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咸鱼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这块长五丈余,阔约一丈的丹陛石,重量怎么着也得在三十到五十万斤之间,不过是大了些这是人力可以运输的

    杨三自然也看到了一休宗纯眼里的怀疑。

    只不




第二百零五章 上担架的一休
    先铺路再浇水成冰的方法,理论上来说,是可以用在大多数的建筑材料运送上的,尤其是丹陛石之类的玩意。

    一休宗纯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笑着道:“从来没有感觉像现在这么充实,现在的我,已经告别了过去的我。”

    尽管没听明白一休宗纯在说些什么,杨三还是笑了笑,说道:“努力吧,后面还有丹陛石要运送,等着这些都完成了,估计也就到了小年,到时候我带你好好在顺天府里走走。”

    一休宗纯一愣住,反手指着自己,问道:“我可以在顺天府里走走”

    杨三认真的点了点头,说道:“没错。你这段时间一直都很努力,我能看得到。我会去找上面的人申请给你放几天的假期。”

    一休宗纯顿时就激动起来。

    在工地上当了差不多一个来月的劳工,一休宗纯的心里很清楚,工地上这些管控着“劳工”的工头是可以替自己手下表现出色的劳工申请假期的,每个月可以申请一天到两天不等的假期。

    只不过,人有亲疏远近,这些工头们也不例外,假期大多数都被分配给了那些大明各地来服劳役的囚犯,倭国和交趾劳工们基本上捞不着休假的机会。

    至于那些普通的大明百姓,则是没人能替他们申请假期——只要他们自己不在乎工钱,想什么时候休息就什么时候休息,根本就没人管。

    眼见着如今这个好事儿落在了自己的头上,一休宗纯的心里既有被人赏识的激动,也有即将休假带来的兴奋。

    只不过,转念一想,一休宗纯的心里又充满了失落感。

    “劳工”和劳工是不一样的。

    大明的囚犯劳工有工钱可以拿,哪怕比普通的大明百姓能拿到的工钱少了许多,可是那也是有工钱的。

    而跟自己一样的这些“劳工”,则是没有一文钱的工钱可以拿,吃住方面比起那些大明的囚犯劳工都要差上许多。

    一休宗纯有时候都特别痛恨这些囚犯劳工,恨他们不争气,恨他们给大明抹了黑,更恨不得把自己的身份和他们换一换,自己一定老老实实的遵守大明律!

    眼见一休宗纯的神色有些黯然,杨三好奇的问道:“怎么了”

    一休宗纯双手合什,念了声佛号,说道:“从倭国出来之时,身上便没有带上钱,如今有了假期,其实也无处可去。”

    杨三哈哈笑了几声,从袖子里掏出一串串着绳子的铜板,拍到了一休宗纯的手里:“我还当你是想家了,想要回倭国瞧瞧呢。如果是想家,那两天的假期可不够用。

    不过,如果是钱的问题,你就不用担心了,我特意向上面申请了一贯铜钱,这是奖励给你的,只要不大手大脚的花销,这一吊钱也够你使好久了。”

    杨三倒是没有忽悠一休宗纯——按着现在的物价,这一千文钱大概可以买到四百斤米,或者8斤上好的猪肉,又或者五十斤的猪,又或者二十多只活肥鸡。

    一休宗纯打量着手里的铜钱,忽然就感觉有些不舍。

    这可是自己流着汗水换来的,一枚铜板上面不知道沾了多少汗水,若是就这么花了出去,未免太过于败家

    杨三自然不知道一休宗纯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只是拍了拍一休宗纯的肩膀,说道:“走吧,后面还有许多活要干呢,就算要出去逛逛,也得过几天休假了的。”

    几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杨三告了假,便带着一休宗纯和其他几个“表现好的劳工”离开了工地。

    换上了杨三给的一身便装,怀揣着杨三给的一千文工钱,一休宗纯头一次能站在工地的外面,打量着眼前的工地。

    跟地小民寡的倭国不同,大明实在是太大了,光是这眼前尚未竣工的皇城,就已经快要赶上倭国的整个京都了——在整体的都城规划中,皇城占据的面积并不大,连十之一二都不到。

    站在一休宗纯的身旁,杨三忍不住笑着道:“眼前的皇城,大概还有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就能完全竣工,剩下的就是外面需要营造的部分了。实际上,整个都城想要完全竣工,还需要十几年的时间才行。”

    一休宗纯无言以对。

    曾经央着杨三替自己寻来不少书看的一休宗纯根本就想象不到,或者说出身于倭国的他根本就无法想象,书里面写的那些几十万人的战争究竟该是个什么场面那些动不动就千万里之遥的路程到底又该有多远千仞万仞到底又是什么个概念

    偏偏这些又是真实存在的。

    一休宗纯记得很清楚,自己曾经在闲聊的时候试探着问过杨三一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也关系着自己如果能回到倭国,又该怎么去做。

