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封疆万里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狼烟东去
若是早知杨修不能胜任,曹植就算将曹彰召回来,上一战所取得的成果也不会如此不堪,而这一次,曹植心中再不敢有任何大意之心,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了曹彰,有曹彰的配合,定然能够对司马懿形成十分之大的助力,而对于刘封而言,这一场仗,着实就不好打了。
退一步讲,也正是因为曹植对司马懿并非是百分之百的信任,所以有这样一个曹氏之人在旁监视,曹植相信司马懿绝不敢在军中做出什么对曹氏的统治不利之事,所以,召回曹彰就成了势在必行之事,并且召回曹彰之前,曹植并没有将此事透漏给自己身边的任何人,直到得到曹彰即将抵达的回信之后,才将此事告知了司马懿。
“看来主公对我司马家,的确是并不十分信任,若是长此以往,纵然日后我能掌控魏国大军,帮助主公一统中原,我司马家的下场也并不会好。”
司马懿此时正和夫人张春华在书房之中叙话。他的这个夫人,和旁人的夫人不同,并非是只知道柴米油盐的女子,而是喜好舞枪弄棒,也喜欢谈论一些天下大事,司马懿每每心中烦闷,除了和自己十分相近的三弟司马孚排解一番,就要属自己的夫人张春华了。
在之前谈话中,司马懿已经是将曹植派遣了自己的亲哥哥曹彰在军中监视自己之事告知了张春华,张春华自然也深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
现在曹植不将司马家赶尽杀绝,就算发现了颍川之事也不过将司马懿在朝堂之上官降三级,那是因为司马懿极有可能对曹植还有着十分之大的作用,而并非是曹植感念于司马懿对其所立下的功勋和司马懿对魏国的忠诚,这样一来,就像司马懿所言的那样,当天下真的再用不着发生战斗的时候,司马家对曹植也就再无用处了,战功赫赫的司马懿,在太平盛世只会是曹氏统治下的威胁,而非助力。
“为了师儿和昭儿,夫君也应当早做打算……”张春华叹息一声,对于司马懿心中的苦恼,她感同身受,他和司马懿都已经是不惑之年,面对刘封和诸葛亮这样的敌手,司马懿这一生多半只能在战争之中度过,但他们的两个孩子的未来,却不由得他们不好好考虑一番。
司马懿心中所想的,是如何保全自己妻儿与家族,但他恰恰没有换过来想,曹植之所以如此,又何尝不是为了自己的家族和亲人呢,身为君主,若只是心存善念,那么那些所谓脑后生了反骨之人,几乎是一定会在若干年后将他的天下夺了去的。
似司马懿这种人,虽是胸有极有才华,但心中君臣观念却是十分之淡薄,虽然其面对曹植时常卑躬屈膝,曹植所言,但无不从,但是对于魏国之主曹氏,他心中却是全无敬畏之情,似司马懿这等人,并非是曹植不信任他,而是他身为臣子,心中所想要的实在是太多了些,听之任之,久后必反……
道理虽是如此,但是此时不论是曹植还是司马懿,都并没有想明白对方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曹植虽心中隐隐约约有些想法,但是值此大敌当前之际,自然不能自断手足。而司马懿,一心想着为自己的司马家做些什么,却还没有想到,只有自己能够在一个国度之内做主,才能够让他的司马家稳如泰山。
三日后,曹彰回到邺城,曹植率领着满朝文武在城门之外迎接自己的兄长,而曹彰也的确值得这样规格的迎接,乌桓之前乃是魏国北方的心腹大患,原本曹操尚在之时,乌桓已经是投靠在了曹操的麾下,其中数支甚至还在战场之上帮助过曹操。
但经过曹操身亡,在曹植初掌魏国权柄,将注意力放在清除曹丕一党之上的时候,乌桓却是在魏国的北方又联合鲜卑,在幽州,并州等地接连作乱,当时初掌魏国的曹植也是被此事吓出了一身冷汗,曹彰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以其对乌桓的了解请命率军前往,自他去后,乌桓与鲜卑屡屡被其大败,北方再无战事,曹彰就像是魏国的一个图腾一样,伫立在那里就让乌桓和鲜卑望而生畏,不敢越过雷池半步。
