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历史聊天群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缕烟丝
宋钰瑛提起手中的饭盒晃了晃。
第144章:群里很热闹
华夏帝国时间,公元1645年,五月下旬。
历史聊天群内,今日人比较多些。
同时在线的人,此刻有十三人。分别是:女皇武则天,马可波罗,孙尚香,曹操,十三太保李存孝,晋武帝司马炎,新朝王莽,汉高祖刘邦,康熙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张仪,马皇后,李清照。
女皇武则天,孙尚香,马皇后,李清照四个女人正在聊天。
易安居士李清照,刚刚把最新的新作的一首词与她们分享,得到认可和称赞。
孙尚香佩服李清照的才华,称赞道:“易安居士,你真让我羡慕,作诗作词,信手拈来。”
“有何值得羡慕的”
李清照回复道:“我还羡慕你呢,女大将军,巾帼不让须眉。若是我有你那般武艺和领兵才能,一定去参军,上阵杀敌……可惜……”
每次想起已经在覆灭边远的北宋,李清照满满的悲痛,却又无能为力。
深深的无奈!
女皇武则天说话道:“清照,宋徽宗赵佶隐居了……他在历史聊天群中,真是毫无存在感!……作为一个皇帝,居然置江山社稷而不顾,一点不知耻”
“女皇陛下,宋徽宗已经退位一年多时间了……”
李清照心里哀叹,估计宋徽宗已经在江南藏得好好的,而且十分悠闲惬意。
“宋徽宗赵佶”
马皇后喜欢读书,自然记得北宋末代的宋徽宗,说道:“那个昏君,也在历史聊天群”
她还真不知道,历史聊天群中群成员上线时才会显示他们的存在和名字,当然也可以看聊天记录。
马皇后是前不久才加入历史聊天群的,聊天记录太多,也只是看了看最近的。
对于其他群成员,都是朱元璋给她介绍了大概情况。但朱元璋没有提及宋徽宗赵佶,或者因为宋徽宗赵佶存在感太低,或者是因为朱元璋根本就瞧不起宋徽宗赵佶这种皇帝,压根儿就不在意,没有记住此人在历史聊天群。
“马皇后,宋徽宗赵佶是在历史聊天群,只有刚进来时说过一两句话,抢了个万寿果……后来似乎就没有见过他说话……要是没人提起他,我还真想不起来。”
孙尚香解说道:“此人很怪,他想如何做事,我们管不过来。只是,易安居士和他在一个世界,真有点不幸。”
“原来如此。”
马皇后想了想,对李清照说:“易安居士,我记得,岳飞也是和你一个时代之人,何不去找他,说不定还能拯救北宋。”
岳飞的名声可是很大的,马皇后认为他或许能力挽狂难,拯救北宋于危难。
“岳飞,我看过“华夏历史书”知道他,现在才二十出头,没有名气。我已经四处打听过,但还没有找到此人。”
李清照无奈,她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私下里做了不少事情,比如:在历史聊天群内多次私信过宋徽宗赵佶,希望他能利用历史聊天群的优势拯救北宋,但宋徽宗赵佶没有理会。
鼓励自己丈夫为官,努力做大官,有了权力才能做更多的事情,可是她丈夫在官场,能力有限。
写过信给朝廷,希望朝廷增强兵力,谨防敌人……但没人在意。
筹办了一份儿民间小报,欲唤醒更多人,但小报现在影响很小……
总之,李清照做了很多努力,但收效甚微,令她很是失望,心累。
时常在想:自己若是身为男儿身该多好!
可惜……
她最后能做的,唯有写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找到岳飞也没用!”
孙尚香说道:“没有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即使岳飞再能打仗,又如何……历史上,岳飞不也很了不起,但皇帝不信任,被小人陷害……呜呼哀哉啊!……还是帮群主打仗好,不必担心其他的!”
