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杀伐系统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不悟禅机
“韦睿,现为襄阳韦家次子,刘表非明主之象,韦睿便有意投靠宿主。不过其体弱多病,需要宿主对荆州下手的时候,其才会主动过来投效。”
不过来投效?要我去荆州?张毅立刻有一些恼火起来,介入荆州的最佳时机其实还是刘表死的时候。张毅原本是想拖着曹操,不让曹操解决北方,然后趁着刘表病死之后,先曹操一部占领荆州。但是现在看来,张毅需要改变战略了。
张毅命人厚葬了周瑜,不管怎么样,对待这样一个千古风流人物,还是要保持点尊重的。只是以后江东再有曲误,就没有周郎顾了。
张毅并没有给予周瑜诸侯之礼,也没有给周瑜改县名。不是周瑜不如太史慈,而是有时候佩服的人不能太多,太多了就失去榜样的力量了。





三国之杀伐系统 第十回 分水军居巢论船
王守仁拿着张毅手令去找葛洪,葛洪看过之后有一些为难,“镇东将军非是凡人不假,只是这道经如何编纂?太过则献媚,不及则无功。阁下可有办法?”
王守仁知道这个葛老道是在埋怨自己,便对他说道:“此关乎安定山越,献媚一点也无关紧要。”
葛洪深深的打量了他一眼,然后说道:“阁下亦非凡人也!”
“多谢夸奖!”
编写道经非是一日之功,也非是一人之功。葛洪一个人就要编写一部道经,的确有点捉襟见肘。于是他就邀请了当下比较著名的倒是论道。
庐江左慈,相传修道于峨眉山,善房中之术。左慈其实是葛洪师祖,为金丹派创始人,后来传道于葛玄(葛洪的爷爷),葛玄传道于郑隐,郑隐传道于葛洪,最后才有了《抱朴子》。
平原刘惇,擅长算数之法,孙权投降之后,便来到了寿春,在寿春颇有名气。
刘惇以张毅为异,非凡之人,将种种测算告于葛洪。左慈对编经造神一事不置可否,却对葛洪甚为友好,传其《太清丹经》三卷,及《九鼎丹经》、《金液丹经》各一卷。
张毅聚集众臣,说道:“如今我据淮南,应水路均修。前有孙翊、孙静出海逃走,后有陈登借海撤军,可见海上水军当有大用。我尝闻辽东公孙度曾渡海攻青州,海上水军亦当大用!我决定将水军一分为二,以鄱阳湖为水军之督,以江东为海军之督。不知何人可为水军都督?何人可为海军都督?”
刘穆之言道:“臣闻鄱阳水军,李宝善于统兵设谋,张顺善于水中作战,可以以李宝为督,张顺为辅。”
刘晔说道:“此言差矣!张顺军职高于李宝,怎可以张顺为辅?”
刘穆之反驳道:“军职高低不代表才干,张顺并无统兵之才,让其督水军,必定酿出大祸!”
刘晔也驳斥道:“自古军职便是如此,以低职统领高职,闻所未闻焉!”
“行了!”张毅打断了两人的争吵,他的两个谋士其实都带有一定的私心,刘穆之之所以举荐李宝,不过想引李宝为援罢了。而刘晔之所以想要保住张顺,是因为张顺和他都是老臣罢了。
朱治看到张毅为难,便站出来说道:“主公,不如将水军分为两部,张顺、李宝各督一部。”
张毅一听,感觉这个办法也不错。他便说道:“既然如此,以张顺为水军左都督,统领两千水军驻扎于濡须口;李宝为水军右都督,统帅两千水军驻扎柴桑口。海军都督为甘宁,李俊、潘璋为辅。君理,汝对吴郡熟悉,可知那里能建造海港?”
朱治说道:“吴郡可建港口之地甚多,只需让孟椽(孟康)到吴郡寻一造船之所。海船不比河船,海上风浪太大,需当造的更大,才能保证平稳。”
张毅想了想,便说道:“三日后,吾往居巢一行。”
去往居巢的路上,张毅看到了一片丰收之景。此前张毅虽然也有心理准备,毕竟系统已经告诉过他了,而且很多人也都说今年丰收。但是他还是第一次以观光的心态,看着满地的麦子、水稻、高粱,很有现代的样子——现代减产的样子!