如今正是这样的英雄回到邺城,回到自己的国主,弟弟,自己的母亲身边,魏国臣民又怎能不喜。
曹彰回到邺城之后,只简单的歇息了三日,便开始了对刘封的了解,并且与司马懿一同制定此番攻击刘封的策略,毕竟曹彰才刚刚自北方归来,近年来刘封的所为,他倒是的确不是很清楚。
正当曹彰与司马懿商议的时候,这个消息经由黎闯之手,已然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襄阳。
曹彰加入这场战争之中,在司马懿的心中并不是一个好消息,而在刘封的心中,这更不是一个好消息。
曹彰悍勇,就是刘封亲自出战,也不能保证在一百个回合之内将其战败,加之其作风刚强,有勇有谋,并不像司马懿那样只能运筹帷幄之中,又是曹氏的宗亲,有这样一个人做司马懿的副手,无疑会大大的丰富司马懿的战斗方式,反映到刘封这边,那就是这场战斗会让刘封愈加的防不胜防。
得知此事之后,刘封并未有什么十分之大的举动,而是派遣飞羽卫快马加鞭将一纸书信送到了宛城,而这封书信的收信人,出乎了赵云和马超的预料之外,正是刚刚年满二十二岁,口吃的毛病还并未完全改掉的邓艾!而信中的内容,更是让接到书信的邓艾兴奋不已。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476章 江东的变化
在刘封亲笔所书的信中,他表现出了对邓艾的重视,同时要求邓艾利用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将宛城以北之地所有的能够设伏和突袭之处绘制成图。
而这件事,正是邓艾在颍川之时一直做的,只不过那个时候,他只能利用自己有限的空闲时间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颍川的山川河流,而现在,刘封既然给了他这个权利和任务,他自然能够从马超和赵云的麾下调动一些人马来协助自己处理此事。
虽然邓艾尚且年少,在赵云和马超的眼中就是一个少年,并且他口吃的问题尚未完全改掉,一着急起来说话依旧是不甚顺利,但刘封之命,赵云和马超自然是不敢怠慢,邓艾一将书信呈上给他们看后,他们便抽调出了一队精干力量交于邓艾之手,并且对邓艾鼓励了一番,以期其能够借由此战好生积累经验和功勋。
赵云和马超皆知,刘封这是已经开始培养他手中全新大汉朝的最新一批人才了,而邓艾无疑是其中的领军人物,在成都的两三载时日,邓艾几乎与徐庶形影不离,宛若徐庶的学生一般,并且此子为人谦卑,彬彬有礼,原本就很得赵云和马超的赏识,加之其不但对谋略和兵书战策十分钻研,各类兵器也是使用得十分娴熟,虽然此时和中原上的名将相比还差了不少,但是稍加磨炼的话,领兵打仗已经是不在话下。
对于刘封派邓艾前去绘制地形图的做法,马超和赵云也并没有什么排斥之意,他们已经听闻曹彰将会与司马懿一道前来,如此大敌当前,刘封谨慎一些自然是对的。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因为中原此时仅仅剩下了三个势力,所以战争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刘封此时虽说看起来风光,但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州郡之中可堪大用的就只有荆州和益州。
此时定都所在的荆州又是四战之地,所以一旦发生战事,每一战对于刘封而言都是不容有失的,特别是作为防守的一方,一旦战败,荆州之地几乎定然不保,荆州不保之下,益州虽号称易守难攻,但独木自然难支,这也是曹植为何不好生在他广袤的土地之上休养生息,而是时时想着攻取荆州的缘由,荆州一得,诸葛亮,刘封被灭便成了早晚之事。
荆州,乃是如今中原形势之下最为重要的战略要地,如今被刘封紧紧的抓在手中,进可攻退可守,让曹植的心中十分难受。
