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宋当明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等到关于《修身案》处理清楚之后,赵桓看到了李纲的第二份札子。
济南府至道书院出了事,山长刘敕被至道书院的学子检举了。
这事通过谏台传到了李纲的手中,正好《修身案》的风吹得正浓,这事直接被顶到了风口浪尖上。
从隋朝时候,倭国国王就派遣,小野妹子为遣隋使,吉士雄成为副使、鞍作福利为道事,入国学,学习中原文化。
自此之后,高丽、回鹘、新罗就不断效仿,就连和大唐打仗的高句丽,在贞观十四年的时候,派遣自己的儿子使唐,一方面作为质子,一方面请求进入国学学习中原文化。
做这些事的目的,就是想要成为大唐的藩属国,避免高句丽被李世民爆锤。
李世民还是爆锤了高句丽。
这些在大宋的域外学子,都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叫做归化人。
他们都是方外之人,在中原王朝的华夷之辨中,他们属于蛮夷,但是接受了教化,就是归化。
归化人入学要考试汉语水平,不够的连入学资格都没有。
管理方式一样严格,不认真学,违反校规校纪、个人行为不检点统统要被处分,甚至还会开除学籍,令其滚回方外。
当然,归化人,同样拥有科举和国考的权力。
在这方面从隋到明,都极为开放,不少的归化人都有官身。
权力和义务对等,不好好学习,行为不检点,违背王法,还有被直接斩杀的危险。
这个时候可没什么大使馆交涉,你爱来不来。
但是济南府至道书院的情况,却有点不太一样。
他们对归化人太好了些。
至道书院的学子检举的内容,倒是很简单,至道书院区分对待大宋学子和归化学子!
设有专门的归化食舍和宿舍!这学子们还能受得了
趁着《修身案》的风波,就把至道书院的山长刘敕给告了!
华夷之辨依旧非常鼎盛的大宋朝臣,哪里能受得了这个这刘敕直接被济南府的知府给抓了……
现在人押在汴京城里。
李纲的札子以至道书院归化人特殊待遇的事,做个引子,主要说的还是学制改革的问题。
至道书院提交的升级为国子监一事,是否继续进行。
至道书院是济南府的府学,前面刚刚一个孔端友,给人当枪使唤,朝臣对至道书院升为国子监一事,就十分的不满!
第五百七十章 能做大宋的狗,真是最大的荣幸啊!
赵桓骂的刘敕狗血淋头,刘敕反复喊冤,却说不冤屈在哪里,最后被亲从官拉倒了午门外砍了脑袋。
刘敕亲手将自己的前途,折在了一件不算大的案子上,因为是和金人作战的时间点,一切不统一的声音,都必须让他们禁声。
华夷之辨的大宋,没有给刘敕任何申述的机会。
赵桓伸了伸懒腰,今天最主要的事就是审查刘敕的事,三查五审的过程,其实很耗费精力。
除了书信以外,还有至道书院的很多人站出来作证,刘敕将至道书院的学生的信息收集到一起,交给了金国黑水司的探子。
打掉刘敕之后,还打掉了一大堆的金国的察子,这一点上,济南府的黑水司的探子们,真的找了一个猪队友。
赵桓一扭头,看到赵英欲言又止的模样。
“有话就说。”
赵英声音很小:“朱贵妃请官家过去一趟。”
赵桓用力的将懒腰伸完,朱琏平日里不会打扰自己处理朝政,错非紧急的事,否则不会打扰自己。
赵桓走到新建成的坤宁宫的时候,就感受到了一阵名叫冰冷的气息,朱贵妃,张婕妤和刘才人,居然齐聚一堂,都在福宁宫这里。
朱琏起身行礼:“参见陛下,陛下安泰。”
赵桓看着朱琏笑道:“今天这是怎么了,连称呼都变了样啊。平日里不都是叫官人的吗怎么这么生分呢”
赵桓只是感觉到了气压有点低,并没有感觉到危险的信号。
“你坐呀,干站着干什么。”赵桓看着依旧站着的朱琏,这是怎么了
“陛下,陛下往宫里进人,臣妾本来不该多说什么,可是这番邦人入宫,臣妾以为不妥。”朱琏朱唇轻启,开门见山的说道。
赵桓端着茶盏的手猛地一顿,番邦人
修女团!
