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咸鱼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如果一定要说跟以前有什么不一样,大概就是陈王氏现在更加的顺着陈二,不像以前一样好跟陈二顶嘴——钱赚的比男人多,态度就放低一些,别让自家男人觉得没面子。
一家人在一起吃过了饭,早早的打发了孩子去睡觉,陈王氏又给陈二和自己倒好了酒,两人一起喝了一杯之后才问道:“当家的,你说皇帝这是干什么呢怎么突然就不收民赋民税了”
&
第一百八十八章 抽疯的朱老四
永乐十六年正月十六,天色刚蒙蒙亮起,顺天府城里城外的百姓们养的那些大公鸡就开始扯着脖子打鸣,紧接着狗子们也狂吠起来,誓要把公鸡的叫声给压下去,被扰了清梦的百姓们各自穿衣起床,准备开始新一年的劳作。
陈王氏自然也不例外。
虽然陈王氏现在一天赚的钱能顶得上陈二好几天的工钱,但是陈王氏依旧喜欢每天早早的起来给丈夫和孩子做饭,每天从打发了丈夫去工地上工,陈王氏就开始盼着丈夫能早早的下工回来。
淘米,添水,生火,一股股的炊烟从小小的灶台里面升起,熏得陈王氏忍不住咳了几下。
扭头听了听屋子里面,见丈夫没有被自己咳嗽的声音给吵响,陈王氏这才放下心来,专心的伺候着灶膛里的柴火。
但是陈王氏疼惜丈夫的想法注定要落空,院子外里正就开始高声喊着陈二哥在没在家,陈二在屋里应了一声,气得陈王氏直接将手里的菜刀砍在了砧板上,又随手在衣服上擦了擦手,然后一边低声咒骂着外面叫魂的里正,一边向着院子门口走了过去。
里正陈小乙也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了陈二家里的,眼见着陈王氏神色不善,又想着自家媳妇还在陈王氏的幼儿园里面做活,当下只得讪笑着道:“嫂子,二哥醒了没官府来查访户籍,要重造黄册。我合计着二哥一会儿还得去上工,所以就早点儿带着官府的官爷们过来了。”
听陈小乙这么一解释,又看见跟在陈小乙身后的两个官差和一个秀才,陈王氏的脸色这才缓了下来,打开院门将几人让进了屋子里,又忙着给几个准备茶水。
跟在陈小乙身后的秀才早就打量了一遍小院,见陈王氏要准备泡茶,当即便站起身来,向着陈王氏拱手道:“嫂子自去做饭便好,我等早上都喝足了茶水,这会儿也喝不下哩。”
正说话间,穿戴整齐的陈二也从屋子里出来了,先是向着几人告了声罪,接着便去院子里洗了脸刷了牙,这才快速的回到了屋子里,向着陈小乙和那个秀才行了一礼,问道:“不知小乙哥和这位小相公来寻陈二是”
那秀才直接笑着道:“陈二哥是吧我等奉命开始登记顺天府百姓户籍,小乙哥说您今天要去工地上工,所以早早的就拖着我等先过来了,现在咱们就开始登记,这样儿也不耽误你的时间。”
说完之后,秀才就摊开了手中的册子,又取了笔墨出来,开始在册子上记录着陈二一家的信息。
等着信息记录完了,秀才收起了册子和笔墨,又笑着对陈二道:“陛下废除民赋民税的旨意,陈二哥是否已经知晓”
陈二点了点头,说道:“小乙哥都和俺们说过了,大家伙儿都知道,打从今年开始,民赋民税就不再收取了,俺们有多少收入都归俺们自己。”
秀才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已经知晓,那我就不再重复了,只不过,陈二哥要记得,你若是拿着家里养的鸡鸭去卖,还是要交商税的。当然,就那么几只鸡,交不交的也没人管。”
陈二涨红了脸,说道:“那俺成啥人了皇爷是个好皇爷,他老人家心疼俺们这些苦哈哈,俺也不能没良心不是不瞒相公,俺家里的还经营个一个幼儿园,可是每个月都交了税的,从来没短过。”
