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逆流黄金岁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浮生如草

    “对了楚阳,像这种迷你四驱车,东升的日产量大概能产多少”

    “2万吧。”

    “卖得出去,迷你四驱车现在在市场上其实还算空白,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这玩意只要生产立马就脱销。”楚阳说,这是实话。

    2万的迷你四驱车相对十多个省级代理商而言,每个代理商才能分多少啊2000

    2000再对一个省而言,哪里够

     




上架感言(急急急)
    紧急通知,今天也就是清明节这天,本书将迎来上架。

    断断续续,历经将近半年,终于要上架了,丑媳妇终于要见公婆,还真是不容易。

    说些什么好呢

    想说我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几个儿女要养,奈何我还是单身狗,家里老娘也不到七十,这话还真说不出来。

    卖惨吧,看来行不通了。

    我嘴笨,煽情的话也说不出来,那就说几句不煽情的。

    求订阅吧求订阅求订阅,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因为中途断断续续,更新量很少,人气流失了很多,上架之时,这本书成绩是不可能好的,这是我一直有的觉悟。

    实话,我中途断更那会,跟一些作者聊过,很多人劝我切了重来,我也一度想过切了重来,是每天四五个新读者的推荐票,让我坚持了下去。

    推荐票每天都有,还是免费的,问题是读者看的书那么多,凭什么给我呢我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

    每天都能收到新读者的投票也让我相信,我这本书写得不算差,坚持下去应该能看到曙光。

    我也不敢奢求太多,首订能有个三两百就满足了。但其实还是希望看本书的读者能给我订阅的。

    至于月票什么的,大家就拿去换红包吧,别给我了,给我也没用,浪费而已,好歹一张月票也能换个500起点币。

    说说更新的事,今天是第一天上架,不爆更不好意思,爆又因为没存稿更不好意思。那就三更吧,今天会更三章,不多,但绝对算是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企症结(第一更,求订阅)
    “楚阳,这个企业管理制度,我想在拿到国企中推广,你觉得可行吗”程万里问。

    “可以试试。”楚阳说,心中却不以为然。

    国企的经营状况,是推广一个企业管理制度就能解决的吗真要那么简单,也不会有后面爆发的下岗潮了。

    解放之后,一直到90年代初期,国家的工业结构还停留在战争时期,计划经济掌控全国,国有企业占据经济的绝对比例。

    当时,国企和工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这么说吧,当时的工人其实是一种高福利低工资的职业。工人跟国家签订了一个契约,拿低薪,老老实实工作,按时上下班,完成下达的任务,其他什么都不用管,国家则负责工人的一切,包括社保、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以及大量公用设施的使用。

    若对比其他职业的朝不保夕,国企工人无异于一个香喷喷的铁饭碗。当时,很多人都以进入国企为荣,能够成为国企职工,端铁饭碗,是数亿农民梦寐以求的事情。

    工资不高,但福利很高,内部等级森严,排资论辈…这是90年代国企内部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那样的背景下,工人吃的是大锅饭,平均主义盛行,加之没有失业的危机,人浮于事,效率怎么高得起来

    所以在国企中推行楚阳的企业管理制度,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的。问题是哪有那么容易还是那句话,国企的经营状况,是推广一个企业管理制度就能解决的吗

    行改革开放以后,国企正面临着一系列冲击,普遍效益不好。

    制度的落后,吃喝等死的工作环境,已经严重影响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导致效率低下。

    除此之外,当时的国企还存在着很多致命伤,产能过剩,规划不合理,配套部门太多,技术装备落后,人员冗杂,编制不合理,支出远大于收入……

    先说产能过剩,规划不合理,配套部门太多。

    咱们打个比方,某地有个国企汽车机械厂,其配套设施如轮胎,机油、润滑油,车灯,汽车玻璃等等……

    在后世,汽车机械厂除了生产汽车主体之外,这些配套设施是找下游厂商来定制的。但在九十年代,国企汽车机械厂会将所有配套设施兼顾,全部由自己生产,为此肯定要配套一个机油厂、轮胎厂、车灯厂、玻璃厂….