他摇头笑道:“朱贵妃多虑了,朕没说这些人要做废品啊。她们都会被归到大乐所。赵鼎赵相公,也是看中了她们的唱诗班有些特色,就寻思着增加下我大宋音律。”
“兴于诗,立于理,成于乐。”
朱琏看着官家的眼神中带着怀疑,而且脸上的神情,依旧带着不信。
赵桓看着严阵以待的三人,笑道:“你们三个,不会是为了这个,才一起在这坤宁宫等着朕吧。”
朱琏点了点头,这番邦人怎么可以入宫!
赵鼎也是,给官家带礼物就是了,带什么番邦人!
赵桓依旧疑惑的看着朱琏三人,自己都解释了他们会进入大乐所,补充音律,怎么还是一副气未平的模样
他忽然想到了自己对李师师的误会。
他一直以为李师师住在樊楼,后来才知道李师师是被赵佶养在宫外的妃子,而其对外的身份,就是大乐所的歌姬!
问题的症结就出在这里!
大乐所歌姬,在朝臣和后宫嫔妃的眼中,因为赵佶的关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宫外养人的地方!
凡是皇帝喜欢,却入不了宫的伶人,都会养在宫外大乐所中。
赵鼎接触权力核心的时间太短了,他在札子里,也是言明,就是补充音律,保持与克烈部的友好关系。
赵桓想明白了症结所在,摇了摇头,他对大洋马【真的】没什么兴趣。
他跟朱琏三人解释了半天,在朱琏反复唠叨下,赵桓才被三人放过。
赵桓回到文德殿,处理了半天的政务,终于忙完了今年荆湖北路免税的事,他这个懒腰,伸了个半截,眉头一皱,他的身形,有些诡异,维持着懒腰没伸完的姿势,停在半空中。
他眉头紧蹙的想了很久,说道:“到底是谁,走漏了风声。”
赵英没说话,走漏风声的正是官家自己本身。
他把赵鼎的札子送到了汴京归档,被李清照这个宫正知道了消息,这宫里的贵人们,也就知道了修女团进宫之事。
“岳飞那边有札子过来吗”赵桓把懒腰伸完,晃荡着身子问道。
“来了。”赵英在军事的分类框里找到了岳飞的札子说道:“这一本。”
赵桓打开一看,韩世忠围困乌沙堡,而岳飞和李彦仙围困坤仪州。战事并没有新的进展。
赵桓敲着桌子陷入了沉思,乌沙堡被围困的时间也不短了。
为什么黄龙府的完颜宗磐,和辽阳府的完颜宗望,都没有支援乌沙堡的举动
赵桓写了一封札子,叮嘱岳飞等人小心阴谋。
赵桓眉头紧蹙的看着另外一份札子,西路攻伐非常成功,克复临潢府和上京城。围困了乌沙堡和坤仪州。
中路的王禀按兵不动,随时准备给完颜宗望完成封喉。
让他眉头紧蹙的是高丽王的札子。
“这个王楷又来了札子,请求册封高丽王之事。”赵桓敲着桌子思考着。
赵桓不打算册封王楷为高丽王,因为册封之后,按照藩王的规则,王楷必须赐姓“赵”,才能成为合法的王。
这一改名字,就成了赵楷,原名构……
魏承恩现在是高丽提督,在金富轼和金福辙的帮助下,控制着整个高丽国的军、政两权。
一旦赐姓册封,那就代表着放弃了将高丽纳入疆域图的机会!
他一直在等待着克复辽东郡之后,一鼓作气将整个高丽国,纳入自古以来的范围。
赵桓看着手里的札子,说道:“传令魏承恩,那个妙清的大为国,该灭了。”
之所以这样决定,就是王楷反复的申请要大宋册封的理由,就是妙清的大为国,乃是叛乱,他需要拿回权力去平叛。
赵桓怎么可能把高丽国的权力转手送给他在魏承恩手里,也比在王凯手里强
金人大兵云集保州的时候,他弃城逃跑的时候,就没想过
第五百七十一章 还请魏提督,囚禁高丽王吧!
