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封疆万里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狼烟东去
“我给刘协自由,刘协只要帮助我等让世人以为是曹植将其斩杀便可……”
刘封终于说出了这其中最为关键之言,显然,这样的一个计划,他已经谋划了很久,以刘封霸气的性情,显然不会将天子留在自己的身侧,而自己最多不过是称王,他想要建立自己的王朝并且让其延续下去,而这样做所带给刘封最大的好处,就是在向世人宣告汉朝的灭亡之后,自己便能够名正言顺的站上另一个高度,而之后的成就,就要靠与曹植和诸葛亮之间的争夺而定了。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417章 定计前行
“主公的意思……是不但要将刘协这个曹植手中的杀手锏从其手中除去,还要将刘协变成一个曹植手中的劣势,从而让中原地区的民心归于我益州?”
刘封说出了自己的终极目的后,周瑜终于完全理清了刘封心中的计划,他是想要攻入洛阳之后趁乱将刘协救出,再让刘协配合他上演一部自己被曹军所害的戏码。
当真这样做了无疑会给刘封带来巨大的好处,但是这样做来的难度却是十分之大的,且部分刘协一直被曹植紧紧的封闭在洛阳的深宫之中,向来不允许他与其他除了曹植亲信之人以外的人接触,所以刘封想要事先与刘协相互沟通一番是不可能的,故而直到找到刘协之前,都不能确定他是否愿意与刘封合作。
一旦刘协因为心中有所顾虑而不愿与刘封合作,那刘封的计划就陷入了僵局,就算将刘协强行掳回来,多半以刘封的性情也并不会如同曹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其中另外的一个难点在于,刘协在洛阳一定是被许褚十分严密的守护着,就算刘封当真能够攻入洛阳城中,等到找到了那刘协所在的宫殿之时,刘协多半已经被许褚转移出了宫殿,所以这件事的难度是十分之大的。
“不错,我心中所想正是如同公瑾所言,但此事若是实施起来还有着诸多的难点,故而此番将诸位召至此处,共同商议有何良策能够达成此事。”
刘封倒是也不隐瞒,他知道依靠自己的能力很难想出没有漏洞的计策,自己对于这个时代没有被自己所占领的领土并没有多少印象,特别是与汉朝有关的事情,并且自己对于洛阳的了解是一定没有周瑜,庞统,徐庶三人多的,所以想要达成自己的目的,想要见到被死死囚禁在深宫之中的刘协,就必须要群策群力。
而刘封之所以一定要将刘协救下,其中的一个缘由就是他对于汉朝这个朝代有着特殊的好感,若是刘协被曹氏一直控制在手中,并且被曹植不知什么时候夺取了那皇帝之位,不得不说在刘封的心中会是一个十分之大的遗憾,所以他不会给曹植这样的机会,他要让汉朝悄然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而自己,将会创造一个全新的时代,比之自己的前世记忆中更加开放,文明,发达的时代,到了那个时候,不但是广袤的中原领土,就是那些赤发蓝眼之人,也要在将来对自己俯首称臣。
三人听了刘封的想法之后,相互看了一眼,皆知道这并不是一条好走的路,一旦刘封没有成功的将刘协解救出来,却又被曹植看出了自己的企图,那么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曹植会在不久的将来便将皇位从刘协的手中夺过来,而这禅让之举,起码会让天下半数以上的百姓信以为真,那样一来,刘封所要求的的舆论的优势,也就是这个时代的民意,就会损失殆尽。
但这样的挑战放在三位这个时代最为顶尖的人才身上,自然也是刘封对他们的一种肯定,他们对视的时候,就已经全部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坚决,他们知道,帮助刘封将此事做好,是最能体现他们能力的时候,并且一旦刘封的想法成为了现实,他们多半能够凭借着刘备与刘协之间的一点关系,成为比曹植更加有资格继承这天下之人,起码在不少百姓的心中,会是如此以为。
这一日,四人齐齐的围坐在一张地图之前,哪里还有什么君臣之分,他们需要分析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己方如何派兵,何人作为主帅带兵出征,须得在多久的时间之内攻破南阳直奔洛阳,还有洛阳城中的情形,许褚的弱点和性情……这其中的每一个方面都极有可能带给他们一场大胜,而同样每一个方面都有可能让他们功败垂成,魏国有着最为深厚的国力和数目最为庞大的军队,所以这件事,每一个步骤都要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速度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只有让身在邺城的曹植救援不及,才能够完成刘封设想的一切。
