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封疆万里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狼烟东去
司马懿闻言后点了点头,将送信之人遣出了帅帐后,对曹彰和张辽低声言道:“如此,我军的准备都已经做好,只等约定的时间便可以行动,明日一日的时间,定要让军士们休息妥当,一旦刘封中计,我等便长驱直入,此一战,看看能否将襄阳直接攻取!”
司马懿的这句话,透着强烈的自信,并且他身侧的曹彰和张辽闻言之后皆是连连点头,显然,司马懿的计策已经先行取得了他们二人的同意,这已经足以说明司马懿的能耐,曹彰和张辽皆是货真价实的通晓古今战法之人,司马懿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将二人的思想统一,已经是十分难得。
当夜,三人并未再商议其他事宜,便各自散去了,显然,这计策之事,三人心中已经有数。
如此又过了一日,在刘封得到邓艾消息的第四日,终于,有消息传来,而传来消息的方向,正是周瑜所在的夏口,夏口到襄阳,因为有水路的关系,消息传递得十分之快,周瑜所遣之人并无任何慌乱之色,只是给了刘封一封周瑜所书的书信,刘封看罢,便将此人遣了回去,并未采取任何行动……
次日天明之时,司马懿在营寨之中又是收到了来自江夏的消息,这一次,他面上的神色由之前的自信变为了凝重,而后将曹彰与张辽再次召至了自己的帅帐之中。
“昨夜江夏之战,刘封并未中计,且早已经将周瑜派遣到了江夏镇守,周瑜多半是看出了我等所遣之兵乃是佯攻,竟然并未向刘封求援,只是利用江夏现有的守军在城中固守。”
曹彰和张辽到了之后,司马懿并未隐瞒,而是将发生下江夏的情形和二人说了一遍。
“仲达所出的计策乃是连环计,之前定计之时你便有言在先,对刘封及其麾下的周瑜,庞统等人十分推崇,也正因如此方才绞尽脑汁想出了这连环计,既然如此,想必仲达对于刘封不会立即中计心中已经有所准备,既然如此,直接等待另一地点的佯攻便可,何必忧心?”
率先出言的乃是曹彰,显然,曹彰对于这一次刘封未能中计也并不十分挂怀,原本在司马懿定计之前,曹彰便建议集中器优势兵力先将上庸或是宛城攻下,再言其他,他在面对乌桓之时,所凭借的正是兵力的优势以及悍勇的作风,他相信此战也是如此,司马懿之所以说服了曹彰,只不过是因为佯攻之兵不过五万之数,对于曹彰所想的强攻并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487章 终见成效
曹彰的话,让司马懿没有再对这一次的失算多说什么,他心中清楚,曹彰虽然并不反对自己的计策,但是长期面对乌桓这样做事直接的蛮夷,让曹彰的作战充满了狠辣和果断,特别是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对于计谋,在他的心中反倒是有些麻烦了。
司马懿除了上一次曹丕还在曹操麾下出兵攻打阳平关时和刘封间接的有过一次交锋之外,再也没有过其他的对垒,对于刘封,司马懿心中还是有着很深的忌惮之情的,这也直接导致了自己的第一层算计失策后,仿佛将原本心中的自信动摇了一些,司马懿知道,这样的情绪绝不应该出现在自己的头脑之中,于是对曹彰,张辽二人言明,一切依照之前商定的计划进行。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刘封接到周瑜的密报之后,并未急于有所动作,果然,又过了数个时辰之后,江夏的消息再次传来,言道那些前来攻城的魏军只是在夜间猛攻了一阵,天色渐明后边返回了自己的营寨之中,并且看营寨的样子,乃是足够能容纳下十数万人的营寨。
事已至此,刘封自然知道那不过是司马懿的障眼法,计谋虽是隐秘,但是因为早已经被邓艾发现了一丝极小的踪迹,所以已经不能给刘封造成一点点心理上的波动了,这一次只是虚招,在刘封心中已经成为定局。所以,司马懿的担忧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一战的转折,其实已经出现在了邓艾发现那几株被折断的树枝上了。
在江夏被攻击的第二个夜里,依旧在襄阳城中稳坐钓鱼台的刘封又是接到了赵云的飞马来报,所报内容与之前周瑜所言十分之接近,但是这一次,赵云一时间在夜色之中也无法估量正在进攻宛城的到底有多少人马。
得到这个消息后,刘封陷入了沉思,宛城不比江夏,可以经由水路快速的将消息告知刘封,从宛城到襄阳,这一来一回,就要耽搁大半日的时间,而这大半日,敌军的进攻显然是不会轻易停止的。
江夏的敌军,刘封已经可以肯定就是佯攻,但是此番是不是佯攻,就要靠刘封的分析了,虽然在教育邓艾之时刘封口中说得是那样的轻松,但是当真到了这关键的时候,他却不得不将各种情况全部都考虑在内,然后做出可能性最大的判断。
盯着地图上的宛城和上庸,刘封心中有两个念头在不短的闪现着,到底这一次是不是疑兵,若是疑兵,按兵不动当会如何,若非疑兵,得知真相后又会如何?