秀才笑着起身向着陈二行了一礼,说道:“陈二哥高义!对了,你家娃子已经七岁,按照礼部新出的规定,要在九月份的时候入学,陈二哥千万别忘了,搞不好是要罚钱的。”
陈二咧着嘴笑道:“可不敢忘,罚钱不罚钱的都不敢忘喽,娃子读书,可是一辈子的大事儿,千万不敢耽误。”
秀才向着陈二竖了竖大拇指,夸道:“难道小乙哥说陈二哥是个明白人,现在看来,确实不一般。
好了,你家的信息都登记完了,该说的我也都说过了,我们这就去下一家,陈二哥也好早点儿去工地上工,告辞。”
等着陈小乙和秀才等人都离开了之后,陈王氏也做好了早饭,端上桌子之后又把赖在被窝里不想起床的儿子抓过来照着屁股抽一巴掌,让清醒过来的娃子早点儿起床。
陈二有些舍不得吃这个腌得流油的鸭蛋黄,小心翼翼的吸了几口油之后,陈二最终还是没舍得把这鸭蛋黄塞进自己的嘴里,而是小心翼翼的将之分成了两半,一半给了陈王氏,另一半放在了儿子的碗里。
陈王氏笑着将鸭蛋黄夹回给了陈二,笑道:“咱家现在又不缺这个,你喜欢吃就吃,不行明天我再多煮两个。”
陈二嘴硬道:“中午我在工地上吃,晚上工地上还管一顿饭,两顿都能吃得上肉,谁还稀罕这个”
陈二的儿子瞧了瞧陈二,又瞧了瞧陈王氏,便将自己碗里的鸭蛋黄也夹回到了陈二的碗里,说道:“爹爹吃吧,我的让给娘吃。”
陈王氏抿着嘴笑了笑,说道:“各吃各的,都别再来回让啦。”
等孩子吃完饭跑出去玩了,陈王氏这才对陈二道:“当家的,咱家这日子是越来越好了,要是五叔公他们谁再来找你说这个那个的,你可不许应下。”
陈二哑然失笑道:“就你聪明当我是傻的不成五叔
第一百八十九章 真不要脸!(还债15/415)
杨少峰不止一次的嘲讽户籍制度,朱老四心知肚明,也知道户籍制度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朱老四对户籍制度下手了,而且直接就把匠籍、贱籍全给废掉了。
可是杨少峰也不止一次提到过某个姓蒲的干了些什么破事儿,所以朱老四让纪纲派人去了泉州。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
在对待朱瞻基和杨少峰的时候,朱老四总是能表现出特别的耐心,就跟个二十四孝好爷爷一样,甚至让朱高炽三兄弟心里都感觉不是滋味——隔代亲也不能亲成这样儿吧这也太欺负人了!
一想到自己这个太子殿下还不如自己的亲儿子和干儿子受宠,朱高炽就很不开心,一不开心,朱高炽就喜欢吃东西,尤其喜欢朱高煦在杨家庄子西边那座山上抓来的大公鸡。
炒着吃,真香!
事情就这么着进入了一个死循环——朱高煦偷鸡和朱高炽朱高燧三兄弟吃,丢了鸡的杨少峰就变着法子折腾朱瞻基,觉得杨少峰和朱瞻基就跟大狗子二狗子一样胡闹烦人的朱老四就会折腾所有人,然后朱高炽心里不爽了就暗戳戳的指使朱高煦去偷杨少峰家的鸡。
忍无可忍的杨少峰在上元节的第二天就跑到了工地上,省得留在家里既要亲手宰了自家养的鸡,还要给朱老四和朱高炽那些土匪们当厨子。
朱瞻基伸手扯了扯盖在身上的狐裘,有些没话找话的说道:“下个月就该会试了吧伊逍和白庚一个解元一个亚元,会试之后便是进士,也该入朝为官了还有庄子上学堂里的那些娃子,也该参加县试了吧”
杨少峰半眯着眼睛,懒洋洋的嗯了一声,就算是回答了朱瞻基的问题。
朱瞻基见杨少峰不说话,便又接着道:“说起来,他们两个若是能高中,肯定也是进入翰林院,如果要是有谁中了状元,你倒也算得上是师徒两状元,一学三翰林了。”
“别跟我提翰林,”杨少峰用半死不活的语气反驳道:“哪怕是个编修或者是检讨,都是正儿巴经的正七品,虽说还是个芝麻官,却也要强过我这个从九品的待诏翰林吧”
朱瞻基撇了撇嘴,说道:“你不是没成婚呢么,等你成婚的时候,皇爷爷肯定会给你升官的,你急什么”
杨少峰哼哼了两声,转而又闭上了眼睛——指望朱老四给自己升官,倒还不如指望太阳从西边出来靠谱呢!
