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最终永恒
这时候已经是硬实力的比拼了。
紧接着,就在“宇燕”方阵彻底解散的几秒时间内,几颗万亿吨当量的四氢核弹开始爆炸,瞬间在战场中产生了小太阳般的光芒,巨量电磁脉冲把所有的电磁信号全部屏蔽。
这当然是……人类的人工智能故意的!
也是军事专家讨论出来,事先设定的战术。
无论怎么样,不受干扰的中微子通讯可是高端产品,需要庞大的设备进行中微子捕捉,这是中微子的性质决定的。
所以,不可能每台中小型无人机都配备中微子通讯功能。至少,对方在迪格星中的中微子发射设备,不在飞碟,而在海洋基地上,也说明了这一点……这个通讯设备非常麻烦。
电磁屏蔽,对于弱势的一方,当然是有好处的。
无论做出了多少战术,人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战胜对方,而是……拖延时间!
是的,拖延时间……
足以给深空号逃离的时间!
对方的飞船,正在陆续降临,开始慢慢增多,转眼就达到了三千多手,这些都是强劲的曲速飞船。
根据天文台的观测,光是类似于“泰坦”的大型战争堡垒,就有七八艘!
最关键的是……这些还是先头的无人部队!主力战舰还在后方呢!
人类就算打赢了,难道还敢回过头捡垃圾不成?
深空之下 第八十一章 拖延战术
人工智能发展到现在这个层次,已经高度智能化,指令的每一步都是服从于概率计算。
而人们,事先已经输入了大量的初始化条件,让它“掩护深空号撤离,同时不惜任何代价杀伤对方。”
当然了,人工智能是听不懂人类语言的,所有的命令必须数字化、程序化。
“掩护深空号撤离”,是第一优先级,如果用数字来衡量,“深空号”的权重当为一百亿,“泰坦”为一万,而“宇燕”只有“1”。其他的所有加起来,还没有“深空号”的万分之一。
如此赋予了权重后,自动化战争才能根据特定算法,像下棋一样计算下去。
所以,当宇燕方阵乱掉后,人工智能就依次引爆了大当量核弹,造成了海量的电磁脉冲。
电磁波的大面积紊乱,就算对方雷达探测技术比人类高超不少,这个差距也被强行抹平,只能依靠恒星的可见波进行探测……
也就是说,所有飞船,得依靠图像识别系统进行战斗,这种效率,肯定比雷达扫描低不少。
“这样一来,拖延战术就能更大程度的生效!”
一位军事专家用一种微微颤抖的语气说道,不知道是激动还是恐惧,或两者兼而有之……
实际上,超长波雷达,由于其波长长、信号衰减小、传播距离长、定位精度不高等特点,一般用于战略警戒。
飞船的军用雷达,大都使用较高频率的电磁波,相应波长在10毫米以下,这是因为短波雷达的定位能力更强。
但是!
雷达反射信号,随目标的距离作4次方衰减,要增加探测距离到2倍,就要发射16倍的功率!
这可就要命了,宇宙空间这么大,距离动辄几十万公里的距离,雷达的功率必须非常大。
固然高频率雷达有很多很多优点,但如果真的安装超高频率的激光雷达,向四面八方扫描几十万公里,估计整个核聚变能源,还撑不起一个雷达。
而且……核弹爆炸,干扰的主要也是短波。
万亿吨核弹,强劲的电磁脉冲扫过方圆数万公里……但双方宇宙飞船做到这个份上,怎么可能没有考虑这一点?虽然许多电器元件不能使用,但至少不会因此而瘫痪掉。
整个战场开始变得杂乱无章,近距离的缠斗顺发而至,空间中密密麻麻出现了大量光点。
这种近距离的厮杀,才是攻击性最为惊人的。
如果隔了几光时的距离,就算是光速武器,再加上密集的火力网,又能打中几发?