魏承恩对金富轼的言论哭笑不得,大宋可没有逼着高丽人做狗,金富轼这句话说得让魏承恩连连摇头。
“金侍郎言重了。我大宋怎么就让高丽的百姓当狗了”
金富轼叹了一口气说道:“高丽王将自己权力交了出来,结果现在收不回去。朝臣们不愿意,高丽贵族们不愿意,高丽的百姓们不愿意。”
“他就找人不断的散播谣言,说现在整个高丽国从上到下都是大宋的狗。”
“我就对别人说,能给大宋当狗,那真的是最大的荣幸。”
金富轼重新坐在了魏承恩的面前,端起茶盏,叹气的看着窗外。
魏承恩略带不解的问道:“高丽的朝臣们看到了高丽王的丑态,可以理解他们不支持高丽王。高丽的百姓看到了我管理整个高丽,带来的变化,自然可以想到他们不再支持高丽王。”
“可是高丽国的贵族为什么也不支持高丽王了吗”
金富轼喝茶的动作为之一顿,笑着说道:“魏提督有所不知。这些贵族们都眼巴巴的盼着大宋的官员到呢。”
“届时他们这些旧的贵族,都得有个安置的地方,放在高丽国内,肯定不能让大宋的皇帝放心。这要是串联动乱起来,今日一小乱,明日一大乱,谁受得了”
“所以他们盼望着大宋皇帝对金国,哦,不对,按照大宋的说法,是盼望着到大宋皇帝对辽东郡的征程顺利。”
“待到大宋皇帝征服辽东郡后,高丽国被大宋皇帝接手的时候,他们这些旧贵族,会被大宋皇帝迁移到汴京附近。”
“高丽的贵族的生活,甚至还不若汴京城守城的军卒的生活。缺衣少食,就几顷荒田,还收不了多少的粮食。”
“更别说什么歌舞,瓦舍这类的奢靡享受,就是平日里想吃点瓜果,都是贵的离谱。”
魏承恩看着桌子上的果盘上的提子和橙子,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是大宋皇帝,为了安抚急不可耐想要回国的魏提督,送给他的一些小礼物。
而这些小礼物在高丽国是奢靡之物,别说那些贵族,就是王楷一年也吃不到几次。
物资贫乏,生活贫穷。
大宋官员接手高丽国,旧族内迁到都城附近,就近监管是惯例。
这些贵族们日盼夜盼能去大宋汴京,见识汴京的繁华。
为了迎接大宋的官员入驻,高丽国从上到下都准备好了,唯独王楷还没准备好,还在奢望着赵桓能够册封其为高丽王,继续在这片土地上,耀武扬威。
“不应该是这样啊。”魏承恩摇了摇头,这高丽国太古怪了。
王室在高丽的影响,绝对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得清楚,就是大宋出了个太上皇那样的皇帝,虽然多有起事,但是大部分臣民还是心向朝廷。
以高丽王为核心的守旧的人,不会欢迎大宋的官员入住,这代表着他们将失去一切。
金富轼摇头晃脑品着茶,突然停住了晃动的脑袋,非常严肃的盯着魏承恩说道:“还是请魏提督,囚禁高丽王吧!”
魏承恩泡茶的手一顿,脸上挂满了笑容说道:“金侍郎说笑了。我一个宋人,怎么可以囚禁高丽王。你这是要陷我与不忠不义之名吗”
“他是王族,我是宦官。”
他是宦官,中原王朝的宦官!他有底线的!
现在迫不得已,才干涉了高丽国的内政,若是真的囚禁高丽王,他回去之后,不被大宋皇帝砍了才奇怪!
金富轼看出来了魏承恩的担心:“魏提督多虑了。大宋的皇帝的肚量可是和他的仁善一样齐名。再说了高丽国是高丽国,大宋是大宋,怎么能混为一谈。”
“现在高丽王,已经影响到了高丽国的局势,影响到了大宋在高丽的利益,还请魏提督好好考虑。”
金富轼这次真的晃晃悠悠的离开了开京皇宫,他看了一眼城头上的王楷,嗤笑了一声,离开王宫。
王楷指着金富轼愤愤不平的说道:“此等不忠不义之臣!进宫不来朝见朕!事事都跟那个阉人禀报!气煞朕也!”
“等到朕重新执掌朝政那一天!就是这金富轼和金福辙的死期!”
王楷的愤怒,他身边的宦官们不敢回答,低着头看着脚尖。
一个宦官匆匆跑到了城头上,说道:“魏提督听闻王上登高,这正是春天风大,怕王上染了风寒,特请王上下城。”
王楷的手用力的挥舞着,喊着:“欺辱朕!魏承恩在欺辱朕!你们看到了没有!他在欺辱朕!冲进宫里,把他给我杀了!”
王楷抓着一个开京禁军的衣领歇斯底里的喊着,可是这名禁军面无表情,似乎没有听到王楷说话一般。
没有魏提督的手札,开京禁军谁都调不动。
王楷生气的将开京禁军松开,气呼呼的下了城头,忿忿不平的嘟囔着:“朕一定要杀掉他!他居然敢这样住在开京皇宫里,疯了他了!朕一定要杀了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