这个时候的农业生产还是太落后,不过也没有办法,没有高产种子、没有化肥农药、没有农机水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没有这些东西,想要高产都高产不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遇到丰收年的时候,百姓都欢欣鼓舞,以为祥瑞。要是遇到了灾年,就必定卖儿卖女,活不下去!很多人都说,这是世家、豪强、地主造成的,有这一方面原因,但是绝对不是全部原因。说一句公道话,真正的长久家族,绝对不会将人逼死,他们对于家乡人是非常好的,比如民国时期的军阀,在别的地方可以说烧杀抢掠,但是回到家乡就修桥铺路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乡村都是大家族具有号召力,单单欺负乡民绝对不会所有人都拥护,只有保持仁爱和强势才能做到。
张毅也想将这种现象杜绝,但是以他现在的实力根本做不成。只要这帮人做的不过分的话,张毅也就听之任之了。
几日之后,到了居巢,张毅见到了孟康,让孟康带着自己参观了一下船坞,看看他们的造船工艺。
看了一个时辰,张毅皱着眉头问道:“你们造的船都是这种方的吗?海船也是这样造吗?”
孟康说道:“船只只有面积越大,才可以承载更重的东西。”
“如果是货船的话,是这个道理。但是战船应该以船速为重!如果前面是一个尖的话,或者加上尖底会不会速度更快一些?”张毅有意的说道。
孟康说道:“这样的确会更快,但是行船不稳啊!”
“你已经试过了?”张毅问道。
“试过了!”孟康说道:“我们之前打造战船的时候就做过一些实验,尖底的船需要船底很长,太短了左右摇摆,太长了容易触碰礁石河底。”
张毅摇头说道:“河船使用平底,但是海船不用!海底比江河之底还要低下,可以使用尖底。船底也不用做的太长,可以用一些石头压船,这样船只就可以立稳了。”
孟康一听,眼睛倒是一亮,立刻对张毅说道:“主公稍带,我这就去验证一番!”
张毅笑呵呵的说道:“同去!”
来到船坞的深处,一个池子里面停着几艘小船,各种各样的都有。孟康叫来了一个船匠,搬来一些石头,在这些小船的船底压上石头。那些原本立不稳的船只,立刻就稳当了起来。
孟康在一旁啧啧称奇,不断的在嘴中嘀咕:“真是神奇!这是为何呢?”
张毅笑道:“《荀子》曾有记载,孔子拜鲁桓公庙之酒器,盛酒而不倒,便是此理。”
孟康感慨的说道:“今日是长了见识了!有此法,尖底船完全可以造出来。”
张毅说道:“海上风浪很大,以人力对抗天力很难,要想办法借助天力。想想风力滚车,可以借助风力。”
孟康说道:“可设一帆,顺风而行!只是逆风该当如何?”




三国之杀伐系统 第五十五回 孙仲谋走投无路
潘璋带着他养精蓄锐的士卒,直接冲开了雷绪的防线。
雷绪追到了芜湖之后,已经天光大亮了。他手下的士卒战斗了一夜,已经精疲力尽了。要不是张毅的强兵操典上特别强调了耐力训练,可能他们连武器都拿不起来了。
潘璋原本以为他可以杀败雷绪,但是没有想到雷绪部下竟然还有一定的战斗力,他以逸待劳都无法短时间内打败雷绪部。于是潘璋这才改变了注意,选择了突围。他需要返回丹徒,向孙权回报。
孙权从孙策那里继承了三万多的士卒,加上这一年招募的,足足有五万人。但是各县防守就需要一万多,太史慈、程普先后失败就损失了一万多,周瑜这次增援也算是了将近一万(其中包括宛陵守军),孙权现在能够掌握的军队只有一万多了,而且其中还有五六千是水军。
而且他手下能够打仗的将领,现在就只有老将黄盖、蒋钦、周泰、潘璋、朱治等人,最能打仗的那些人基本上都战死了。
特别是周瑜,周瑜的死让他无所适从。哥哥临死之时曾经告诉过他,“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现在正是外事不决的时候,可周瑜却死了,这让孙权感到很绝望,他该怎么办?
在大堂之内,张昭、张纮、秦松、朱治、吕范、胡综,黄盖、蒋钦、潘璋等人都在看着孙权,孙权在接到了周瑜死讯的时候,就第一时间召集了他们。
“如今的形式,该当如何?”孙权看着下方,有一些傻傻的问道。
黄盖立刻拱手说道:“主公,为今之计,宜退守会稽,联合山越,以为自保。而后勤练士卒,以待天时,再图东山再起。”
孙权眼睛一亮,急切的问道:“黄公,吾还有东山再起之时吗?”
