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咸鱼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李祹却是心有不甘,尤其是看到杨少峰开始泡茶之后,心中就更感觉不是个滋味了。

    沉默了半晌,李祹开口说道:“忠宁昨天晚上想了一晚,想




第一百八十五章 上完轮椅上担架(还债13/418)
    李祹终于忍不住了。

    一顿肥美的羊蝎子几乎是没尝出来什么味,强撑着忍到酒宴结束,李祹就迫不及待的向杨少峰问道:“忠宁有一事,想求状元公相助”

    杨少峰端着茶水向李祹示意了一下之后才道:“大君有什么事情尽管说,只要在下能帮得上的,就绝不会有半分的推辞!”

    李祹点了点头,先是向着杨少峰拱手道了谢,然后才开口说道:“忠宁想请教状元公,修起所谓的水泥路来,成本几何尤其是水泥,这东西是怎么计算的”

    “没什么成本,”,把自己核算出来的价格默默的加了几个零之后,杨少峰直接就说道:“如果征发徭役,民夫是没有工钱的,只要供应餐食,保证他们的住宿就可以了。

    沙子这东西不需要用钱买,碎石头也不需要用钱买,唯一需要用钱买的水泥虽然用量大了些,但是价格却也便宜。

    如果去除掉人工的费用,单独计算水泥和沙石之类的物料,那么一丈宽,一尺厚的路,每一里的修建成本大概在一千贯左右。”

    一里路一千贯,三千里就是三百万贯

    当然,李祹的心里也清楚,这个账肯定是不能这么算的,因为整个朝鲜不可能全部都修建一丈宽的路,再加上许多地方还需要避开山林之类的特殊地形,估计最后的总长度要翻一倍还不止。

    如果往多了算,五千里路的成本就是五百万贯

    李祹又忍不住肉疼了起来——这还仅仅是修路,九百万贯的成本扔进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收回来

    如果再加上修建学堂,购买书籍之类乱七八糟的事情,那需要的支出岂不是更多更别说还有耽误百姓农时带来的影响。

    见看着李祹满脸的纠结之色,杨少峰干脆笑了笑,端起茶水喝了起来。

    一条路需要用到水泥,沙石等等物料,成本大概在七八贯左右,如果把所有的人工都给算进去,成本也不过是十贯左右。

    现在自己按照十贯的成本加了三个零,哪怕李祹想要修一条三千里的道路,成本也得三百万贯。

    永乐十三年,大明国库收上来的赋税里面,银子只有区区二十八万两,朝鲜弹丸之地,又不像倭国一样有石见银山,难道朝鲜国库还能比大明国库更有钱

    最重要的是,水泥这东西全天下就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就算李祹想要找别人去买,他也没地方去找!

    眼看着脸色不停变幻的李祹已经彻底坐到了轮椅上面,什么手表自行车全都扔得一干二净,杨少峰放下手中的茶杯,笑道:“大君”

    被杨少峰这么一喊,李祹才算是回过神来,向着杨少峰拱了拱手之后问道:“若忠宁想要贷款一千万贯,不知道需要些什么”

    见李祹终于坐上了轮椅,杨少峰却摆出一副懵逼的样子,拿捏道:“之前不是已经跟大君说过了么这事儿您得去找夏部堂,让他安排人核算,然后再谈抵押的事情。”

    李祹点了点头,向着杨少峰拱手说道:“那还要有劳状元公,替忠宁引见夏部堂”

    杨少峰放下茶杯,笑道:“这个倒没什么,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李祹再一次向着杨少峰致谢之后,又接着问道:“除了修路,忠宁最为关心的便是学堂和孩童开蒙之事,正好借着这次机会一起请教状元公,不知状元公以为当用什么书籍开蒙为上”

    妥了,这已经不是主动上轮椅了,这是直接躺担架上了!

