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羽卿书
车不够没关系,可以赶制,直接用两对轮子,上面安装一个简易的框架,连板子都没有,这样就凑出来几十辆车,最后连备用的车轮都不够了,那干脆用细树枝扎个爬犁出来,拖也要把稻草全拖回来。
虽然工作量大,族人们都很辛苦,但是他们很高兴,因为知道这些都是给牲畜准备的,从前他们辛苦,那是因为吃不上饭,现在有了充足的食物,再辛苦也不算辛苦了。
罗冲这边在汉部落大本营,把粮草储备的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游伏那边的交易也很顺利,有了凌这个草原土著从中间引荐沟通,双方合作的很愉快,游伏再次从阿尔泰那里交易了1000头牲畜。
不过这次的交易游伏要的绵羊比例并不大,相比于只能用来吃肉产羊毛的绵羊,汉部落已经有了生育能力更加变态的赛加羚羊,反而牛马这种动力输出单位十分缺少,所以这次的交易中,光是牛就要了200头,马400匹,绵羊只有400只。
另外,考虑到如此大规模的兽群不好看护,游伏还高价从阿尔泰的部落买了十名刚成年的少女,这些少女也都会骑马放牧,不输汉子几分,反正又不是让她们上战场杀敌,只是用来放牧已经够了。
整顿好了一切,商队的货物也卖了个差不多,只剩下一桶白盐和百来个陶器,这些留着回去的路上,和山里那些小部落交易使用,草原的交易结束,一行人也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两天之后,刚刚来到草原和山区交界山口的商队,收到了罗冲飞鹰传书的回信,内容也很简单,写太多了他们也看不懂,大概内容就是:信件已收,得知你们交易了那么多牲畜,全族都很高兴,不要贪多,注意安全,卖完快回。
游伏看了很高兴,他本来就常年游走在外,深知信息快速传递的重要性,对这种汉字加飞鹰就能传递消息的神奇用法十分感兴趣,想着等这
第265章 噜部落的危机(求票票求订阅)
周围的一圈高层像是看怪物一样看着罗冲,听着罗冲滔滔不绝的介绍着麦子,还有从他嘴中冒出的一大堆陌生的名词,又是面条,又是烧饼馒头的,而且说话的时候口水都要流下来一样,就好像他以前都吃过似的。
长老作为最熟悉罗冲的人,可以说是看着罗冲长大的,他决不相信罗冲吃过那些东西,可是罗冲第一次看见麦子就能说出来那么多东西,就不得不让他们产生奇怪的想法了。
难道首领真的是神还是得到了神的指引,亦或是在梦里吃过,总之,这一年来罗冲的变化太大了。
不过众人都知道首领的不凡之处,纵然心中有很多疑问,也没人敢问什么,还是那个老观念,无法理解的事情自动归于神学,只当自家首领是个神人好了,他们只需听从首领的安排行事,能把部落建设的越来越好就足够了,其他的并不重要。
罗冲小心的把麦子收了起来,等着明年再种,然后又给游伏回信一封,让他多采集一些这种植物的种子,之后就尽快回来,不要在外面耽搁太久,一定要在入冬之前回来,不然会很麻烦。
游伏也在又一个两天后收到了回信,得到了罗冲的确认,他已经确定自己找的植物没错,也是十分高兴,游伏没有再次回信,开始了加速赶路,几天之后,他们就再次回到了噜部落附近,那里还有60头花猪等着游伏接收呢。
游伏从噜部落离开,到进入草原,之后再回来,已经过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原本噜首领炬还以为他们可能遇到了什么危险,或者迷失了方向,可能回不来,没想到中午的时候,就有族人焦急的前来报告。
“首,首领,那个,那个卖白盐的汉部落队伍,回来了,他们还带了几千头的四脚兽,有拉车的那种,还有他们骑的那种,还有一种白色的,长着厚毛的动物,现在朝我们这来了。”一个族人跑的上气不接下气的对首领炬汇报到。