黄盖答道:“张毅背叛曹公,曹公定会恼怒,只待平定北方之后,定会南下,届时吾等便有机会东山再起?”
孙权不是小孩子,立刻听出来黄盖话语当中的破绽,“若是曹公不南下,吾等岂不是再无机会?”
黄盖不能答。
孙权摇摇头,黄盖的意见不能采纳,他是强硬派,只会选择抗争到底。他看向张昭:“子布先生,你有何见解?”
张昭问道:“扬州六郡,张毅现已占据其四,军力是主公数倍,麾下猛将无数,其占据江东的大势已成。”
“张子布为何涨他人士气灭自己威风?”黄盖不满的问道。
张昭也不生气,而是问道:“黄将军,您自问冲锋陷阵比太史将军、韩将军若何?论临阵决策比程公、周公瑾若何?”
黄盖很想说比他们强,但是这话他还真的说不出口。张昭提到的这四个人,他顶多也就和韩当伯仲间,另外三个他真的比不上。
张昭继续说道:“程公、周公瑾尚且以兵败身死,吾等想要对抗张毅,难比登天。”
朱治这时候说道:“两军对阵,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地利人和可控,而天时不可控。胜负未战,便不可知。子布先生如何知道吾等必败?”
张昭言道:“张毅攻取宛陵,定会向东攻占吴郡,以张毅的军队可以轻松的攻占吴郡,截断会稽的道路,阻止援兵过来增援。届时吾等只凭借吴郡北部,只能养活数千人,如何抵挡其数万人的进攻?”
孙权听了之后,也有一些丧气,“吾该当如何?”
张昭说道:“为今之计,主公当北上广陵,向朝廷投诚,方可保住孙氏基业。”
孙权惊讶的看着张昭:“投靠曹操?”
张昭摇头,“非是曹公,而是朝廷。”
“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了吗?”孙权很不甘心。
这时候潘璋战战兢兢的走了出来说道:“启禀主公,都督留有遗嘱。”
孙权立刻瞪大眼睛,旋即欣喜若狂:“公瑾又何遗嘱?”
潘璋有点不敢说,但是其他人都在等他的下文,都看着他,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说道:“都督说,主公可以选择两条路。一是北上投奔朝廷,二是投降张毅。”
“投降张毅?”黄盖愤怒的质问道:“张毅杀死吾等多少人?与吾等有血海深仇,怎可投降张毅?”
朱治这时候说道:“两军交战,生死由天,岂能因此丧失理智?吾倒是认为投降张毅或许更好一些。”
孙权很是不解,“为何?”
朱治说道:“张毅为人有气度,其厚葬太史慈、程普、周瑜便是明证。其预占江东,定会收买人心,主公投降,可保性命无忧。张毅为了安抚江东,可保主公富贵无忧。张毅尚未娶妻,若是主公愿意,可以妹许之,重登高位或未可知?而曹操为人凶残,其杀边让,杀吕布,屠徐州,主公若北上,恐有性命之忧。”
孙权一听,眼神当即一亮,他已经登上了权利的高位,若是能够在重获权利,当然更好。
吕范这时候说道:“不论主公投靠何人,还是做富家翁为好。”
孙权一阵厌恶,他一直对吕范有一些意见。当年吕范为孙策掌管财务,孙权曾经因为私事求到吕范,但是吕范都需要得到孙策的许可才给。为了这件事,孙权一直对吕范有意见。当然,按照历史记载,后来孙权自己执政的时候,知道了忠于职守的重要性,也重新重用了吕范,但是现在还没有。
张昭这时候说道:“张毅不可投,其人欺世盗名,绝非人主。”
孙权不知道该听谁的好了,黄盖主张南走会稽,但是他并不想去荒蛮之地。剩下的两个意见,都是在劝他投降的,只不过投降的对象有所不同罢了!一个是曹操、一个是张毅,一个老奸巨猾,一个仁义无双,似乎他更应该选择张毅才对。
但是两个人的意见,他却更加看好张昭,毕竟张昭比朱治更加有能力、有名气。
但是他却没有想过,他的手下现在已经开始主张他投降了,他还靠什么打败张毅?他如果不投降,就是死路一条了。




三国之杀伐系统 第十一回 选海港建上海城
“逆风可以调节风帆的角度,让船只斜着走就好了!”张毅说道:“这样慢一点,但是还是能够前进的。”
孟康说道:“这个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印证。”
“不怕,慢慢来!”张毅走到孟康身边说道:“我这次来不只是想要看看船这么简单,我已经从水军当中分出来一部分成为海军,以后这支部队就在大海之上进行作战。这里的船坞已经造出来的海船,也无法通过河流运送到海上,所以我要在吴郡重新选择一个船坞,而这里也要转移到濡须口甚至柴桑口去。江河的平底船你找一个人负责,以后你要全权负责海船的督造。”
孟康疑惑的问道:“主公,我们好像用不上海船吧?”
