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历史聊天群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缕烟丝
“朕,是考虑到几十年后,大秦或许应该迁都一下。”
嬴政还真是想得远啊。
几人来到一处亭子坐下。
闻言,王宇都不知道说什么了,“几十年后的事情……有点远啊……到时候再说吧。”
说着,看了嬴政一眼,问道:“始皇帝陛下,难道不打算扩张大秦版图,去征服世界……如果大秦版图扩大,到时候迁都就很有必要了。”
要想征服世界,恐怕只能在越早的历史世界,越能实现。
像华夏帝国现在所处的历史时间,西方世界已经不弱,而且开启了殖民地步伐……这种背景下,想要征服世界,太难。
历史上,殖民地统治,一战,二战,都失败了……足以说明问题。
因为,如今世界各地的历史悠久,有了自己的名族和国家意识,尤其是思想的解放,使得任何人想要征服世界,变成了妄想!
当然,即使在大秦朝,大秦统一六国就用了那么久的岁月,想征服世界,又何其困难!
另外,就是“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即使版图再大,若是不能很好的统治,最终都会分裂!
王宇问嬴政,也只是随意问问而已。
“呵呵……世界很大,而且通过历史聊天群还可以前往不同历史的世界,朕自然好奇。”
嬴政停顿了一下,然后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将来,朕肯定要到世界各地看看……但是,目前而言,朕需要把大秦治理好,消除六国余孽,然后先把大秦的版图向东,向南扩张,至少要比将来的华夏版图大……然后,等民富国强时,再派人到世界各地去看看。”
原来,嬴政已经有了打算。清楚目前稳定大秦,使民富国强,才是最重要的。
同时,嬴政还说道:“但愿历史聊天群一直会存在,朕能不断获得万寿果,不然怎么去征服世界……对了,万寿果的事情,将来还要群主照顾一二才是。”
这次没有抢到万寿果,嬴政也有些遗憾的。
“哈……未来你们这些皇帝累计影响力值都超过了一亿,万寿果刷新时,我就不能屏蔽你们了……哪里还需要我照顾!”
说起这件事情王宇就不舒服。
自己可是群主,但是权限不大啊!
这种事情,嬴政何曾不明白,笑着道:“以后历史聊天群的群成员必定会越来越多,其中累计影响力值很难达到一亿者,恐怕不少……到时候群主只要屏蔽他们,我等获得万寿果的机会,便会更多!”
王宇撇了撇嘴,心道:坏人让我来做,好处让你们得,我傻啊!
损己利人的事情,不好做!
王宇敷衍道:“到时候……再说吧。”&
第121章:女进士?
华夏帝国,第一次科举,一共六百多人参考,考试时间为四天。
第一天是经义和策论。
第二天是吏部和户部的考卷。
第三天是刑部和兵部的考卷。
第三天是礼部和工部的考卷。
四天科考时间刚好结束,但距离放榜的日子还有数日时间,参加科考的考生依然停留在京城内。
这段时间内,毫无疑问,科考是京城最大的话题。
十年寒窗,但求一朝进士!
但这次科考十分特别,首先参考之人,不问出生,不问男女,不问功名,只要符合条件都能参加科考。
其次,科考答题不再强行要求“八股文”,而且考题有不少出乎意料的地方,比如策论题目。再有,就是六部各出了一套考题,虽然是选考,但绝大部分人,都选择了试一试。
不试
万一错过机会呢
六部既然出了考题,自然有其用意,考生们不得不防。
太多的变化,虽然之前“华夏报”已经提前有报道,但是真的经历过后,让许多考生措手不及,担心不已。
不一样的科举!
看起来唐突,但是因为华夏帝国是新的王朝,有新的制度,人们还能理解。
今日!