听了族人的汇报,炬直接惊的站了起来,他是在现在这个居住地出生长大的,南方有大湖的事情也是从已经死去的老人嘴里听说的,但是他从没去过,更不知道那里居然会有那么多的牲畜。
噜部落就是一个会养殖花猪的部落,所以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直接就能判断出,这几千头的牲畜肯定也是别的部落养殖的,然后被游伏那个家伙拿白盐换来的,就像从他们部落换猪一样。
炬非常的眼红和羡慕,同时心里也产生了恐慌,现在汉部落找到了更多的牲畜来源,那么以后会不会就不跟他们做交易了,那他们还从哪里去弄白盐。
这可不是瞎猜,毕竟和他们部落养的猪相比,猪只能用来吃,而那些牛马却能拉车,用来骑,怎么想也是换牛马更划算一点,曾经被当作宝贝的花猪对汉部落来说就显得可有可无了。
就算汉部落依然会和他们交易花猪,那以后肯定也会玩命压价,因为他们噜部落不再是唯一的牲畜来源,这对已经无法离开白盐的噜部落是个致命的问题。
不过游伏根本没有给噜部落时间,用来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庞大的兽群从噜部落经过,看傻了噜部落所有人,兽群连停都没停,只是在两辆牛车经过时,从上面卸下半桶白盐和一些陶器,然后接收了早已准备的60头猪就走了。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现在汉部落的眼界大了,已经看不上他们噜部落的这点东西了。
60头
第266章 商队归来(求票票求订阅)
寒冬将至,汉部落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木柴满垛,粮草归仓,不过第一场雪什么时候会下谁也不知道,所以一些必要的外出活动暂时还没停止,比如城墙的继续建造,还有清理河东田地的草木,挖掘或者炸毁那些树根,准备来年全部改造成水田种植水稻。
就在还差一个星期进入冬季的时候,游伏带领的商队终于回来了,2000头牛马羊被赶入了早已准备好的大栅栏里,牛棚和马棚都建在挡风的一面,汉部落大部分没事做的族人都跑过来围观,像是参观动物园似的。
游伏也带着罗冲和部落的一众高层参观这次的收获,看的主要还是牲畜的品种,这次弄回来的绵羊体型倒不是特别大,看起来跟现代的家羊大小差不多。
整体来看全是白色的绵羊,一个个长的就像是棉花糖一样,灰白色的一团一团,那是因为羊毛并不干净,有很多的灰土所至。
细分起来又有两种,一种全身上下都是白色的,另一种是黑脑袋黑尾巴,身子是白色的,看来品种还不少。
这些绵羊只有公羊长着卷曲的羊角,母羊并没有,而且它们身上的羊毛并不是罗冲所想的坚如磐石,反而很蓬松。
前世的罗冲曾听过一只破了世界纪录的羊,那只绵羊逃离了农场,独自在深山中活了六年,因为六年没有剪过羊毛的原因,那只羊混身的羊毛全都球结在一起,坚若磐石,就像穿了一身铠甲,光身上的毛就有几百斤重。
然而这些羊并没有那样,它们都是人工饲养的,而且游牧部落也会制作毛毡,每年也会薅下不少羊毛,并没有积攒很多,草原上并不像山里有那么多树皮和麻草,他们制作绳子也大多都用羊毛制作,所以并没有给罗冲留下什么存货。
牛也和汉部落的牛不一样,汉部落之前的牛是森林牛,整体偏黑棕色,两只牛角角尖朝前,看起来就像西班牙的斗牛。
而这些草原牛毛色偏浅,大多都是黄牛,还有黄底白斑的牛,两根牛角也是朝上长的,还有点略微偏后,大小看起来也比森林牛小一号,森林牛最大体型肩高能长到两米,而这些草原牛顶多长到一米八,平均线都在一米七左右。
剩下的就是罗冲最在乎的马匹了,草原马比斑马体型更大,平均肩高都在一米六左右,而且从体型上看,斑马显得比较粗壮,头短脖子粗,四肢也比较粗短。
