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封疆万里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狼烟东去
曹植知道,此时虽然自己在表面上依旧是占据着主动,就像是在审问着司马懿一般,但司马懿每一次都是在话语之中找到一丝破绽,这一次也是一般,司马懿口中说着有些缘由,却又没有提出是何种缘由,自然就是又一次想要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表现。
但此时,曹植已经是有些熟悉了司马懿的这些套路,他自然不能再如同之前那样,一步步的落入司马懿的说辞之中,他深知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自己才是这魏国之主,虽然不能毫无理由的对这些自己朝堂上的重臣定罪,但是颍川之事自己之前已经是做了足够多的渲染,此时跪在地上的数人就足以说明他们已经深深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曹植暗自决定打破之前的套路。
“不论是何种缘由,尔等自然是理应与之断绝往来,不然若干年后这些势力渐渐成事,岂不是要颠覆我魏国朝堂?既然仲达将此事和盘托出,对于仲达自然是要从轻处罚,但却绝不会因尔等主动招认而免于处罚,不然日后难保不会出现第二个颍川。”
曹植这样一说,便又将这一次谈话的主动权拿回到了自己的手中。之前曹操之所以数次想要杀了司马懿却未能动手,说到底不过是曹操的面子与他的自信在作祟,他自认为能够让司马懿心服口服不可辨驳的情况之下将其杀死,但殊不知司马懿此人在这个时代是个另类。
他为了自己和自己的家族能够好好的在这乱世之中生存下去,完全不会顾及自己的脸面和廉耻,在他将自己的姿态放的及其之低的情形下,曹操心中的自豪感让他放弃了杀死司马懿,同时也想要看看司马懿下一次面对这种情况之时会如何应对,这就是曹操数次对司马懿起了杀心却又并未下手的缘由,当然,这其中也有曹丕屡屡为司马懿开脱的原因。
这些原因,曹植之前在自己的脑海之中都是深思过数次的,他了解自己的父亲,如今也是渐渐的了解了司马懿,所以这一次,他没有重蹈自己父亲的覆辙,适可而止的制止住了司马懿的表演。
但纵然如此,司马懿之前的数言也已经将自己的罪责变得比不少朝臣轻了,且不说这一次曹植并不想置司马懿于死地,若是他当真想要将司马懿置于死地,他要么当众承认自己之前略过了司马懿与庚氏之间的关系,要么让那些看起来罪责比司马懿还要重的人全部都给司马懿陪葬,但显然不论是哪一种方式,都会让曹植的朝堂损失惨重。
此时已经跪拜在地的司马懿并没有抬头看着曹植,若是此时地面上有一面镜子能够看到司马懿的眼睛的话,就会发现司马懿的双目在急速的转动着,显然,他在思考着,权衡着,他依旧要让自己以及司马家的损失降到最低,这是他身为这一代司马家主事之人的职责。
“不论主公何种惩罚,懿都愿意承受,若此番能够侥幸逃得性命,懿断然不会再与我朝堂之外的势力有任何瓜葛!”
这一番言论,仿佛是在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曹植知道,若是司马懿这样说了自己依旧强行对其施以重罚的话,自己管理魏国的能力无疑又会收到质疑。
看了看跪拜在地上的司马懿,又看了看司马懿附近目漏凶光,恨不能直接上去一脚将司马懿踹倒在地的杨修,忽地曹植的脑海之中灵光一闪,直接看向杨修言道:“在处理这颍川之事上,德祖乃是极大的功臣,正是德祖冒险率军前往颍川,这才将这些躲藏在暗处的势力尽皆剿灭,不知德祖以为,对于仲达等人应当如何处置?”