近十日的时间,每一个白天四人都是在刘封的书房之中度过的,显然,他们在商讨着一个最为合适的方案,若是他们耗费了如此之多的经理精力仍旧不能完成刘封心中所想的目标,他们又有何脸面在刘封的朝堂之中引领众臣。
这边刘封的府中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讨论,在遥远的邺城,经过了颍川之事后,曹植的朝堂又是渐渐回归了平静之中,那些被他因为颍川之事革职或是降级之人,也都已经渐渐适应了如今魏国的朝堂。
如今魏国的朝堂上,曹氏宗亲已经由原本如同过江之鲫一般的规模下降到了只剩数个曹植认为年少有为之人,并且他们也并不是朝中的高官,如今魏国朝堂上的文武,皆是似张辽,李典这般,之前兢兢业业劳苦功高之人,或是曹植新近得到的有为青年,倒也是一派朝气蓬勃之景象。
至于司马懿,如今虽然还混迹在魏国的朝堂之上,但他所站的位置却已经由和杨修并排而换到了在队列中间的位置,每次朝堂之上,曹植也不再如同以前那般问他问题,司马懿倒是也耐得住寂寞,就这样日复一日的过着自己比之前平静了许多的生活,仿佛自己从来没有被曹植信任过一样。
这一日早朝过后,曹植将杨修留了下来,而后问道:“德祖以为,我与刘封之前的一战,何时会到来,如今我魏国兵精粮足,不如谋划一场战斗,以探一探刘封的虚实,若是其当真实力了得,则需毕其功于一役将其剿灭,不然夜长梦多,再过数年之后,不知其会发展到何种程度。”
显然,在曹植的心中,刘封一直都是他的一个劲敌,他心中有所预感,刘封是绝不会闲着的。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418章 相互攻伐
此时站在曹植面前的杨修心中明白,自己成为曹植朝堂上第一人之后,所面临的真正考验要来临了,他早就知道,曹植之所以将司马懿只是降了官职,并未让其远离魏国朝堂,不过就是为了防止自己有朝一日不能抵御刘封的进攻。
在这种情形之下,杨修更是深知自己这第一次与刘封交手,一定要取得一个让曹植看得上眼的结局,只有这样,才能让曹植的心中逐渐积累起对自己的信心,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曹植在今后的日子里彻底将司马懿的过往忘记。
但杨修又怎能不知刘封的能耐,自从他在江陵第一次见到刘封的时候起,他就知道刘封绝不是一个屈居人下之人,果然,刘封之后的发展和他预料的如出一辙,并且他在这些时日对刘封的研究之中发现,但凡是刘封亲自领兵主导的战事,他几乎就从未有过失败之时。
特别是在自己刚刚独立,还是这中原大地上最为羸弱的一个势力的时候,他就能够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法将刘璋的益州在数日之间收入囊中,这样的魄力和能耐在当真中原大地上绝对是绝无仅有的,这样的一个对手,光是想想就让杨修有些不寒而栗。
但他心中也知道,若是不能将刘封战胜,那么自己纵然在这魏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也是无济于事,这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如今就到了距离下一次合并没有多长时间的情形了,这天下的霸主,多半就在曹植与刘封之间产生,他这个曹植麾下的第一人要是没有信心和勇气去和刘封开战的话,显然曹植的势力堪忧,所以对于杨修而言,曹植既然有意先与刘封开战以刺探虚实,他就必须要讲此事漂漂亮亮的完成才行。
“修早有此意,刘封猖狂,由来已久,我魏国如今不但兵精粮足,朝堂之上更是空前的团结,此时出兵,定能搓一搓刘封的锐气,不知主公心中,可有想法?”
曹植见杨修并没有什么退缩的神情,不由得满意的点了点头,而后不慌不忙的道:“此事我倒是还未曾细想,不如德祖先说一说心中所想,你我二人,无需客套,不论心中想到何事,但说无妨!”
杨修一听这话心中就暗自叹了口气,以曹植的心思和头脑,又怎能会在相问之前没有想过,他这样说,不过是对杨修的又一番考校罢了。好在与刘封交战的问题,几乎是杨修自从司马懿退出魏国朝堂之后每日都在心中思量之事,所以此时曹植相问,他倒也并无什么为难之处,当下略微整理了一番思路,便开了口。
“臣以为,如今刘封领地虽也是不少,但在地图之上看去,却是并不凝聚在一处,荆州,益州,凉州,乃是一字排开之势,身后的交州与南中,并非是王土,且无甚资源可用,不给刘封拖了后腿就已然算是不错,所以刘封势必要将大部分兵力都用于布防,不然那些与我魏国或是江东接壤之地,又如何能够保全?”