反观这些草原马,头颅更长,鼻孔粗大,脖颈也长,但是并不显纤细,看起来很有力,四肢修长有力,肩宽背阔,相应的胸腔也更大一点。
这一点很重要,说明它们的心肺功能更发达,在急速的奔跑中能呼吸更多的氧气,心脏更大就能给四肢输送更多的血液,仅看体型就知道这些马匹很擅长奔跑,而且不仅速度快,耐力也更持久。
这次的交易让罗冲很满意,忍不住对游伏大加赞赏,最关键的是游伏很聪明,这2000头牲畜绝大多数都是母的,这样有利于汉部落扩大种群,繁殖起来也会更快。
看完了牲畜,游伏还为罗冲引荐了凌,和他的家人,还有十个阿尔泰部落的少女,游伏还着重给罗冲介绍了一下凌的特长。
“首领,这是凌,我们在草原上遇到的一个野人,他因为天生红眼被部落驱逐出来,不过他很有本事,不仅马骑的好,骑射也是一流,我们见过他骑着马射天上的野鸭,一
第267章 开始炼铁(求票票求订阅)
凌风一家很快就被带到了一处空的房子,热情的族人们你来我往的过来帮忙,有的帮忙领来了水缸和水桶,陶器和兽皮。
邻居家的女人帮忙拿兽皮铺炕,还有男人用小推车从仓库领来两袋大米,也有拉着板车来送木柴的,必要的工具也送了过来,最起码斧头是要有的,还有挑水用的扁担。
铺好了大炕,凌风的女人和孩子都坐在了炕上,热心的邻居教她们怎么在灶台生活,打火用的燧石也拿来两块,不过压根就没用上,有人直接从自己家抽来冒火的柴火就点上了,火炕也很快热了起来,这让凌风一家子感到很神奇。
男人们拉着凌风去路口的水井打水,告诉他以后吃水都从这里取,家里的水缸每天要挑满水,没事的时候就多劈点木柴,以备不时之需。
罗冲回去之后又让小蝶给他们家送去一些麻布和毛布,说是给他们家孩子准备的,现在布匹不足,只能先供给孩子和高层,大人们还是裹兽皮的多。
新生活带来的有好处,自然也有坏处,比如凌风的羊群,马匹和牧羊犬全部充公,这就是个问题,羊群充公没什么好说的,但是马匹和凌风已经非常熟悉了,现在不能时常看见,凌风心里就跟猫抓似的。
罗冲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但是住宅中是没办法养马的,罗冲暂时也不可能把马匹下放给私人,只能答应凌风每天没事的时候可以去畜栏看他的马。
另外麻烦的就是牧羊犬,这些狗子都是认主的,撒了欢的往凌风家跑,罗冲也没办法,只能让他好生看管,千万别咬了人,最好还是想办法把这些狗弄到养殖场去呆着。
不过熟悉新的环境需要时间,反正冬天时间长着呢,罗冲也没时间天天盯着这些狗屁倒灶的小事,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木工组研发的铁锅浇铸模具已经完成了,那是一个整体为木制的框架结构,底部有一个木盒子,里面用耐火土做出了锅的形状,上面是一个木架为骨,藤条为肉,粘土为皮的压模,上面连接了一个木杆,可以手动下压。
其实就是用木头做个骨架,然后上面安装一个用藤条编织的锅,又在藤条外面又糊了一层厚厚的耐火土,最后打磨光滑,作为锅的内壁模具。
浇铸的时候,直接把铁水倒入下面的土锅中,也就是锅的外壁模型,然后在压下杠杆,把内壁模具压下来,上下合并,中间留出一个锅的扁片形状,最后等铁水自然冷却就好了。
除了这种铁锅的压铸模具,还有一些用失蜡法制作的尖角铁砧模具,最后就是大量的铁锭模具。
用来盛铁水的坩埚也十分讲究,那是一个用青铜浇铸的大桶,内壁又糊了一层耐火土,然后再一起放在窑内烧制而成的,里面的容量足可以蹲下一个人。
坩埚配备的有专用的小板车,下面装的实心的橡木轮子,载重能力很强,坩埚的一面有青铜的提环,另一面是浇铸用的延伸缺口,像是茶壶嘴似的,方便浇铸。
提环的那一面有个杠杆铜管,等坩埚接满了铁水,运到模具浇铸的位置,就可以在铜管里插一个很长的木杠子,延长杠杆力臂,后面的人压杠杆就能使坩埚倾斜,把里面的铁水倾倒出来。
