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杀伐系统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不悟禅机
大营交给两人之后,张毅就带着部队休息去了,经过一夜的行军打仗,又马不停蹄的赶回来,实在太累了。
一直休息到了第二天,杨延玉这才拿着清单交给张毅。张毅看着清单上面,俘虏了一千一百人,铠甲176套,兵器3600多把,营帐106顶,拒马124桩,战马78匹。布帛1200多匹,五铢钱1800多贯,金银珠宝漆器合3000多贯,粮食1000石,车马300多辆,木材无数……
所获颇丰啊!张毅看了清单很高兴,对杨延玉说道:“将俘虏送至江边大营,然后直接运送粮食到春谷县和我汇合。”
“诺!”
杨延玉带着俘虏走了,张毅又在这里休息了两天。他想要等一等刘穆之的,可是两天刘穆之依然没有出现,这让他有点意外,难道刘穆之不来投奔自己了?
搞不明白,张毅也就不想了,直接起兵赴春谷县。
李靖将张毅迎入了春谷大营,两家兵合一处,足足又两万多人,是城内的四五倍了。
有了张毅的士卒,李靖这才开始发动攻城。正面魏文通带着张毅的亲兵,加上李宝带着史进部,顺着土堆往上攻打。
雷绪带着人从地道向城中渗透,地道已经挖到了城墙下了。
张毅召集了工匠,再一次制造建议的抛石机。说实话,张毅很想召唤一个数学家,有了数学家之后,他就可以让这个数学家画出抛石机的图纸了。
张毅虽然懂抛石机的原理,但是对于图纸却是一窍不通。上一次在南昌制作抛石机就用了一个月,要是有图纸,工匠只需要三五天就能做好。
太史慈带着士卒在城头不断的抵抗,居高临下射箭冲锋,打退了一波又一波冲击。但是他们的伤亡也很大,因为着甲率太低,城外的井阑对于他们的杀伤非常高,特别是在他们的注意力放在攻城队伍的时候,对箭矢往往就忽略了。
太史慈都因为这样,被井阑上的张军给射了一箭,更何况其他人呢?
打了六七天,城内的伤亡已经超过了一千多人人了。士卒士气低落,太史慈也因为箭伤的关系,精神不济,好像被感染了。
程普的伤也没好,但是他还是对太史慈说道:“子义,你应该休息一下,不然你绝对不会挺到援兵到来。”
太史慈苦笑了一声,“程将军,没有援军了。”
程普哪里不知道?他刚刚只是想骗一下太史慈罢了。他早就看出来了,援军要是来了,早在几天之前就应该到了。而且张毅的援军是从东北方向过来的,肯定是打败了自己的援军了。
可是,没有援军怎么办?不是还要坚守吗?他们现在想要撤回都困难了。
太史慈忍着箭伤,对程普说道:“程将军,还是要想办法突围,春谷肯定是守不住了,我们的想办法逃出去。”
程普看着太史慈,问道:“子义,以我们现在的情况能够逃出去吗?”
太史慈看了看程普的伤,又看了看自己的伤,微微叹了一口气,的确!两人伤的太重了。不过也不能坐以待毙,他沉思了一下,对程普说道:“-程将军,不如我们也挖地道吧?”
“嗯?”程普诧异的看着太史慈,没有明白他什么意思。
“我们也挖一条地道,通向城外。等敌人进城之后,我们就从地道出城,然后穿过敌人大营,杀出重围。”
程普一听,心中不断的盘算。敌人进城之后,大多数都军队肯定都会进城,大营里面的兵马就会少很多,杀出去应该轻松不少。想到这里,他脸上一喜,“好,就这么办!”
程普去安排挖地道的事宜,太史慈继续守城。
张毅攻城的部队也损失了将近两千人了,多次进攻没有得逞,李靖就暂时休兵,进行一下调整,顺便也等等抛石机。
经过了十天的安装,抛石机终于制成了。张毅先让人进行了试射,结果五台抛石机只有三台比较准,另外两台一个打在了自己人冲锋道路上,一个差点打在井阑上。
好在现在没有攻城!不然自己的士卒肯定要遭殃了。
张毅立刻和工匠进行了调整,再进行试射,如此几次之后,五台抛石机才算完成。
太史慈站在城头上,看到了城外的抛石机,不由得一阵瞋目欲裂,在南昌的时候,就是这些抛石机,打击的城内士卒士气大落,再加上孙贲战死,才让南昌城破的。
现在再一次看到抛石机,太史慈的心情很不好!他很想冲下去,将这几个抛石机焚毁了,但是他没有这么做。
换做另外一只军队,太史慈肯定会组织敢死队这么干,但是张毅的军队不行,他的军队太多余严明了,敢死队下去就是送死。
看着张毅的士卒,太史慈很眼馋,如果能够带领这样一直军队作战,就是死了也值了。
但是现实往往就是这么残酷,若是张毅早几年来攻打江东,他现在会不会就在张毅的麾下了?