远在深空号的人类,因为核弹的爆炸已经接收不到来自卫星的任何电磁波信号,好在10个小时的航行,已经行驶了65万公里,倒不会被迪格星遮住视野。
于易峰通过装载在深空号上的天文望远镜,远远地眺望着这些光点,光是肉眼,很难分辨出是敌方飞船爆炸,还是我方飞船,还是各种导弹被拦截……
不受干扰的激光通讯,在这种高速、远距离的情况下已经不太合适。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能被自己方的激光打到,那么对方的激光也能打到……
所有前方的人类飞船,都进入人工智能自行操控的混战状态。
从望远镜中,人们终于看到了敌方飞船的长相……
普遍比较大个!
最小的直径也有200多米,和“利维坦”差不多,这可能是对方,拥有可控核聚变后,曲速飞船的体积极限。毕竟曲率引擎,体积也不算小。
这种圆球形的飞碟,引擎可以在环状轨道内随意滑动,而且材料受力均匀,拥有较高的机动性。
理论上讲,飞碟,比流线型的“宇燕”更适合宇宙空间中的战斗。
敌方最大的飞船,比“泰坦”甚至更大一些,正在源源不断地释放小型无人机……上方不停的闪光点,可能是被电磁炮击中的场景,也可能正在发射激光。
对方的大型飞船,普遍采用了一种强力光芒的武器,频率不高,但杀伤能力极大。这种武器和激光又有些不同,因为激光通常来说是不发光的。
根据科学家的猜测……是一种“离子炮”!
“离子炮”,其实是电磁炮的一种变种,只不过喷射的弹药是高能质子,能实现99%以上的光速,实际上是一种接近光速的武器。
从杀伤能力上讲,离子炮击中目标后,会发生显而易见的小规模氢核聚变,带来热量和大量亚原子辐射的共同冲击,比激光更加强大!
这种武器的能耗巨大,相当于一台超级强大的粒子加速器,对于人类来说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也就“深空号”装载了几台。发射频率并不高,主要原因还是功率与散热的问题。
还有各种奇怪的光晕在大型飞碟表面产生,发出的光亮非常明亮,因为距离大概两百多万公里,看不清到底是什么……
人们的心中已经紧张到了极致,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可不会老老实实放任深空号逃跑!
深空号明亮的引擎光芒,很容易被发现。
各种橙色警报已经拉响!
而且,对方飞船脱离曲率泡的位置,也不可能全部在星球前方……也有可能,恰好错过了前方战斗区域,来到了星球背面。
也就是……深空号所处的区域!
三百多万公里的距离,如果使用光速打击,只要10秒钟,幸好这样的距离已经完全能够影响精度,深空号的副引擎开始转换方向,试图走出一条“s”型曲线,以减少轨道被计算的可能。
“把剩下的宇燕全部放出去!形成方阵队列!”
看到周边数百万公里内出现的敌方曲率飞船一道道划过,于易峰当机立断下令道。
有些飞船因为曲率减速太快,又受到“迪格114”引力的挤压,曲率泡破损后再次产生了巨大的爆炸。
这些近距离的爆炸,并没有减少心中的压力,而是让人感受到危险脚步的临近……
让于易峰再也顾不得其他,一次性将所有的有生力量全部投入战场。
紧接着,大量的老旧的导弹被发射了出去。人们用上电磁炮以后,以前这种导弹已经慢慢淘汰,不过今天竟然用上了。
它们的速度并不快,但是有一定的热源追踪能力,说不定打中对方呢?
就算浪费敌方的拦截激光,也是好的。
就这么思考间,周边的敌人开始增多,深空号的人工智能体系,直接引爆了一颗万亿吨当量的巨型核弹,开始以同样招数,屏蔽双方雷达。
深空号表面,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电火花,这是金属外壳,对电磁脉冲的感生应流。
下一秒,“深空号”也迎来了自己的最大敌军:一艘直径至少四公里的大型飞碟!
它在60万公里开外的区域顺利脱离了曲率泡。
60万公里,如果用光速打击,只要两秒钟!