张毅挥手让周围的人走远一点,然后小声说道:“我打算在两年之内打造出海军,北上袭扰曹操,并且援助袁绍。我现在需要时间,不能让曹操平定北方。”
孟康很奇怪的说道:“主公能够断定曹操打败袁绍?袁绍好歹也是四世三公。”
张毅笑着说道:“袁绍官渡失败之后,败局就已经定下来了。这些你就不要管了,你只要尽快帮我造出海船,经过测试之后。你就立了大功了!孟康,你是一个工匠,我希望你一直都保证对技术的心,不要参与任何的政治,也不要站边。”
孟康没有明白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了吗?主公?”
张毅说道:“我只是想告诫你,以后等你地位高了,不要参与政治,管好自己的地方就好了。”
孟康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记住我的话,将这里的工作交代下去之后,就去找濡须口找甘宁,我会让他护送你去建造船坞!”
“诺!”
孟康被张毅搞得有点糊涂了,但是张毅却不得不警告一下。他手下现在已经明显出现了分派的趋势,不管是不是召唤出来的,派系已经很明显了。刘晔、鲁肃等最先投靠张毅的人,开始以老人自居了,他们占据要职,势力很大。而新派则以刘穆之、朱治等人为首,他们都有一些孙氏的背景,有一些被迫,甚至是不得不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工作。
如果不是张毅的势力也才形成,双方的争斗肯定会更加激烈。
任何势力都避免不了这种情况,袁绍手下已经呈现了这种情况了,而曹操的也在酝酿当中。曹操要不是家族巨大,他的家人占据要职的话,说不定可能已经也爆发了这个问题。而且曹操有一个好的助手,荀彧!荀彧的存在让他手下的矛盾一直没有爆发出来,直到荀彧死后,那些大世家才开始掌握权柄,最后为司马氏做了嫁衣。
刘晔和刘穆之虽然都是很好的谋士,但是他们却都有着缺陷,那就是政治能力并不是顶尖的,难免会陷入内斗。张毅现在很需要一个政治上的帮手,至少帮他消除内部的矛盾。如果不能再它壮大之前消灭它,张毅可以确定,自己的势力肯定会出现毛病。
孟康很快就交代完了船坞的事情,船坞也会在造完现在的船只之后,就向濡须口转移。
甘宁带着人保护孟康向吴郡进发,甘宁已经接到了张毅关于海军都督的任命,他非常的高兴,兴奋的对孟康说道:“孟椽,你知道吗?海上的风浪太有意思了,你知道吗?我站在船上,差点就被颠进海里。”
孟康无奈的看着甘宁,很明显无法理解这个莽汉在想些什么。
李俊和潘璋坐在后面,看着经受甘宁语言轰炸的孟康,幸灾乐祸了起来,“老李,你说这个孟椽能够坚持多久?”
“不知道!不过我知道他现在就已经烦了!”
“赞同!”
行之吴郡,众人并没有下船,而是开始围绕吴郡江岸寻找适合建造港口和船坞的地方。查看了大概一个多月,孟康终于找到了一个地方,那就是吴淞河的入海口(也是入江口,不过因为距离海很近,古人分不清)。孟康一边派人通知李靖,让他派人帮助建造港口和船坞,一边将港口和船坞的设计图送到寿春,张毅的案头之上。
张毅看到了港口和船坞的设计图,和吴郡地图对比了一下,然后感觉太巧了!娄县就是大概今天的昆山市一代,而港口和船坞差不多就是今天的上海市区。
这种巧合让张毅感觉到不可思议,他已经想到了孟康可能会选择丹徒(镇江)、毗陵(常州),甚至是日后的张家港,但是绝对没有想到孟康会选择上海。
不过看到这么巧合,张毅不由得感觉是否天意要如此呢?他直接就给李靖下达了一个命令,让他在那里建立一个军事城,这个城的名字就叫上海,而且独立成县,直接对李靖负责。
上海城的建造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港口和船坞也不是一时就可以完成的。不过这个城建造之后,会更加有意义,他希望这个城会成为更加先一步的让中国进入海权时代,至少也要将所谓的第一岛链、第二岛链打破。海军是需要无数年才能积累出来的,上百年、上千年都有可能。他就不信,他早两千年给中国留下海权的印象,中国以后还会受到别人欺负?