是华夏帝国第一次科举结束后的第一日,正好是华夏报的月报发行的时间。
这一期的华夏报月报,当然是以这次科考为主题。
……
醉仙酒居,这几天也是大出风头。不是因为它的名字和背景,而是因为里面的特色菜和特殊的酒,以及搞出来的促销活动。
科考结束,考生们彻底放松起来。接下来就是等待放榜,今日有许多考生进入了醉仙酒居,因为这里针对考生的优惠要到放榜后才结束。
优惠力度之大,比在其他客栈还要便宜,因此从这一点上就吸引了许多考生前来。
醉仙酒居,第三层现在也没有完全开放,九间单独的雅间,只开放了三间。
不是有钱就能在第三层楼上用餐的,需要有特殊的身份和背景才行。
今日,醉仙酒居三层楼开放出来的房间,都有人在。
其中的一间雅间中,全是年轻的女子,一共五位。
她们就是这次参加科考的九位女子中的五位,其中包括冯萱萱和任彩依两人。
她们之所以会到这里来,就是冯萱萱提议的,也是她请客。
“姐妹们,你们看看,这卡片,很好看,很特别吧!”
冯萱萱手里拿着一张精美的卡片,就是凭借这张卡片,她才能到醉仙酒居第三层楼来用餐。
她父亲是明朝的驸马,母亲是公主,虽然现在是华夏帝国了,他们家没了权势,但是之前的钱财和土地还留下不少。
加上,因为朱元璋的原因,王宇虽然剥夺了这里朱家的权势,但是却没动他们的钱财。
不但没有动,而且还有一些照顾。
冯萱萱手中的卡,就是王宇从现代世界定制的贵宾卡,专门用于醉仙酒居的,他拿出一部分贵宾卡交给朱标,让他安排给这里朱家的人。
于是,冯萱萱家就得到了一张醉仙酒居的贵宾卡。
凭借这张贵宾卡,在醉仙酒居会享受优惠,更重要的是可以在醉仙酒居的第三楼用餐,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今日,不知冯萱萱来了,她的两个哥哥约了一些朋友也来了,就在隔壁房间,只是卡在她手中。
“好精美!”
任彩依和冯萱萱这几日已经比较熟了,她接过卡片仔细看了看:“一定很珍贵吧,你带出来不拍弄丢了”
“当然很珍贵,我是好不容易才拿到手,不过,回去后就得上交。”
冯萱萱脸上透着骄傲,对于他们家如何得到这卡的,她也知道。
那可是得到大明王特殊照顾的人家才能得到的,十分珍贵。
而且听说,京城其他朱家的人也有。
 
被屏蔽的章节在作品相关内
不知道为什
第123章:翰林院(一)
华夏帝国,第一次科举结果,三甲榜单已经张贴出来,同时在最新一期的“华夏报”也有报道。
此次华夏帝国第一次科举三甲,一共一百六十人,其中一甲三人,二甲五十六人,三甲一百零一人。
特别的是,一甲三人,状元,榜眼,探花中,探花是女子,名为宋钰瑛。
除此之外,二甲有两位女子,是任彩依和冯萱萱。三甲中也有两位女子,分别是徐文秀和谭敏。
也就是说,华夏帝国第一次科举,一共九位女子参加科考,就有五人名列三甲!
而这次科举一共六百多人参加科考,三甲一共才一百六十人,比列不大不小。
女子,破天荒的可以参加科举,而且还有五人及第,更令人震惊的是探花还是一位女子。
这一点,成为最近的一个热点话题,许多人震惊,有不少人心中对此很是质疑,尤其是那些十分瞧不起女子的人,他们觉得太荒唐,荒缪!
各种说法的都有,尤其是那些落榜的人,难免会有抱怨和怨恨的。
不过,也许是畏惧新王朝和天下还战乱,很少人会明目张胆的跳出来搞事情。
……
京城,前明朝驸马冯炳文府,近几日都是张灯结彩,一片喜庆。
因为,冯府一次出了三个进士。
大堂内,冯炳文,朱氏(前公主),和他们的儿女:冯德功,冯德名,冯萱萱,相聚在一堂。
冯炳文和朱氏两人脸上都是洋溢着幸福,自豪的笑容。
他们都没想到,自己两个儿子这次科举都名列三甲之中。很意外的是,偷偷跑去参加科考的女儿也中举了。
要说之前还对女儿冯萱萱偷偷跑去科考的事情还有责怪,现在已经化为喜悦。
冯府,一次除了三个进士,可是出尽了风头。
为此,有人更加怀疑:大明王肯定和明朝朱家有渊源,所以才照顾朱家之人,才故意任用朱家的人!