可惜,先打江东的是孙策!孙策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太史慈就算死,也不会在投降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不需要第二个了。
“轰!”“轰!”“轰!”……
抛石机不断的将石头扔上城头,太史慈组织士卒躲避。
但是他自己并没有注意,一块石头砸在城墙上,崩裂出一块小石头,就打在了太史慈的头上,将他打的脑袋嗡嗡响,一头倒在了城墙上。
“将军!”太史慈的亲卫立刻扶起太史慈,将他送下城墙救治。
魏文通是认识太史慈的,他一眼就看到太史慈被打晕了,立刻大喊道:“太史慈死了!随我冲!”
“太史慈死了!”“太史慈死了!”……
张毅军连声跟随魏文通高喊着冲上了土堆,向城内攻去。





三国之杀伐系统 第五十九回 狡兔三窟孙翊走
黄盖战死,孙河立刻将军报送往丹徒孙权处。孙权接到了孙河的战报,也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
竟然真的让刘惇给说中了,是巧合吗?还是他真的能够占卜出来?
“将刘先生请来!”孙权不得不再一次的说道。
刘惇再一次见到孙权,他从孙权的眼中看到了不可思议。的确很不可思议,刘惇之前的占卜是“陆战无胜,水战陨将”。而现在的情况完全符合,蒋钦、周泰守在丹***本就没有进攻,而张毅似乎也没有进攻的意思,双方连一仗都没有打,当然无胜了。黄盖战死,孙河退守秣陵一代,也符合水战陨将的预测。
“刘先生,我想知道你占卜到的全部内容!”孙权说道。
刘惇说道:“我的占卜已经说得很详细了,如果将军想要保住富贵,那么做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将军若是想要称霸一方的话,北上即可!不过北上的话,将军恐怕有早夭之象!”
“难道我就非要投降张毅吗?”孙权不甘心的问道。
“非我所知也!”
孙权再一次送走了刘惇,然后召来了孙静。上一次讨论的时候,孙静并没有在丹徒。孙权在排除了两路兵马之后,就将孙静召了回来,他想要听听这位叔叔的意见。
不过,因为他没有得到对刘惇占卜结果的验证,所以他并没有找孙静商议太多。现在他已经基本相信了刘惇的占卜,他才将孙静找来,问道:“叔父!如今大势已去,吾该何去何从?”
孙静这些天也了解了孙权的想法,他是想要投降的。不过是投降张毅,还是投降曹操,他还没有想好而已。孙静也了解了张昭等人的想法,张昭、秦松是想北上的,广陵是他们的家乡,他们想回去情有可原。朱治主张投靠张毅,因为张毅年轻有为,而且为人谨慎,要比曹操更有前途。
孙静本人对这两个都不是很赞同,他更同意黄盖的想法,哪怕退守会稽也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当孙权提出问题之后,孙静就说道:“如今聪慧者众多,有的心向曹公,有的心向张毅,还有的想要远走他处,此三者皆可保全孙氏。”
孙权点头,“吾亦知之,只是孙氏该如何选择?”
孙静说道:“狡兔三窟,孙氏或许可以分成三路,一部分投降张毅,一部分北上,一部分远走他出。”
孙权眼睛闪烁了一下,问道:“叔父选择哪一路?”
孙静说道:“吾往会稽。”
孙权听了之后,舒了一口气,他说道:“叔父为孙氏如此牺牲——”
孙静拱手说道:“仲谋,孙氏如何,便都在吾等手中。汝欲何为?”
孙权想了想,还是决定选择稳妥的一面,“吾意投降张毅,有朱君理为吾谋划,当可无恙。”
孙静说道:“张子纲(张纮)或可一用。”
孙权问道:“张纮不是同意投靠曹操的吗?”
“并非如此,他的态度并不坚定。”孙静说道:“坚定者是张昭、秦松二人。”
孙权点头,表示明白了。不过他还有一个新问题,“孙氏应该选谁投靠曹操呢?”