双方在发现对方的第一刹那,大量的激光就已经发射了出去!在中央计算机的模拟图中,这一连串激光,已经组成了四十公里的火力网。
深空号经过10个小时的加速,速度将近每秒钟40公里。这个速度,比起小型飞船简直如同蜗牛,在这么近的距离下,瞬间就受到了各种光速打击。
大量的红色警报立刻响起,十几个受损图像已经在屏幕中跳了出来,引发了人们心中真正的心惊肉跳。
好在,激光这种武器,本身的威力并不算太大,想要大幅提升威力也相当困难,人们事先准备了大量的固氮已经强力装甲。
反倒是另外一种接近光速的武器“离子炮”,威力更加强大,击中装甲时不仅仅会融化,还会产生核弹一样的爆炸反应,每个人都听到了“轰轰”几声巨响。
但任何武器,只要不直接打到离子引擎身上,皮糙肉厚的深空号,不至于立刻受到毁灭性伤害。
“就算被打到几次要害,还有各种备用的设备!”
大型战舰,生存能力总是更高一些。
深空之下 第八十二章 雾霾防御
“快把我们的离子炮对准他们!”
“激光……”
对方的大型飞碟刚刚脱离曲率泡,速度更是慢的可怜,在深空号每秒六千发的强大的火力下,它中的激光更多!
但很快,人们就知道以前观测到的光晕到底是什么了。
一层……薄薄的光盾!
这层光盾被激光打中后,发出了明亮的光芒,似乎吸收了激光武器的能量。
所以这个大型飞碟并没受到太大的伤害。
“是离子护盾!”一位专家大声叫了一句。
在等离子可以高度约束的情况下,离子护盾……确实能大量吸收激光的能量。
而且,在这种护盾面前……仅有的几门离子炮估计也没什么用了,只能用来欺负小型飞船。
其他的倒还好说,一个护盾,让所有人都产生了一种科技被碾压的感觉。
不过此刻正处于危机中,也不可能去讨论太多这方面的学术问题……许多人都在惶恐与混乱中思考着,怎么办?
怎么办?
现在人们的光速武器没用了,对方的却还有用,这还怎么打?
“护盾的吸收能力必然有上限,要么……用超大型的高能激光?或者用电磁炮之类的动能武器,离子盾是挡不住动能武器的。”
“离子炮的质子束太小了,估计也会受到影响……”
人们在事先曾经想过各种防御光速武器的办法,毕竟,光速武器,才是最快、最简单、最直接的打击手段。这种武器,是必须要有防御措施的。
离子护盾当然是一种,但是人们的技术不行,没办法做到。
等离子都可以固化了,可控核聚变还不是信手拈来?
当然了,技术不够,没有护盾技术,还有另外的土办法!
譬如说:装甲夹层的固态氮气、尽可能光滑的反射材料、尽可能厚的装甲等等,都是防护手段。
还有另外一种,是一位士兵提出,耗费大量物质的有效方法……“雾霾防御”!
雾霾颗粒的直径最大为80微米,大部分居于1微米到10微米之间。而激光波长在绝大多数在1000纳米以下,也就是1微米以下,所以激光难以绕过雾霾颗粒,在雾霾中的衰减是非常剧烈的。
简单地说,激光在雾霾中的衰减速度,可以用朗伯定律来描述。也即,一个变量为负数的指数函数。
同样的道理,高能质子束,面对各种悬浮颗粒,也会大幅衰减、散射!
“发射!”
技术不够,土办法来凑,大量的烟雾型电磁炮被第一时间被发射了出去,几乎贴着深空号一千公里的地方定向爆炸。
这些导弹的爆炸,很快形成了一团巨型云团,而且随着弹药的疯狂喷射,云团越来越大,很快变成上百公里的厚度,直接将深空号给挡了起来!
