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杀伐系统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不悟禅机
史进跪在地上,顿首在地,“主公!我有负您的所托!”
张毅一巴掌拍在了几案上,“你还有脸说?是你争抢做先锋官,结果你给我来一个弃军!你真当我的兵法是儿戏吗?”
“史进愿以死谢罪!”
“你当我不敢杀你?来人!给我推出去斩了!”
“主公且慢!”刘晔在一旁连忙劝道:“主公,临阵斩将,乃不祥之兆!况且,史将军立国大功,看在他往日的功劳上,就免他一死吧!”
张毅深吸了一口气,他并不想杀史进,不管是从情理上还是看在狄青的面子上。但是史进这次做得太过分了!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将史进拉出去杖一百!然后驱逐出军营,永不叙用!”
三国之杀伐系统 第五十五回 孙仲谋走投无路
潘璋带着他养精蓄锐的士卒,直接冲开了雷绪的防线。
雷绪追到了芜湖之后,已经天光大亮了。他手下的士卒战斗了一夜,已经精疲力尽了。要不是张毅的强兵操典上特别强调了耐力训练,可能他们连武器都拿不起来了。
潘璋原本以为他可以杀败雷绪,但是没有想到雷绪部下竟然还有一定的战斗力,他以逸待劳都无法短时间内打败雷绪部。于是潘璋这才改变了注意,选择了突围。他需要返回丹徒,向孙权回报。
孙权从孙策那里继承了三万多的士卒,加上这一年招募的,足足有五万人。但是各县防守就需要一万多,太史慈、程普先后失败就损失了一万多,周瑜这次增援也算是了将近一万(其中包括宛陵守军),孙权现在能够掌握的军队只有一万多了,而且其中还有五六千是水军。
而且他手下能够打仗的将领,现在就只有老将黄盖、蒋钦、周泰、潘璋、朱治等人,最能打仗的那些人基本上都战死了。
特别是周瑜,周瑜的死让他无所适从。哥哥临死之时曾经告诉过他,“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现在正是外事不决的时候,可周瑜却死了,这让孙权感到很绝望,他该怎么办?
在大堂之内,张昭、张纮、秦松、朱治、吕范、胡综,黄盖、蒋钦、潘璋等人都在看着孙权,孙权在接到了周瑜死讯的时候,就第一时间召集了他们。
“如今的形式,该当如何?”孙权看着下方,有一些傻傻的问道。
黄盖立刻拱手说道:“主公,为今之计,宜退守会稽,联合山越,以为自保。而后勤练士卒,以待天时,再图东山再起。”
孙权眼睛一亮,急切的问道:“黄公,吾还有东山再起之时吗?”
黄盖答道:“张毅背叛曹公,曹公定会恼怒,只待平定北方之后,定会南下,届时吾等便有机会东山再起?”
孙权不是小孩子,立刻听出来黄盖话语当中的破绽,“若是曹公不南下,吾等岂不是再无机会?”
黄盖不能答。
孙权摇摇头,黄盖的意见不能采纳,他是强硬派,只会选择抗争到底。他看向张昭:“子布先生,你有何见解?”
张昭问道:“扬州六郡,张毅现已占据其四,军力是主公数倍,麾下猛将无数,其占据江东的大势已成。”
“张子布为何涨他人士气灭自己威风?”黄盖不满的问道。
张昭也不生气,而是问道:“黄将军,您自问冲锋陷阵比太史将军、韩将军若何?论临阵决策比程公、周公瑾若何?”
黄盖很想说比他们强,但是这话他还真的说不出口。张昭提到的这四个人,他顶多也就和韩当伯仲间,另外三个他真的比不上。
张昭继续说道:“程公、周公瑾尚且以兵败身死,吾等想要对抗张毅,难比登天。”
朱治这时候说道:“两军对阵,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地利人和可控,而天时不可控。胜负未战,便不可知。子布先生如何知道吾等必败?”
张昭言道:“张毅攻取宛陵,定会向东攻占吴郡,以张毅的军队可以轻松的攻占吴郡,截断会稽的道路,阻止援兵过来增援。届时吾等只凭借吴郡北部,只能养活数千人,如何抵挡其数万人的进攻?”
孙权听了之后,也有一些丧气,“吾该当如何?”
张昭说道:“为今之计,主公当北上广陵,向朝廷投诚,方可保住孙氏基业。”
孙权惊讶的看着张昭:“投靠曹操?”