    如果有几百人甚至是几千人起兵造反,官府要花费多大的代价才能将之平定

    一休宗纯至今都记得杨三当时满头雾水的表情,还有语气中的疑惑:“随便两个庄子都能拉出百十号人械斗,几千个人说造反那也能叫造反

    当然,如果一定要说这是造反的话也行,而且这几千个人都是青壮的话,再略微裹挟一些平民进去,人数很容易就能扩展到几万。

    然而普通的,没有经受过训练的青壮和平民,数量



第二百零六章 朱老四:闲的难受
    所谓“表现好的劳工”,基本上就是纪纲特意按照杨少峰的要求挑选出来的几个锦衣卫校尉,然后这些人就顺理成章的和一休宗纯成为了朋友,并且被杨三“挑选”出来,给他们和一休宗纯一起“放假”,让他们好好逛逛顺天府。

    然后一休宗纯知道了很多以前从来都不知道的事情。

    比如大明的百姓不需要缴纳民赋民税,因为大明皇帝朱老四下旨免除赋税,只要大明还存在一天,大明就不会收取民赋民税。

    比如大明的百姓再怎么穷苦,也一样能看得起病,就算死了也会有人埋,因为大明有惠民药局和漏泽园之类的福利待遇。

    比如大明的读书人不能讨论政治,但是寻常百姓们却可以议论政治,也可以堵着皇帝的家门口去骂皇帝,因为这是大明开国皇帝允许的。

    然后一休宗纯就越发的不满,就连刚开始时那激动的心情都激动不起来了。

    同样是平民,大明的平民百姓福利待遇之好,是倭国百姓无法想象的。

    看病死了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倭国平民还指望幕府替他们拿钱看病

    骂皇帝骂个武士都有可能被人一刀给宰了,骂幕府更是有可能连累一家老小。

    就连幕府、大名、武士们都能骂的倭国天皇,也不是平民百姓可以骂的,骂了一样有被人宰掉的风险。

    逛了半晌之后,一休宗纯就再没有逛下去的兴致了,早早的回了工地上,一休宗纯就寻到了杨三,行了礼之后问道:“一休有许多疑问,望杨三哥能替我解惑”

    杨三好奇的道:“什么疑问估计我读的书还没有你读的多,我能替你答疑解惑”

    一休宗纯道:“我想让倭国百姓不用再像现在一样饱受欺凌,我想让倭男百姓也能吃饱穿暖,我想让倭国举国内附大明。”

    当一休宗纯将心里的疑惑说出来之后,杨三却笑了:“这你就问错人了。我大字不识得几个,这些问题你来问我,却不是难为我么”

    想了想,杨三又接着说道:“这样儿吧,改天我去寻伊逍,看看他是否愿意来跟你说说话,如果他愿意的话,你倒是可以向他请教一番。”

    一休宗纯迟疑道:“可是高天原神使伊逍伊相公想不到杨三哥竟识得这般人物”

    杨三呵呵笑道:“伊逍是我家少爷的学生,当初也是一起厮混过的,我在他那里,倒也有几分面子。今天毕竟是小年,该休息的还是要好好休息,等年后再上工。”

    工地的一处小楼上,朱瞻基笑眯眯的道:“按你的说法,这一休宗纯是已经坐上了轮椅,甚至是直接躺在了担架上,那你下一步准备怎么办”

    杨少峰轻轻晃着手中的葡萄酒,淡定无比的说道:“再等等,等伊逍跟他好好聊聊天,等他彻底坐稳了轮椅之后,就找个理由把他放了,让他回倭国。”

    说完之后,杨少峰又有些嫌弃的说道:“你别看倭国地方不大,可是那边乱七八糟的破事儿却不少。

    南朝,北朝,幕府,各地的大名,这些乱七八糟的势力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等一休和尚回了倭国,到时候就有乐子看了。”

    朱瞻基不以为意的道:“那是他一休宗纯的事情,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杨少峰哼了一声,说道:“怎么没有关系他想要干掉倭国的天王和幕府还有那些大名,就得起兵造反,起兵造反的前提是有兵,然后得有武器和银子,要不然谁愿意跟着他造反”

    朱瞻基道:“纪纲啊,回头让纪纲派人去联系一休宗纯,卫所淘汰下来的那些兵器卖给他,这种事儿本来就是锦衣卫擅长的。”

    ……

    永乐十六年腊月二十七,朱老四下旨大赦天下,凡十恶不赦之外,并且已经在顺天府工地上服役的囚徒,一概赦免其罪行,许其归家。

    一休宗纯有幸得到了这样儿的一个名额——按照杨三的说法,一休宗纯是个和尚,又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拐卖到工地上,到工地上之后也尽心尽力的干活,看得杨三都不忍心了,所以替他争取了放归的名额。