说到这里,杨修微微抬眼看了曹植一眼,只见曹植正饶有兴致的听着,见杨修神情,不过是微微颔首,示意杨修继续出言。
“但刘封心中必然也是深知,主公在整顿了朝堂之后,必将与其交战,故而他手中定会准备数量充足的机动之兵,这样一来,那绵长的防线上,就必定会有守卫松懈之处!”
杨修这这句话,说得当真是斩钉截铁,因为此事乃是他在地图之上勾画预算了十数日方才得到的结果,他料定刘封在得了益州与荆州的这些年月之中不能招募到数量十分之多的军士,所以在攻防上,必定会有顾此失彼之处。
“那依德祖之见,何处会是刘封守卫松懈之处?”曹植听闻后,又是不动声色的问道。
杨修虽有些好大喜功,但却也并非是虚有其表之人,曹植如此相问,自然也是难不倒他,于是开口道:“依修之见,襄阳,上庸,汉中,凉州这数个地界,乃是我军可以图谋之所在,这其中虽也会有重兵守卫,但也皆是刘封立足未稳之地,我军若选定一处,毕其功于一役,当可以取之,以震慑刘封,同时提升我魏国威势!”
杨修说出的这几处地点,不是魏国与刘封领土之间接壤的战略要地,就是刘封新近占领的地点,虽然不是魏国攻取起来最为容易的地点,但却是在攻下来之后最容易守住的地点,不得不说,杨修的确是对于刘封分析得相当透彻。
“那不知德祖以为,我等若想要试探一番刘封的能耐,这些地点先行攻取哪一个更为合适?”
曹植有此一问,杨修就知道他口中所言的这些,曹植多半也已经分析得十分透彻了,之所以能够一直听完,一方面是因为曹植想要考校杨修一番,另一方面自然就是杨修所言的这些与曹植心中所想不谋而合,若非如此,曹植怕是早就出口相问了。
听到这一次相问,杨修不由得银牙一咬,显然是下定了决心,而后高声达到:“这数个地点,不论哪一个,若是让修领兵前去都会拼死给主公取来,以震慑刘封,并提升我军之声威!”
杨修这样的决心,倒是让曹植对他又是赞同了几分,刘封的威名如今在中原大地上已经形成,而刘封麾下的军队也被冠以的虎狼之师的威名,名头比之之前曹操麾下那些先后灭了董卓,袁绍等势力的军队更为强盛,所以魏国急需一场胜利来夺回自己常胜之师的名头,而在这样一场夺回风向的战斗之中,信心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德祖虽是信心十足,但我身为魏国之主,却要保证此战以稳为主,德祖所言的数个地点,日前我已然是派遣细作了解了一番,此战若想要取得一场大胜,其中只有一个地点是稳妥的选择……”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419章 孰轻孰重
见曹植心中已经对于此事有了决断,杨修自然不能再提出自己的意见,于是只得是拱手道:“主公但说无妨,无论是何地点,修都会尽心竭力替主公将其拿下!”
曹植见杨修依旧是那般自信的回答,面上的笑意更加浓厚,并且走到了地图之前,手指一处地点向杨修言道:“德祖不必如此,既然此战只不过是为了搓一搓刘封的锐气,自然不能倾力而出,真正的大战,还在后面,故而依我之见,此番战役,就将地点选择在凉州。”
“凉州?”
曹植的这个选择无疑让杨修心中颇有些不能理解,凉州乃是他之前所说出的这些地点之中在他看来最为鸡肋的一个,因为地处偏远,并且人烟稀少,凉州从不是一个讨喜的地点,杨修相信,就算对于刘封来说,也是一样的。
显然,曹植看出了杨修眼中的震惊之情,于是又是看向杨修,向其解释道:“德祖不必如此,那凉州当初的确是父亲并不愿意与刘封相争,这才没有派遣精锐前去与其拼杀,若非如此,刘封也不会坐拥凉州之地如此多年,但数月之前,通过探查我已然发觉了刘封当初谋取凉州的真正缘由。”
“莫非当初刘封夺取凉州,并非是为了马孟起?”
