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咸鱼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第一百二十五章 朕当真是信了你的邪!
    杨少峰手里攥着李倦递过来的一叠宝钞,嘴上连连拒绝:“老李你这是干什么,难道你还不了解我么,我这个人对钱没什么兴趣,我平时都没花过钱。”

    额头青筋直跳的李倦深吸一口气,强自压下想要打人的冲动,无奈的指着杨少峰手里的宝钞,说道:“是,下官也清楚状元公高风亮节。不过,这些宝钞是刚刚印出来的样钞,里面包括一文、两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的面值。

    夏部堂的意思是,让状元公瞧瞧,让这些小面值的宝钞进入流通,能否替代铜板”

    一听这些还是样钞,杨少峰顿时变得兴致缺缺,展开这些宝钞瞧了一眼之后就冷笑道:“如果是一贯面值的宝钞也就算了,个头大一些,拿出来也好唬人。这一文两文的弄这么大干什么是印制宝钞不需要成本还是花的时候不用心疼”

    “那状元公的意思,是这些宝钞得印制的小一些”

    面对着李倦的疑问,杨少峰点了点头道“当然得小一些。事实上,现在一贯面值的宝钞就已经太大了,这些小面值的宝钞也太大了一些,带在身上并不是很方便,还是弄小一些合适。”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杨少峰没有说出来。

    防伪。

    大明宝钞的防伪技术很先进,仿制起来很麻烦,但是依旧能仿制,要不然朱重八也不至于专门针对伪造宝钞制定律令了。

    而将宝钞的体积弄的小一些,实际上是可以起到一定的防伪造作用的——越小型的雕版弄起来就越麻烦,户部能工巧匠无数,民间却没这个条件。

    更加重要的是,越小的体积和面值,花起来就越不容易心疼,宝钞流通起来的速度也就越快,对于金银和铜板的替代作用也就越明显。

    “还有所谓的倒钞法和易换工墨的费用,一文面值的怎么收取如果一文面值的不收,那一贯面值的又凭什么去收”

    面对杨少峰再一次提出来这个旧钞换新钞时的费用问题,李倦无奈的摇头道:“据说是打算取消易换工墨的费用,夏部堂已经心疼的好几天吃不下饭了。”

    已经好几天没好饭的夏原吉绝对是个狠人,不光对别人狠,对自己也狠——如果不是当年成婚的时候置办了一套新衣,夏老抠可能除了官袍之外就没啥像样的衣服。

    跟在朱老四和身后,夏原吉时不时的就低叹一声,惹得朱老四大为不满,扭头对夏原吉道:“你到底怎么了从一开始出来就不断的叹气,到底有什么好叹的”

    夏原吉低声道:“这国库……”

    朱老四怒道:“又能空得跑老鼠了是不是别以为朕不知道,前几天边市城解过来的税银无处安放,工部又要忙着给国库盖新的库房,而且还要多盖两座!”

    夏原吉小声嘟囔着道:“那不还有一座空的吗,空的不就跑老鼠了……”

    险些被气死的朱老四瞪了一眼夏原吉,不再说起国库到底空不空这个无聊的问题——当初分封藩王,大赏靖难功臣,增设武卫百司,郑和下西洋,发兵八十万问罪安南,几十万马仔去砸阿鲁台家的场子,都是这老抠尽心打理着国库,这才保证了各项开支。

    所以他喜欢嘟囔就让他嘟囔吧,反正国库是朕的……

    一边在心里这么自我安慰着,朱老四一边在街上左右打量着,身边还跟着一个不停唉声叹气的夏原吉。

    直到一条街都快转完了,朱老四才点了点头,扭头对夏原吉道:“这宝钞不就开始流通了么,只要这么坚持下去,早晚都能取代银子。”

    夏原吉哼叽了几声,原本还想说国库已经空得能跑老鼠,可是再想想工部已经开始动工修建的新库房,只得无奈的叹了一声道:“这不是还没全面铺开么,等全面铺开之后,还不知道要支出多少银两呢。”