当然,也有流言飞语,说这次科举有失公允之类的。
可是,这些冯府都不太在意。
冯府三人中举,冯德功,冯萱萱名列第二甲,冯德名名列第三甲。
冯萱萱比她二哥的名次还要高不少,让其父母刮目相看,同时也让冯萱萱为此自豪不已。
“父亲,母亲,我们马上要前往翰林院,可不能迟到,把我们找来这里,有什么事”
冯萱萱心里很亢奋,心已经飞到了翰林院。
作为一个女子,第一次参加科考,还名列第二甲,还能进入翰林院……一般人都会兴奋不已,何况是她呢!
“萱萱,记住,你现在已经是有功名在身,同时作为女子,不能再像以前任意妄为,要严守礼法,懂得知书达礼,要有矜持!”
作为母亲,又是前朝公主,朱氏看起来言行举止很是端庄,尽管疼爱女儿,也为她中举而惊喜,但也担心女儿的性格,去了翰林院会不会出事。
所以,这几日不停的嘱咐冯萱萱。免得她惹事,连累一家人。
冯萱萱点了点头,但脸上却嬉笑着,一看就是没太把她母亲的话重视起来。
冯炳文看向冯萱萱,原本带着笑容的脸,变得异常严肃起来,道:“严肃,我和你们母亲所说的都是十分严肃而重要的事情,关乎冯家的未来。”
说着,抬手指了指冯萱萱:“尤其是你,把平时嬉皮笑脸都收起来。翰林院是什么地方,一步犯错就可能身败名裂,很可能诛连家人!
因此,你们到了翰林院,言行举止,千万,千万,要小心谨慎,多看,少说,小心祸从口出……”
冯炳文滔滔不绝的说着,这些话
第124章:翰林院(二)
在明朝,还没有内阁之前,翰林院是兼有内阁之职的,有内阁大学士。
到后来,内阁大学士被单独分列出去,翰林院就成了“国史院”,也就是负责国史的机构,里面的官职也都是史官。
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
翰林院设有:翰林编撰,翰林编修,翰林检讨,翰林庶吉士四大官职,官位品阶不高,五品到九品不等。
虽然因为内阁的原因,翰林院被削弱了不少。但是,其重要性依然不可忽视。在明朝,六部部官担任着,有“出自翰林”的默认必要条件。
不是出自翰林,几乎就不能担任六部尚书,侍郎等官职。
至于内阁大臣,则是出自内阁大学士,而内阁大学士,几乎都是出自翰林!
如今华夏帝国接受大明遗留下来的翰林院,因为战乱,里面剩下的人已经不多。
这也是大明王王宇把这次科举三甲之人全部允许进入翰林院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他准备开始对翰林院进行整改。
翰林院,作为朝廷人才的“储才基地”,地位十分重要!
不过,只是懂得历史,懂得如何编写历史,在大明王王宇看来,是远远不够的。
……
今日,大明王王宇带着张良,诸葛亮,陈确,于学珍,温钟瑞,汤若望等大臣们来到翰林院,就是对翰林院的重视!
将华夏帝国第一次科举名列三甲的一百六十人,以及原来在翰林院的人都召集在一起,接收大明王王宇的召见。
翰林院的所在地方的最大广场上,近两百人齐齐站在一起,大明王王宇带着大臣们前来。
首先是大明王王宇的一番励志讲话,在场的绝大部分都是第一次见到大明王王宇的真人。
大明王王宇的一头短发,格外醒目,令众人诧异:他就是大明王!
最后,此次华夏帝国科举第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三人,分别被任命为:翰林编撰,翰林编修,翰林检讨。
结束了翰林院之行,大明王王宇和众大臣纷纷离开。
新进入翰林院的一百六十人,当然是留在翰林院,先熟悉一番,然后接受翰林院安排的“培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