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北宋当明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他忽然想到了什么,从怀里拿出了一个母亲留给她的遗物,一个云白色的扳指说道:“我是长阴人,我的父亲是个铁匠,偶尔也会出城打猎。长阴在雁门关以北,生活困苦,所以必须打猎才能维持生机。”

    “父亲有一手好箭术,我的母亲就把自己的嫁妆换了这个扳指,跟父亲约定每次出城打猎都要好好活着回去。”

    “金人打到大同府的时候,长阴人还以为金人和辽人是一样的,就没放在心上,现在看,那时的想法,真的愚蠢。”

    “在逃和留的选择中,因为母亲怀了弟弟,所以父亲选择了留在长阴。”

    “父亲出城打猎,回到长阴的时候,才知道隆德府义胜军李嗣本、耿守忠两人选择了投降。长阴陷落,母亲和腹中的弟弟,被金人杀了。”

    “据说弟弟的头颅,被金人做成了酒器。我父亲和我都很生气,可是我们却对金人没有丝毫的办法。”

    “直到官家亲征河东路,接连收复了太原、忻州、长阴、大同府,我们才看到了希望。你知道那是什么感觉吗在狂风暴雨里,看到了曙光!”

    “此去高丽西京,生死未卜,你且将扳指收好,若是我死在了西京,就把它带到绥中,交给我的妻子和孩子。”

    陈兴郑重的将扳指交给了哭的梨花带雨的温瑛手中。

    她虽然是一个察子,对这种事见过太多太多,但是她依旧是一个女人,听到这样的故事,依旧哭成了泪人一样。

    陈兴笑着说道:“好了,不哭了。记得帮我带回去。”

    次日的清晨,吹了一夜的狂风突然戛然而止,乔装打扮,化妆成高丽人的陈兴,带着自己的军卒,化整为零的离开了金富轼的高丽军营地。

    他看着面前的西京,不由的发笑,这矮矮的城墙,和太原一样,都是一个围十里的小城罢了。

    他向着城门走去,他要打头阵,身先士卒是大宋军队自官家登基以来的传统。

    金富轼已经和赵匡约好,凡是袖口绣着金色木槿花的人,都是进城帮他救人的大宋军卒。

    木槿花是高丽人的象征,象征着高丽人历尽磨难而矢志弥坚的性格。

    陈兴拉着一架板车,板车上是棺材,佝偻着走到了守城士兵的面前,悄悄的出示了自己袖口的木槿花。

    守城的高丽人眼前一亮,左右看了看,厉声喝问道:“你要进城干什么”

    “进城替人收尸,我是附近的收尸匠。这初夏的日子,尸体放久了,最容易闹瘟疫,各位军爷行行好。”陈兴紧了紧手中的握柄,他略微皱眉的看着这俩军卒。

    显然这俩高丽军卒认出了自己,赵匡也打了招呼。

    但是他们却拦着自己不让进去,算怎么一会儿事

    赵匡连自己手下的亲军都无法控制的话,真的能杀了妙清吗

    他心中对此发出了疑问。难道杀妙清这事,还得他们这五百人来

    坐在凉棚里的一个裨将站了起来,走到了陈兴面前,不满的说道:“不懂规矩的异乡人!”




第五百九十一章 你在哪里,我到哪里
    “你骗我!”温瑛拿着手里的扳指,愤怒的喊着。

    她被骗了。

    确切的说,这个故事里面,几乎所有事都是真的。

    唯有那个扳指是假的。

    这等玉质扳指,不是一个铁匠的聘礼能够买得起的。

    最关键的是,她发现了那扳指的款式,压根就不是大宋的制作的,上面的花纹都是上京路契丹人的风格!

    当时陈东给她的时候,她还沉浸在悲伤的情绪里,结果发现自己上当的时候,陈东已经进了西京城。

    赵兴骑着马,看着温瑛恼羞成怒的模样哈哈大笑。

    那个扳指是萧姑在临潢城送给他的。

    西京之行,其实非常危险,稍有不慎就是死,他想给自己那个契丹媳妇萧姑留下个念想。

    结果西京之行异常的顺利。

    赵匡真心投降,在妙清逃跑之后,连夜派出了使者,让金富轼的高丽军进了西京城。

    未动一兵一戈的金富轼,就这样平定了妙清的造反,稍微整顿几天,就从小筑山向保州而去。

    而妙清逃跑的路线是奔着小筑山的方向,一头撞进了宋军的怀抱里。

    赵兴和温瑛正在赶往小筑山的路上,温瑛不停的追问着赵兴诓骗她的事。

    “你们女人唠叨起来,真的是没完没了啊,就这么一件小事,你已经喋喋不休的整整两个时辰了!”赵兴笑呵呵的说道。

    温瑛依旧愤愤不平的说道:“把你耳朵里的棉花拿出来!”