    心中暗自夸了李祹几句,杨少峰才斟酌着道:“以注音之法教授孩童学会查找字典,再从三、百、千入手,之后便是四书五经,然后可以科举。”

    拍了拍额头,杨少峰又解释了起来:“字典可是个好东西,上次倒是忘了跟大君说了。

    有了字典之后,遇到不认识的字了,可以通过部首笔划之类的方法来查找汉字,上面会有标注的注音。

    倘若遇到什么字不会写了,只要知道怎么说,便同样可以通过注音来进行检索,照着字典上面的字来写。”

    李祹大喜,起身向着杨少峰揖了一礼,谢道:“状元公不愧为六首状元,所思所虑当真完备,比忠宁想的可周全多了。忠宁在此,先代朝鲜百姓谢过状元公!”

    杨少峰赶忙起身,虚扶住李祹之后才说道:“大君实在是太客气了,杨某此举,也不光是为朝鲜百姓,也是为了我大明百姓,实在是当不得大君之谢。”

    想了想,杨少峰又接着说道:“为了让朝鲜百姓能尽快接受注音,回头我看能不能替大君聘请一些先生,让他们去朝鲜的学堂里面教授孩童们注音。”

    听杨少峰这么一说,原本就保持着揖礼姿态的李祹干脆直起了身子,然后向着杨少峰一揖到地,拜道:“忠宁多谢状元公!待忠宁归国之后,定要让人立下状元公的生祠,我朝鲜百姓,也永世不忘状元公大恩!”

    心中暗骂一声我信你个鬼之后,又一次起起身虚扶李祹的杨少峰笑着说道:“万万当不得,朝鲜百姓更应该记住的是大君!

    若不是大君来大明,若不是大君想着汉字注音之事,若不是



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脑袋疼(还债13/418)
    “老夫明白了”,不待杨少峰开口,夏原吉就自顾自的开始了脑补:“状元公要把银行开到朝鲜,是打算培养朝鲜人把钱存银行的习惯,让朝鲜人使用宝钞,这金银就到了大明。

    包括状元公提出来的价格也是一样,根本就是打算掏空朝鲜国库和民间的所有金银。

    如果再加上后面写的派穷……大儒们去朝鲜宣扬圣人教化,那么状元公的打算就是用夏变夷,让朝鲜彻底变成国中之国,由外藩而成内藩!不知道老夫这么理解,是否正解”

    杨少峰猛的点头,应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夏部堂也!”

    旁边的朱瞻基猛呵呵冷笑一声,对夏原吉道:“夏部堂休要被他骗了,他把水泥的成本报出高价,完全是觉得在大明不好意思卖的太贵,要从朝鲜人身上找补回来。

    同理,他要把银行开到朝鲜去,目的完全是为了掏空朝鲜人的金银,要让儒生去朝鲜宣扬圣人教化也是一样,完全就是看那些腐儒不顺眼,随便找个借口打发出去罢了。

    至于什么国中之国用夏变夷,什么外藩内藩,他杨癫疯能想到这些”

    “休要胡说八道,”杨少峰顿时大怒,瞪了朱瞻基一眼之后气哼哼的说道:“我好歹也是个六首状元,智慧谋略岂是你个好斗蛐蛐的能看明白的”

    朱瞻基呸了一声道:“夏部堂手中的奏疏是谁写的还六首状元当真不要脸!”

    被朱瞻基这么一说,夏原吉顿时又将目光投向了手中的奏疏,再仔细瞧瞧上面的字迹,夏原吉顿时就明白了朱瞻基为什么这么说——杨少峰的笔迹如何,夏原吉不太清楚,但是皇太孙朱瞻基的笔迹,夏原吉却是再熟悉不过了。

    很明显,这又是一封皇太孙代笔的奏疏,拿到朝堂上面来糊弄人的。

    刚刚还笑眯眯看热闹的朱老四也沉下了脸——杨癫疯总是欺负瞻基这个老实孩子,瞻基也是个笨蛋,两个都该打!

