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北宋当明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韩昉听到这话,目瞪口呆!感情完颜宗翰以为他要这个钱是用来贪的!

    不过韩昉喜财的事,举世皆知,甚至连杜充都以此买命!

    “这些钱,一分不少都会交给城中死伤军民家中,黑水司的探子会一同前往!张榜公示以安城民之心!我不会参与此事。”韩昉也颇为无奈的说道。

    喜欢钱财这件事,本身是他给自己设立的人设,演的久了,自己都以为自己会为了钱不择手段。

    至于会不会给大宋的攻伐带来阻力,他只能无奈,袍泽之情份和对大宋之忠孝,他只能选一样。

    “韩参知果然是用兵如神呀!”完颜宗弼一溜小跑的跑到了东帅府,见到韩昉要走赶忙拉住了韩昉说道:“这仗打的痛快!”

    “你都不知道那完颜宗磐行至承山山口,见到我的旌旗时候的模样,吓得他掉头就跑!本来收拢的溃兵,直接四散而逃,轻松将其活捉!”

    “哈哈哈!韩参知此战当居首功。”

    完颜宗翰拍了拍完颜宗弼说道:“你以后好好的跟参知学,带兵打仗的事,看天分也看努力,不懂就问,不要太过拘于颜面,明白吗”

    完颜宗翰为什么舍得一个勃极烈的位子给韩昉

    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在太原时候,完颜宗翰就意识到的一个问题。

    那就是金国后继无人。

    唯一的完颜宗弼还有点成色,也是一个内斗猛如虎,空有匹夫之勇,谋略几乎没有的人。

    保义州之战,被陈兴虚晃一招,成功的让大宋平定了大为国的叛乱,导致整个保义州崩溃。

    而那时的完颜宗弼整日里跟沈从和杨再兴玩武将单挑的把戏,还有一个宗亲死在了保州城下。

    “此战我是心服口服,以后但凭参知吩咐,我不再言语。”完颜宗弼满口答应的说道。

    他在离开会宁前往承山的时候,其实是受了韩昉的激将法。

    韩昉说若是完颜宗磐不过承山,以后韩昉就听他完颜宗弼的指挥,若是完颜宗磐过了承山,以后的军事他就不再言语分毫。

    &




第六百八十九章 放权与京观
    对于任何一个建立了新的王朝的帝王,韩昉总是抱有敬意,他们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在未知中,探索者自己家国前进的方向,并且做出了或者正确,或者错误的决定。

    但是这些决定都是在当时情况下,最合适的决定。

    他怎么都想不通,自己明明上书谏言的是一件让金国可以走上正轨的札子。

    是完颜家变家为国的前置的手段。

    在辽阳已经丢了的情况下,金人的勃极烈们,脑子里到底在思考着什么。

    “受教了。”完颜宗翰叹气的说道:“我原来和陛下商量的也是统一的标准,大家都是二十贯,谁都没有意见,同样让契丹人、汉儿、奚人和金人一样的标准,能够缓解一下矛盾。”

    韩昉一脸急切的问道:“那既然东帅都要求的是二十贯,为何到最后金人就变成了五十贯呢”

    完颜宗翰忽然怒目圆视的用力的锤了一下桌子,说道:“还不是那个裴满氏!”

    “裴满氏”韩昉疑惑的看着完颜宗翰,一个渤海异族的女人,能够影响如此重大的决定吗

    完颜宗翰看出了韩昉的疑惑,用力的点了点头,说道:“西帅对裴满氏一直非常不满,会宁府第一次朝议的时候,还有刘婉之事,不知道韩参知还记得否”

    刘婉那个女子,被韩昉偷天换日送到了汴京皇帝的寝宫,韩昉当然记得。

    他用力的点了点头说道:“裴满氏有什么能力左右朝政左右不过和我一样。”

    在金国,最高等的是金人,剩下的人都是他们的奴仆,这是金国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随着大宋朝的冲击,正在逐渐的崩塌。

    但是如此重大的决议,按理说不应该是裴满氏能够决定才是。

    完颜宗翰无奈的摇头说道:“裴满氏现在身后有人了。唉。本来以为太宗一脉处理干净就清净了,没成想,还是乱事一大堆。”

    这让韩昉想起了大宋朝的元丰党人和元祐党人的党争,这掩面了数十年的党争,彻底的动摇了大宋的根基,现在大宋皇帝强压着没让党争再起而已。

    韩昉最近的事情太多了,以至于他失去了自己本应该有的敏锐。他都不清楚到底出现了怎么样的势力,能让完颜宗翰头疼。

    完颜宗翰叹气的说道:“说起来还是战事不顺,金人不败神话破灭,契丹、奚人、渤海人、汉儿都在谋求出路,自然会问金人要地位,要钱,要地,要人。”