    说着温瑛就想去揪赵兴的耳朵,陈兴揪了两搓棉花塞在了耳朵里。

    孟瑛刚伸出手,就发现她高估了自己骑马的水平,失去了平衡的她,差点从马匹上摔了下去。

    要不是陈兴一把抓住了温瑛,温瑛就从马背上摔下去了。

    果然,女人上战场就是麻烦!

    陈兴一只手勒住了温瑛的马匹,一只手抓着温瑛,不让她摔倒在地。

    得亏是马的速度不快,否则这一下,就是伤筋动骨一百天。

    骑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骑马打仗更难。

    温瑛瑟瑟发抖的抓着马匹的缰绳,小心的控制着马匹,看着满脸笑意的陈兴大声喊道:“你笑什么!”

    温瑛脸上带着些许的红润,她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自己,面对陈兴的时候,会变得这么愚蠢。

    陈兴听到这里,笑声愈盛。

    “好了,好了,我不笑了。你别打了,又不疼,说点正事。”陈兴连连求饶,这女人犯起浑来,陈兴这个糙汉子都有点挡不住。

    陈兴看着不再打闹的温瑛,严肃的说道:“妙清擅长阴阳之术,小筑山的守军活捉了他,我想把他送到燕京去。”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大宋皇帝的心病,也成了大宋所有军卒的心病。

    “好主意!”温瑛点头:“看不出来啊,你还挺有上进心的嘛。”

    陈兴扭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军卒,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他身后的军卒已经有意无意的避开了百步的距离。

    陈兴的这个回头,让温瑛的脸色涨红。

    他们俩这样打闹,在军卒眼中,就很有问题!这是军卒们,腾出空间给两个人处理两人的感情。

    陈兴不是个木头疙瘩,他稍微想了想,就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也没有刻意拒绝两个人的过分接触。

    陈兴下了马,站在山上,看着山谷,略带几分惆怅的说道:“之前在朔州城喝酒的时候,你说到了我那个媳妇萧姑的事。你话没说完。现在西京战事结束,你可以说了。”

    “你怎么知道的”这次温瑛非常惊讶的看着面前的男人,愣愣的问道。

    陈兴讪笑的说道:“你说她功利啊。我们初次见面,你就说当着一个男人的面说他媳妇功利。你觉得这合适吗”

    “而你是王夫人的大丫鬟,做事不可能不知道轻重,肯定是夫人叮嘱了你什么,才让你特意转到朔州,来提醒我。”

    “西京战役之前你不说,是怕影响到我。现在西京平定,你想说什么都说吧。”

    温瑛看着面前的男人,小心翼翼的说道:“你挺住。”

    陈兴一脸坦然的笑道:“站在你面前的是在金国南下河东路家破人亡,千里奔袭黄龙府并且活着现在的男人,你不要太小瞧我啊,我早就猜到了有事,你说吧。”

    陈兴的笑容在温瑛看来异常的刺眼。

    温瑛想了很久,才说道:“萧姑她从大同府来到绥中,目的就是想要摆脱五年的奴仆的贱籍,我跟你说过。”

    “因为次序的问题,先安排汉人,再安排汉儿,最后安排渤海和契丹人。所以萧姑的落户迟迟被卡着。”

    陈兴看着温瑛,依旧满脸笑容的说道:“这不是你说话的风格啊!吞吞吐吐的,一点都不利索。”

    温瑛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说道:“萧姑她嫁给了可以给她安排户籍的人。”

    “谁”陈兴一脸平静的问道。

    温瑛叹了口气:“你知道萧姑她很漂亮,而且有了你之后,她更是有空收拾自己,你家里分了契丹奴,也不用她干活,养尊处优,就更漂亮了。”

    “萧姑她嫁给了绥中县的知县事,大观五年的同进士出身。”

    陈兴一脸迷茫的看着大好的山川,再仔细看看了自己满是老茧的双手,他跟着自己的兄弟们,为大宋出生入死。

    结果自己在前线拼命,后院失火了。

    温瑛看着陈兴脸上的迷茫,心疼的说道:“王禀将军知道此事后,给官家上了道札子。但是你知道,按照《大宋律》来说,你和那个契丹女人萧姑,并没有办理婚书,这个知县事和萧姑算不上私通。”