张昭摇头,“非是曹公,而是朝廷。”
“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了吗?”孙权很不甘心。
这时候潘璋战战兢兢的走了出来说道:“启禀主公,都督留有遗嘱。”
孙权立刻瞪大眼睛,旋即欣喜若狂:“公瑾又何遗嘱?”
潘璋有点不敢说,但是其他人都在等他的下文,都看着他,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说道:“都督说,主公可以选择两条路。一是北上投奔朝廷,二是投降张毅。”
“投降张毅?”黄盖愤怒的质问道:“张毅杀死吾等多少人?与吾等有血海深仇,怎可投降张毅?”
朱治这时候说道:“两军交战,生死由天,岂能因此丧失理智?吾倒是认为投降张毅或许更好一些。”
孙权很是不解,“为何?”
朱治说道:“张毅为人有气度,其厚葬太史慈、程普、周瑜便是明证。其预占江东,定会收买人心,主公投降,可保性命无忧。张毅为了安抚江东,可保主公富贵无忧。张毅尚未娶妻,若是主公愿意,可以妹许之,重登高位或未可知?而曹操为人凶残,其杀边让,杀吕布,屠徐州,主公若北上,恐有性命之忧。”
孙权一听,眼神当即一亮,他已经登上了权利的高位,若是能够在重获权利,当然更好。
吕范这时候说道:“不论主公投靠何人,还是做富家翁为好。”
孙权一阵厌恶,他一直对吕范有一些意见。当年吕范为孙策掌管财务,孙权曾经因为私事求到吕范,但是吕范都需要得到孙策的许可才给。为了这件事,孙权一直对吕范有意见。当然,按照历史记载,后来孙权自己执政的时候,知道了忠于职守的重要性,也重新重用了吕范,但是现在还没有。
张昭这时候说道:“张毅不可投,其人欺世盗名,绝非人主。”
孙权不知道该听谁的好了,黄盖主张南走会稽,但是他并不想去荒蛮之地。剩下的两个意见,都是在劝他投降的,只不过投降的对象有所不同罢了!一个是曹操、一个是张毅,一个老奸巨猾,一个仁义无双,似乎他更应该选择张毅才对。
但是两个人的意见,他却更加看好张昭,毕竟张昭比朱治更加有能力、有名气。
但是他却没有想过,他的手下现在已经开始主张他投降了,他还靠什么打败张毅?他如果不投降,就是死路一条了。
三国之杀伐系统 第三十五回 李药师掌兵攻城
“啪——”“啪——”“啪——”……
军杖一下又一下的打在史进的屁股上,而且还是当着很多士卒的面。史进内心拥有一种耻辱感,但是这事是他自找的,要不是刘晔求情,他现在已经身首异处了。可是他现在这样,还不如杀了他呢!所以史进哪怕疼的浑身冒汗,依然咬紧牙关,一声不吭。
围看的士卒也在心惊胆战,张毅军中很少有打人的刑法,只有那些非常严重的错误才会上军杖。别的诸侯手下则不一样,动不动就上军杖,动不动就杀头,以振军威。
所以很多别的军队又加入张毅麾下的士卒,都感觉这里很好,也更加有尊严。现在他们也看到了史进被打,要知道史进可是将军,而且立过赫赫之功,说打屁股就打屁股,说开除军籍就开除军籍。
这时候,士卒们才看到了张毅军法的严格,既不重罚也不轻判。说明张毅执法公正,是有大仁德的。这样的主公,当然能够服众,士卒当然愿意效命。
在这个乱世,能够出头的诸侯,不是过于宽济,比如袁氏兄弟、刘表、刘璋等人;要么就是过于严苛,比如曹操、孙策等人,真正能够做到公正的,只有张毅一家。
很快,史进的一百军杖打完了,魏文通让人把史进送上船,送回濡须口,再送回舒县,并且将史进的事情通报全军,告诫诸将。
李靖赶到了春谷县外,和李宝汇合。一万大军再一次扩充营寨,砍伐树木,制造楼橹(井阑)。
然后,李靖命令雷绪寻找一个挖地,然后从洼地挖一条沟渠过来,准备将护城河的水引到洼地去。挖出来的土就交给李宝,然后李宝带人在楼橹的掩护下往春古城下推土。先找一片护城河填平,然后直接往城下堆土。
春古城周围因为被水泡过,所以很湿润,根本不适合冲车、撞车的进攻,所以李靖只能选择这种进攻的方式了!而且他自己还带人挖掘地道,将挖掘出来的土也都堆到城下去。
太史慈带兵不断的干扰李宝的堆土,不过因为城外兵多,他也不敢出城,怕中了城外敌人的计策。只能在城头上,对着城外射箭!当然,也不会全军都射箭,而是挑选一部分神射手出来,避免箭矢浪费,城内也没有太多的箭矢。而且城外的楼橹也在往城内射箭,上去太多的士卒,只会增加伤亡!