    朱老四指着不远处正用宝钞交易的商贩,笑道:“就算是全面铺开,这些已经习惯了用宝钞的人,还会喜欢用金银”

    夏原吉瞧着朱老四这副信心满满的模样,忍不住就想嘲讽两句:“宝钞拿在手里的感觉,如何能比得过真金白银现在不过是个稀奇罢了,而且也只是在顺天府一地,若是换到了其他地方,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景象呢。”

    朱老四黑着脸道:“似乎你夏老抠才是户部堂官,这些问题是你的问题,就该着你来解决!”

    朱高煦忍不住帮腔道:“就是,这原本就是夏堂官该解决的事情,就算你解决不了,你也可以让边市城的那些杨癫疯来解决嘛,反正他是你的属官。”

    朱高炽忍不住想要捂脸——好好活着不好吗,干什么非得跳出来招惹夏老抠

    只是还没等朱高炽把脸给捂上,夏元吉就走到旁边一个小摊子上面,随手拿了四个馒头回来,先是揣了两个在自己怀里,示意无心过去把钱付了,然后将剩下的两个馒头递向了朱高炽和朱高煦:“这馒头虽然看着不太好,却是许多人想吃都吃不上的好东西,请殿下将它吃了,以了解百姓生活的艰辛。”

    朱高炽接过馒头却没有先吃,而是看着朱高煦先咬了一口,等朱高煦想要将馒头吐出来的时候才一把捂住了朱高煦的嘴,低声道:“别吐,吃



第一百二十六章 做个人不行吗?(还债10/394)
    所谓的请斩杨癫疯自然是扯蛋,之所以说出这种话来,自然是夏原吉的心里很不爽。

    一千九百多万锭的宝钞,如果按照宝钞取代现银的计划操作,其中大概有一千万锭旧钞需要销毁,而新发行的宝钞因为面值问题,大概只有二十万贯左右。

    凭空少了一千万锭的宝钞,这不是在割他夏部堂身上的肉么!

    醉仙楼的酒菜都不香了……

    就在夏原吉感觉浑身都疼的时候,第一批一文到十文的小面值宝钞也终于开始了正式发行,第一批的发行试点在边市城和顺天府,万全右卫和京城的总行大概会晚上一个月之后再一起发行。

    实际上,夏原吉现在也有些懵,因为银行网点开设了一个又一个,光是万全都司那里都已经有六七家网点了。

    理论上来说,大量的开设网点必然会占用大量的现银和宝钞,因为要防着网点开设时的挤况等等情况。

    然而实际上,虽然网点越开越多,国库中支出去的现银也不少,可是这些银子大多都停留在了各个分行、支行的网点账面上,几乎就没怎么动用。

    倒是宝钞的价值一升再升,凡是开设了银行网点的地方,宝钞的价值就直奔着其票面币值而去,基本上就是一比一的比例。

    而更让人摸不到头脑的,是边市城支行那边传过来的消息——小面值宝钞不够用,再来个十万贯。

    天可怜见,夏元吉安全是按照杨少峰所说的量入为出在操作,也就是国库里面有多少银子,就印发多少的宝钞,二十万贯宝钞就是国库存银的量,如今突然再增印个十万贯,夏原吉的心里倒是比所有人都慌。

    万一再增发太多,宝钞又变得不值钱了怎么办难道还要再回到以前重复加印再加印的老路上去

    直到李倦又让人解了十万贯的铜钱到顺天府的国库库房,手里有钱的夏老抠终于不再担心,而是大手一挥,直接就让人加印了十万贯小面值的宝钞。

    通过李倦让人解来的十万贯还有奏疏可以大概判断出来,如今边市城那边的人对于宝钞的接受程度更高,或者说整个万全都司对于宝钞的接受程度都高了起来,百姓已经开始试着用一文到十文的宝钞进行交易,而不是使用铜板——相比可以卷起来捆起来的宝钞,一枚枚的铜板容易丢不说,数起来也更麻烦一些,反而不如宝钞用着方便。

