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屠夫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兮非可

    “余者,由长枪兵甲总旗总旗官马凯带着,在城外找个地方建军营。选址离城大概四五里,要方便补给。这几天,队伍上先组织露营,不得滋扰百姓。”

    杨炯也没想到,最后这次的攻城会这么顺利,对真打下城来后怎么办,心里并没有充分的准备。粗略想想,也就是队伍和眷属的安顿,钱粮的控制,市面秩序这几个方面,相对比较重要,先抓好这些吧。

    几道指令一下,杨炯便准备去临时的营垒接杨西施。从虎头山上魔怔般的念头,到如今真正把县城给打下来了,杨炯几乎都有点不敢相信。胜利来得如此突然,是心想事成,还是有志者事竟成不能肯定,能肯定的是,实现了心里的执念,心里舒了口气。

    嗯,不能让杨西施受委屈,必须得给她一个好的环境,得有一个配得上她雍容大气、风华惊艳的居所。即使是个县城,还是远远配不上,不过聊胜于无罢了。

    杨炯一边想着,一边下了城楼,从洞口的城门里,堂堂正正朝之前的临时营垒走去。

    来到临时营垒,里面一片欢腾。看到杨炯来,气氛更是热烈,留守的兄弟们和眷属疯狂地叫喊,尽情发泄着胜利的喜悦,对杨炯的感激尊崇。

    “虎头山,威武!”

    “大当家,威武!”

    “进城啰!我们要进城啰……”

    估计是等着杨炯归来,杨西施依旧站在营垒的大门口,静静看着走近的杨炯,脸上一副云淡风轻的喜悦感,不过抿着嘴唇,仿佛在努力克制着什么。

    走到门口,距离杨西施两三步,杨炯停下了脚步,仔细端详杨西施。有笑容,不灿烂;有担心,不明显,一贯的举重若轻,一贯的云淡风轻,仿佛打下城来,是理所当然的。杨炯静静看着,之前出发时候的克制和忍耐,都是为了这一刻能踏实、坦然、略带骄傲地看着这个世间最大的牵挂。

    这一刻,杨炯觉得很是心安!为了魔怔般的执念,杨炯豁出了一切,带着虎头山的兄弟和眷属,勇




第三十九章 坏水与坏事
    秦府管家何福蹲在地上,默默捡着砸碎的茶杯碎片。茶杯的碎片,泡开的茶叶,溅开的茶水,与一贯干净整洁的书房很是相违。弄好之后,何福一声不吭伺立在边上,敬畏地看着书房的主人秦知府。

    秦知府很是愤怒。闫如皋这个蠢货,这点事都办不明白!那伙山沟沟里的土匪,才几百人呀,竟然把县城都给弄丢了。若是此刻闫知县就在面前,秦知府恨不得上去就是几耳光,索性让他更胖一点。

    即使砸碎了手里的茶盏,秦知府心里依旧烦躁不已。今天一早得到禀报,说昨日一伙叫虎山贼的土匪把衡山县城给打了下来。禀报的衙役说得颠三倒四,但基本事实却清楚,虎山贼,半日破城,闫知县没逃出来。

    一个县城失陷,知县也不知所踪,这绝对是个大事。秦知府心里隐隐质疑自己,为啥当初让姓闫的去进剿,说不定就是风声走漏才导致虎山贼来攻打县城的。不过,秦知府随即又说服自己,大儿子去看过虎山贼,四五百人,算得上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迟早会是个大祸害,与其以后为难,不若先下手为强。自己的苦心和谋划呀!可惜,可恨,这个姓闫的蠢货!

    因为干系重大,秦知府分寸有些乱了。治下的县城失陷,这肯定会被朝廷问罪的,必须赶紧拿出个章程来解决,还要尽快,以便尽量消除这件事的负面影响。

    “何福,你赶紧去叫光磊那个孽子!”打虎要靠亲兄弟,上阵还得父子兵。没个章程出来之前,秦知府第一个想到把大儿子叫过来商量。

    ……

    与秦知府的焦头烂额相比,杨炯心情要稍微好一些。因为早饭的时候,杨西施要比往常多吃一些。包子,油条,豆浆,粉条,各式小吃,桌子上摆得满满当当。原来住在山里,哪怕有的是银子,可也不可能凑出这么多花样。亲兵们都很有眼色,知道该巴结谁,见大当家在夫人这边吃早餐,便到市面上买了各色花样回来。夫人吃好了,大当家心情一准好。

    看着杨西施胃口大开的样子,杨炯的确很开心,心里想着,乡野之地虽然有好风景,但毕竟没有好味道。嗯,舌尖上的大明朝!