这些攻城器械可不是盗匪的简易式的,而是特别精致的,防守能力并不比城墙差,而且上面挂着布幔,既可以放箭,又可以防火!只要使用火箭射上来,烧着的那块布幔就丢下去,一点都不影响楼橹本身。
城上的箭矢稀稀拉拉的往下射,命中率还挺高的。不过都是更多的都是射在了士卒的土筐上,攻城士卒的土筐很大,运土的时候放在前面,遮挡身体,回去的时候放在身后遮挡身体。这样一来,就将大半的身体都遮挡住了。
李靖也没有要求多少时间将土堆做好,李宝也就自然不会让手下的士卒冒险。
几天之后,护城河的河水引走了,土堆也堆到了城墙外面,地道也挖到了城墙下面,一切进展的很顺利。
程普带着伤走上了城头,对太史慈说道:“子义,城外在挖地道!”
“地道?”太史慈的脸一变,上一次在南昌,他就吃过一次地道的亏。对方的地道挖的太复杂了,根本无法防御,孙贲都因此送了性命。
“怎么了?”程普看到太史慈面色有异,不由得问道。
太史慈将南昌的事情和程普说了一遍,程普也是倒吸了一口冷气,他也没有想到竟然是这样。
说实话,当初孙贲在南昌的防守其实做的已经很到位了,应付这个时代的地道战,绝对没有问题。
出问题的是,出了张毅这么一个异类。他直接将抗日时期的地道战思想拿了过来,将地道挖的四通八达的,并且还有防水攻、防烟攻的措施,城内的应对他都想的差不多了,都做了反制手段。
要是这样,还攻不下南昌,那就怪了。
虽然守城是优势一方,但是有优势必然就有劣势。守城的劣势就是被动,只能在攻城方出招了之后,才想着化解。顺着这个思路,再进行反化解,相对就容易多了。
“那怎么办?”程普问道,他在有伤在身,根本无法发挥全部实力,心多少有点发虚。
太史慈想了想,不由得笑了起来:“应该没事!我们给主公送信,已经好多天了,相信主公的援军已经差不多到了。”
程普一听,就点头说道:“确实该到了。只是不知道,这一次是谁领兵来支援。”
这时候,一百里外,一直四千多人的军正在向春谷城进发。
“徐将军,我们还是加快点速度吧!”韩当来到一个年轻将军的身边说道。
“不能急!”那个徐将军正是孙权的表哥徐琨。孙权接到军情之后,立刻请徐琨再次出山,和韩当,带着谋士陈端,前来支援春谷。
徐琨之前介绍过,韩当大家也都熟悉,这个陈端要介绍一下。陈端字子正,广陵人,是孙策的四个谋主之一。
《三国演义》当中不是说孙策在平定江东的时候,征张昭、张纮二人,号称二张。
但是其实是四人,还要加上陈端、秦松。这两个人并没有在史书上立传,是因为他们的寿命都很短。陈端是孙策死后没两年就死了,而秦松是赤壁之战后不久死的。
而现在陈端还没死,只是身体有些欠佳。但是军情紧急,孙权只能让他随军出谋划策。
“虽然说兵贵神速,但是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太过着急也是会坏事的。”陈端说道:“程将军、太史子义在春谷已然修筑城墙,张毅想要攻破春谷,绝非一月之功。”
韩当听了之后,也觉得有道理,这是他总有一种不好的感觉。
在他们两里之外的山坡上,一个斥候清晰的看到了他们的行军路线,然后飞奔而走,回去报告。
三国之杀伐系统 第三十六回 张子果围点打援
孙权为什么只派了这三个人过来支援春谷呢?周瑜呢?为什么没有派来?