    稍微有点经济常识的都知道,受市场的影响,汽车厂的产能肯定是有限的,这些配套厂又不对外营业,经常呈现停滞状态。

    盈利是不可能盈利的,这些配套厂的存在,除了增加设备成本、人力成本之外,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然而那时全国的国企都这样,都有自己的零配件配套部门。

    再说人员冗杂,编制不合理,支出远大于收入的问题。咱们还是用上面那个汽车机械厂举例。

    假如这个汽车机械厂的作业工人有300个。配套部门的工人至少要占50%,其他工会、文职人员至少要占10%,剩下的才是生产汽车的工人。也就是说,创造利润的产业工人只有一半,120人。

    那汽车厂实际支出的人力资源费用是多少呢其实远不止300个产业工人的费用。

    之前说过,这时候的国企工人相当于捧了一个铁饭碗,国家会负责工人的一切,包括养老以及庞大的配套福利设施。

    假如这个汽车机械厂开了30年,退休工人大概能占到现役工人的20%,而退休工人是有退休金的,也就是说,汽车厂至少要多支付60个工人的工资。

    而庞大的配套福利设施,当然也需要人力成本支出,比如工人子弟学校的老师,食堂工作人员等等,这些至少也要增加40人的工资。

    &



第一百四十三章 游说(第二更求订阅)
    楚阳点头:“是有这个想法。想来程市长也应该明白贝海工业不发达的原因,这个地方太偏僻了,交通诸多不便,根本不利于工业的发展。”

    “我明白,贝海虽属于沿海城市,却处于华夏最南方,与余杭、圣海、羊城那些地方当然是不能比的。但正因为如此才更要发展工业不是吗没有工业,咱们贝海的数百万同胞拿什么生活拿什么发财致富”程万里问。

    “说得对,领导高瞻远瞩,果然不是我等小市民可以比拟的。”楚阳打了个哈哈。

    “小滑头,我现在问你是为了征询意见,可不是为了听你的马屁。”程万里说。

    “问题是我能给什么意见该做的你们不是都做了吗”楚阳问。

    “什么意思”程万里一愣。

    “白虎头……”楚阳点到为止。

    程万里却精光一闪:“咱们借一步说话。”

    ……

    楚阳的独立办公室,楚阳、沈万金和程万里围着圆桌而坐。程万里直奔主题:“楚阳,说吧,你都知道些什么”

    “我来说吧,老陈,楚阳说市里打算将白虎头打造成风景度假区,是这样吗”沈万金接口。

    “你哪来的内幕消息”程万里闻言面色一变,变得严肃,还有些吓人,盯着楚阳看。

    “哪有什么内幕消息真要有内幕消息谁能比得过你这只是楚阳的判断,我怕别人诟病你徇私舞弊,一直没问你罢了。不过看你的表情,应该不用问了。”沈万金摇头。

    “老沈,我坦白跟你说,这事情市里面知道消息的绝不超过10个,而且都立过军令状,谁都不准泄露出去,被查出来后果很严重的。你说这是楚阳的判断,那依据呢”程万里说。

    “没有什么依据,我只知道市里财政拮据,每一笔花销都得精打细算,不可能白白花费数千万打造白虎头罢了。”楚阳接口。

    “……”程万里沉默,看着楚阳,他在想楚阳的话能信吗仅凭这点蛛丝马迹就能判断出政府的动向,这洞察力也太敏锐了吧

    “老程,不止楚阳,楚百万应该也判断出来了,前阵子我在白虎头还看到楚百万呢。”沈万金说。

    “楚百万判断出来我倒不稀奇,那家伙就是属狗的,嗅觉敏锐得很。这些年,只要政府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他哪一次不是提前布局,哪一次不赚得盆满钵盈我甚至怀疑有人给他泄露内幕,但暗中查了很久,没发现什么异样。对了,楚百万去白虎头干什么”程万里问。

    “买地。”

    “…..你们呢也买了吗”

    “嗯。”

    “买了多少”

    “我、陈瑞、楚阳都买了50亩,楚百万应该也买了50亩。”

    “……够了够了!停止你们的行动,也不要通知任何人。”程万里严肃道,“我真是服了你们,胃口居然那么大,政府斥资打造风景度假区,你们在后边捡便宜,问题是这便宜有那么好捡吗还好只是200亩,不然你们信不信政府只要一纸调令,就能让你们血本无归”

    这话是真的,政府只要一个土地征收,就能让楚阳他们将吃进肚里的土地吐出来。土地征收当然有明文规定,问题明文规定管用吗

    “好了,老沈,这件事到此为此,我就当什么都不知道。但你们切记不能把政府的意图泄露出去,至少在白虎头风景度假区申请没成功之前不能泄露出去,不然那后果谁能承担不起。”程万里再次告诫。

    “放心吧,我知道轻重。



第一百四十四章 等的就是你这句话(第三更求订阅)
    楚阳所说的,程万里何曾不明白。其实他们领导阶层对贝海的未来一直都很迷茫,不知道该走上面路线。

    工业路线

    难难难!