    从杨西施那里出来,杨炯直奔县衙的大堂,也就是知县坐堂的地方,径直坐在闫知县之前坐在地方,杨炯让亲兵把闫知县和他的师爷请过来。

    闫知县和师爷一大早就投帖求见。昨天城破的时候,杨炯见他傻傻呆呆的,也就没管他。手下更是一群大老粗,也就没多想这个胖子究竟是谁,见大当家没管,他们也懒得搭理这么一个胖子兼傻子。

    虽然没人没把闫知县怎么样,但从巨大的打击中清醒过来后,他自个发现竟然无路可走,逃无可逃。老家远在天

    边,身上也没有什么盘缠,山高路远的,一个人怎么回去去府城,也是行不通的,把治下的县城给弄丢了,秦知府是不会放过他的,搞不好脑袋也会跟着弄丢。左思右想,闫知县一个人在街上魂游九天般走着,结果被师爷看到了,便把他带回自己家。

    两人一进屋,四目相对,便是嚎啕大哭。

    “完了,完了,全完了。可怜我寒窗苦读多年,一朝金榜题名,这才过了几年好日子。谁曾想,今日便一切付之东流啊!”闫知县悲从中来,情难自禁。

    “东翁,我也是哩。我还想着跟着东翁,好好捞上几年,为下半辈子衣食打算,可曾想,这伙贼子竟然攻破了县城呀。”师爷也是委屈地向闫知县袒露心声。

    一阵哭诉过后,两人情绪慢慢稳定下来,便开始琢磨出路。闫知县不甘心上半辈子的努力付之东流,师爷也还念叨着下半辈子的衣食来源,都不愿意接受失城获罪的结局。琢磨来,琢磨去,两人最后竟然想出了一个主意。

    等杨炯听完他们的主意,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什么你们说,要我把县城还给你们是不是这个意思”

    闫知县戴着官帽,穿着官服,依旧衣冠楚楚的,只是没了以往顾盼自雄,不可一世的神情。见杨炯这么问,他老脸一红,支支吾吾,“大当家,本官知道你有些为难,可是,若不如此,本官性命难保呀”

    杨炯愕然,脱口而出,“你是很傻很天真么”

    闫知县自然不知道这个质问的涵义,一脸懵懂望向杨炯,期待他的进一步解释。

    看着闫知县一脸的无辜与懵懂,杨炯压制住心里的笑意,平和地问道,“闫知县,这个县城是我打下来的,不是捡来的,我为什么要还给你再则,昨天没杀你,已经很给你面子了,就算你是个知县,也不能无耻到这般程度呀还有,你是真无耻,还是真无知”

    对于感觉没有威胁的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杨炯还是愿意选择倾听和对话的。刚才从杨西施那里出来,心情还好,就当愉快聊会天了。

    被杨炯犀利的质问将住了,闫知县无话可说,只是一脸焦虑。

    见自己的东家说不出话来,一旁的师爷清了清嗓子,接过话来,“



第四十章 盘龙岗
    傻笑过后却有麻烦事。

    一个急迫的事情压在杨炯心头,那就是杨西施提出的大扩军。大规模的扩军,不仅需要充足的粮饷供给,更需要合适的兵源。不是抓丁就可以成兵的。在杨炯看来,湖广地区,特别是相对富庶的地区,百姓从军的意愿并不强烈,而且性格气质也不够凶悍,不太适合当兵吃粮。除非是特别贫瘠的地方,像虎头山那样的偏远山区,生活艰难,环境恶劣,一般来讲山民都是民风彪悍的。