见杨少峰一旧装死的模样,朱瞻基忍不住气道:“会试!县试!啥啥你都不着急那不是你的学生”
杨少峰嗯了一声,说道:“是我的学生,可他们也是你的学生,伊逍和白庚要喊你一声师叔,庄子上的学堂你挂着院长的名头,我操什么心”
“他们该喊我师伯!”
再一次纠正了杨少峰的说法之后,朱瞻基忍不住叹了一声道:“我那两个苦命的师侄怎么就摊上了你这样儿的师父”
杨少峰叹了口气,说道:“我发现你现在一天天的特别闲。就只是个会试而已,只要考的还是策论那一套,他们有什么好担心的
就国子监那些死读书的书呆子,照比他们两个可差远了,搞不好他们还能把会元给拿回来呢。”
朱瞻基呸了一声道:“状元也让他们中了呗”
“我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六首状元都能考得出来,他们要是连个会试都过不了,岂不是丢尽了我杨六首的脸面”
“你还有脸吗”朱瞻基反问道:“会试在即,你让他们学那些所谓的声母韵母,让他们把声母韵母教给你后收的那几十个学生,又让他们操心工地上的事情,还要让他们抽空到庄子上的学堂去讲学,你倒也真能狠得下心来。”
见杨少峰的嘴唇动了动,朱瞻基又接着道:“你别说话,更别说什么劳其筋骨之类的屁话,这些我都听得多了。”
杨少峰嗯了一声,说道:“你知道不就行了,那还说这些废话干什么。该考会试的就去考,考中了没奖,考砸了就好好操练操练,明年再重新来过,有什么大不了的”
……
顺天府贡院之外守卫的锦衣卫校尉,还有噼里啪啦燃烧着的火把,一切的一切就像是永乐十五年乡试的翻版。
只是那忽明忽暗的火把映着墙上大大的拆字实在是有些碍眼——上次因为要举行永乐十五年的乡试,所以没来得及拆掉贡院,如今又赶上永乐十六年的会试,结果这个拆字也跟着留到了永乐十六年。
朱瞻基的眼角忍不住抽了又抽,瞪了杨少峰一眼,怒道:“瞧瞧你干的好事儿!千年文华毁于一旦,不知多少儒林中人恨不能生啖你肉!”
杨少峰呸了一声道:“早瞧这钉子户不顺眼了,要不是为了等会试,这里早在年前就该拆掉的。”
说完之后,杨少峰也不再理会朱瞻基,拍了拍伊逍的肩膀又拍了拍白庚的肩膀,笑着道:“放松一些,好好考,没什么大不了的。想当年为师参加会试的时候,答完了考卷还有时间睡觉,所以你们也不用担心,就当是放了两天假。”
伊逍用力的点了点头,语气中满是感激:“师尊放心,学生定然不会丢了师尊的脸面。”
杨少峰嗯了一声道:“好,为师信得过你们。等放榜了,
第一百九十章 自寻死路
没有丝毫的意外,伊逍和白庚顺利的通过了会试,又顺利的通过了三月份的殿试,并且被授为翰林编修,从此成为大明帝国官僚阶级的一员。
也就是说,伊逍和白庚这师兄弟两个从一开始就是从正七品的官员,比杨少峰这个当老师的还高了足足四级!
