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咸鱼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伊逍指了指船上的一众水水,问道:“他们呢”

    吕渊摇了摇头,叹息道:“船上如何带得这许多棺枢我等三人有此待遇,已是不易,他们……也只能任其漂泊了。”

    熊处默忽然问道:“倘若没人发现我等的棺枢,或者发现了也只是取走银牌而不将我等置于山崖,又该如何”

    吕渊顿时沉默了。

    又能如何还能如何

    沉默了半晌,吕渊才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倒也不至于。凡是出海的渔民都知道这条规矩,若是见到了使臣的棺枢,不仅可以取走上面的银牌,回头还可以找官府领赏。若是知而不报,徒岭南三年,所以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想了想,吕渊又安慰道:“而且出海这么多次了,倒也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大抵是托了朝廷威福与祖宗护佑。”

    伊逍在旁边嗯了一声,说道:“我等不过是前往倭国,便有这许多的事,也不知郑和郑公公远下西洋,又该是何等场面”

    “一样的。”

    吕渊说道:“郑三宝所带使团虽众,却也是使团,规制与我等一般,故而船上也与我等一般,有着这些预备。所不同的是,不过是他的舰队大了些,棺枢预备的也多一些罢了。”

    伊逍点了点头,将目光投向熊处默,说道:“如果,我是说如果,真的遇到了这种情况,你记得先把我宰了再放进去,我可不想活活的憋死在棺材里。”

    熊处默嗯了一声道:“你放心,锦衣卫杀人,向来干净利索,绝不会让你感到痛苦。”

    吕渊瞧了瞧二傻子一般的伊逍,又瞧了瞧狗熊一般的熊处默,机智的闭上了嘴巴——就不能盼点儿好彼其娘之!不当人子!

    过了半晌之后,吕渊才再一次开口道:“其实也没什么,左右没几天的时间,我等运气还不至于差到那个份上,等着宣完了旨意,我等便可归国了。”

    说完之后,吕渊又瞧着伊逍,问道:“倒是伊翰林,为何非得揽下这般差事”

    伊逍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道:“我就是好奇,我家师尊为何对倭国念念不忘若说喜爱倭国,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可要我师尊也未曾与倭奴结过什么仇怨,却不知哪儿来的这么大恨意

    师尊说过,什么时候都不能光凭着猜测就下决定




第一百九十七章 勿动,动则灭国!
    大明人和倭奴的区别,在跪和拜这一礼节问题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按照朱重八定下的规矩,凡大明百姓,哪怕是见到皇帝,也是至多四拜,而且拜的姿势还有两种说法。

    首先是拜伏于地,这种姿势虽然和跪姿看起来差不多,但是拜姿实际上是从传统的正坐姿势演化而来,不存在跪的含义,拜下去的时候,双方垫于额前,头不碰地。

    另外一种拜,则是百姓见官、下官见上官、官员平时见皇帝的拜姿,严格说起来只能说是作揖鞠躬,身子要直,行揖礼的手要深,尽量接近地面,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拜姿。

    而跪,则是像眼前的倭国国主躬仁称光天皇和源义持一样的姿势,屁股要撅起来,双手要放在脑袋的两侧,头要深深的触在地上以示恭敬。

    倭奴平时什么鸟样儿不太清楚,但是在迎接代表了朱老四的伊逍等大明使臣时,则是和朝鲜国主迎接大明使臣的时候一样,不仅要跪,而且要跪的整整齐齐。

    眼看着躬仁称光天皇和源义持老老实实的跪伏于地,后面又呼啦啦跪了一片,除了那些充做仪仗的所谓足轻之外,基本上就没有一个站着的倭奴了。

    伊逍瞧了瞧躬仁称光,又瞧了瞧源义持,翻身下马后便和吕渊还有熊处默一起走到了躬仁称光天皇的身前。

    从吕渊的手中接过圣旨,伊逍便朗声道:“有旨意!”

    躬仁称光和源义持老老实实的再次跪拜,嘴里喊道:“下国小臣,恭聆上谕!”

    伊逍点了点头,展开圣旨,朗志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倭寇屡禁不止,乃是你倭国国主与大臣等未尽人臣之责,数次遣使斥责,尔等却无视朕一片苦心,实在有负圣恩!

    今番最后一次警告,若再有倭奴扰我大明疆土百姓,凡被捕者,尽蒸之,朕亦会亲提大军问罪于你倭国!

    另外,自永乐十六年起,倭国割让岛根以南至九州岛为大明所属,岛上倭民由倭国自行迁出,待天兵至,即行交割!钦此!”