    正如楚阳所说,贝海的地理位置根本不适合工业发展。运输难,出口难,内需不足,这几年来,也不知有多少中小企业死在贝海这片沙滩上。

    没死的基本已经逃离,就剩几个半死不活的国企还在苦苦支撑。

    他为何会来东升,因为东升活力强,能在全国范围内搅风搅雨,不用担心销量问题,只要扩大规模,很可能会成为贝海市的明星企业。

    于整个贝海市而言,只一个东升显然不足以改变贝海市的工业现状,但至少从东升的身上,程万里看到贝海工业崛起的渺茫希望。

    除工业路线之外,贝海还能走什么路线呢农业农业更行不通。

    好比今年,一场水灾让多少农民颗粒无收,大半年的努力一朝付诸东流,温饱都难以解决,走农业只会让贝海死翘翘。

    那还能走什么路线呢旅游目前市政府对贝海的定位确实是旅游,但只能算个尝试,程万里等人根本没信心,也没经验。

    海滩公园就是试行中的产物。有他积极奔走,白虎头通过申请风景度假区应该不成问题。

    然而为了打造白虎头,贝海市政府已经花了几千万,效果却是微乎其微,完全建设起来要花多少钱呢这是个未知数。

    关键贝海穷啊!

    这时候的贝海是真的穷。没有像样的产业支柱,财政入不敷出。人民穷,政府更穷,哪来的钱填进白虎头这个窟窿呢

    再一个,哪怕有钱填进窟窿,白虎头建设好了,就能带动贝海的经济发展吗不见得!

    91年,国内的旅游业并不发达,甚至可以用惨淡来形容。前路茫茫,程万里等人又哪敢期待旅游业能盘活贝海的经济,乃至成为贝海的支柱产业

    最后,哪怕旅游业真能盘活贝海的经济,那多久才能见到成效呢这是个问题。

    ……

    一系列的念头从程万里的脑海中闪掠而过,楚阳当然不知。他还在滔滔不绝,企图说服程万里与他合作:“外地人不可能无缘无故来贝海,那我就为他们制造一个理由来贝海,所以有了‘东升杯’。百万奖金的噱头,足以让无数人飞蛾扑火般地来到贝海,‘东升杯’举办十天,程市长,我想你应该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十天的“东升杯”,可不仅仅相当于将所有参赛者强行在贝海逗留了十天,还有可能吸引不少旁观者……

    这些人的吃喝玩乐,能带动多少消费这可能是个未知数,但绝对超乎想象。

    关键这些人的到来会给贝海带来不少人气,也会通过口口相传,让贝海被更多人熟知。

    而将“东升杯”放在白虎头举办还有个好处,增加白虎头的人气,使白虎头更容易通过国家风景度假区的申请。

    这些,程万里当然明白,所以他点了点头:“其实我今天见你主要有两件事,第一件是关于东升,市里打算扶持东升成为贝海市的明星企业,在政策上给予东升最大的支持。”

    “条件呢”楚阳问,他可不信能遇到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条件有二,一是东升将总部留在贝海,支持贝海的经济建设。二是目前有个国企面临破产,员工还不知道怎么安置,市里希望东升可以将这些工人接手过来,留在东升工作……”

     



第一百四十五章 不够强却不想低头(第一更求订阅)
    楚阳强调自己是商人,以逐利为目的,不会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潜在意思其实很明显,首届“东升杯”只是他抛出的敲门砖,看能不能敲开白虎头的大门。闪舞www若敲不开,后续也没有足够的利益,“东升杯”不可能一直在贝海举办。



    他也不怕政府给东升使绊子,大不了东升搬离贝海就是。



    程万里显然听明白楚阳的意思,他虽没直接回答楚阳的问题,却胜似直接回答楚阳的问题。



    把白虎头交给楚阳,就是楚阳最想要的答案。自始至终,楚阳的目标就是拿下白虎头。



    楚阳闻得程万里的话语心头一喜。



    不容易啊。



    让程万里松这个口真不容易。



    楚阳也理解原因,他太年轻了,在某些人眼里,年轻往往跟浮躁不稳重挂钩,若不是他的表现足够惊艳,若不是程万里同样年轻不迂腐魄力十足,后者根本不会松这个口。


1...3839404142...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