在杨修与其他魏国将领心中,当初马超才刚刚投奔了刘封,刘封便委派了其与赵云一同前去攻伐凉州,这显然是为了拉拢马超,为了使成长于凉州之中的马超一心为刘封效命,至于其他,倒是无人知晓,也并没有人去深究此事,马氏一族除了马超之外已然被曹操屠戮殆尽,陇西势力尽皆被曹操打散,凉州在其心中也就失去了意义,而刘封夺取了凉州之后,也并未又进一步谋取雍州之意,所以这凉州,魏国这些年并没有想要夺回。
“自然不是为了马孟起,只因这刘封之前招募名将之时,多有谋略,故而我等才中了他这等障眼之法,这数载之中,刘封在成都郊外发展出了一大批骑兵,而中原之地的战马资源皆是掌握在我魏国手中,几番探查之下方才知晓马超利用其与凉州之人的关系,将凉州之地作为了益州的马场,初时还只是将那良马的种马与马驹安置在益州放牧,但数目庞大之后,益州之地已然不能满足要求,马超便又暗中将马驹带回凉州放牧,待得成年之后再行带回益州编入其骑兵队列之中,故而将凉州夺回,便是等同于夺取了刘封放牧战马之所在,对刘封骑兵的损伤还是十分之大的。”
曹植的这一番解释,让杨修恍然大悟,骑兵,是这个时代十分稀缺的兵种,纵然是财大气粗的魏国,也并没有随意扩大虎豹骑编制的决心和财力,而刘封却在这数年之中在成都发展出了一队实力十分强劲的骑兵,这怎能让曹植不心生忌惮。
“既然如此,请主公明日便派兵,修自会领兵前往,此番多半可以打刘封一个措手不及,并且若能将其在凉州之地豢养的战马截获,更是能够装备一些我魏国骑兵,乃是一举两得之事。”
一听得曹植已经将这第一战定在了凉州,并且听曹植一解释,凉州确实给了刘封发展壮大的许多便利,将凉州拔除掉,无疑是一个在当前的形势下难度最小但收获相当之大的一步棋,这样做一旦成功,多半不会耗费太多的兵力,但又能让刘封的骑兵发展受到重创,加之凉州并非主要战场,一旦被曹植夺下之后,兵力并不是十分充裕的刘封是否再派重兵去抢夺也是一件十分为难之事,毫无疑问,这是一场风险极低的战斗。
“据之前细作回报,刘封在凉州并无甚重要将领镇守,守军也不过只有一两万之数,故而此番出兵,德祖率军五万,徐晃为先锋,再派五位将领相随,两日后出发,德祖以为如何?”
显然,曹植对于这场战役已经筹谋了一段时日,今日杨修面对自己的考验当真展现出了对于刘封势力的苦心钻研,并且相当有决心,冲着杨修这样的态度,曹植决定不再犹豫,这一战就交给杨修处理,若是率领五万大军,还有徐晃辅佐还不能将凉州拿下的话,也只能说明杨修能做的只有纸上谈兵罢了。
“但凭主公吩咐,修定当将凉州之地拿下!”
就这样,二人结束了这次商谈,出兵五万,攻击凉州,在曹植心中并非是十分重大之事,既然自己与刘封之间的战事已经不可避免,那么自己先行试探一番,也好将主动权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就是曹植此时心中的想法。
两日之后,曹植在邺城城门处给杨修与徐晃二人壮行之后,二人便率军而去,至于前往何处,其他朝中将领却并不知晓。
随曹植将大军送出城门后,众多官员全部都回到了各自的府中,司马懿也是如同往日一般回到了自己的府中,却见得司马孚这端坐在自家的厅堂之中等候自己。
“三弟今日次来所为何事?”司马孚原本也在邺城之中为官,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尉官,并不能登上曹植的朝堂,平日里倒是闲散的很。
“听闻杨修已然领兵出征,小弟斗胆相问,二哥为何不趁着杨修离去的机会,多多与曹植接近一番,前次朝堂之上,曹植多半是并非想要严惩二哥,以二哥的才智,定能再度回到魏国权利巅峰。”
显然,如今随着司马懿被降了官职,司马家并不如往日,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也是日日在府中叹息,司马孚是个孝子,深知自己父亲因为司马懿被降职之事心中抑郁,这才前来相劝,他知道,司马懿如今的情形,多半是拜那杨修所赐,加之领兵前往颍川的正是杨修,故而才趁着杨修带兵出走的空隙前来劝说自己的二哥,好让司马家恢复往日的地位。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420章 长驱直入
司马懿看了看一脸期待之色的司马孚,只是缓缓走进屋中,坐在司马孚身侧的位置,过了好一会才言道:“三弟可知这主动与被动的差别?”