杨少峰倒是无所谓,反正已经习惯了——无论自己怎么折腾,立了多大的功劳,这官职始终就是个待诏翰林,根本看不见升职加薪的希望。
真正让杨少峰比较感兴趣的,是朝鲜准世子李祹直接跨过了轮椅,直接躺在了担架上:
朝鲜以矿山、关税为抵押,向大明借贷一千万贯宝钞的无息贷款,用于朝鲜的学堂及河道桥梁等工程,分期五十年还款,每年还二十万两白银;
大明在户部下面组建一个对外贸易司,负责向朝鲜提供合格的水泥等物资;
由礼部牵头,组织一批掌握了拼音的大儒前往朝鲜去教授拼音和儒家经典;
由五军都督府牵头,负责向朝鲜派遣一个百户所,替朝鲜培训军队的纪律及作战能力;
另外,大明向朝鲜租借济州岛九十九年,以其为大明东海舰队的军事基地,同时负担起朝鲜的海洋防务,军费由朝鲜承担;
鸿胪寺将在朝鲜设立使馆,派遣使节,开放朝鲜与大明的民间商业往来,如果发生商业纠纷,无论朝鲜商人还是大明商人,都由大明驻朝鲜使馆全权处理,以大明律为准;
反正二十一条是什么样,这份大明-朝鲜友好互助条约就是怎么样的,只不过其中许多东西都改头换面了一番,变得好看了一些而已。
更重要的是,朝鲜很容易的就接受了这一切——朝鲜原本就是大明的藩属,这些条款跟原来的区别并不大……
除了《大明-朝鲜友好互助条约》的达成之外,另外一件让杨少峰感兴趣的事,则是足利义持那个傻缺不知道是抽疯了还是被刑部员外郎吕渊给忽悠傻了,又或者是被他听到了什么风声,居然派了萨三州刺史岛津滕存忠来大明进表谢罪。
“日本蕞尔小邦,自臣祖父以来受朝廷命,沾被恩德不敢背忘,比因倭寇旁午遮遏,海道朝贡之使不能上达,臣自知有负大恩,而境内之人肆为鼠窃者,皆无赖逋逃之徒,实非臣之所知。既尽为天兵所擒,皇上天地之量,父母之恩,曲赦其罪,悉皆遣还,臣之感戴莫尽名言,伏望贷臣之罪,自今许其朝贡如初,不胜虔恳之至。”
跪的很整齐,舔的很用心,以至于朝堂之上许多大佬都开始替倭国说话。
可惜的,这些大佬们前脚还在劝朱老四“准其所请”,结果后脚就被倭国狠狠抽了一耳光。
永乐十六年五月癸丑,金山卫上奏,有倭舡百艘,贼七千余人攻城劫掠……
源义持在四月末的时候上表谢罪并请恢复朝贡,五月初的时候就有倭寇跑去金山卫攻城劫掠,从时间上来判断,大概就是源义持前脚派出了使者,后脚这些倭寇就跟着出发了。
这就乐呵的很了。
跟没有倭患的螨清不同,倭患这个概念几乎是从朱重八时期开始,一直贯穿到朱由检挂在老歪脖子树上的那天,虽然中间消停过一段时间,但是也没消停几年。
当然,人家螨清没有倭患并不是因为海防有多牛逼,吓得倭奴不敢来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建奴沿海迁界,生生把一个海岸线最长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内陆国家。
所谓沿海迁界,简单来说就是螨清划定一个濒海范围,从濒海三十里左右,到濒海四十里、五十里、乃至到二三百里不等,设立界碑,乃至修建界墙,强制处在这个范围内的沿海居民迁移,有敢不迁移的,杀无赦,有敢越界的,也杀无赦。
总之,让距离海边三十里到二三百里不等的整个沿海地区都成为一个无人区,如果螨清统治者觉得迁海的距离太近,还会下令迁的更远一点。
还有,沿海迁界绝不是像《糠稀王朝》里面演的那样儿,姚启圣这个老瘪犊子在海边演上一出戏,老百姓就跪在他的身后同意迁移,清军还他娘的用轿子抬着老大娘。
那是扯王八犊子的,是一些贱人搞出来美化某些王八犊子的。
“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石之粮,饿殍已在目前……”
也就是迁的时候,沿海居民就死了超过一半,剩下百分之二十不到的人,就算能够到内地,离饿死也不远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