既然每一战对于刘封都是事关生死存亡之局,那么刘封自然是要亲自督战,甚至亲自出征,虽然这一次面对的是比之杨修不知道强了多少倍的司马懿和曹彰,但是刘封心中却并没有什么惧怕之意,他知道,虽然对于他来说,这一场战斗是只许胜不许败的一战,但同样的,对于曹植来说,这一战同样是不能输的战斗。
曹植之所以对于这一战有着空前的自信,所依仗者不过是在其继承魏国以来几乎战无不胜的司马懿,加之在边境图腾一样存在的曹彰,但是司马懿可是从来没有真正遇到过如同刘封这般强劲的对手,他的考验,也是极大的,一旦输了,曹植心中所有的依仗全部都会在这一战之中崩塌,他也就再难以对刘封组织起有效的进攻,他和刘封之间的攻防形势,也就多半会在这一战之后逆转过来……
曹植和刘封,全部都在为这一场只许胜不许败的战斗在做着最后的准备,距离司马懿出兵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近了,但在此时,不论是曹植还是刘封,全部都忽略了一个人,一个他们认为只敢于静观其变而不敢有任何行动之人,此人自然正是贵为江东实际上主事之人的诸葛亮。
这一年,比之司马懿小上两载的诸葛亮也已经年近四十,正是最为年富力强之时,而刘备所留下唯一的亲子刘禅,此时也已经到了十三四岁,在诸葛亮的悉心教导之下,成为了一个彬彬有礼的少年。
通过这十数年对刘禅的教导,诸葛亮发觉其对于舞枪弄棒没有一丝兴趣,但对于那些古籍却还是很有兴趣的,和其父刘备相比,刘禅少了一丝狡黠和心机,但却多了不少敦厚老实之感,这虽然并不是诸葛亮想要让他成为的样子,但是至少这样的刘禅,在此时宛若孤岛一般的江东土地上,还是渐渐的赢得了新老臣子的尊重。
从到了江东之时起,每每有重要的事项商议之时,诸葛亮就已经开始将刘禅也纳入其中,虽然刘禅在商议这些事宜的时候并不怎么出言,但是对于如今天下的形势,他却已经能够做到心中有数,这自然全部都是诸葛亮的功劳。
这一天,诸葛亮又是将数个近臣召至了自己的身前,坐在主位上的,依旧是江东的少主刘禅,除了关羽因在湘水附近与荆州的水军对峙而并未赶来,包括诸葛亮的亲兄诸葛瑾和张飞,关平等近年来在诸葛亮麾下得势之人全部在列。
诸葛亮将众人召至自己的近前,而非是在例行的朝堂上布置,是因为这一日他们要商议的是两个对于此时的江东而言十分绝密之事,朝堂上的众臣,毕竟是近年才刚刚拼凑出来的,对于他们实际上的忠诚度,诸葛亮心中也并不是十分确定。
“益德,先将你所了解之事与众人说来听听。”见自己所召之人全部都到了,诸葛亮看了一眼坐在近前的张飞,示意道。
张飞先是起身向刘禅拜了一拜,而后看向众人,朗声道:“数月之前,奉军师之命,派遣了一队我江东精锐水军前往与我江东隔海相望的夷洲,探听孙权与吕蒙之事,如今半年已过,我江东所派出的水军将领终于返回,并且带回了确切消息!”
说到此处,张飞故意停顿下来,和诸葛亮一同扫视了一番自己面前众臣的反应,毕竟这些人之中,有着不少原来孙权的旧臣。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477章 孙权所在
众人听到有了孙权和吕蒙的确切消息,几乎全部都是目不转睛的看向张飞,显然,这对于此时的江东来说绝对是一个十分重大的消息,诸葛亮破城之际,江东群臣除了少部分望风而逃者,其余大部分皆是被诸葛亮所获。
而后在诸葛瑾等人的斡旋之下,愿意归降诸葛亮的江东臣子并不在少数,而不愿归降的,为了江东的稳定,诸葛亮也并未将其斩杀,而是遣送回家并且暗中看管起来,这其中独独不见了孙权和吕蒙,陆逊三个江东最为重要之人,这件事除了此时在诸葛亮面前的这些人之外,几乎是无人得知的,大多数人以为,孙权和吕蒙,陆逊三人皆是被诸葛亮暗中斩杀了事。
这三人之中,诸葛亮最先得到消息的自然就是到了益州的陆逊,陆逊被马超带到益州之后,既然被周瑜留在自己的麾下任职,自然也就没有刻意隐瞒自己在益州的消息,随着这数年之间陆逊在刘封麾下才华的渐渐显露,终于被有心人告知了诸葛亮。
陆逊既然已经改换门庭,自然和诸葛亮也就再无关系,但是孙权和吕蒙的下落却一直悬而未决,直到上一次诸葛亮在和张飞二人商议之后,决定遣人到夷洲去探听,建业到夷洲,全部都是水路,并且这些水路不比中原地区的河流,此乃是真正的大海,战船一旦在大海之中遭遇了风暴,有十分之大的几率沉船,救无可救。