无疑,刘封即将做出的判断和决定将会成为这第一次和司马懿交手的胜负手,荆州守军本就兵少,若是再不能取得这第一战的胜利,之后的境况只能是更加的艰难。
但犹豫只在刘封的内心中盘桓了片刻,接下来,他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在没有周瑜和庞统等人在其身侧的情况下,他并没有任何的犹豫,而是直接将黎闯和邓艾召至自己的近前,布置下了自己给他们的任务,之后,自己也披上了才刚刚数月未曾动过的铠甲,手中捧着在日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的头盔,走出了襄阳城的北门。
“仲康将军和文则将军是否有消息传来?”不知何处的魏军军营之中,司马懿向一个刚刚回到营中的斥候问道。
“自昨夜尚未有消息传来,但根据我等的查探,许褚将军已经对宛城发动了攻势,并且亲自在城下指挥,想来会给宛城的守军造成极大的震慑。”
司马懿听罢,摆了摆手将那斥候打发了下去,而后向依旧坐在他两侧的曹彰和张辽言道:“不论宛城有无消息传来,两个时辰之后,我等必须要发兵,否则一旦我的计策被刘封探知,就耽搁了出兵的最佳时机,此时江夏与宛城的守军被我军缠住,皆是不能有所行动,正是时机!”
曹彰听到司马懿此番朗声笑道:“待得我率军兵临城下,仲达便知你之前派遣的那些佯攻之兵无非是多此一举之事,这荆州之兵,比之乌桓那些蛮夷如何,我等手握如此兵力却不能倾力一击,一旦事有变故,岂不是和之前那杨修一般无二?”
显然,曹彰的想法就是在手握如此重兵的情况之下不要再用计策,但是司马懿的这条计策也的确是利用数万兵力便将江夏和宛城的守军全部牵制住,所以曹彰直到此时也并未提出更大的异议,他心中所想的,就是等到当真全军出击的时候,让司马懿看一看他在阵前领兵的风采。
对于曹彰的质疑,司马懿并未反驳,他只是命麾下依旧剩余的二十万大军整装待发,两个时辰之后,他们即将直接赶往自己此番出兵真正的第一个目的地,上庸。
就像刘封猜测的那样,对于司马懿来说,宛城有些难以一蹴而就,江夏就算能够攻下,对于没有水军的魏国来说意义也并不是很大,更何况这样做很可能会将诸葛亮引入到这场战争中来,这至少是现阶段司马懿和曹植不想看到的结果。
时间缓缓走过了一个时辰,正在准备出征的将士做着最后的准备,吃着干粮补充体力的时候,一个让司马懿心头一震的消息终于传了过来。
据许褚和于禁派来了军士报,他们刚刚对宛城进行第二次猛攻的时候,从宛城的一侧有大队援军杀了出来,所打旗号正是刘封!