这样一来,曹植变成功的将矛盾转嫁到了杨修的身上,他知道,杨修与司马懿关系不睦,但那些朝臣之中,也是有着一些平日里与杨修走的颇为相近之人,故而杨修若是出言,既能够达到重罚司马懿的目的,又不会使得自己陷进去太深,无疑是一个两全其美之法。
杨修见此时曹植将这个艰难的任务交给了自己,心中也只能是叹了口气,之前他心中所想,自然是曹植能够在暴怒之下将司马懿罢免或是直接斩杀,但是当曹植没有直接拿出指向司马懿的证据之时,杨修就知道,曹植还是舍不得在此时将司马懿杀死。
曹植的担忧,杨修又怎能不知,曹植显然是担心自己此时除去了之前在战场上立下过十分至大功勋的司马懿后,不能在未来与刘封和诸葛亮的争斗之中占得上风,他一边想要狠狠地惩戒司马懿一番,一边又需要保留住一旦事不可为之时能够将司马懿再度请出山的可能性,这样的想法一旦存在,自然也就造成了如今曹植为难的局面。
杨修之所以是曹植最为信任之人,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善于揣测曹植的心思,这些年的辅佐,让杨修是最能理解曹植心中所想之人,就像是在这个时候,虽然自己万分的想要将司马懿置于死地,但是这样的话还是没能从杨修的口中说出来。
“修以为,此番颍川之事,若非主公发觉及时,日后几乎定然会酿成大祸,好在如今已经将这些隐藏在暗中对我魏国有些十分之大危害的势力尽皆拔除,但这些势力虽已被我等拔除,但身为朝臣却与这些不明势力有着不小的勾连,绝非能够轻饶之事,修以为,对于其中涉及颇深者,不应再出现在朝堂之上,涉及不深者,近期亦绝不可重用,看其日后改观,再行定夺。”
听罢杨修这番言语,那些跪在地上的老者皆是松了口气,原本以为自己这项上人头就要不保,如今见得杨修竟然没有为了将自己的对头司马懿置于死地而对他们也落井下石,他们皆是向杨修投来了感谢的目光,就像杨修救了他们的性命一般。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414章 达成心愿
杨修这样的建议,不但让那些牵扯到其中的官员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也让坐在主位上的曹植对其称赞了一番。
在曹植心中,杨修对于司马懿是很难放过的,而这一次,他既然这样说,也能够从另一方面说明杨修的心境通过这件事也是提升了一个层次,而这样的提升,是他决定重用杨修与否的重要依据。
杨修这一番话说完,曹植知道,是自己做决定的时候了,该做的铺垫已经做完,现在,自己可以为这一段时间让自己劳心费力的颍川之事做一个了断了,的确正如同杨修心中所想的那般,曹植昨夜经过了一番极为激烈的思想斗争,但始终还是没有下定除去司马懿的决心,最终,曹植决定暂时弃用司马懿,若是魏国在杨修等人的辅佐之下依旧能够在面对刘封与诸葛亮的战斗之中取得非凡的成就,司马懿只会成为自己最后的保险。
毕竟魏国的基业在曹植的心中才是最为重要之事,他此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魏国的基业,他此时还十分年轻,并且除去了那些颍川的势力之后,司马家与并无甚势力,只要自己不将兵权交给司马懿,那么让司马家在自己的监视之下,也并没有什么风险可言。
“德祖此番言语有理有据,我心甚慰,之前德祖口中念出情节严重者,即刻罢免朝中官职,其余之人,罚俸禄三载,官降三级,且三年内不得掌兵,尔等可有异议?”
此时的曹植,在魏国的朝堂之上已经是颇有威严,如此一问之下,哪里有人敢口出反驳之言。
“仲达,此事你可还心服?”见得司马懿依旧是跪拜在地,连头都没有抬起来,曹植双目一凝,看向司马懿问道。
“我等与朝堂之外势力过从甚密,幸而主公此番以雷霆之威教我等迷途知返,懿此番心服口服,这些时日定当静心反思,日后绝不再犯!”
果然,司马懿又是这样一副姿态,但既然他已经如此表态,曹植自然不能再行打压,于是微微一笑,大手一挥让那些跪拜在地之人全部够站起身来,这才算是了结了这件事。
前前后后不过半个时辰,魏国的朝堂之上就产生了自从曹植继承魏国以来最为剧烈的变动,除了外姓的将领并未受到牵连之前,凡是之前汉末的旧臣几乎一个都没有逃脱,他们心中想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的想法最终将他们淘汰出了魏国的朝堂,曹植心中所期盼着的权利更迭更加近了一步。