    读完了圣旨,伊逍的脸上忍不住浮现出一丝冷笑,说道:“躬仁国主,还不接旨”

    躬仁称光心中憋屈万分。

    名义上的倭国天皇,实际上屁用没有,这些个所谓的幕府,又有谁把自己当回事儿了如今大明派使前来,自己还得挨骂

    挨骂也就算了,还得割让那么一大片土地再往北一点儿,就到京都城下了!我干脆把京都都割让给你们呗

    心中这么一憋屈的时间,躬仁就错过了接旨的时机,伊逍手里拿着的圣旨就这么悬在了空中。

    源义持悄然抬头望了一眼,见躬仁傻了巴唧的跪在地上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当即便膝行两步,打算先替躬仁把旨意接下来再说其他的。

    如果正常来说,管事儿的是源义持这个室町幕府将军,整个倭国现在也是他说了算,他来接这个旨意,其实也没什么问题。

    然而操蛋的是,偏偏躬仁才是名义上的倭国天皇——他不接旨,源义持来接

    伊逍顿时就想起来杨少峰所说过的话。

    “倭奴之属,尚不如禽兽。禽兽尚有反哺跪乳之行,倭奴不如之,得中原教化至今,不思回报,反而任由倭寇横行,无礼无仁无德无义至极!”

    自所谓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伊逍当下也不废话,直接把刚刚卷好的圣旨塞回吕渊手里,顺手便从熊处默的腰间抽出了腰刀,直接向着躬仁称光的脖子劈了过去!

    如果论到杀人的手法,那么只有过杀鸡和看人杀猪经验的伊逍显然算不上什么好手,比之熊处默这样儿的锦衣卫就更加算不得什么了。

    但是这些用新炼出来的好钢打造出来的刀,其质量和锋利程度却弥补了伊逍手法上的不足——刀至人头落,无头的脖腔之中鲜血狂喷,溅了伊逍一头一脸!

    颤抖着的刀尖指向源义持的脖子,满脸鲜血,狰狞如魔王的伊逍冷哼一声道:“倭国国王躬仁称光不臣,今已伏诛,源义将军,你来接旨”

    源义持呆住了。

    实际上,呆住的不仅仅是一个源义持,包括在场所有的倭国人,甚至是吕渊和熊处默都被惊呆了。

    惊呆的吕渊心里闪现过无数个名字,从陈汤到傅介子再到王玄策,最终定格在伊逍这个不起眼的名字上面。

    同样被呆惊的熊处默反应倒是快了一些,直接挥手命身后的锦衣卫抽刀在手,只等着倭国士卒靠近便要大杀一场。

    伊逍动了动刀尖,瞧着缓缓靠近的倭国士卒们喝道:“天兵将至!勿动,动则灭国!”

    说完之后,伊逍望着当真停下脚步的倭奴士卒,用刀刃在源义持的脖颈处比划了一下,冷哼一声道:“源义将军也不打算接旨”

    源义持不知道自己该不该指旨——指旨,就要动,一动,这刀就有可能把脖子给划掉,而且接旨就代表着认怂,不仅要割让大片的土地,而且倭国以后也彻底抬不起头来了。

    不接……躬仁称光的脖子到现在还在流血……

    眼见着源义持也傻跪着,伊逍又大喝一声道:“若不接旨,今日尽屠你倭国朝堂上下,天兵至日,倭国上下俱为齑粉,鸡犬不留!”

    &nb



第一百九十八章 请诛夏原吉!
    直到连胆汁都吐了出来,实在没什么东西可吐了,伊逍也算是彻底缓过来了,挣扎着站起身来,伊逍向着吕渊和熊处默拜道:“多谢吕行人和熊百户,若非二位在,伊某身死多时矣。”

    吕渊一把扶住伊逍,说道:“下次若再有这种事情,伊翰林还是多多考虑一些,莫要这般冲动了。不对,没有下次了,下次出使,老夫无论如何也不跟你一起了!”

    熊处默道:“怕倒是不怕,可是你下次一定要提前说一声,省得兄弟们仓促应对。”

    瞧了瞧伊逍,又瞧了瞧吕渊,熊处默又接着说道:“吕行人也不用怕,就算那些矮矬子们敢冲上来,俺也会护得你们周全!”

    吕渊呵的冷笑一声,反问道:“当时倭奴有多少就算你锦衣卫能以一当十又如何或者说,如果你护不住我等,又该如何”

    熊处默挠了挠头发,说道:“吕行人放心,旦凡锦衣卫里还有一个人活着,就不会眼看着你被倭奴给杀掉,如果我们锦衣卫都死光了,那我就没办法了。”

    被熊处默的回答给气笑了,吕渊干脆不再理会这个憨货,转而对伊逍拜了一拜,说道:“无论如何,哪怕回去被陛下斩首示众,吕渊也感念伊翰林大恩!”

    熊出默疑道:“吕行人莫不是傻了如果咱们被陛下斩首,那就是他伊翰林害的,你还要谢他”

    吕渊瞪了熊处默一眼,说道:“你懂什么正所谓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此番倭国之行,千百年后也会有人记得我吕渊曾随伊翰林一起出使倭国!”

    抓着熊处默递完来的水袋咕咚咕咚灌下去好几口,伊逍抹了抹嘴角,哈哈大笑道:“强汉有傅介子杀楼兰王,大明亦有我等杀倭王,值!”

    说完之后,伊逍又忍不住叹了一声,说道:“现在想想,倒还是有几句话没来得及说,否则我等更添三分气势,倭奴更丧十分胆量!”