在各种核弹爆炸,电磁屏蔽的情况下,中间又多了一朵雾霾云团,战场变得更加复杂。
双方只能通过高强度的长波雷达,才能勉强看到对方,就算高能激光或者离子炮,穿过这层雾霾,威力也大大缩减,很难真正威胁到“深空号”的本体了。
人们只看到云团中间,无色的激光划出了一道道明亮的长条光束。在各种散射、反射的过程中,激光的能量快速衰减。
这下,双方的光速武器都没用了……
雾霾云团的制造,让许多士兵终于松了一大口气,虽然它要耗费海量的物质资源……
这个海量是真正的海量,也只有财大气粗的深空号,储备量大量的物质后,才用得了这种方法,可以一边跑路,一边制造云团。
以“秒”为单位的宇宙战争,实在是太过于紧张,人类的神经反应太慢太慢。许多反制手段,都是人工智能直接实施,现在看,效果还不错。
“雾霾云团”被制造出来后,战场上稍稍了平静一些,电磁炮的速度远远不如光速,穿越60万公里,需要好几十秒。
紧接着,几团光团突兀地在云团中亮起,是对方用核弹轰炸云团,而人们又开始用大量物质进行补充。与此同时,大量的安全警报拉响,内部机器人正在紧急抢修被攻击的地方。
战争仿佛从一开始的激烈,进入平静期,但于易峰紧绷着的心弦并没有松懈。
他正在思考,是否要强行启动曲率引擎。
他开始紧急联系引擎室的专家……
“深空号的受损还不算太大,但不用曲率引擎,我们已经逃不掉了……我们很难将对方飞碟击落啊!”
对方传来了一个焦虑的声音,“但这颗行星的引力依旧有影响,甚至连恒星的引力也有一定影响……成功概率太低了啊,舰长!一旦失败,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
“能不能再……”
深空号开始不停地喷射高速“宇燕”来进行自我防卫,而对方的飞碟也开始喷射小型无人机,直取深空号。
幸运地是,落在深空号附近的敌方大型飞船,只有这么一艘,其他都是中型飞碟。另外的敌方大飞船,要么落在了上亿公里外的地方,有的撞击到了行星,还有一些……直接掉进了恒星里边。
中型飞碟,并没有离子盾这种超高耗能的东西,而且也就几十艘,在高火力的深空号面前倒没有那么可怕。
这或许是人类的好运气吧。
反倒是行星前方的主战场,已经到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成千上万艘飞船在一亿立方公里的空间中战斗,发射出无数的高速子弹。
一艘“宇燕”喷吐出大量的电磁炮弹,对着一艘大型飞碟扫射,实际上因为超高速度的缘故,子弹根本不需要用磁场进行加速,只需要胡乱抛射即可。这些子弹会因为自身惯性,以每秒六千公里的速度,向运动方向进攻。
可是,下一刻,这艘“宇燕”被激光击中,轰然爆炸。
只有寥寥几颗子弹抛射到了敌方飞碟身上。
“宇燕”体积小,只能挨一发;“利维坦”只要不被打中引擎或者计算机,稍微能挨得多一些;“泰坦”才是主要的战力。
虽然这个外星文明,事先被一大堆战术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性能、火力上的差距,让中小型无人机的战损比到达了……15:1的程度!
人类的15艘“宇燕”,才能打掉对方的一艘中型飞碟!
一万多艘宇燕很快就只剩下三分之二,不过,敌方的中小型飞碟也大面积损坏。这是因为一开始,它们或因为自毁,或因为方阵打出的导弹海,炸掉了大半。
但前方战场的敌人并没有减少,反而有越来越多的趋势,这是因为,对方的旗舰正在大量释放小型无人机。
说实话,这样的战绩并不算太差,已经足够让人类自傲。
抛开技术原因,15艘“宇燕”从造价以及体积上看,都远远比不上一艘中型飞碟……
但从大型主力战舰的角度讲,就有了相当大的差距……
正面战场上,对方的主力战舰,还有八艘!除了一开始的一艘被集火轰击,打了个半死,另外八艘都几乎无损。
泰坦的激光武器,因为敌方离子盾的缘故,完全打不痛对方,电磁炮的速度又不够快,只有近身战的宇燕才能够勉强击中。
离子盾这玩意,成为人类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噩梦!
深空之下 第八十三章 泰坦落幕
战争优势,开始不由自主地往敌军方倾斜。
有些“宇燕”受到不可挽回的伤害后,直接发动了自杀攻击,就如同飞蛾扑火一般恶狠狠冲了过去!