孙静说道:“叔弼性格刚直,若是投靠张毅,恐有性命之危,可让叔弼北上。”
孙权听了之后,也觉得有理,“便如此行事。”
就这样,两叔侄计议已定,就如此形式。孙权召集了所有能够召集的大臣和宗室,对他们说道:“如今孙氏危难,为了保全孙氏,吾意向张毅投降——”
“兄长何出此言!”孙翊当即出来反对,“张毅乃是孙氏仇敌,怎可向仇敌投降?”
孙权问道:“那你想要想何人投降?”
孙翊大声说道:“吾不投降。”
孙权还欲说什么,孙静这时候站出来说道:“吾护送叔弼往会稽!”
“有劳叔父了!”孙权说道:“只是叔弼去了会稽,该何人北上?”
“国仪吧!”孙静再一次推荐。
国仪是孙辅的字,孙辅是孙坚的哥哥孙羌的次子,孙贲的弟弟。孙辅比孙策还要年长,孙策占领豫章的时候,将豫章郡一分为二,豫章南部为庐陵郡,孙辅为庐陵太守。孙策的这种分割,并没有得到张毅的认同,所以他仅仅拍了孙无终南下,孙辅就在那个时候逃回了丹徒。
孙辅是一个心向曹操的人,他一直都在和曹操有联系,历史上他差点带着庐陵郡投降曹操。所以对于北上,他一点意见都没有,“辅愿往!”
孙权看了孙辅一眼,然后又扫视了一下大臣,问道:“汝等愿往何处?”
但是没有人回答。
孙权没有再问,而是让他们回去准备去了。这些大臣要走的,就该回去收拾东西了,不走的就等着张毅到来就好了。
孙权将丹徒剩余的船只全部都交给孙辅和孙翊。跟着孙辅走的,有张昭、秦松两家,跟着孙翊走的,有孙静、徐真(徐琨的父亲,孙翊妻子徐夫人的祖父)、弘咨(孙坚的女婿)三家。而跟着孙权投降的,则有张纮、朱治、以及丹阳、吴郡两地的世家豪族。
孙辅带着人过江,孙翊带着人也顺江而下了,孙权这才给张毅写了一封投降书,表达了自己的投降的意思。
投降书送到了张毅的手中,张毅看着降书,表情很是古怪,孙权不仅仅自己投降,而且还要将他的妹妹许配给自己。他妹妹应该就是孙尚香吧?虽然她的真实名字并不叫这个,但是后世习惯性的还是会这么叫。
张毅将降书给众人传看,“孙权这是何意?他真的要投降吗?”
刘穆之看了降表,分析道:“孙氏已经落寞了,孙权有心投降也是应该的。不过为了预防有诈,主公应该一个县一个县的接收过去。并且让李药师接手吴郡,以防不测!”
“正当如此!”张毅点头说道:“我倒是要看看,孙权的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药。”
“将子纲先生请过来,我可以久仰子纲先生的大名了。”




三国之杀伐系统 第六十回 献印绶孙权俯首
孙权派来的使者就是张纮,张毅对张纮还是听看好的,江东二张之名,他可是久仰了。
不过,张纮却对他并不是很感兴趣。尽管张毅百般拉拢,他都和张毅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是要保持最后的臣节吗?
“张纮,武力:62,战策:58,计略:82,内政:93,教育:90,外交:91。特性:名臣。”
张毅带着大军来到丹阳县,作为先锋的张经亲自来到了城门前,“吾主张镇东在此!”