诸葛亮之所以派遣自己麾下的得力之人冒着船毁人亡的风险去夷洲打探孙权和吕蒙的消息,自然也是无奈之举,如今江东所处的形势,只能说是趁着刘封和曹植之人相斗的空隙苟延残喘,一旦被孙权与吕蒙躲在诸葛亮没法得知的暗处酝酿着什么,那对于本已经十分弱小的江东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相反,若是派遣人员前往夷洲调查一番,就算是孙权和吕蒙没有前往夷洲,那么至少可以探知他们在之前是否和夷洲有所勾连,或是原本确实打算前往夷洲,在途中葬身于大海,总之,诸葛亮想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确定,孙权和吕蒙到底在什么地方,或是到底是不是尚在人世。
终于,在一日之前,张飞满脸兴奋之情的告知了诸葛亮那前往夷洲的部将已经平安归来,并且带回来了一个诸葛亮急于得知的消息。
之所以选择当着这些人的面让张飞宣布这个消息,诸葛亮也是带着目的的,有些自己一直有些看不清心思的人,诸葛亮相信,这一次,一定能够让他看出来一些什么。
张飞在此时自然是不能停顿太长的时间,因为在那主位之上,他的侄子刘禅也是正在眼巴巴的看着他,刘禅知道孙权和吕蒙消失对于他们的重要性,所以对于这件事也是十分关心,看此时的情形,要是张飞再不说出点什么,刘禅怕是要先急得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了。
见此情形,张飞连忙装腔作势的清了清自己的喉咙,这才继续言道:“据从夷洲归来的将士回报,他们暗中到了夷洲之后,与夷洲不少部族的首领都见了面,由于夷洲的消息相对来说滞后一些,而且我大汉中原地区比之夷洲不知强了多少,故而夷洲那些一盘散沙的部族对于我江东人马还是十分恭敬的,并且知无不言,经过数日的打探,他们终于探知在数年之前,一队来自中原的船只到了夷洲,并且在益州扎根,直到今日,凭借其精良的装备成为了夷洲较为强悍的一股势力,若非是其在夷洲表现得相当低调,怕是已经成为了夷洲的第一大势力,而这个势力的姓氏,正是孙氏!而且经过那些夷洲部族确认,就在我等将江东攻占之后不久,确实有数艘战船靠岸,根据他们的描述,船上所乘之人,正是有孙权和吕蒙二人!探得此事后,他们唯恐被孙权和吕蒙发觉,连夜乘船赶回了江东,将此事告知于我。”
张飞这长长的一段话,将此事的来龙去脉尽皆描述了一番,众人听罢,也是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特别是那些孙权麾下的旧臣,皆是对于孙权竟然早在数年前就为自己在夷洲留了后路的做法有些吃惊。
还未及众人细想的时候,诸葛亮见张飞言罢,直接接过了张飞的话言道:“夷洲,乃是蛮夷之所在,比之茹毛饮血也强不得多少,孙权如今既然自甘堕落,逃至了夷洲,我等大可以暂且不要将其放在心中,夷洲一旦有船只往来我江东,定会让我等知晓,故而这孙权,怕是再难翻起什么风浪了。”
诸葛亮这一番话说得还是十分霸气的,众人闻言,也是纷纷附和起来。
“孙权之事,就暂且说到此处,将此事告知诸公,也不过事想让诸公知道,江东之主,除了我主刘禅之外,再不可能有他人,除非我死!”这番斩钉截铁之言,也的确是让一些心中存有其他心思的人心头震了一番,决定暂且不做他想。
将这些话说出了口,诸葛亮今日的第一件事也算是告一段落,而接下来,才是他今日将众人召集到这里议事的重头戏。
“刘封称帝之事,想来诸公已经是有所耳闻,近日邺城与宛城两地的变动,诸公怕是还未能了解。”忽然之间将话题引到了刘封和曹植的身上,让那些朝堂之上的老江湖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于是他们纷纷出言相问。
“根据我等在荆州与魏国的密探所报,依照如今的情形来看,最多一月之内,魏国还会发动一次规模不下于上一次的战争,兵锋所指,依旧是刘封的荆州!”