    但是现在,虎头山附近的猎户基本被一扫而空,就是附近的农户也有不少加入虎山军的,即便想再征集,估计也是无人可征。

    带着这个头痛事,杨炯出城察看军营的建设。新的军营选址是马凯初步甄选的,还得杨炯现场去定下来。

    选的地方在城西四五里的一个小丘陵上,当地百姓叫作“盘龙岗”。因为整个山丘圆圆的,在周围平原的映衬下显得很突兀,老远就能看到,算是一个标志性的地标。但其实高程也就二三十米,整个山丘大概有个里把路的纵深。很巧的是,山丘的中央还有个小池塘,里面的水清澈见底。

    杨炯站在盘龙岗上,向东望去,近处是城墙包裹的县城,远处是浩荡北去的湘江,虽然艳阳高照,但清风徐来,还是挺心旷神怡的。城外的平原上,稀稀拉拉散布着不少村落,依稀有鸡犬相闻。在艳阳的照射下,远处的湘江宛如玉带飘扬,连片的水稻宛若绿海荡漾。好一派江南盛夏风景!

    考虑到离城的距离,可容纳的面积,以及取水等各方面的因素,杨炯觉得马凯还是有些见识的。英雄莫问出处!很多人,不是不能干不优秀,而是缺乏能体现能干优秀的平台和机会。

    杨炯扭头对身后的马凯说道,“你这个地选得还不错。这个事办得漂亮!”好部属都是夸出来的,任务完成好就得表扬。

    听见大当家当众夸奖,马凯跟吃了人参果一般,喜笑颜开,却又故作谦虚道,“哪里,哪里,都是大当家平时带得好!”

    听了这么高情商的话,杨炯心里呵呵一笑,没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叫亲兵把各个总旗官都叫过来。

    除了留下两个刀盾手总旗负责城防缺席外,其他总旗官很快到齐。杨炯一眼扫过去,大伙精气神都挺好,面上都挂着轻松的笑容。打下县城来,大伙都是松了一口气。

    杨炯让大伙都坐下,自己也是席地而坐。

    “弟兄们,我们从何家冲出发之前讲过——走出大山,纵横天下。现在,我们算是走出大山的第一步了!”杨炯语气富有激情,立刻引发了大伙的附和。

    “走出大山了,县城就是好呀!”

    “大当家,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县城哩!”

    “县

    城比何家冲大多了,里面啥都有!还有戏台哩!”

    “大当家,要不,以后我们就住县城里得了,城里多热闹呀……”

    杨炯笑呵呵等着大伙闹腾完,然后才说,“刚才有弟兄说,以后咱们住城里,我现在就回复你——不行!”

    见大伙一副不解的神情,杨炯耐心解释,“咱们把县城打下来,就要占住了,可别让人赶走了,甚至一锅给端了。要想占住了,咱们就得大扩军,大练兵。若是住在县城里,去哪里找地方住,更别说找地方训练了。没有队伍,不好好训练,咱们肯定会完蛋!”

    “所以,咱们只得把队伍驻扎在城外边。这个道理,希望大伙明白,也希望大伙跟下边的兄弟说清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想过长远的好日子,咱们就得先吃苦受罪!”

    这么一说,大伙才不再闹腾着住城里了,杨炯便接着安排建新营寨的事。

    杨炯捡了一根枝条,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圆圈,接着边画边讲解。

    “营寨预计要能容纳一万人,按一间房子十个人,再加上议事的帐篷或者房间,至少得需要一千多间。”

    “茅厕是个大问题。得建在营寨的下风向,对,就是营寨的南边。”

    “所有的房间,都按阁楼的模式建,离地得有两尺左右,避免湿气。”

    “建造的材料,就用楠竹和木头,去附近的山上砍。不过,要注意防火,前后两排房子的间隔,得有十五到二十步左右。建好之后,每排房子前面必须要有几个大水缸……”

    杨炯一顿指派,很快就把建营寨的事情说清楚了。不过,提要求容易,具体落实却是需要大费周折。下边的总旗官,越听越是愁眉苦脸,一个个脸拉得老长。

    杨炯笑笑,不动声色地说,“这个新营寨一旦建成,就立马扩军。我初步想了一下,这次我们要调整建制和编制,现在的一个总旗,至少要扩充成一个千户所的规模,也就是得有千把人。”

    一听这话,大伙立马精神起来,一个个脖子伸得老长,瞪大着眼角,侧着脑袋,竖着耳朵,生怕错过大当家说过的每一个字。

    一个总旗变成一个千户所,那不是意味着总旗官摇身一变,就变成千户大人了!