将这些诚惶诚恐之人的命运定下来之后,曹植趁热打铁,将张辽,徐晃,许褚,于禁,李典等身家清白的将领全部都委以更加重要的官职,这让那些曹氏宗亲心中气急,但却又无可奈何,他们心中皆是清楚,曹操时代中他们在魏国作威作福的日子已经远去了,似杨修,张辽甚至司马懿这样真正有着才学之人方才是曹植想要任命的对象。
当魏国朝堂之上的巨变传到刘封的耳中之时,黎闯已经回到了成都,并且黎闯取得的成绩让刘封十分欣慰,之前刘封与周瑜所部署的那些精英,几乎全部被黎闯带到了成都,并且黎闯将这些人的家人也一并化装成客商安全带到了成都,这让这些人对于黎闯以及刘封十分感念,尽皆是一见得刘封便是纳头便拜。
刘封了解了一番这些人的能耐之后,因其身份实在太过敏感,短期内若是堂而皇之的在益州出现,难保不会让魏国的探子得知,到了那时曹植多半就会念及这一次颍川之事刘封后续又是在其中起了不少的作用。
念及这一层,刘封将那些颍川所带回之人全部都安顿到了黎闯的影卫之中,通过这一次影卫在颍川的行动,刘封自然也是想要让黎闯在日后承担起更多的职责,按照刘封的想法,影卫若是增加了这些人手之后,除了自己府中的安全,所有暗中进行之事,都可以交由黎闯处置,刘封相信经过数年的发展,影卫会成为自己身侧不弱于飞羽卫的另一股力量。
得到魏国朝野巨变的消息后,刘封将周瑜,庞统,徐庶三人尽皆召入了自己的府中,自己布局了许久的颍川之事终于有了结果,自然也就到了商议一番下一步如何行动的时候了。
经过周瑜独立策划完成的颍川之事,庞统与徐庶算是见识到了周瑜除了领兵之外的另一面,此事也正是在刘封的授意之下,庞统与徐庶才没有参与其中,而如今得到的结果,不但证明了周瑜的能力,更让周瑜在成都的朝堂之中稳稳的立住了脚,再没有人心中会生出质疑周瑜的想法了,因为他们心中知道,周瑜的能力远远在自己之上。
“此番没能将司马懿置于死地,当真是有些可惜了……”
听闻司马懿只是被曹植连降三级,虽然变成了一个无关紧要的闲职,但是却依旧在魏国的朝堂之上,这自然也就证明曹植若是日后想要让司马懿恢复原职,那他就会恢复原职。这才周瑜不禁叹息一声,说出了此言。
庞统闻言笑道:“能将司马懿从曹植最为信任之人变成一不能领兵的普通官员,此计已然算是非常完美,曹植亦是心思通透之人,若是让其将司马懿斩杀,端的是极为困难之事,如今有了这等成果,我益州与魏国若是开战,司马懿前期定然不会出现在战场之上,对我益州来说,也算是一大利好,若能把握住机会,定会将魏国打得士气全无。”
显然,按照庞统话中的意思,先让司马懿远离了魏国的权利中心,下一步自然要对魏国开战,说罢之后,庞统看向一直未曾出言的刘封,向看看刘封心中所想,毕竟到了此时,一旦出兵,就会形成一场大战,无论胜败,损失都不会小,钱粮的消耗也是十分巨大,益州这些时日虽然一直在准备,但和魏国的底蕴相比,还是差了不少。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415章 野心
刘封听罢庞统之言,并未急着商讨出兵之事,而是转头问向徐庶道:“元直数日之前才刚刚从荆州返回,不知荆州之事,筹备得如何?”
此前一直静静的听着周瑜与庞统等人出言的徐庶这才不慌不忙的看向刘封,徐庶自从周瑜到来之后的不久就被刘封单独派遣到了荆州,至于其到底到荆州所为何事,则只有刘封与徐庶本人方才知晓,庞统与周瑜对于徐庶这番神秘的出走心中也是十分好奇,却无奈徐庶并不透漏,此时听闻刘封问起,他们皆是竖起了耳朵,显然,刘封伏笔已经埋的差不多的,不出意外的话,定然是要开始收尾了。
“荆州水军此时已然是初具规模,加之诸葛亮初得了江东,自然不敢造次,我到了江陵之后,变对荆州水军重新做了调整,按照主公的想法,此时水军已然全部去用于给诸葛亮造成压力,在诸葛亮立足未稳得情形之下便将其手中不多的兵力吸引到了荆州与江东的边境,如此一来,诸葛亮想要快速掌控江东内部几乎成了不可能之事,故而我等若是想要趁着这数月之机展开一场大战,乃是绰绰有余之事!”
听到徐庶这样一说,周瑜与庞统皆连连点头,按照徐庶的说法,刘封之所以派遣他前往荆州,其中的一大目的便是对新近占领江东的诸葛亮采取侵略性极强的手段,逼迫得诸葛亮不能安心的稳固自己手中还没有捂热的江东之地,以此来延缓诸葛亮的发展。
这边将诸葛亮在江东的发展延缓了下来,那边自然是为了全心全意的和曹植来一场大战,并且按照这般准备,周瑜与庞统皆是猜测刘封想要成为当先挑起战争的那个,而不是因为自己的实力还不如魏国而只是被动的防守。
之所以是用水军,显然是因为荆州与江东隔江相望,骚扰诸葛亮,水军便是足矣,更兼魏国是没有水军的,这样的部署并不会影响刘封与魏国开战。
“如此甚好!不知另一件事,探查得如何?”