万事俱备,人手充足,时间到了冬季的第一天,集市早就没人来了,罗冲也在这一天开始带领族人炼铁。
巨大的星形高炉前,大嘴爬到高炉旁边的架子,往里面扔了一堆点着的木柴,然后又往里面扔了很多干木柴,先把主炉的火点起来,四周的四个副炉也开始同时生火。
&
第268章 铁锅问世(求票票求订阅)
开炉几个小时之后,经过不停的加碳,和高温空气的猛吹,炉膛内的铁矿终于完全融化成铁水,矿渣也逐渐变成了液体,漂浮在铁水的上层,整个炉子几乎空了下来,所有的材料都经过炼化沉入炉缸。
大嘴拿着一把铜钩,拉开了炉壁上的一块凸起的耐火砖,炉壁赫然露出一个观察口来,然后仔细往里面看了一下,马上跟罗冲汇报。
“首领,炉子上面都空了,还要继续加料吗”
罗冲闻言也过去看了一下,感觉下面的炉缸应该装满了,于是就又开始指挥起来。
“不用加了,开始出铁吧,先把管道接好,把上面的矿渣先放出来。”
“是,首领。”
大嘴听了安排,马上带着几个人忙活起来,虽然汉部落这是第一次炼铁,可是大嘴却亲自参与了高炉的建设,对各个方面的用法和原理也是心中有数,只是缺乏实际操作经验而已,更何况,那么大型的设备,一次调动那么多人的工作,之前也已经演练了很多次,每个人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任务,忙起来有条不紊。
鼓风机还在吹风,侧面的出渣口还没打开,但是却有人马上用小车推来一堆青砖,然后在出渣口的下面搭建了一个临时的斜坡支架,另一组人也搬来三节半筒型的粘土管道,架设在临时的斜坡上面。
管道的一头正好对着出渣口,另一头却导入了几米外的一个土坑,那是用来盛放液态矿渣的。
这些矿渣虽然是废物,但是冷却之后拿来当作铺路的基材却十分合适,甚至也可以用来制砖,算是废物利用吧。
管道架设好之后,大嘴和另外一人,每人一把铜钩,把侧边较高的一块砖抽了出来,霎时间,亮红色的粘稠液态矿渣就从缺口处奔涌而出。
那些矿渣赤红色,冒着腾腾的热气,在管道流出一两米之后,浮在最上面的一层就开始降温,慢慢的呈现出黑色,就像岩浆上面漂浮的碎石一般,等最后流到了土坑里,基本上马上就凝固了。
放了一会儿矿渣,感觉也不剩多少了,罗冲又开始命令出铁。
马上有人用板车把青铜坩埚拖了过来,稳稳的停在出铁口的位置,再用碎砖头卡住车轮,以防小车移动,造成铁水飞溅。
大嘴再次钩出另一侧出铁口的耐火砖,一个没多大的方形缺口立刻显露无疑,橘黄色的铁水奔流而出,正好流进下面停放的坩埚里,几个人都站在几米开外,生怕被这高温的铁水烫到。
罗冲也站在大嘴的旁边,有心把全部的流程交给他,就刻意指点了一下。
“大嘴,炼铁最重要的就是温度和时机的把控,但是我们现在还测不出温度,只能通过观察铁水的颜色来判断温度有多高,所以你要仔细观察,记住出铁的每个步骤,铁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下次再炼铁的时候,你就知道每一步该怎么做了。”
“是,首领,我记住了。”大嘴连忙点头,知道首领的技术都肯定是最厉害的,忙上保证起来,但罗冲说的郑重,他也目不转睛的盯着铁水,努力的想要记住铁水的颜色。
“好了,不用一直瞪着看,时间长了会把眼睛看瞎的,记住颜色就行了。”罗冲看着他傻啦吧唧的一直盯着看,连忙提醒道,现在这个时候可没什么护目镜,一直盯着铁水肯定伤眼睛。
 
第269章 风车(求票票求订阅)
炉子大了产铁量自然也高,直接参与炼铁的就有几十人,辅助工作的都上百人了,这一炉下来大概就有两吨左右的产量,除了用来浇铸了两个重大上百斤的铁砧,剩下的全部做成了铁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