四个女人间说话,其他在线的男人们不好插嘴。
但谈及到感兴趣的话题,还是会有人忍不住说一嘴。
曹操就突然感叹一句:“良将须明主,良臣须明君,然良将,良臣常有,而明主,明君难求!”
他刚说完,晋武帝司马炎就补一刀:“所以,曹操,你又准备“挟天子以令诸侯”,没有明君,你便来做明君”
然后接着对汉高祖刘邦说:“汉高祖,听见了吧,有些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可轻信!”
反正与曹操不对付,晋武帝司马炎找准机会让其不痛快。
新朝王莽也来凑热闹,对曹操说:“天下,有能者得之。曹操,朕看好你,现在的你,肯定比历史上更加出色,若是不能称帝,会让朕瞧不起你!”
王莽这是煽风点火,看似鼓励曹操,却是明目张胆的挑拨离间。
汉高祖刘邦听了他们的话,心里的确不舒服,但又岂会上当,不屑道:“王莽,司马炎,皆是窃国者,有何脸面立足于世,如此丑陋不堪的挑拨离间,也只有尔等能为,哼!”
“呵呵……”
晋武帝司马炎冷笑一声,说道:“成王败寇,何来窃国之说。有的人,志比天高,有的人还指望其做个忠良,此乃天大之笑话!”
“司马炎,不愧是司马懿之后,一张嘴,很会胡说八道。”
曹操反驳道:“历史上如何,那都已成历史。我等既然来到历史聊天群,便有机会改变历史……将来如何,一切皆有可能……我曹操,为何就做不得良臣……多说无益,拭目以待吧。”
这时,马可波罗突然插话:“大家都是历史聊天群的群成员,能在这里相遇,都是缘分,为何要吵吵闹闹的嘛……世界那么大,那么美好……你们东方人,不是讲究“以和为贵”吗”
生活在战乱的时代,马可波罗不喜欢战争。
“呵呵……你们丢不丢人,碰面就吵,还要西方世界的人来劝说”
&
第145章:大明王的座驾
女皇武则天忽然发了一组照片:“〔图片〕”。
一片玉米地里,站着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她满面笑容,手里拿着两个刚搬下来的玉米。
女皇武则天说道:“马皇后,清照,小香……看看,朕亲自栽种的玉米,很不错吧”
四人中,武则天实际年龄最大,又是皇帝,如此称呼三人,她们也没意见。
“很好!”
马皇后看了看照片,认真点头道:“和我们这边的差不错,看样子,最多还有大半个月就可以收获,想必是大丰收。”
“突然想起了爆米花的味道……早知道就带个小发电机和爆米花机在身边的……”
孙尚香想着爆米花的味道,再配上可乐……美味啊!
“爆米花……就是那次群主带到燧皇世界的爆米花吗……确实美味,还记得它的味道。”
“不过,发电机和爆米花机,又是某种机关吗,制作爆米花的”
李清照想着,是不是也要换点玉米,红薯,土豆来种种,大家都在种,自己是不是有些落伍了
“爆米花……群主来了吗”
马可波罗听见“爆米花”几个字,立即又冒了出来。
对于神秘的群主王宇,他很敬畏,尤其是上次在燧皇世界群主王宇拿出来的那些东西,令他震惊,喜欢!