司马孚闻言面上就是一愣,有些不能明白司马懿此言的意思,不由得看向司马懿道:“二哥此言却是何意,不管主动或是被动,此番杨修离去,正是二哥东山再起的良机,那颍川庚氏虽说与我司马家确是有些关联,但与那些曹氏宗亲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更何况自二哥接手我司马家之后,几乎从未动用过庚氏的兵马,就算动用,也多是为了朝堂上之事,曹植心中又怎能不知?”
司马懿见司马孚还不死心,面上不由得一阵苦笑,司马懿并非是迂腐严苛之人,对于自己的数个弟弟,管教并不严厉,多半还是任由其自身发展,所以司马孚等人在司马懿面前也是并不拘束。
“三弟还是心思太过于纯良,我与杨修之间,的确是政见不合,加之他乃是自始至终便跟随在曹植身侧之人,不论是从何处看,他都是对曹植更加忠心,这自然无可厚非,此番发现我司马家与庚氏之事,其中的确是会有那杨修的影子,但是真正做决定之人,依旧是曹植本人,杨修在此事之中不过是曹植手中的一枚棋子罢了,既然如此,那三弟以为,杨修此番离去我还能够东山再起吗?前次投靠曹植,乃是曹植亲自相求,今日若是我主动前去相求,岂不是落入了下成?若是当真如此做了,反倒是让曹植认为我等心虚,日后在这朝堂之上再无出头之日。”
面对自己的弟弟,司马懿还是十分有耐心的,司马家精诚团结,众多兄弟皆是一心,他们的家风如此,所以司马懿也不担心自己的弟弟会将此言泄露出去,他倒是希望自己这个较为木讷但做事又极为认真的三弟能够在自己的点拨之下开窍。
“既然二哥心中早有定论,小弟自然不再赘言,但若当真如同二哥所言,我司马家怕是再难重现往日荣光,此事还是莫要告知父亲,父亲若是得知了此事,怕是心情会更加郁结。”
司马孚长叹一声,显然心中十分失望,他知道,他的二哥是绝对有惊世之才的,若是在这个年纪就埋没下去,不但对于司马懿来说是十分可惜之事,对于司马家来说,也是慢慢走向平庸的开始。
“三弟从何处看出我司马家难以重现往日之荣光?曹植虽将我降职,但我却依旧是位列魏国朝堂之上的臣子,并且在那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真才实学者又能有几何?若是抛开人情世故,三弟位列其中也是并无不可之事,如今魏国强盛,自然是不用我司马家出面,但如今并非是太平盛世,日后之事,又有谁人能够说得清楚?”
司马孚再想相问之时,司马懿已经是站起身来摆了摆手,将其召至后院用饭去了,但就从这短短的一番话之中,司马孚就听出了在司马懿的心中并未完全放弃在朝堂上为官,于是兴高采烈的跟着司马懿去了,他知道,自己的二嫂张春华不但功夫了得,并且做出的饭菜也是十分美味,今日既然赶上了,他自然是要饱餐而回。
司马懿兄弟享用着张春华所做的美味,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之时,在这中原大地之上,一场即将改变势力对比的剧变就要发生……
数日后,曹植稳坐在自己的府中,与甄氏研究着自己这几日刚刚写出了诗词,在他的心中,杨修攻取凉州的战争数日后便可以传回结果。此番若能将凉州拿下,最大的作用自然就是大大增强魏国将士的信心,打破刘封大军不败的传说,自己坐拥着兵力的优势,军士再有了一些信心,自然可以发动对刘封的决战,将刘封击败之后,诸葛亮那江东之地也是不在话下。
但曹植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南阳之地,已然是被周瑜与赵云二人兵临城下,城中虽有三万余守军,但群龙无首之下,刚一见到周瑜的名号便已然被吓破了胆,就连第一时间回报邺城求取援兵也未能想到……
周瑜这个名字,对于之前跟随曹操参加过赤壁之战的那些兵将来说实在是有些难以忘却,而赵云的勇武,中原大地之上也是十分鲜有不知之人。
南阳这一郡之地,仅仅抵挡了不到一日的时间,就在周瑜与赵云所率八万大军的狂攻之下陷落了,他们未曾料到谋略过人的周瑜竟然没有用任何计策,只是依靠着狂攻,就将这荆州的最后一个郡拿下了,他们更不知道的是,周瑜和赵云二人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这里。
1...108109110111112...1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