人工智能的冷酷,莫过于如此了。
这些飞船在没有相互联系的情况下,它们的ai,竟然做出了几乎同样的动作,开始不计任何代价杀伤敌人。
就算机体严重受损,也要用几乎不受控制的引擎,来一发“神风特攻”,因为……飞船本身,就是最大的电磁炮弹!
黯淡的蓝光绽放出最大的光芒,想要给深空号的逃离带来一丝生机。
战争到这个份上,已经有些惨烈了。
更何况,自杀攻击也没有那么简单,有极大概率,被敌方舰队的大型激光直接摧毁……只有寥寥几艘宇燕造成了一定量的伤害。
毕竟2%的光速,和真正的光速,差的有点远。较大的体积,拦截起来也更加简单。只不过大量高速运动的太空垃圾,还是给敌舰造成了一些麻烦……也仅仅是一些麻烦而已。
两艘“泰坦”更是已经伤痕累累,各个指标处于极度危险的状态。如果有人在里边,会绝望地发现,成千上万条红色警报在闪烁着,基本不可能修补。
整个战场,只持续了一个小时。
泰坦内部人工智能,敏锐地察觉到了敌我双方的巨大差距。
这种科技的巨大鸿沟,很难用战术来弥补!
你可以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但很难赢得战争。
就如同一堆排好的土炮,面对一群散乱坦克,固然可以先发制人,但是硬实力的差距,使得对方只要稳扎稳打,即可占据上风。
在这种情况下,“泰坦”开始冒险使用曲率引擎,以获得更高的机动性。
它试图完成自己的最后一项任务:掩护深空号!
与此同时,于易峰正面临着巨大的抉择,“曲率引擎,必须要冒险使用曲率引擎!前方已经快顶不住了!”
“我们再不撤离,就晚了!”
看到屏幕上的一大堆红色警报,于易峰再次向引擎室发出了指令,询问他们是否做好了准备。
这个时候的战场,实在太过于混乱,战场观测系统全面开启,中央计算机的使用率已经达到96%以上。
人工智能有着太多的事请要做,首先是战场上的图像识别,整个战场在模拟计算中,如同一副三维立体的动画。
在这个动画中,每一艘飞船,每一颗子弹,每一束激光都是一串串的数据,这串数据中,标明着它们的方位、速度、方向,然后中央电脑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概率计算。
当然了,像激光之类的光速武器,是不可能被观测到的,只能进行盲目地猜测。这种猜测,更加增大了计算量。
人工智能显示,深空号战胜对方这艘飞碟的概率,是7.8%,不排除小概率下,己方无人机打中对方要害。但赢得这场战争的概率,是0.0123%,也不知道它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深空号的各种微型激光,开始扫射高速袭来的电磁炮,双方的无人机近距离开始缠斗。
实际上到了现在这种时刻,人们并不想进攻,只想自保。
万亿吨核弹、电磁脉冲弹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空间中爆炸,盛开在寂静宇宙中,如同一朵朵燃放的鲜花,然后又迅速落寞……
就在这个时候,引擎室发来了最终答复……
“现在的成功率,应该有20%左右……”说出这个答案的时候,那位教授的声音都是颤抖着的。
距离行星越远,使用曲率引擎就更安全一点,这是必然的!
经过12多小时的航行,现在距离行星将近93万公里,激发曲率泡的概率……倒不是原先这么小。
“20%?”于易峰豁然一惊。
他隐隐听到了许多专家的吵闹声,估计绝大多数计算专家、暗物质专家都集中到了那里,想要快速攻克这个难题。
他的一颗心脏已经沉到了海底,这个概率,太低了,低地他都没法下决心!
“再顶半个小时!半个小时后,我们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突兀说话的是丁一东教授,他也跑到了引擎室。
丁一东大着嗓门,斩钉截铁地说道:“半个小时后,一百万公里,是一个成功率的突增距离,能成!”
“半个小时是吗?”
“是!”丁一东虽然没有把握,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后边的几位教授也沉默着,默认了他的说法,虽然半个小时候,成功率只能增长到30%左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