“刘封果然已经中计!许褚将军与于禁将军多半只能支持这一次猛攻,我等莫要再等两个时辰,此刻就领兵出征,全力攻取上庸!”一听到这个消息,司马懿当机立断,做出了改变。
“仲达早该如此!”曹彰留下这么一句话后,便大步流星的回到自己的营帐之中穿戴铠甲了,二十万大军攻取上庸,面对上庸城中的不到五万守军,曹彰早已经对这一战心头直痒痒了。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488章 兵临上庸
此时在司马懿带领之下的二十万魏军,终于露出了自己的獠牙,他们自然知道之前的三十万跟随杨修来攻击荆州的军士最终是怎样的下场,他们自然不想步了自己同伴的后尘,所以,他们和司马懿,曹彰一样,皆是抱着必胜的信念,一步步的向他们的第一个目标,上庸而去。
这二十万魏军之前所在之地,正是在魏兴郡的东南方向,距离宛城和上庸皆是不远,此时大军吃饱喝足之下,从这里赶往上庸不过是半日的时间。
当机立断的司马懿,算准刘封就算是在赶到宛城与城外的许褚和于禁等人交锋之后发现这并非是魏军主力,之后再想赶往上庸的话,也会比他们晚上两三日的时间,而这两三日的时间,在司马懿的心中足矣将只有四五万守军的上庸拿下了,因为根据之前他得到的消息,上庸的守将不过是益州的降将孟达,区区一个孟达,司马懿还当真就没有放在眼中。
半日之后,二十万大军滚滚而至,到了上庸郡治之所在上庸县的城池之外。城中,庞统与魏延,法正,孟达四人皆是身着衣甲,严阵以待。
在来到上庸的这十数日之中,庞统接连收到了刘封的三封书信,邓艾在南阳探查到的事以及司马懿可能的动向,庞统都已经心中知晓,但是纵然如此,面对司马懿滚滚而来的二十万大军,他的心中还是颇有些紧张之感。
在上一次的书信之中,他和刘封都已经判断出江夏的军士几乎定然会是疑兵,并且几乎断定司马懿的真正目的正是上庸,他和刘封之间凭借着彼此的默契,也是将此番抵御司马懿的计策定了下来,但是这个计策,若想要成功的实行,其中却有着两个极大的难点,其中的一个,就是他要在这里抵挡司马懿的二十万大军至少三日的时间,而非之前他和刘封所定下的两日,若是三日之内上庸城破,之前的努力和料敌于先的优势将全部化为乌有。
四万余守军,二十万的敌人,这场攻防战注定不会简单。
上庸带给司马懿的第一个震撼,便是城头上高高耸立着的几面帅旗,上面的名号清楚的表明,庞统和魏延这两个可以称之为刘封臂膀之人,已经到了这里。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刘封对于他将会出现在这里早已经有了一个预判,司马懿一看就知,上庸城中的守军怕是已经做好了面对自己这些军士的准备,但此时的他,心如止水,此番前来,除了这二十万大军之外,他还准备了一些其他的东西,但是只有在特定的时候才会使用。
司马懿等人率领着这二十万大军,就连安营扎寨都没有去做,就直接率军来到了护城河处,纵然准备得已经是十分周全,但是这样迅速的被大量敌军兵临城下还是让上庸城中的守军面上全部都现出了紧张的神色,不少军士额头上都见了汗。
守军的如临大敌,正是司马懿和曹彰想要看到的景象,他们到了城下之后,反倒并不急切,在守军的弓弩不能到达的地方策马站定,看向城墙上的守军。
“子文将军以为,我等应该先以何种方式攻之?”司马懿看向曹彰,率先相问,毕竟曹彰虽名义上是他此番出征的副将,实际上却是监军之职,并且司马懿不能在战前与敌将对战,所以是直接用大军和器械攻城还是与守军列开阵势交战一番,司马懿决定看看曹彰是什么意见。
“城上既然是号称刘封麾下第一谋臣的庞统与刘封麾下飞羽卫的首领魏延,那我等若是能够将那魏延在阵前击溃,守军的士气必然大为低沉,到时再行强攻之事,岂不是能有事半功倍之效。”看到城上招展的魏延的旗号,曹彰的眼中闪着光言道。
“那魏延武力在刘封麾下的武将之中乃是仅次于赵云,马超之辈,如今仲康将军又不在此处,我军中将领实在是难有能够战而胜之之人。”司马懿闻言后扫视了一番自己此番带来的这些将领,苦笑道。
“无妨,只要那魏延能够出城,我便亲自将其败于阵前,又能如何?”曹彰哈哈大笑,显然是早已经做好了自己到阵前厮杀的准备。
“子文将军乃是万金之躯,怎可轻易便与荆州一将领交战?这万一……”对于曹彰想要亲自出马之事,司马懿心中还是其实是并不赞同的。
“为将者,怎能怯于交战?我在北方与那乌桓交战之时,每每在阵前与乌桓大大小小部落的将领交手,到今日已然是在阵前斩杀了其数十人,若是不然,乌桓族中之人又怎能惧我?”
“这……”显然,司马懿对于曹彰的这番理论并没有什么好的反驳方式,一时间语塞。
“仲达莫要纠结,此战我虽不能保证将那魏延斩杀于阵前,但起码能够与其交战而不落败,若是我数十个回合依旧不能战而胜之,文远将军可在阵中趁其不备以冷箭射之,而后率军掩杀,如此一来,我等便可占了此战的先机。”
曹彰说出这番话,让站在一边的张辽眉头一皱,而后出言道:“在阵中放冷箭射杀敌将,乃是为天下之人所不齿之事,我军原本占有不小的优势,若是如此做了……”
张辽口中的话尚未说完,司马懿与曹彰便是齐齐摆手,司马懿当先道:“我魏国所要的,就是此战的胜利,至于其中过程,那自然就是各凭本事,文远将军不必挂怀,当初那刘封在华容道上胁迫了当今的魏王之事,又岂是光明正大之举?”