张经的话音刚落,丹阳的城门就打开了,蒋钦、周泰带着士卒走了出来,将兵器堆放在一起,然后向张经交出印信。他们已经得到了孙权的命令,让他们想张毅投降了。
丹徒发生的事情,已经传到了丹阳来,他们也知道了孙氏一分为三了。孙氏的属臣也分成了三部分,蒋钦、周泰两人对此早就有了预测,所以他们在接到孙权的命令之后,就已经在准备投降的事情了。
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张毅更加好一些。张毅和他们之前看好的主公孙策很像,同样是年轻有为,同样是能征善战,如果当初张毅先到的寿春,他们可能直接就投靠到张毅的麾下了。
张毅进入丹阳之后,立刻宴请了蒋钦、周泰,对他们表达了欣赏之色。
“蒋钦,武力:93,战策:90,计略:84,内政:75,教育:78,外交:62。特性:名将。周泰,武力:98,战策:79,计略:56,内政:65,教育:69,外交:52。特性:猛将。”
蒋钦、周泰都是难得将领,特别是蒋钦,他打仗应该很有一套,不然战策属性不会达到90。周泰就是一个猛将,猛将张毅手下有不少,反倒是并不太关注。不过周泰很适合当保镖,自己或许可以让魏文通歇一歇了。
“两位都是九江人,不如随我回寿春任职如何?”张毅对他们两个提出了招揽。
“固所愿也!”蒋钦、周泰倒是没有直接称呼主公,节操还是有的。
又收了两员大将,张毅也忍不住得意。随着孙权归降,他已经拿下了江东了剩下就是要好好的将整个江东消化掉,解决世家、山越的问题,将自己的政策推行下去,彻底将江东纳入自己的掌控当中。
将蒋钦、周泰的两千人收编了,张毅立刻向北进入秣陵,派杨延玉、妫览去江乘县,派俞敏、戴员去湖熟县。
到了秣陵县之后,张毅就先接手了孙河带领的水军。自从上次一战之后,水军就损失了不少,孙翊、孙辅离开也带走了不少,留给张毅的也就只有一千水军了。
一千水军也是军队,张毅可不会给孙权留下来,他虽然不打算杀降,但是也不会给孙权留下来任何的军队,孙权毕竟是东吴的开国皇帝,总要防备一下的。
“孙河,武力:89,战策:82,计略:73,内政:68,教育:76,外交:63。特性:猛将。”
张毅在秣陵见到了甘宁和李俊,也得到了之前黄盖的死讯。
“恭喜宿主所在势力杀死了历史名人黄盖,召唤历史名人韩世忠。韩世忠,武力94,战策:95,计略:90,内政:69,教育:75,外交:63。特性:名将。”
韩世忠?南宋的中兴四将,应该比黄盖强多了吧?这个召唤的规律是怎么来的?黄盖最出彩的就是赤壁之战的时候,用了反间计,他真的能比的上韩世忠?还是因为死在李俊的手下?
算了,不管了。不管怎么样,能够给自己召唤过来一个韩世忠,自己这是赚了。
张毅还在秣陵拜访了一下王朗,当然还有他的儿子王恺。王朗看不上张毅,他是琅琊王氏的始祖,琅琊王氏就是从他开始显赫的。
不过王恺却对张毅很有好感,他毕竟是张毅召唤出来。所以他就劝王朗:“如今张镇东扫平江东,其势已成,父亲便是不看好张镇东,也不宜和他产生矛盾。当先与其虚与委蛇,才好脱身。”
王朗想一想也是,这才接受了张毅认命的会稽太守一职。当然,这个只是虚职,他要和张毅一起回到寿春的。
来秣陵的目的都完成了,但是张毅并没有着急前往丹徒。他在等,等李靖的消息。趁着这时候,他还招降了吕蒙,吕蒙听到孙权投降的消息,还不敢相信,但是当张毅将降书递给吕蒙的时候,并且让他见了孙河,他才相信。然后吕蒙就很干脆的投降了,他从军完全是投机,现在孙权都投降了,他自然不会杀身成仁了。
等了大概几天,李靖那边来告知,他已经接手了大部分县城,正在向丹徒挺进。
这时候,张毅将军队分成两路向丹徒进发。陆路由张毅率领,水路由甘宁率领,直奔丹徒。
到达丹徒之后,孙权立刻开城投降,而且身边只有一些亲卫,在丹徒驻守的军队全部都没有。
张毅从孙权手中接过降表,然后扫了一眼孙权,“孙镇南,你的士卒呢?”
孙权抬头看了一眼张毅,发现张毅正在戏谑的看着自己,立刻心中一震,知道自己的打算被张毅看破了。他立刻说道:“降臣之弟叔弼,不愿投降将军,带着三千多人士卒南下会稽了。堂兄辅亦带着千余士卒北上广陵,降臣以无士卒可用了。”
“哦?”张毅看着孙权问道:“那么还有谁跟着孙翊、孙辅走了?”
孙权答道:“叔父静,姊夫弘咨随叔弼而去,张子布、秦文表随堂兄而去!”
“张昭、秦松竟然北上了?”张毅愕然,他对孙翊、孙静、弘咨、孙辅,他都不在意,甚至他们带走的士卒,他也丝毫不在意。他唯独在意的是张昭、秦松!一个能臣,一个谋士,真是太可惜了!