一听刘封口中说出另一件事,周瑜与庞统双目又是一亮,既然是对于荆州十分熟悉的徐庶前往了荆州,那么这另一件事定然是比之拖住诸葛亮更为重要,且定然与刘封接下来的谋划紧密相关,二人并没有对刘封隐瞒了此事而感到失望,刘封的性情他们通过这些时日的相处早已经了解透彻,就像之前周瑜全权负责颍川之事时,旁人也是一概不知,他们都知道只需全身心的将自己负责之人做好便可,至于大局,还是掌握在刘封的手中。
“通过主公夺取襄阳之时便布置在城中并且向北渗透的精锐,已然是将与襄阳临近的南阳之地探查清楚,南阳本就是荆州重镇,并且之前因魏国有些疏于防范被诸葛亮夺取过一些时日,故而再次得到南阳之后,魏国在南阳郡中派遣了不少守军,据估计数目至少在三万之数,若是此种情形,我等字襄阳出兵直取南阳端得是有些难了,但就在昨日,刚刚得到了一个对我们大大有利的消息。”
徐庶一出言,在场之人就明白了刘封的意图,因为刘封坐拥荆州,益州甚至凉州之地,几乎是对半个魏国形成了包围之势,这样刘封若是想要出兵,自然会有不少的选择,但根据之前徐庶之言,刘封的目标显然是定在了自襄阳出兵,第一个目标,自然也就是原本归属于荆州的南阳。
这样的部署,周瑜与庞统细细想来,皆是微微颔首,这样的决策可以说是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襄阳虽是荆州最为重要的地点,但却是刘封最近才刚刚收入囊中之地,之前若是按照常理而言,刘封想要出兵,定然会选择自己已经经营了许久的益州方才合适,甚至于之前周瑜也是建议刘封出兵阳平关,直取雍州,如今细细回想起来,自己的建议还当真不如自襄阳出兵。
襄阳的规模十分之大,并且与南阳之间相隔不远,战线不长,各类的补给都是能够跟得上的,加之魏国在南阳原本就有了不少守军,几乎就不会考虑到刘封会敢于从襄阳出兵,这样的结果自然就是刘封一旦将南阳那些多半心存侥幸,大意的守军击溃,这条防线上再不会有其他的阻碍。
“是何消息,元直莫要再卖关子了,速速说来!”
刘封乃是一个急性子,听不得徐庶如此大喘气的话,此时连忙开口问道。
“原本在南阳镇守的将领,乃是多次与我军乃至于诸葛亮交手的于禁,此人最擅守城,若是此人在南阳,我等面对他所率领的三万余守军,多半会有些折损,但就在昨日,我收到消息,这于禁不知何故被曹植召回了邺城,根据之前主公所言,多半是因颍川之事造成了魏国朝堂之上的震动,这才将一些将领召了回去,这对我等来说,岂不是一件好事?”
徐庶说完后,刘封微微颔首,正要再行出言,却见庞统站起身来问道:“主公如此大费周章,若是只想要图谋这区区一个南阳之地,岂不是浪费了这魏国朝堂上的剧变?”
显然,庞统对于刘封与徐庶二人说来说去只有一个南阳之地的言论并不满意。
面对庞统的质疑,刘封并不急切,只是微微一笑,而后站起身来走到墙上的地图边上,看先庞统言道:“士元先生可还记得我等之前曾经商讨过的为何不能如此急切便称王之事?”