曹彰此时也是在一旁频频颔首,显然是在这件事上和司马懿站在了同一战线上,司马懿和曹彰的一个最大的相同点,便是二人皆是只求结果而不求过程之人,而张辽却显然不是。
就这样,三人算是商定了此战的策略,张辽无奈之下,也只能是默默接受了在阵中放冷箭之责。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489章 出城迎敌
城上的庞统,魏延等人见得那些魏军如潮水一般到了城下,连忙命令早已经全副武装的守城大军将守城的器械和弓弩箭矢等物准备齐全,一旦魏军直接就开始强攻,则一定要将其第一波进攻的军士果断的击退,不然又何谈能够坚守城池三日之久。
但有些出乎庞统意料的是,魏军并没有好好利用对他们来说尤为珍贵的时间强攻,而是派遣了一名军士在城下叫阵,那名叫阵的军士在护城河之内大放厥词,所言者皆是贬低刘封之语,不一会,魏延与孟达以及那些站在城头上的将领便皆是被魏军叫阵之人气得额头上青筋暴起,对于对刘封十分忠诚的众人而言,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行为。
“士元先生,此番就先让我与子度将军率军出城,在阵前搓搓那魏军的锐气,若是此番能将战败其数个将领,也算是耽搁了魏军的攻城时间并且消耗了魏军的锐气,这等一举两得之事,不总好过任凭魏军在这城下叫骂?”
魏延最先忍耐不住开了口,但是庞统闻言却是并未立即同意,而是反问道:“魏军军中兵多将广,文长若是贸然出击,一旦在阵前战败,对我军而言可是十分的不利,魏军士气没了,尚且有人数的优势,但若是我军士气没了,那就什么优势都没有了……”
庞统此言,已经是将这出战其中的厉害全都告知了魏延,若是只在城中龟缩不出的话,等到那魏军叫骂了一会自然会开始强攻,那么守军也依旧可以按照他们之前设定好的守城方式死守,虽然这样会带给他们极大的伤亡,并且一旦刘封并未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赶到或是魏军有着什么庞统之前并未想到的杀手锏,庞统多半不能守住十分之长的时间,但是一旦魏延和孟达二人出征却为魏军将领所败,则恐怕魏军气势如虹之下,上庸连两日也是难以坚持。
但魏延听了庞统之言后却是上前一步,对庞统拜道:“魏军之中战斗力最为强悍的将领便是许褚,但看旗号,许褚多半并不在此队人马之中,除去许褚之外,其他人延虽不能保证能够战而胜之,但却能保证在一对一的战斗中不落下风,纵然不能战而胜之,但若能与魏军将领缠斗数十个回合,岂不是也能为我军赢得不少的时间?”
魏延这样说,显然就是铁了心想要出城去应战,庞统默默沉思了片刻,而后脸上终于是现出了一片果决的神色,转头向众人下令道:“即刻点兵一万出城,与魏军隔护城河对峙,我亲自率军与魏延将军,孟达将军前去,孝直在城中以防万一,看我旗号行事!”
庞统这番命令一下,魏延与孟达面上皆是充满了喜色,显然他们对于和魏军列阵对垒并不害怕,但随即,魏延却是眉头一皱向庞统言道:“我与孟达将军前去即可,士元先生当与孝直在城中观战,若事有蹊跷,孟达将军自会鸣金收兵。”
庞统虽然也通晓一些武艺,但是在魏延眼中若是他出城与敌军列阵依旧是十分危险之事,于是连忙劝道。
“若想出城迎敌,便在听我号令!”庞统只用了一句话,就让魏延没了言语,只能按照庞统之前所下的命令去整顿人马。
不多时,在那走到护城河以里的魏国军士的叫骂声中,上庸的城门轰然而开,只见一面帅旗当先迎风而出,帅旗上绣着的大字表明,此番出城的将领正是刘封麾下飞羽卫统领魏延!