孙权战战兢兢的看着张毅,他从来没有感觉过一个人会这么可怕。
但是张毅却并没有迁怒于他,反而笑着将他扶了起来,“他们走了,也就走了!只要仲谋没走,就可以了!”




三国之杀伐系统 第六十一回 整三郡招纳人才
张毅没有迁怒孙权,但是他却没有打算放过张昭、秦松,不能让他们为自己效力,那么就杀掉他们好了!
所以在进城的时候,张毅就给甘宁下令军令:“在江边游弋,如果发现了孙辅、张昭、秦松等人的痕迹,杀无赦!”
甘宁接到军令之后,立刻带着水军到广陵地界搜索,但是却没有任何收获,反而惊动了广陵太守陈登。
张毅进入丹徒之后,就接收了孙权统治下的所有图册志表。图是各郡县的疆域图,册是等级人口的花名册,志是记载各地传说轶事的郡志、县志,表是各级官吏互相沟通的公文。
有了这些,张毅就可以轻松的了解丹阳、吴、会稽三郡的情况。
当然,之前丹阳郡的大部分,张毅已经占领了,所以地方上的图册志表,他大部分都拿到手了。但是吴郡、会稽郡的他还没有,现在有了孙权的贡献,他可以节省不少事情。
扬州他已经全部拿下了,那么第一件事就是先上表,请朝廷册封他为扬州牧,做到名正言顺。
当然,朝廷册封不册封其实并不重要,但是曹操应该不会在这个时候和他过不去吧?要知道曹操现在正在两线开战。北方和袁绍在苍亭打,南面和刘备在汝南打。这个时候,再不拉拢张毅,说不定张毅真的要给他一下子。
正是认准了这点,张毅才敢上表,拿捏曹操。
张毅先找了在孙权手下当值的历史名人,但是只找到了朱治、潘璋、吕范、顾雍、全柔、是仪。
“朱治,武力:85,战策:88,计略:82,内政:83,教育:90,外交:62。特性:文武。”
“潘璋,武力:94,战策:89,计略:75,内政:54,教育:43,外交:56。特性:猛将。”
“顾雍,武力:56,战策:62,计略:78,内政96,教育:87,外交:73。特性:名相。”
“吕范,武力:83,战策:90,计略:86,内政:88,教育:72,外交:70。特性:文武。”
“全柔,武力:57,战略62,计略:70,内政:83,教育:85,外交:76。特性:治臣。”
“是仪,武力:70,战略:61,计略:79,内政:86,教育:73,外交:92,特性:谏臣。”
朱治、吕范是孙氏老臣,张毅不是很放心,就将调到了镇东将军府。吴郡太守给了李靖,将顾雍提拔起来,给李靖当副手。将李进、韩世忠调到了吴郡,掌管军队。全柔调给李鸿章,他的能力还是不错的。是仪也调入了镇东将军府。
李靖手下有两千人,驻扎在吴县,李进一千人驻扎在丹徒,韩世忠一千人,驻扎在海盐。
潘璋被调往了甘宁的水军,这样一来甘宁的水军就有了李俊、孙河、潘璋四个将领了。
张毅也还征辟了吴郡陆氏的子弟陆逊,张氏张允(不是荆州的那个张允)。陆逊大家都知道,东吴四都督最后一个,因为和孙氏有仇恨,才隐居在家。
现在张毅打败了孙氏,征辟陆逊,陆逊立刻出仕了。张毅将陆逊收入镇东将军府,带在身边培养。
“陆逊,武力:67,战策:95,计略:94,内政:89,教育:99,外交:82。特性:将相。”
张允乃是吴中四姓张氏子弟,家中以诗书传家。不过他并没有被计入历史事迹,所以无法推测数据。但是他却是历史名人张温的父亲,张温便是让张氏成为吴中四姓的标志人物。
丹阳郡的事情,就交给李鸿章来处理了。张毅相信,李鸿章完全可以处理好这件事,他只在丹阳郡驻扎了三支军队。
宛陵驻三千人,统帅丁奉。黔县驻一千人,统帅王雄。於潜驻一千人,统帅杨延玉。
张毅派林凤祥尝试性的接管会稽郡,本来以为会遭遇到孙翊的抵抗。但是没想到接收很顺利,各县也都很配合,虞翻、贺齐、吕岱也都被张毅调了过去,见了一面。
1...4849505152...1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