    巨大的惊喜冲击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美好的憧憬激起了大伙的十分热情。哪怕是官府不承认的官职,但管着千把个人的威风是实实在在的呀!不少



第四十一章 淮右布衣
    收到何举人的拜帖,杨炯很是诧异。四十多岁还考进士是情怀还是上进嗯,非凡之人,这得见一见。

    于是,杨炯很有兴趣地接待了何举人。

    虽然主动来访,但何举人显得不卑不亢,穿着青衫,戴着方巾,穿着布鞋,一副读书人之间相互走动的模样。待下人把礼盒放下离开后,何举人才开口打招呼,“大当家,又是见面了!”

    杨炯拱手回礼,“故人来访,欢迎欢迎!”

    这话不是客套。从喝喜酒时第一次见面,到抢劫何家,再到两人密谋抢劫其他人,何举人给杨炯留下的都是一副明白人的印象。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白人知道自己是什么,做什么,要什么,一般情况下都好相处,好交易。

    吩咐亲兵奉上茶水,两人开始说起话来。

    “大当家天资卓绝,这才多长时间呀,就从虎头山里边走出来,还打下了县城。厉害,厉害!”何举人姿态很低,开场就是恭维。

    “都是兄弟们不怕死,才侥幸打下县城。这一路走来,多亏有举人鼎力相助,不然,虎头山哪能有如今这份局面。”入乡随俗,杨炯也跟着恭维。

    “大当家如此说话,我可是不敢当,不敢当。不过,今日我前来叨扰,一来,是故人相逢,过来走动走动。二来,也是想一解心中之惑。”何举人向来看人说话。在他印象里,杨炯虽然是个土匪头子,也很年轻,但以面相观心术,认为杨炯还是一个心性坦荡,厚道守信的人。所以,便直接开口了。

    “举人有什么话,或是什么疑问,尽管直说。”

    “大当家,你是要割据一方么”何举人直视杨炯,缓缓说道。

    对何举人的郑重有些不解,不过杨炯没有逃避,径直回答,“是的!”

    “国朝定鼎两百多年,乃天下之正朔,天下子民皆奉之。大当家为何,为何如此胆大妄为”即使相信杨炯的心性和人品,何举人最后的问话还是有些心虚忐忑,眼神也闪烁了几下。

    被当面这么质问,杨炯没有生气,苦笑几下,拿起茶盏喝了一口,才回答道,“举人讲的,我都同意。至于胆大妄为,我也认了。”

    见杨炯如此光棍,何举人竟然书生意气爆发了,马上恨铁不成钢般责备起来,“多行不义必自毙!大当家可是要好自为之,不能执迷不悟呀!占山为王,官府还可以睁只眼、闭只眼。可是攻占城池,割据一方,朝廷对这种乱子,向来都是不手软的!你还是赶紧收拾收拾,回虎头山吧!”

    何举人越说越起劲,仿佛像教训自家儿子一般,说得唾沫横飞,胡须跟着抖得厉害。

    杨炯没有打断何举人的兴致,一边呡着茶水,一边虚心受教,不时还点头附和。

    “……自古,民不与官斗。官府,朝廷,它根深叶茂,家大业大,不是一般老百姓撼动得了的,也就是世家豪族才能掰掰手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就是百姓,地就是朝廷官府。人法地,就是老百姓得遵守朝廷律令,按照朝廷的法度行事,这是世间的大道,违背不得哩……”

    听到此处,杨炯更是点头不已,心中暗道——靠,这比百家讲坛的那些教授水平还高哩!谁说古代的读书人都是书呆子来着

    等何举人说完,杨炯更是虚心地给他续上茶水。
1...1112131415...4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