    “金人怎么可能同意自然就爆发了无数的冲突。”

    “在会宁府和黄龙府两地,最近就出了不少的乱子,好多金人里正被杀,家中财货、粮食、皮草被哄抢。同样有些金人里正养着私兵,大打出手,最近闹得很乱。”

    完颜宗翰将一本汇总好的札子递给了韩昉说道:“这是最近出的乱子,不知道面对这种冲突,韩参知有什么好主意没有”

    韩昉有好主意,他不打开札子,就知道闹了什么乱子。

    自从辽阳城丢了之后,金国的社会安定一天不如一天,就连会宁府这座大城里,每天都是出一箩筐的争斗,动不动就会上升到武斗的地步,会宁府的衙役有时候都无法制止,还需要出动城防军才能解决。

    他在会宁之战前,就已经做了一些规划,来清理这些乱象。

    只是最近忙于战事,放下了内务,他脑海里有一整套的方案。

    可是就参考这次抚恤之事,恐怕自己的札子,到最后还是变了形,仁政变成了恶政,那还不如不做。

    “



第六百九十章 生前富贵和身后名
    此时沈州城里的赵桓,不知道自己把完颜宗望放回去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官家,我觉得放得对。咱现在没必要杀使明志,显得咱们小气。”赵英明显知道大宋皇帝的心结,笑着劝慰着,端上了一杯热茶。

    最热的时间已经过去了,赵英给赵桓准备的饮品也都是以热的为主。

    “自春生,入秋藏,天之道四时更迭有常,若有常为何晨曦比这夜还凉。官家尝尝这四季茶,江南那边新的贡品。”赵英笑呵呵的说道。

    “朕就是小气,左右不过是面子罢了,杀了完颜宗望,送到勾注山种少保墓前,还能让种少保泉下有知。”赵桓依旧郁郁不乐,他还是想做掉完颜宗望。

    没什么其他理由,刚来大宋,完颜宗望提着刀子在陈留门踹门,不杀了他,赵桓当然心气不顺。

    奈何,做了皇帝,不可以为所欲为。

    放完颜宗望回到会宁府,对激化现有的金国社会矛盾,好处太大,大到赵桓都违背自己的心意,放走了完颜宗望。

    岳飞调兵前往河套之后,表示了大宋这一年,没有了进攻金国的想法。

    完颜宗望要处理他们国家的内政,而赵桓笃定完颜宗望会不顾一切的压榨契丹、汉儿、奚人、兀惹人的价值,最后弄的民不聊生。

    大宋可以得到东西很多,比如北境的安定。

    剧烈的社会矛盾,阻拦了金人南下的脚步,他们不可能也不会组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南下收复他们丢失的辽东郡。

    比如得到大量的时间,大宋需要消化刚刚收复的辽东郡,要对这片土地进行梳理,丈量土地、山林、牧场,内迁善民,清理整个辽东郡境内的流匪,迁徙关内百姓出关等等诸多事宜。

    只有彻底完成郡县化,才能将这片土地彻底归大宋所有。

    而辽东郡和河套自古就是中原王朝的产马地,赵桓也需要一点时间,好好补一下大宋军的短板,骑卒数量远远不足以支撑大宋现在的疆域。

    比如得到大量的人口。

    不是谁都喜欢纷争,金国的百姓们在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下,会不由自主的选择南下。

    而人口,始终是大宋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资源。和土地同等重要。

    空有土地,而没有生产力,这些土地的作用只能用来荒废。

    这就是赵桓的想法,放完颜宗望回会宁府,让金国乱起来,大宋坐收渔翁之利。

    赵桓摇头说道:“朕真是越来越活的心狠手辣了。”

    恶龙最终会长出龙鳞和爪子。

    最是无情帝王家。

    赵桓终于懂了一些其中的道理,帝王是无情的。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金国的百姓,会遭受一波一波的压榨和屠掠。

    但是赵桓他只是大宋的皇帝,金国的百姓,他还没有义务去照拂。

    “官家,完颜宗望回会宁府,就会有更多的金国百姓弃暗投明,这是好事。”赵英熟知这是官家的老毛病又犯了,那就是仁善之心。

    仁善,是一个明君必须具备的素养,而这种素养也是后世五好青年的基本素养之一。

    赵桓被赵英这张嘴给逗笑了,什么事到他嘴里,都是官家做得对。

    他笑着说道:“就你会说,还弃暗投明,不过朕也是能力有限,圣恩眷四海,终究是个空话。”