    朱老四心里想着,嗓子里就不自觉的哼了一声,正打算开口训斥几句,却见夏原吉略微闪身,站到了杨少峰身前之后躬身道:“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话还没说出口就被夏原吉给噎了回去,又见夏原吉摆明了要回护着杨少峰,朱老四顿时就被气笑了,冷哼一声之后干巴巴的问道:“喜从何来”

    夏原吉眨了眨眼,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以为状元公与皇太孙之计完全可行,只消五六十年的时间,朝鲜便可去了国号,成为我大明一省之地,当真是可喜可贺!”

    朱瞻基道:“夏部堂又被他骗了!他甚么时候想着让朝鲜成为一省之地了,昨天他还说要挑拨倭国与朝鲜相斗,我大明好趁机驻军朝鲜与倭国呢!”

    夏原吉顿时变了脸色,盯着杨少峰道:“如今我大明国库空虚,又如何能在朝鲜驻军若朝倭相斗,我大明是不是要出兵平乱这等事,以后休要再提!”

    杨少峰眨着眼道:“驻军跟国库有什么关系军费不应该是朝鲜和倭国承担么我大明的军人待遇好一些,军费高一些,也是很合理的事情,倘若倭国败了,我大明还可以要求倭国承担现任,对受到感情伤害的大明和朝鲜做出补偿,对不对”

    夏原吉捋了捋胡子,当即又转身对朱瞻基道:“殿下,臣觉得状元公言之有理,一应军费与支出,是该由朝鲜和倭国来承担。”

    眼看着夏原吉和杨癫疯越说越没谱,大有同流合污之意,朱老四顿时气哼哼的道:“不嫌丢人!一个是当朝尚书,一个是翰林清贵,没一个要脸皮的!”

    夏原吉躬身道:“启奏陛下,若是臣舍了脸皮就能让国库丰盈,臣现在就把这脸皮给扔掉,再也不捡起来!”

    见朱老四被夏原吉一句话给噎住,杨少峰忍不住低声对朱瞻基道:“看着没,这才是合格的户部尚书,这才是真正的大儒。

    姜珂先生曾经说过,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诚哉斯言!要脸要脸干什么,有钱才有脸,没钱谁管你是谁”

    说完之后,杨少峰却听的整个大殿之中都静了下来,朱老四满脸怒气的望着自己,夏原吉看向自己的目光又带着欣赏和怜悯,朱瞻基一脸的愕然,无心等人皆是死死的低着头,连抬头的勇气都没有。

    我特么的,这该死的大殿是谁设计的给本公子站出来!

    朱老四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红,忽的从桌子上抓起一本奏疏向着杨少峰砸了过去,骂道:“滚出去!”

    自觉丢人现眼的杨少峰赶忙借坡下驴,向着朱老四拜道:“祖父大人息怒,孙儿先行告退。”

    等到杨少峰一路躬身倒退着出了大殿,朱老四这才换了一副脸色,对夏原吉道:“这就是个混子,夏爱卿不要和他计较。”

    夏原吉忍不住翻了翻白眼——本来也没打算跟状元公计较,是你朱老四训了状元公,又不是我训的……

    眼看着大殿中没有了碍眼的,朱老四便直接对夏原吉道:“回头跟户部、



第一百八十七章 朱老四的圣旨
    朱瞻基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朱老四和夏原吉在自己眼前上演了一出谁最不要脸的大戏,直到双方达成了某些不可外传的交易之后才宣告落幕。

    夏原吉表示自己这个户部尚书会联合工部、礼部、吏部、鸿胪寺、将作监等各个衙门口的扛把子们一起努力,争取早日将朝鲜的金银弄到大明国库和朱老四的内帑里面。

    对此表示满意和赞赏的大明皇帝朱老四则同样表示,未来会把杨家庄子学堂的模式慢慢铺开,有了好用的人手之后优先分配到户部,以此表达自己对于夏部堂的支持。

    成交!

    至于被人反复卖了好几遍的李祹……什么李祹这不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先好好的过个年,剩下的事情回头再说!