    熊处默好奇的道:“什么话这么重要”

    伊逍拍了拍脑袋,说道:“若是换成师尊在此,定然要说一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悬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今汝倭国欲试我大明兵锋耶

    若如此,我又何必挟持那源义持,反倒是那倭国上下会老老实实的恭送我等归国。”

    吕渊和熊处默互相瞧了一眼,又各自转开了目光瞧向别处,干脆都不再看伊逍。

    ……

    吕渊和熊处默不想理会伊逍这个装逼犯,而大明皇帝朱老四却对伊逍很感兴趣。

    伊逍,男,洪武三十二年顺天府生人,未曾婚配,父母俱在。永乐十年中秀才,十三年会试后拜入杨少峰门下求学,永乐十五年顺天府乡试解元,十六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编修翰林,永乐十六八月初五奉诏往倭国。

    永乐十六年九月初一至倭国,宣诏之后当众斩杀倭国国主躬仁称光天皇,挟持倭国幕府将军源义持,并称:勿动,动,则灭国!

    永乐十六年九月初一,乘船往朝鲜补给,同日,复归天津卫。

    朱老四在大殿里来回踱着步子,过了半晌之后才忽然对侍立在侧的白庚说道:“换成是你,你会如何”

    白庚琢磨了半晌,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不如伊逍师兄果决,似倭国这般情况,臣只会陈之以利害,从而挑动倭国王室与幕府相争。”

    朱老四嗯了一声,又接着问道:“倘若倭国王室不争,又该如何”

    白庚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倭国王室争与不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幕府会怎么想,只要让人找到证据,证明倭国王室打算除掉幕府,那么幕府就会为了自保而先行动手。

    同样的,这些证据可以拿给王室去看,证明幕府打算取王室而代之,那么王室同样会为了自保而与幕府相争。

    臣记得黄学士曾经说过,彼分则易制,一则难图,只要倭国王室与幕府不合,我大明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瞧着振振有词的白庚,参加朱老四这次闭门小会议的一众大佬,如杨荣、金幼孜、夏原吉、吴中、张辅等人,都是死死的低下头,强行忍着想要狂笑的冲动——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古人诚不我欺!

    朱老四黑着脸道:“果然,你们两个师出同门,学来的也尽是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枉他杨癫疯还自称什么正人君子,君子可是这般模样的”

    白庚躬身道:“启奏陛下,伊师兄当众斩杀躬仁称光,使倭寇再不敢正眼瞧我大明,英雄也。”

    朱老四显然不太想继续这个话题,闻言也只是嗯了一声,转而又对杨荣问道:“依杨卿之见,倭国之事又该当如何”

    杨荣躬身道:“启奏陛下,《书》曰:有备而无患。伊翰林既然斩杀倭国国主,那么倭国接下来的反应无非就是两种。

    其一,倭国幕府忍不下这口气,或举国来攻,或暗中支持倭寇,使其为患我大明海疆。

    其二,倭国幕府强行忍下这口气,另立新君,然后老老实实的迁走岛根以南的所有倭国百姓。

    臣以为,应当抽调部分边军,充入备倭卫,以防倭寇生乱,



第一百九十九章 要做主人喜欢的忠犬!
    在朱老四看来,倭国如果不愿意割地,那就打到他愿意,如果倭国直接就同意割地,那就先占了石见银山。

    至于劳工问题,朱老四觉得其实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先不说倭国会不会迁移倭国百姓,就算他们把倭国百姓都迁走了又能怎么样大明之前不是赦免了一大批的贱籍这些原本就没有土地的人,不正是最好的劳工

    如果表现的好,再把这些人往岛根那些地方一扔,给他们分配土地,等过上个百十年,那里就是大明自古以来的固有领土!

    然而令朱老四等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伊逍前脚带人跑路,干仁后小松上皇后脚就带着躬仁称光的尸首找到了源义持,他需要源义持给他一个交待。

    不可能好处全让足利家全占了,而死人的事情却由天皇一系来承担。

    只不过,被怒火和心痛给冲昏了头脑的干仁显然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自打幕府这个玩意出现之后,别说是幕府的那些将军了,就连倭国的民间也不太把天皇当回事儿,甚至有武士对着天皇的车驾射箭,把车驾掀翻后再把公卿们暴打一顿的事情。

    倭国的士人阶层甚至有一种说法:“如果没有天皇不行的话,就用木雕一个,或以金铸一个,把活的天皇流放到别的地方去,省得惹麻烦。”

    另一种说法就更扯蛋了,一度有“凤凰生末世,落魄亦堪悲;雉鸡遭野火,被逐无巢归”的说法。

    面对着找上门来的干仁后小区,原本心情就不太好的源义持显然不太感冒,让人将躬仁称光的尸首抬出去之后,源义持就恶狠狠的盯着干仁后小松道:“上皇不止一子,死一个躬仁称光,不是还有伏见宫彦仁皇太子么如果彦仁也死了,不是还有一休宗纯这个私生子么”

    “ばかやろう!”干仁后小松气得破口大骂:“原本就是你惹出来的麻烦,才导致了称光身死,如果你不能给我一个交待,那么我就给你一个交待!”
1...6970717273...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