    不知道有多少人暗中羡慕着这个好运的倭国和尚。

    杨三不仅仅替他争取到了放归的名额,还替他争取到了五两银子的遣散补贴,这五两银子已经足够一休宗纯活上好长一段时间了。

    然后一休宗纯就带着这五两银子,又带了一个潜心向佛的“好朋友”,一起向着登莱卫而去。

    一休宗纯打算回倭国去,他要解救倭国的百姓于水火,他要带领倭国的百姓反抗倭国天王和幕府,他要带领倭国的百姓内附大明。

    这是他所能想到的,通往天堂的最快捷径。

    ……

    永乐十六年十二月底,一年一度的盘点之后,朱老四意外的发现,大明的国库里面有了许多的银子,而民间丁口也增加了三百多万。

    要知道,民赋民税已经被彻底免除了,这也就意味着,这许许多多的银子,基本上都是银行用宝钞兑回来的,或者是商税之类的。

    而民间的丁口,则更加的神奇了——持平了



第二百零七章 望海埚之战
    跟张辅的英国公一系类似,沐英的黔国公一系也是对老朱家忠心耿耿战死到最后一人,末代黔国公沐天波随永历帝朱由榔一起死在缅甸。

    现任黔国公沐晟的爹叫沐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朱英,是朱重八的养子,洪武九年以副帅之职随邓愈征讨吐蕃,因军功被封西平侯,赐丹书铁券。

    洪武十四年,沐英与傅友德、蓝玉率兵三十万征云南,此后一直镇守云南,直到死后被追封为黔宁王,这也是为什么渣某庸在小说里称黔国公为沐王府的根由之所在。

    洪武三十一年承袭西平侯爵位的沐晟跟朱老四的关系不错,只不过能力稍微差了些,不仅比不上已故的黔宁王沐英,甚至可能比不上他的异母兄长沐春。

    永乐四年,朱老四命沐晟为征夷左副将军,与成国公朱能分兵进攻安南,沐晟从云南进攻,朱能从广西进攻。但朱能在途中因病去世,当时还是新城侯的张辅接替其职,两人在白鹤会师,打下重镇多邦,并擒拿黎季犛,论功封黔国公。

    后来交趾的简定复叛,朱老四合计着上一次怼交趾的时候就有沐晟,所以干脆让沐晟佩征夷将军之印率军征讨。

    结果就是双方在厥江大战,沐晟战败,然后张辅率军与沐晟合讨交趾,生擒了简定送到京师。

    之后张辅回到京师,留沐晟继续搜捕陈季扩,沐晟多次战役都不能攻下。张辅再次率军出师与沐晟会合,一直追击到占城,擒获了陈季扩,之后才班师回朝。

    简而言之,就是沐晟打仗的本事不怎么样,好几次都是靠着张辅帮忙,才算是在云南和缅甸站稳脚跟。

    但是人家沐晟命好——富州的蛮族叛乱,沐晟率领军队前去围剿,还没等进攻,派人前去晓以大义,竟然令他们投降了……

    另外,干缅甸很容易,朱老四也从来就没把缅甸当个事儿,所谓的改土归流,其实根本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麻烦,尤其是当大明正如日中天的时代。

    这时候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民族意识,大明的兵力正好又处于最强横的时期,如果能拿到大明户籍,从此成为大明百姓,享受着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待遇,那些穷鬼们会毫不犹豫的干掉他们以前视若神明的头人。

    所以,整个改土归流里面最为麻烦的,其实就是怎么把消息传出去,让那些土人们知道,只要干掉了头人,他们就能成为大明的百姓。

    而造成这个麻烦的,就在于语言不通——让顺天府的百姓云云南,基本上就是一种他说什么别人听不懂,别人说什么他也听不懂的状态,就算双方都用凤阳官话来交流,最后也逃不开鸡同鸭讲的结果。

    但是,大明有沐晟,有黔国公府统率的那些将士。

    这些人在云南扎根几十年,他们跟当地的土人们沟通起来不会有任何的压力,要比朝廷单独派员过去更加的靠谱。

    所以现在一听到要搞缅甸,张辅觉得干脆把沐晟给喊过来问问算了。

    ……

    朱老四想要把沐晟给弄来顺天府,首先得派人去云南宣旨,然后沐晟再做好准备之后起程出发,等沐晟到了顺天府,时间就已经到了六月中。

    而此时的朱老四,已经顾不上沐晟了。

    永乐十七年六月初,锦衣卫比辽东总兵官刘江先一步得到消息,探知倭寇两千余人聚集在望海埚东南的王家岛上,准备去金州卫劫掠一番。

    所以当总兵官刘江整军备战的时候,朱老四派出去的使臣伊逍也到了望海埚。

    伊逍很佩服刘江。

    真正的说起来,跟朱重八活着的时候不同,朱老四的时代,大明很多战功赫赫的武将其实并不太出名。

     




第二百零八章 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
    永乐十七年六月十五日,天色刚刚亮起来,一千五百多个倭寇就在龟田小次郎的带领下直扑望海倭而来。

    手里有钱有粮,手下又有近两千倭寇的龟田小次郎最近很膨胀。

    朝鲜的守军并不比倭国的足轻们强到哪儿去,基本上一个冲锋,这些守军就会崩溃,然后放任倭寇劫掠百姓。
1...727374757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