仁忠领命而去。
“朕太难了!不,是孤,孤太难了。”李承顺用力的揉着太阳穴。
一名温婉的女子,将手搭在了李承顺的额头上,纤纤素手,温软柔滑的手掌不断揉动着。
他娇柔婉转说道:“陛下啊,不要焦虑。一切都会好的。”
这是李承顺的贤妃,名为曹娴。
以贤德而得称道,生有一子义女,男名为李仁孝,女子名为李清露,小名梦姥(mu,注1)。
曹娴叹气的说道:“陛下,臣妾觉得任得敬,应该遣返大宋,防止大宋责怪。臣妾觉得他的女儿,无论家世还是才貌品德,后宫无人能及,但是任得敬他……”
李承顺将曹娴的手拿开,说道:“孤知道你想说什么!”
“任得敬本来是宋臣,看大宋在金人手下,无一合之敌,就投奔了孤,孤收留了他。”
“现在这任得敬的女儿是宫中后妃!我要把任妃的父亲送回大宋,任妃岂不是可怜至极”
“一个小小的通判,宋国不会计较。”
“唉。”曹娴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大宋真的不会计较任得敬的事吗
李承顺为什么不愿意让任得敬遣回大宋
完全是因为这后宫不宁导致。
辽国皇帝耶律延禧的女儿,成安公主耶律南仙,是李承顺之前的王后。
当初李承顺也是因为耶律延禧的扶持,才从母妃梁氏的手中夺回了权力,灭梁氏而亲政。
亲政之后,李承顺向耶律延禧请婚,耶律延禧许下了成安公主给他。
耶律南仙是一个极为温润的人,就连曹娴的两个孩子,耶律南仙也极为亲昵。
元德二年,金人向辽国发起了猛攻,耶律延禧被打的节节败退,临近西夏边境的时候,向李承顺发下了诏书,说要进入西夏躲避。
李承顺派人接应耶律延禧,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当时就在大同府,向西夏许下了承诺,如果李承顺能将耶律延禧“让”给金国,可以获得西夏拿下的辽国土地主权,金人将不再追究。
李承顺审时度势,看出了辽国大势已去,答应了辽国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让”出了耶律延禧。
这一让,把自己的老婆孩子让没了。
李仁爱由耶律南仙所生。
他听闻辽国灭亡,忧愤而死。
耶律南仙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弱女子。
自己的父亲被俘、故国被灭、爱子夭亡、丈夫冷漠无情,继而悲伤过度
第四百四十二章 六足四翼王正臣
岳飞接到命令的时候,真的相信了,官家是个仁善的人,然后领兵去了。
因为沿途的城池已经破过一次,第二次轻车熟路打的更快,半个月打到了乌海,岳飞想了很久,领兵继续南下,向着兴庆府而去。
当然岳飞是一个非常机敏的人,他当然不会孤军深入到别人都城的地方。
大宋的禁军稀巴烂,完颜宗望能那么玩,自己要是被堵在了兴庆府,那才是笑话。
他将部众驻扎在了石嘴山下,自己带着三百亲从跑到了兴庆府城下。
耀武扬威了一番之后,将官家的信件射进了兴庆府,然后扬长而去。
西夏国王李承顺看着面前的两封大宋国皇帝敕西夏国王书。连连叹气。
第一封回书里面写的蛮好的,说了李承顺大观年间,向赵佶请求册封的往事,看起来是在忆往昔两国交好。
第二封由汤阴岳飞射进城的这封手书,只有简单的几个字。
【勿谓言之不预也。】
李承顺擦了擦额头的汗,看着面前柔魅的任妃,最终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将任得敬,送回大宋。
“让李志忠再跑一趟大宋的行在,再三向大宋皇帝说明,西夏无参与此事之心。也祈求那个汤阴岳飞不要再来了。”李承顺有些惊惧的说道。
本来任妃在前,他早就该食指大动了,但是现在他已经兴趣全无。
李志忠是第一次去燕京行在的使者。
这第二次来,跑的也很快,这次他没有祈求大宋皇帝的回书,万一请出一个什么兴兵发夏的诏书来,他李志忠,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赵桓还是让西夏人使者离开了行在。
他给种师中下了一个诏令,随时都要保持对西夏的高压,若是有妄动,立刻进兵,兴师问罪!
直到这个时候,西夏人才算,彻底退出了金宋两国的战场。
赵桓才舒了一口气,同时对两国作战,现在的大宋还没强到那个地步。
“李太宰给官家的札子。”赵英递过来一道札子说道。
赵桓打开了札子,看着看着就乐了起来。他走的时候,依旧是让储君赵谌建国,太宰李纲辅国。
出大事倒是没有。
赵桓这些部队都驻扎在燕京及其两翼附近,谁这个时候敢作妖,赵桓可以随时南下汴京,告诉作妖的家伙,花儿为何这样红。
倒是出了不少让李纲和李邦彦两个老狐狸,非常非常头疼的事。
大宋的进奏院办的邸报,因为内容空洞,卖的不是很火爆,而李邦彦主持的晨报,也是官方口舌,说话只能严肃,虽然销量还不错,但是还不被汴京人特别追捧。
倒是小报因为都是私刊,虽然受到进奏院的管理,但是内容上,不太容易审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