    “会有那么一天的。”赵英乐呵呵的将一箩筐的札子搬到了大宋皇帝的面前,明示大宋皇帝偷懒时间结束,该干活了。

    赵桓的文案愈加纯熟,随着《三国通俗演义》的推广,大宋的标点符号终于用到了公文上,句读(dou)号也变成了



第六百九十一章 简单意思和中等意思
    韩昉现在成为了金国的统领之一。

    虽然因为金国改制,勃极烈的制度,正在逐步被中原王朝的官阶所代替,但是依旧是一个极其尊崇而且不可替代的官阶。

    赵桓给了韩昉诏命,代天子牧守百姓。

    这道诏书,就是韩昉以后在金国做事的依仗。

    宇文虚中的艰难,赵桓详细了解过,而大宋的价值观也导致宇文虚中一辈子都要背负贰臣这个骂名。

    赵桓不能让韩昉回到大宋的时候,再背上一个三姓家奴的称呼。

    他给了韩昉,大义。

    悲剧上演一次就够了,自己一点教训都不吸取,才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

    连赵英都认为韩昉是一个三姓家奴,可想其他人的想法。

    赵英笑眯眯的说道:“官家,岳将军已经行至天德州,昨天刚传来了军报。”

    “要不说这驰道就是好用呢,从来州到山海关只用了小半天的时间,从山海关到燕京,再到大同,只有了三天不到的时间。”

    “而从大同府到河套却需要十几天,造的时候嫌贵,用的时候才知道这么方便。”

    赵英把这个【贵】字咬的很重。

    赵桓看着赵英问道:“你还在心疼当初大同府到奉圣州军堡的驰道,内帑垫付的那五百万贯银钱对吧。”

    赵英就是一个掉进钱眼里的人,他一眯眼,赵桓就知道他又在说当初之事。

    赵桓垫付的启动资金,修建的大宋第一条驰道,由大同府到奉圣州。

    本意是互为犄角,攻守有据,防备金人南下攻打奉圣州,大同府好进行驰援。

    现在金人被全面赶出了辽阳府,这条驰道就变成商路。

    但是赵桓内帑垫付的这笔钱,到现在国帑都没还回来。

    赵英不管用什么理由提起这条路,总是想着把这笔钱要回来,这都三年了,国帑依旧没有还钱的意愿。

    “官家什么都清楚。”赵英嘿嘿一笑,他也知道自己唠叨的有些多了。

    赵桓语重心长的说道:“家天下和国天下不一样,国帑不还就不还了。你看现在金国这从家天下变成国天下,走的多难咱们就不要往回走了。”

    以现在大宋国帑的积蓄,还了这五百贯极为简单,简单意思而已。

    但是这账并不是五百贯那么简单。

    还有陈留门军民的抚恤、河东路、河北两路的常平仓,大宋内帑垫付的两千万贯,平州城的两千万贯,以及现在津口市舶司的船坞和整个高丽的投资。

    这垫出来的五百贯算清楚,这剩下的将近万万贯的钱财就得算清楚。

    这就不是一个简单或者中等意思可以解决了。

    国帑没这么多钱,每年的税赋都有定数,也都有去向。

    赵英才不管这些国家大事,他掌管内帑,这笔坏账死活算不清楚,就是他的职责。

    即使赵桓不在乎。

    赵英略显有些骄躁的说道:“那也总得有个章程呀,就是这貔貅只进不出也给人点福气,就这么不吞不咽算什么事”

    赵桓疑惑的看着赵英,这厮平日里顶多提一句,自己说两句,他就不会再问,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需要一大笔的钱财,所以才会他这么骄躁。

    赵桓仔细一想,以现在的内帑规模,就已然明悟,他笑着问道:“是不是高丽那边撑不住了”

    高丽,是内帑最大的投资项目,也是占用钱财最多,却没有任何回报的投资项目。

    赵英点了点头,叹气的说道:“官家明鉴,高丽那边的确是有些入不敷出了。关键是魏承恩那边,又要钱,他要在高丽建立高丽窑,又是个只挣名声不挣钱的事,臣也是有些无奈。”

    “你跟李太宰和李宫正沟通了吗高丽的建设工作不是内帑能够负担的。朕当初就跟你说了,高丽那边不是什么优质地方,不值当的投。你非要给朕整个后花园。”赵桓笑着说道。

     




第六百九十二章 陈子美的决定
    这也是赵桓不停的削减内帑的终极目的。
1...282283284285286...2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