“群主,没来啊”
看了看在线的人员名单,没有发现群主王宇,马可波罗很失望。
“群主啊,他现在为华夏帝国忙得不可开交,你要是想他,可以来华夏帝国,想必他不会拒绝。”
孙尚香笑了笑,说道。
马可波罗摇头,说道:“华夏帝国应该和明朝差不多吧……明朝和元朝也差不错,没什么好看的,而且我积分少啊,得省着用。
其实,我最想去看看的是群主出生的那个世界……可惜,上次群主没同意。”
所有历史聊天群的群成员,前往群主王宇所属世界,都需要群主王宇的同意才行。
除此之外,原界,除了群主王宇可以自由出入外,其他人要进出必须由他带着,同时需要消耗一定的文明指数点。
当然,其他人也是无法通过传送符前往原界,就算是群主王宇本人也无法使用传送符进入原界。
他是通过群主特权,才能拥有和进出原界的。
“朕,也对群主出生的那世界,很好奇。”
汉高祖刘邦说话道。
曹操,紧接着说道:“不知,以后是否有机会……”
“是很让人在意。”
十三太保李存孝难得说一句话。
“群主,仁厚,想来是现在不方便,以后肯定能去看看。”
张仪倒是比较乐观。
新朝王莽和晋武帝司马炎见他们了得起劲儿,插不上话。
忽必烈和康熙皇帝也不知道有没有私聊完,一直没见他们说话。
“以后肯定有机会。”
孙尚香为众人打气,说:“群里应该就我和诸葛亮去过,那里的世界,完全不一样,所有的都是新的,完全超乎我们的想想……”
“孔明去过啊……”
曹操,心里羡慕,心道:看样子,他是死心塌地跟着群主了。
孙尚香又补充道:“华夏帝国,也在开始变得不一样,群主会把他那个世界的许多东西,带到这里尝试,虽然还不知道是否都能成功,但这种尝试,也是很有意思的,你们若是有兴趣,可以来华夏帝国瞧瞧。”
“以后吧……”
马可波罗想着,如果去不了群主出生的世界,等群主把华夏帝国改变了,再去看看。
他现在主要做的事情,是借助元世祖忽必烈,先了解元朝,获取更多积分和影响力值。
比起富有的帝王,马可波罗就是个“上班族”,一分一厘,都来之不易。
……
此刻,在大周,武则天所属世界。
一片玉米地里,守卫都在周围,眼下就武则天和上官婉儿。
之前照片中的女子,就是上官婉儿。
“婉儿,过来。”
武则天虽然年纪大,但服用过十几个三年万寿果后,现在看起来只有三十多岁,恢复过往的美貌。
虽然她拿出了万寿果来给世人证明,是得到了仙果,加上故意宣传,许多人就信了,但从此她也被一些人言传为“唐僧肉”。
当然,这个时代没有西游记,也没有唐僧……只是类似“唐僧肉”的说法。
让武则天不得不更加小心,增加了不少护卫。
上官婉儿是武则天现在最信任的人,但武则天觉得还不够。
所以,她一直在考虑,是否需要让上官婉儿知道些历史聊天群的事情,让此次更加信任。
“陛下。”
上官婉儿恭敬的靠近来。
“走,陪朕回宫,然后朕要带你去个地方。”
武则天亲和的笑着道。
在回宫的路上,武则天在历史聊天群中私信群主王宇道:“群主,朕,想去华夏帝国见识一番,不知群主是否欢迎”
……
华夏帝国,京城,皇宫内。
大明王王宇正在与吏部尚书张良两人在一处靠近东门的院子内,周围的人被支开了,小太监吕安也不例外。
“大明王,怎么了”
本来两人正在说话,见大明王王宇突然愣住,张良疑惑。
“刚才,武则天在历史聊天群中私信我,说是要来华夏帝国参观参观。”
大明王王宇没有隐瞒。
“武则天”
虽然之前听大明王王宇说过一些历史聊天群的事情,武则天也进入了历史聊天群,但是突然听到武则天要来华夏帝国,张良还有有些懵:“你答应了”
“嗯。”
大明王王宇点头道:“没什么的,也不用特意准备什么。刚好,她来了,正好和我们一起去兜兜风,放松放松。”
说着,活动活动身体,抱怨道:“这段时间,真是太累了,早该放松一下。你就在这里等我,不过站到边上,我去把东西带出来。”
“是。”
张良退到一边。
这是他们两之前
第146章:三人
华夏帝国,京城,东城门而出,通往通州的管道上。
张履祥,徐敬可,何商隐三个年纪相仿,三十出头的男子结伴而行,走在管道上。
他们每人手中拿着的华夏报,就是在通州城歇脚时买的最新一期的华夏报。
“前面不远应该快到了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