    陈兴略有些痛苦的蹲在了地上,他有些头皮发麻的看着不远处的小筑山和那条大渠,雨后的大渠水势略带几分凶猛,几只飞鸟在大渠上盘亘着,伺机捕食。



第五百九十二章 这系统,还是那味儿
    “这个萧姑啊,一个人坑了他们契丹人一族的人,耶律余睹和耶律斜做出的努力,想要让契丹人彻底融入大宋的计划,被这个萧姑生生打断了。”赵桓看着手里的札子,一阵叹气。

    对于耶律余睹最后的努力,赵桓是非常肯定的。

    耶律余睹献出图纸,献出整个上京路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契丹人剩下这些老弱病残,找一个庇护所。

    结果萧姑这一手给知县事为妾,减免那五年的奴仆籍的身份的操作,招致了从上到下的朝臣们,对契丹人的未来应该何去何从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诚然,契丹人里有正儿八经为大宋效命的人,跟随王禀千里突袭黄龙府那两万契丹人,已经从契丹辅军转为了契丹正军。

    而耶律斜在镇州帮助赵鼎管理契丹人,也是尽心尽力。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一个萧姑,害的不仅仅是她自己和她的孩子,还有她的族人,更是伤害了大宋现在最大的势力,军方。

    赵桓手里的札子,就是来自各地汇报,与契丹人和渤海人结发的很多军卒和汉儿,选择了和离。

    萧姑伤害了这些愿意接纳契丹的汉人感情。

    “截止到现在,各地汇报有多少对要求和离”赵桓头皮发麻的问道。

    赵英在分类栏里点了点,说道:“各地汇报的情况,约有三万对左右。后续还有更多。”

    赵桓没有在萧姑一事上,推波助澜,但是这个这么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很快就被小报们的人听说。

    能让大宋皇帝震怒的事,那都不是小事!

    小道消息满天飞,越传越广的流言四起。

    人类生存离不开三样事物,水、事物和八卦,这等劲爆的事,很快就传的满天下都是。

    最后还是李邦彦的邸报出手,将萧姑之事,做成了专栏,将前因后果讲清楚后,本来想平定风波的邸报,这次弄巧成拙,大宋人彻底炸了锅了。

    陈兴的父亲,是军需押班。

    这是赵桓一直在塑造的战斗英雄,结果被一个萧姑如此伤害,如此待遇,实在是让人心寒。

    说什么的都有,唯独没有说大宋皇帝残暴。

    反而称赞皇帝不拘泥于礼法,所作所为真性情,大快人心。

    华夷之辨依旧非常浓郁的大宋,并没有觉得皇帝做的离谱。

    “军婚法这件事上,朝堂上有反对的声音吗”赵桓将手中的札子放下,对着赵英问道。

    赵英在分栏里看了半天,摇头说道:“没有一本札子是持反对意见的。”

    赵桓揉了揉有些胀痛的太阳穴,这种伤疤,只能用时间去愈合。

    他不太愿意用个人行径,去衡量一个九百万人丁的族群,这并不公平。

    难道因为杜充这个人渣,就否定军卒们的努力吗

    他也没有推波助澜,去加剧这种矛盾。

    “官家,李大家的札子。”赵英眼珠子一转,看着头疼官家,计上心头。

    他悄然拿出一本札子,递给了赵桓。

    尚宫局是内侍省的编制,严格来说算是内廷。所以李清照的札子,都是通过内侍省来到赵桓的面前。

    赵桓认真的看完了札子,脑袋终于不那么痛了。

    “李大家书信里说,李世民有三面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但现在的大宋可是有四面镜子!铜镜、古镜、人镜、国境,说我大宋安有不兴盛的道理”赵桓乐呵呵的说道。

    李清照的札子,主要是劝说赵桓不要为这件事太头疼。

    一边打金国,一边发现国内的问题,以金国为镜,发现大宋问题,可以让大宋更加昌盛。

    这让一直非常头疼的赵桓,太阳穴的胀痛终于轻松了几分。

    而且李清照也劝说赵桓,解决这种社会问题,正是朝堂存在的意义和责任。而解决办法,就是赵桓提出的军婚法。

    既然引起了坊间的广泛讨论,堵不如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讨论中来,对每条每款,邀请坊间的代表,进行阐述和解释,让律法真正走入百姓的心中。

    那些各地不断完善的四老,就是很好的对象。

    正好借机消除之前朝堂因为党争,导致的法不束民,民不知法的大宋窘境。
1...244245246247248...2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