其实周瑜也有出动,他从新征集了不少船只,准备再一次和张毅水军,进行战斗。
这一次他不准备偷袭水寨了,上一次偷袭水寨搭上了凌操,这一次不知道又要搭上谁。所以周瑜开始想办法用既安全又保险的办法打败张毅水军。
古时候的打仗绝招,无外乎就是水火,在大江无法使用水攻,但是可以使用火攻啊!可是该怎么使用火攻呢?有点把周瑜难住了。
张毅的水军很强大,可能和荆州水军一样强大了。等等?荆州水军?或许可以联合荆州水军啊!
前一阵子听说张毅好像抓住了黄祖的儿子,敲诈了黄祖好大一笔钱财,黄祖应该不会甘心吧!
周瑜立刻知道这是一个机会,既然现在自己没有想出办法来,那就先来一个借刀杀人吧!
不过周瑜在丹徒也不敢轻举妄动,如果周瑜水军顺江而下的话,丹徒也是很危险的。
现在唯一就是指望春谷方向不要损失太大,毕竟哪里是张毅的主攻方向。幸好张毅的军队并不多,只有两万多,加上他漫长的补给线,能够到春古城下的,大概只有一万多人吧!
还真让周瑜猜对了一点,春古城下是只有一万多人。但是张毅能够动用绝对不止两万多人,而是四万多人。
虽然新一批的预备役还没有训练合格,但是张毅完全可以用他们换防不是前线的县城,还有江边大营。一边防守一边训练,进入防守环境之后,他们的训练进度也会加快。
张毅早在两天前就准备好了一万大军,准备去增援春古城。不过李靖回报,“春古城高池深,绝非一日之功。若是其援军到来,非三五月不得破。”
张毅看过了李靖的部署,觉得怎么也要半个月一个月以上才能进行攻打,就将目光看向春谷周围的县城。自己是不是应该越过春古城,去攻打其他县城呢?
可是当他看到丹徒和春谷之间的距离,默默算了一下,孙权的援军应该快到了吧?
现在能够支援春谷的也就只有孙权所在的丹徒和吴景所在的宛陵。不过宛陵兵马不多,顶多也就三千多。张毅之前派林凤祥攻取陵阳、黔县,林凤祥很容易就拿下了这两个西方,并且就地征粮,又向东攻泾县。泾县距离宛陵不远,吴景应该不会冒着宛陵丢失的风险去救春谷才对。
那么春谷的援兵应该就只有丹徒方向了,春谷的丹徒距离数百里,敌人到来肯定会很疲惫啊!或许可以打一下!
于是张毅就直接来到春谷东北方向的隐蔽处,将斥候直接撒出去将近百里,就等着孙权的援兵到来。
徐琨、韩当、陈端的援兵接近之后,就被张毅的斥候发现了。斥候赶回来,将看到的援兵告诉张毅,张毅算了一下两方的距离,立刻下令:“开始休息,明天中午拔营!”
到了第二天中午,全军拔营,迎着孙权的援军行军,行至傍晚,便找了一个地方安营。
“杨延玉、俞敏,你二人再次扎营!”
张毅带来的这些人,丁奉留在了江边大营,刘晔也留在江边大营给丁奉查缺补漏。再留下杨延玉和俞敏,能够用的就剩下魏文通了。
杨延玉和俞敏已经被张毅从亲兵当中调了出来,升官到了都尉。虽然看上去升的很快,但是这里面是有玄机的。
他们之前是都伯,之前一仗就因公升到了屯将。从亲卫当中调出去之后,可以平升两级,就是都尉了。
都尉领一千人,两人带着两千人驻守营地,张毅带着八九千人继续行军。
张毅已经得知了孙权援军的驻扎地,就在他们十里之外,所以张毅才会扎营驻守。
八九千缓慢行军,在三更天就来到了孙权援军的大营外。
张毅也不让军队歇一下,因为晚上一歇就容易犯困,还不如一鼓作气杀进大营去呢!
一边向营内摸去,一边盯着营门口的敌军。
终于还在五十步的时候,敌军发现了有人,立刻大喊起来:“敌袭!”
张毅立刻大喝一声:“冲!”然后一马当先的冲向营门。
“杀!”张毅身后的魏文通立刻大喊一声,一阵猛冲,冲过了张毅,变成了第一个!