张毅下达完了命令,就直接带着他的亲卫到了军屯当中,帮忙抢收粮食去了。今年扬州真的是大丰收,不仅仅是九江、庐江、豫章三个系统已经确定了丰收的郡,还有丹阳、吴郡也都丰收了。只不过在收割的时候,天气不是很好,如果不抢收的话,可能收不上来。
在张毅的强兵操典上有着规定,到了这个时候,当地驻军需要帮助百姓收割粮食。在这个粮食产量很低的年代,粮食就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要靠它来养活人的。
这个时候,人们还没有学会一年两种,张毅虽然也想推广,但是他还没有找到冬小麦的种子,所以他现在还不敢全面实行这个决策,只能找了一块地试验,直到试验出来之后,他才会全面的推广。




三国之杀伐系统 第五十六回 刘惇星数卜孙权
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一旦想好了退路,就会失去斗争的勇气。历史上孙权就因为张昭的劝说,差点在赤壁之战前就投降了。但是有鲁肃和周瑜先后劝说了他,并且将他的退路截断,孙权这才破釜沉舟的将军队大部分都交给了周瑜,打赢了赤壁之战这一流传千古的战役。
但是现在这一次,没有人再劝说他了。周瑜死了,鲁肃到了张毅手下,所以孙权已经决定投降了,主战派只有黄盖自己,周泰、潘璋没有主见,蒋钦这时候还只是一个莽夫。
投降派现在也分为两部分,张昭、张纮、秦松主张投靠曹操,他们是广陵人,而且都是世家大族,所以更加想要回到家乡,投靠掌握皇帝的曹操。
主张投靠张毅的是朱治,虽然只有他一个人,但是他却代表着一部分军官的看法,也不能忽视。而且他的说的也很有道理,毕竟张毅的确比曹操仁慈的多。
孙权对这两种意见都有一些倾向,所以他犹豫不决。
“明日再议吧!”孙权无奈的让其他人先走,他需要好好想想。
回到了后堂,孙权见到了母亲,孙母看到孙权忧愁,就问道:“吾儿,为何事担忧?”
孙权并不想让母亲为之担忧,就摇头不语。孙母见他不想说,就说道:“我听说城内有一位方士,精通算数(占卜、星数),吾儿若是有不解,可以请其到家中商谈。”
孙权听了之后,立刻惊喜了起来。孙权这个人和很多古人一样,做事都喜欢问鬼神,当他听说有方士的时候,立刻派人去请。
方士刘惇,是平原人。因为北方战乱,才逃到了南方躲避。之前一直在豫章郡的南部,但是张毅攻占豫章的时候,山越作乱,孙无终一直在平定山越,经常会打仗,所以他又跑到了丹阳郡来。
后来丹阳郡到处在征兵,他又听说九江一带已经没有战乱了,而且就连盗匪都没有,就想要去九江躲避。可是刚到秣陵,就被江水阻拦了,孙张两家打仗,根本无法过江,他只能在江水之南来回游历。
后来,他认为丹徒是一个安全的地方,就到了丹徒。然后孙权找了上来,刘惇不得不前往孙权的府邸。
孙权见到了刘惇,也是心有怀疑的。他问道:“先生占卜可以错误?”
刘惇谦逊的说道:“鲜有失误!”
孙权听了之后,就更加怀疑了,在他印象当中,占卜要是准的人,不应该出现错误。但是这个刘惇出现错误了,他可信吗?孙权保持怀疑。所以他就问道:“吾将于张毅进行一战,不知胜算如何?”
刘惇立刻进行占卜,然后对孙权说道:“陆战无胜,水战陨将。”
孙权虽然不准备得到一个好结果,但是却对刘惇毫不顾忌的说法,感到恼怒。“吾便水路皆战,倒要看看你占卜的准不准。”
1...5960616263...1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