    永乐十六乐春正月壬子,朱老四在奉天殿接受了文武大臣和四夷使臣的朝拜,意味着永乐十五年的正式结束,同时也意味着永乐十六年的正式到来。

    依旧单身狗一条的杨少峰躲在文官群体的最后面,斜靠在大殿里的柱子上面眯着——还有几个月就该成婚了,得好好养足了精神才是。

    高坐在龙椅之上的朱老四瞧了一眼杨少峰,全当做没看见这个凑数的混子,直接就对无心吩咐道:“宣诏。”

    无心躬身应了,接着便从旁边侍立的小太监端着的托盘中拿起圣旨,展开后扯着嗓子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承天命,统绍鸿业,夙夜孜孜,惟图安民,于今十有六年而天下未安,民生未遂,究惟厥咎,皆谓有司不得其人。

    夫民者,天民天付人君安养之,人君不能独治,则必建官分职以共治。今尔等坐视民穷,恬不留意,大小蒙蔽,悉不以闻,独不畏天地鬼神乎

    继今能改过自亲,革贪为廉,革暴为仁,上体吾心,下扶百姓,使百姓皆得其所,则可以永享爵禄,保富贵矣。如复不悛而违命厉民,罪必不恕。譬如使人牧牛羊,不能蕃息又多饿死,则牧者必受谴责,况受牧民之寄者乎

    福善祸淫,天有恒道;赏功刑罪,国有常典。典懋勉之,无怠无忽!”

    朱老四骂人了

    已经快要睡着的杨少峰顿时一个激灵,站直了身体之后低着头来回打量着朝堂之上的众多大佬们。

    不对啊,除了朱高炽和朱高煦还有朱高燧三兄弟之外,就数朱瞻基和自己挨的骂最多,平时根本就看不到朱老四骂人。

    他老人家向来是喜欢杀人来着,这回咋还直接开骂了呢这是谁又招惹朱老四了

    跟着前面的一众大佬们三呼万岁之后,杨少峰也没能想出个所有然来,却又听得朱老四沉声道:“继续宣诏。”

    无心再一次躬身应是,然后又拿起另外一封诏书展开,读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说与天下官员和天下百姓知晓,自永乐十六年正月壬子起,天下民赋民税都永不再收,你们都要好好的过日子。

    俺教户部和有司衙门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籍册子,你们百姓无论大小,都记上名字,凡你们被他人占了土地的,还有家里没分到土地的,回头都给你们分地。

    你们倒也不用害怕土地不够,俺在关外还有许多地俚,凡记了名字的都能来种,俺不收你们的赋税,还给你们种子耕牛。

    我这般直直地说着,大的小的都要知道,贤的愚的都要省得。若有地方官吏士绅歪曲俺的意思,你们就来京城找俺告状,俺绝饶不了他们!你们也不用怕他们,圣旨是俺发的!钦此!”

    卧槽!

    杨少峰差点儿一口老血喷出来——前面的诏书还文四骈六的显摆了一番,后面这封诏书就直接大白话上阵,当真是简单粗暴至及,就跟嫌人家李芳远敬献高丽贡女不够漂亮的那份口谕一个鸟样!

    等到群臣再一次三呼万岁之后,杨少峰就听朱老四开口说道:“不许更改一字,明发天下,使百姓咸知朕意!”

    ……

    因为朱老四就在顺天府,所以顺天府的百姓知道彻底免除了赋税的消息,要比别处的百姓知道的更早一些,那些在工地上工的人,知道的就更早。

    跟以前比起来,陈二现在也算是个有钱人,虽然他的工钱并不是很多,但是人家娶了个好媳妇,陈王氏折腾起来的幼儿园一天就能赚百十文钱,比陈二在工地上的工钱高了好几倍。

    但是过惯了穷日子的陈二和陈王氏都不习惯大手大脚的花钱,除了过年这几天比平时多买了些鸡鸭鱼肉之类的东西,剩下的还是跟原来一样,就连陈二喝的酒,也还是以前那种老浊酒。
1...6566676869...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