张毅瞪了他一眼,但是却不好说什么,魏文通毕竟是想保护他。
“嗖!”“嗖!”“嗖!”……
一阵箭雨从冲锋的队伍当中射了出来,笼罩住营门附近。立刻打乱了营门想要反击的举动。
趁着这个时候,魏文通冲到了营门,大刀高高举起,用力劈下,直接将一个拒马砍断,然后一脚踹开,冲进了营门。
“杀!”几个刚从箭雨当中缓过神的孙军,就被魏文通吓住了,转身撒丫子就逃。
张毅也感到了营门,手中大戟直接挑开将挡在前面的拒马一一挑开。他的力量比魏文通要大不少,但是他可没有向魏文通那样将拒马毁掉,毕竟这玩意也可以成为战利品的。
“杀!”杀进大营之后,张毅带着魏文通直奔中军大帐,帐下的校尉、都尉立刻带着手下开始向营地给出杀过去。
中军大帐当中就那么几条大鱼,张毅和魏文通都不够分呢!他们想要掺和进去了,可能其他的功劳也都没有了。
中军大帐,徐琨被喊杀声吵醒了,他立刻拿起衣服,一边穿一边走出大帐,到了帐外,“哪来的喊杀声?”
他的亲卫已经很害怕了,“四面八方都有。”
徐琨向四周看去,果然四面都有火光,看来敌人是四面攻打。
这时候韩当已经穿戴整齐了,跑过来说道:“徐将军,赶紧走!敌人要比我军多,我军已经被包围了。”
徐琨立刻说道:“陈先生呢?”
“您先走,我去找陈先生!”韩当说道。
“那就拜托韩将军了!”徐琨也不客气,立刻带着亲卫就走。
“将军我们从哪里突围?”亲卫问道。
“向西突围!营中喊杀声为西面最少,定是薄弱之处!”
三国之杀伐系统 第五十六回 刘惇星数卜孙权
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一旦想好了退路,就会失去斗争的勇气。历史上孙权就因为张昭的劝说,差点在赤壁之战前就投降了。但是有鲁肃和周瑜先后劝说了他,并且将他的退路截断,孙权这才破釜沉舟的将军队大部分都交给了周瑜,打赢了赤壁之战这一流传千古的战役。
但是现在这一次,没有人再劝说他了。周瑜死了,鲁肃到了张毅手下,所以孙权已经决定投降了,主战派只有黄盖自己,周泰、潘璋没有主见,蒋钦这时候还只是一个莽夫。
投降派现在也分为两部分,张昭、张纮、秦松主张投靠曹操,他们是广陵人,而且都是世家大族,所以更加想要回到家乡,投靠掌握皇帝的曹操。
主张投靠张毅的是朱治,虽然只有他一个人,但是他却代表着一部分军官的看法,也不能忽视。而且他的说的也很有道理,毕竟张毅的确比曹操仁慈的多。
孙权对这两种意见都有一些倾向,所以他犹豫不决。
“明日再议吧!”孙权无奈的让其他人先走,他需要好好想想。
回到了后堂,孙权见到了母亲,孙母看到孙权忧愁,就问道:“吾儿,为何事担忧?”
孙权并不想让母亲为之担忧,就摇头不语。孙母见他不想说,就说道:“我听说城内有一位方士,精通算数(占卜、星数),吾儿若是有不解,可以请其到家中商谈。”
孙权听了之后,立刻惊喜了起来。孙权这个人和很多古人一样,做事都喜欢问鬼神,当他听说有方士的时候,立刻派人去请。
方士刘惇,是平原人。因为北方战乱,才逃到了南方躲避。之前一直在豫章郡的南部,但是张毅攻占豫章的时候,山越作乱,孙无终一直在平定山越,经常会打仗,所以他又跑到了丹阳郡来。
后来丹阳郡到处在征兵,他又听说九江一带已经没有战乱了,而且就连盗匪都没有,就想要去九江躲避。可是刚到秣陵,就被江水阻拦了,孙张两家打仗,根本无法过江,他只能在江水之南来回游历。
后来,他认为丹徒是一个安全的地方,就到了丹徒。然后孙权找了上来,刘惇不得不前往孙权的府邸。
孙权见到了刘惇,也是心有怀疑的。他问道:“先生占卜可以错误?”
刘惇谦逊的说道:“鲜有失误!”
孙权听了之后,就更加怀疑了,在他印象当中,占卜要是准的人,不应该出现错误。但是这个刘惇出现错误了,他可信吗?孙权保持怀疑。所以他就问道:“吾将于张毅进行一战,不知胜算如何?”
刘惇立刻进行占卜,然后对孙权说道:“陆战无胜,水战陨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