    ……

    著名学者游光先生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人爽,就有人不爽,其实就跟写小说的盼着死同行一样,当官的也都盼着死同行。

    像胡广和金幼孜等人就恨杨少峰不死。

    对于胡广来说,原本把杨少峰弄去边市城,是打算借着鞑靼人的手除掉杨少峰的,却不曾想,仅仅一年左右的时间,边市城那个比小县城还小的城池,已经扩张成堪比洛阳和长安的巨型大城。

    而最该死的杨少峰不仅没有被人给宰掉,据说那些鞑靼人和瓦剌人还把杨癫疯视为长生天降下来的智者一般崇拜。

    这不是欺负人么

    凭什么我等在顺天府提心吊胆的当个官,你杨癫疯就能在边市城那里悠哉悠哉的当咸鱼这还有天理么

    问题是,这个世界上哪儿来的那么多天理

    如果胡广等人去边市城里面转上一圈,大概就能知道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了。

    为什么当初在一开始准备扩建边市城的时候就选择了西北角那边的空地

    因为对于杨少峰这种穿越者来说,如果不好好炒做一番学区房的概念,那就算自己当年给银行的利息白交了学费!

    大量的房子围着学堂盖好之后,杨少峰就暗中让人放出了风声,说是从永乐十五年开始,学堂的招生计划会进行一次大的改变。

    首先就是抛出了先生不足的借口,然后就放出风声,说招生会优先考虑到在学堂附近的居民,然后再会慢慢向外招生。

    这种狗屁倒灶的消息一出,顿时就引得越来越多的鞑靼人和瓦剌人想要进入边市城生活甚至定居。

    至于牛羊放牧之类的事情,有孩子上学重要吗

    就连阿鲁台和马哈木三兄弟都在为了草原的新风向而头疼——各个部族的大佬们都想往边市城里挤,普通牧民除了玩命的养羊薅羊毛,也是想往边市城里挤,而且这些人都以自家孩子在学堂读书为荣。

    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这鸟样的原本不是讲究以拳头为尊么,如今居然变得以读书为荣了

    如果再这么下去,估计用不了几年的时间,草原上的牧民就再也不是当初的牧民了,就算自己打算起兵南下,估计也不会有人愿意跟随自己。

    然而感叹始终就是感叹。

    三座卫星式小城的建设速度比之边市城的建设速度要快得多,但是真正等到跟原本的边市城规模差不多的小城建好之后,阿鲁台等人又觉得这三座小城太小了些,就连住的地方都不如边市城的大城舒坦。

    再然后,阿鲁台和马哈木等人就觉得去他娘的战争吧,什么一统草原唯我独尊之类的屁话都是扯蛋,就算是真正的能够统一草原,难道还能比住在边市城里面更舒坦

    傻子都不相信这种屁话!

    然后扯里帖木儿和把安台等人就再一次来到了边市城。



第一百二十八章 卖队友的阿鲁台
    所谓的温水煮青蛙理论,重点并不在于青蛙会不会从锅里跳出来,而是在于这么个理论——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慢慢的将鞑靼和瓦剌演变成大明的一部分。

    等再过上几年之后,鞑靼和瓦剌这种部落的形式将会演变成城池定居的形式,到时候不管朱老四是想看阿鲁台跳舞还是想看马哈木跳舞,就得看他老人家的心情了。

    反正理论就是这么个理论,情况也就是这么个情况,而在这套理论当中,户籍绝对是一个重要而且没办法绕过去的关键点。

    琢磨了半晌之后,朱瞻基问道:“如果说鞑靼人和瓦剌人得到了大明户籍,那么他们是不是就变成了大明百姓”

    等杨少峰点了点头之后,朱瞻基又接着问道:“那他们如果想要去长城以内定居呢你是允了还是不允”