诸葛亮这一句话,分量可实在是有些重了,丝毫不下于张飞公布了孙权和吕蒙就躲在夷洲的消息。
这战争本身,此时自然和江东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曹植对于灭掉刘封如此的急切,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接连发兵两次,让这些江东的臣子们都感受到了浓浓的不安之意。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478章 准备出手的诸葛亮
诸葛亮以及此时的江东众臣们全部都知道,一旦让曹植一战将刘封的荆州彻底攻占,那么在魏国得了荆州之后,形势对于江东而言可就不是那么好了。
如今荆州在刘封的手中,虽然刘封手里也有不少的水军,但在北面有着十分强大的曹植的情况下,刘封是绝不会冒险挑起和诸葛亮之间的战争的,因为两个相对弱小的势力一旦战得难解难分的话,那么距离两个势力同时灭亡的时候也就不远了。
但对于曹植,却显然并不是这样的,曹植之所以先将矛头指向了相比于诸葛亮更加强大的刘封,一方面是因为魏国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一战的水军,另一方面,则是曹植心中明白,一旦将刘封的荆州和益州,特别是荆州攻下,那么诸葛亮在魏国的铁蹄面前又哪里有什么防守之力,得到江东,不过就是顺手的事。
所以,曹植和刘封的这一战,于情于理,江东都应该紧紧的关注起来,因为这一战的结果,有很大的概率决定诸葛亮在江东之地的统治是否安稳。
按照道理来说,这一战诸葛亮理应期盼着刘封能够最终获胜,因为就算是刘封在这一战之中获胜了,那么他也不可能一丝损失也没有,这样一来,不论是刘封还是曹植,多半都要花费一段不短的时间来休养生息,目前诸葛亮最需要的,也恰恰就是时间。
但就算知道这样简单的道理,此时包括张飞在内的江东众臣却并没有说出任何的意见,因为诸葛亮早年在刘备的麾下之时,与刘封的关系可以说是极为不睦,张飞心中一直相信,一旦有机会的话,诸葛亮是一定想要先将刘封置于死地的。
诸葛亮说完此言,见得无人出言,自然也是知道他们心中的想法,于是微微咳嗽一声,而后继续言道:“此番曹植出兵,不比前次,前次虽有三十万大军之巨,但主帅却是之前几乎从未掌兵的杨修,也正因如此,才被刘封玩弄于鼓掌之间,落得个三十万大军死伤过半的下场,但曹植并非是酒囊饭袋,同样的错误,他是绝不会犯第二次的,这一次带兵出征的,乃是之前与我军有过直接交手的司马懿与一直在北方边境镇守,让北方异族不敢踏入幽州,并州半步的曹植亲兄曹彰。”
江东众臣知道,这两个人物,几乎就是魏国此时能够拿得出手的最为厉害的人物了,若是他们率领三十万大军前往攻取荆州,那么对于刘封而言,防守的难度将会是之前杨修率军前去攻打的数倍,甚至更多。
有些江东的臣子已经得知了这个消息,但是像关平这样的年轻一辈,却对此事还是一无所知,从诸葛亮口中第一次听到此事,让他们心中十分震惊,震惊于曹植的魄力,也为刘封能够成功的抵挡住这一次的攻击而在心中捏了一把汗,当然,更为深层次的,是一旦荆州有失的话,江东将会何去何从。
“此番曹植的动作实在是有些大了,一旦刘封不能在司马懿和曹彰的手中坚持下来,刘封尚且能够龟缩到益州甚至南中之地与曹植周旋,我江东之地却是将会完全暴露在魏国的眼皮之下,不知军师是否想要在这一战中有所动作?”
年轻的关平还不能很好的将自己心中的想法掩饰下去或者憋着不谈,他一想到万一刘封失败撤走后江东的后果,很快忍不住问出了口,他迫切的想要看一看,诸葛亮到底是依旧像之前的那样无视曹植和刘封之间的战斗,还是根据此时的形势做一些自己的努力。
诸葛亮闻言之后,用眼角的余光瞥了关平一眼,微微叹息了一声,关平此子,在诸葛亮心中还是可以培养一番的,他因为关羽的缘故,对于领兵之事还是颇有天赋的,但是性子和关羽相比却还是急躁了些,这也是诸葛亮将其留在自己的身边教导的缘故,毕竟自己不会长久的陪伴在刘禅的身边,关羽,张飞也已经开始渐渐的老去,培养信得过的下一代,是诸葛亮不得不去做的事情。
虽然在诸葛亮眼中关平在此时此地提出了一个如此尖锐的问题实在是有些不成熟的表现,但是这一次他还真不是像那些麾下之人所想的那样,依旧想要坐视刘封的荆州被司马懿和曹彰夺取。
“你战斗经验尚且不足,还不知刘封的能耐,刘封当年敢于乘坐小舟率军直取曹操的号称八十万大军,并且能够战败蔡瑁得胜而归,能够率领一小股军士便直取荆州南部数郡,可不是司马懿和曹彰轻轻松松就能够击败了的。”
听闻诸葛亮如此说来,关平微微叹了口气,低头不语,在他想来,诸葛亮此番依旧是不会对于这一场战斗采取任何的行动。
但接下来诸葛亮的表现,却是让他面前的大多数人都吃了一惊,只见他扫视了众人一眼,又是继续言道:“前次杨修与刘封在宛城之外战斗之时,我江东之所以没有动作,不但因杨修并非刘封对手,也因孙权与吕蒙的行踪尚且没有定论,一旦我江东贸然出兵干预,被孙权钻了空子,后果不堪设想,但这一次,既然孙权和吕蒙远在夷洲,我江东自然也要对这场战斗参与一番。”
一听诸葛亮想要参与一番,关平刚刚低下的头颅又是赶忙抬了起来,诸葛亮在他的心中,那可是有着极高的地位的,既然诸葛亮亲自说了此言,那么在这一场战斗之中,他们江东多半也是能够得到一些好处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