刘封忽然提到了称王之事上,庞统面色一凝,不由得就是一愣,但看了看刘封身侧的地图,又是在心中想了一番,双目忽地射出点点精光,显然,他已经领悟到了刘封真正的意图。
此时依旧坐在座位上的周瑜,也是面上显出了笑意,他心中早就知道以刘封的心性绝不会为了一个南阳而大费周章,只是没能想到刘封的野心竟然如此之大。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416章 名正言顺
庞统领悟到了刘封心中所想之后,不由得走近了数步,到了刘封近前问道:“主公可是想要将那如今的天子刘协挟持到我益州?这端的是一步妙招,我益州细作早已探知刘协数月之前又是被曹植自许昌转移到了洛阳,此番若能将刘协控制在我等手中,主公与曹植的争斗之中便再无弱势,每每出兵也可以名正言顺。”
庞统一看与南阳并不遥远的洛阳之地,自然也就知道了刘封的真正意图,洛阳,乃是当朝古都,虽然如今随着汉朝的式微而地位大不如前,但是还依旧有着十分之大的象征意味,还有对于如今的刘封最为重要的,代表着皇权的刘协还被曹植软禁在洛阳的宫殿之中。
庞统言罢,周瑜与徐庶全部都是表达了自己对于此事的赞同,显然,徐庶也只是知道刘封的目标其实是洛阳之地,至于他想要将刘协如何,刘封却是并没有和徐庶详谈过。
谁知刘封看罢三人的神情之后却是微微摇了摇头,随后言道:“得了那刘协,对我等确是有些好处,我此番之所以将进攻之地选定在南阳,也的确是想要一鼓作气攻入洛阳城中,但我最终的目的却不是将那只剩下一个名号的刘协挟持到我益州来。”
“那主公意欲何为?”看着刘封面上的笑意,庞统等人皆是有些不寒而栗的感觉,连忙脱口而出的问道。
对于三人的神情,刘封就仿佛是没有看到一般,继续向三人耐心的解释道:“曹植之所以敢于堂而皇之的在其朝堂之中分封将领,正是由于刘协控制在其手中,有刘协在手,他的任何封赏都会冠以刘协之名,这才有了他如今朝堂之上的君臣和睦,毕竟那些皇帝亲自册封的官职,说出去可是要比我给你们的这些五花八门的官职顺口的多。”
刘封说到这里,抬眼看了看三人,三人也不由得发出了一阵苦笑,的确,就如同对周瑜而言,实际上刘封麾下的机动军队全部都由他来节制管辖,但是没有汉朝皇帝的亲自册封,周瑜便总是觉得自己的位置并不是那么的稳固,这不是刘封没有尽到自己对于周瑜的信任,而是周瑜自幼所学便是汉朝的制度,所以,为了让自己麾下的臣子和将领们的心全部都踏实下来,刘封的心中早就生出了一个想法。
见得三人都只是笑了笑却并未出言,刘封清了清嗓子又说了起来:“但若是将那刘协挟持到我益州,我等岂不是在名义上要对他俯首陈臣,他若是一日不死,我等便一日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就算是让这厮将自己的皇位禅让给我,天下又会有多少百姓骂我这样一个实则并非是皇室宗亲之人谋夺了大汉的江山和基业,故而这刘协对于我益州而言,实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没有刘协,反而是一身轻松。”
“那主公为何还有执意前去攻取洛阳,既然主公不在乎那刘协是否被我等掌控,我等自然有更好的方式,恕瑜直言,此番攻取南阳,定然是不在话下,但若想长久的将洛阳占领在我等手中,实在是极为困难之事……”
听到刘封话锋一转说道在自己心中刘协并无甚作用,周瑜不禁出言建议道,虽然攻打南阳的确是一个出其不意的选择,但是打下南阳之后却很难再向北进攻,洛阳乃是重镇,更兼刘协在洛阳城中,曹植一直派遣虎痴许褚在洛阳城中镇守,许褚乃是如今魏国武力最为强盛之人,并且可以想见的是,曹植一定会派遣计谋过人之人与许褚在一处守卫洛阳,故而进攻洛阳本就不是轻而易举之事,更别提在将其攻下后再稳稳的守住了。
“公瑾莫要着急,我的确并不在意那刘协是否能够被我益州掌控在手,但我在意的是,当我攻入洛阳之后,刘协便再不能让曹植掌握在手中,并且要让此事使得全天下人尽皆知,我与曹植之间,唯有这样才能来一场公平的较量,而后决定这华夏大地到底应当归于何人之手。”
刘封此言一出,周瑜等人面上更是震惊,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每一个势力梦寐以求的事,现在刘封明明有着这样的机会,以他们的兵力和实力,是能够攻破洛阳的,并且一旦时机合适,只要将刘协挟持出洛阳,那剩下的洛阳之地不要也罢,这样一来,这一次出兵便算是取得了十分之大的进展,但现在,刘封显然并不想这样做,如此一来,一个十分可怕的猜测出现在了众人的脑海之中。
“主公之意,是趁我军进攻洛阳之时,将那刘协趁乱斩杀?”终于,三人之中对汉朝最是没有任何情感的庞统出言问道。
“士元先生心中戾气当真是有些重了,让刘协消失,并不等同于要将其斩杀,如今刘协在曹氏手中备受欺凌,其实际地位就是比之曹植麾下的低等官员都有所不如,若是我等将其从曹植的手中解救出来,送他到一个无人知晓之地安度余生,他又如何能不感念与我?”
“那我等白白将其救出,我等又能得到何物?”显然,众人都知道刘封并非是一个慈善家,他之所以这样说,也定然不会因为自己的确对刘协的遭遇感到十分同情这才派兵去洛阳相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