    杨少峰冷笑道:“自太祖高皇帝定鼎中原,这个民就是分三六九等的,士农工商卒,这些刚刚归化的鞑靼人和瓦剌人自然是最后一等。

    严格来说,所谓的给他们户籍,并不是一上来就给他们完整的户籍,而是类似于一种永久居住权,让他们有资格在大明居住,孩子有资格读书。当然,他们也同时拥有了交赋纳税的义务。”

    琢磨了半晌之后,朱瞻基才摇了摇头,开口道:“我不跟你辩驳这些了,边市城能有如今的局面,基本就是你折腾出来的,我胡乱插手,反而容易坏事。”

    杨少峰点了点头,说道:“你知道就好。反正我跟你说这些,也不过是让你大概明白我的思路,然后替我把奏疏给写了。”

    面对杨少峰这种理所当然的不要脸劲儿,朱瞻基不禁为之气结,冷哼一声道:“那盐茶的事儿呢还有教材的事儿,怎么说”

    杨少峰斜着眼睛嘲讽道:“你傻了吧”

    见朱瞻基满脸不服气的样子,杨少峰干脆指了指提举司外面,冷笑着道:“如果说有人能够拿到大明户籍,那么这些人定然已经是住在边市城里面的这些,而不是那些依旧在草原上放牧的,而边市城里面的盐你也清楚,里面可是什么东西都没掺过。”

    朱瞻基道:“傻了的是你吧你弄出来的那些盐看起来比边市城里面卖的盐还要好上几分,到时候他们不还是喜欢买那种盐”

    杨少峰呵了一声道:“那种盐贵一些,而且是专供的盐,等他们拿到大明的户籍了,就没有资格去购买那些盐了。

    至于教材,边市城和那三座小城还是用原来的那些,等他们考中了秀才之后就得去万全都司的府学里面读书,到时候自然能学到其他的学问。”

    朱瞻基忍不住竖着大拇指道:“论到阴险,估计没有比你更阴险的了!”

    杨少峰呵呵笑着拱了拱手道:“过奖,过奖,杨某实在受之有愧。”

    朱瞻基觉得跟杨少峰这种不要脸的货色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干脆甩了甩袖子走人。

    只是朱瞻基前脚刚走,吴明后脚就跑了进来,走到杨少峰身边后低声道:“阿鲁台那边,可能会有些动静。据那边的暗桩传来的消息,最近有些人找到了阿鲁台,似乎在商议什么事情。”

    杨少峰嗯了一声道:“能不能弄清楚是些什么人他们又商量了什么事情”

    吴明迟疑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指了指西边,说道:“有可能是刘少冲那个阉狗派来的,但是一时之间却无法确定。”

    杨少峰盯着吴明道:“刘少冲那死太监不是跟着麦铎跑到西域去了怎么还有胆子回来”

    吴明躬身道:“现在消息还不敢太确定到底是不是刘少冲那个阉狗本人,也有可能是他的手下。而且,这些人很谨慎,阿鲁台那边的态度也不太明朗,探子一时半会儿的也得不到太多消息。”

    杨少峰嗯了一声,起身踱了几步之后吩咐道:“盯紧他们,一旦这些人离开阿鲁台所部,该抓的就抓,该审的就审,务必要把消息弄回来。

    告诉那边的兄弟,盯紧阿鲁台,万一他那边有什么异动,想办法把消息传回来,千万不能再出现像上次麦铎围城一样的事情。”

    吴明皱着眉头道:“边市城呢要不要开始戒严外面的大军要不要入城”

    杨少峰踱着步子,冷哼一声道:“这狗东西挑了个好时候啊。现在情况还不明朗,如果直接开始戒严,现在已经住进边市城的那些鞑靼人和瓦剌人会怎么想

    派人去城外说一声,告诉他们不要有什么明显的表现,暗中做好准备,别真的出现什么问题。”

    来回踱了几步之后,杨少峰觉得不能光自己头疼,干脆又让人把朱瞻基给喊了回来。
1...4344454647...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