那原本正在叫骂的魏国军士见城门已经开启,先是一愣,而后发觉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连忙想要转身回到魏军的队列之中,但是就在他即将转身的一瞬间,耳旁只听得不知道哪里来的一阵风声,之后他的身体便不受控制的向后倒飞而去,他想要看清一些东西,但是却再也没有机会了……
随着帅旗一马当先出城来的,正是魏延,魏延早在城头上就对这名身材不大但却口绽莲花的魏军恨极了,早已经打定了主意不让他活着回到自己的队伍中,所以在出城之前已经将箭矢上了弦,之后在帅旗的掩护下,用极快的时间瞄准那名魏军一箭射出,正中那魏军心窝之上,瞬间就将其射得飞出丈余,殒命在护城河畔。
魏延的这一手,极大的提升了守军的气势,那些跟着法正在城墙上严阵以待的守军全部都是爆发出了喝彩之上,一时间,守军气势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将这些看在眼里的曹彰和司马懿对视一眼,面上露出了一丝轻蔑的笑意,而后向后一摆手,一名身材魁梧面色凶悍的将领登时到了曹彰的面前,此人面相和中原之人大不相同,一看便是北方的异族,与其相同者共有十数人,日日跟随在曹彰的身后。
“去吧,让这些荆州小儿看看尔等乌桓铁骑的悍勇!”显然,曹彰并不打算刚一开始就亲自出马,而是将自己在北方边境所收服的一名乌桓勇士叫了出来。
司马懿见此情形连连颔首,显然,这样的策略是十分正确的,对方将领颇少,而这些乌桓勇士在曹彰的眼中显然也是贱命一条,用他们来消耗荆州守军将领的体力再好不过,到最后曹彰再亲自出发,或可手到擒来。
那乌桓勇士也不答话,只是向曹彰拱了拱手,而后手中提着一口大刀,策马就向来到了阵前,以刀锋直指魏延,口中用不甚熟练的汉话言道:“出来受死!”
魏延见状冷笑一声,一夹马腹就要前去,但却被身边的庞统一把拉住。
庞统拉住魏延后,转头看向孟达道:“子度将军前去与这异族交战一番,若是不能取胜,退回即可!”
孟达知道自己的能力与魏延之间还有着十分之大的差别,得了庞统的命令也不迟疑,直接就策马向那乌桓勇士迎了上去,他知道,若是自己连这个乌桓勇士也不能击败的话,面对许褚或是曹彰之流,怕是连十招也不能撑下来。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490章 曹彰的车轮战
司马懿见庞统并没有让魏延出征,而是派出了另外一人,心中不由赞叹一声,庞统在阵前的冷静程度,的确是一般人莫及的。
司马懿闪念之时,孟达已经策马挺枪来到了阵前,与那曹彰所带来的乌桓勇士直接战在了一处,电光火石之间,已经交马两个回合,刀枪之间的碰撞之声阵阵传来。
与孟达交战的这个乌桓勇士不过是曹彰身后那十数个乌桓勇士其中之一,这些人全部都是曹彰在与乌桓的战斗中在阵前生擒回来的,而此时派出的这个,在其中武力不过能够排在中下游的位置,庞统之所以派出的并非是一些副将而是孟达,就是因为怕荆州守军第一次出战就败下阵来,若是第一次就败了,再想凭借魏延和孟达二人之力将局势扭转过来就是十分困难之事了,田忌赛马的典故,庞统心中还是理解的颇为透彻的。
这个乌桓勇士作战起来的确是十分的悍勇,力量也是颇为强悍,但是和枪法十分精湛的孟达相比,在招式和战术上的确并非是一个等级的存在,孟达之前既然能够以一己之力为刘封守卫上庸这样的重地,足以见得其武力和战术在刘封的军中皆是能够排得上的。
二人战至二十余个回合,孟达终于将那乌桓勇士的刀法基本摸清,卖了个破绽之后,那乌桓勇士果然上当,挥刀奋不顾身的向孟达脖颈砍去,这一下让他的身体失去了重心,一击落空之后,还未能止住身形就顿觉自己的心口一凉,低头看时,孟达的长枪已经是钉在了他的心窝之上,鲜血顺着枪尖流下,这一战,孟达胜了。
随着那乌桓勇士的落马身亡,上庸守军阵中爆发出雷鸣般的呼声,孟达之前乃是这城中唯一的统帅,所以在守城军士之中也是有着极高的威望,这些军士见自己的主帅在阵前大发神威,特别是斩杀的还是一个异族之人,心中皆是热血澎湃,对于此战心中的信心都是更加的高涨了。
将此乌桓勇士刺落马下之后,孟达以尚在滴血的枪尖直指曹彰,虽然并未出言,但其中意味不言自明。
曹彰对于那个乌桓勇士的身亡,面上并没有什么表情,对于孟达对自己的挑衅,也并没有用正眼看上一眼,而是在马上回身向身后看了一圈,用手指了指另外一名身形更加高大一些的乌桓勇士,示意其到阵中对阵孟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