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深空之下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最终永恒
他们利用“玲”,制造出了一个非常非常小的……红细胞大小的硅基芯片!
台下有几位专家正在一脸狂热地提问,似乎某些问题挠到菲利克斯的痒处,他一边说,一边还手舞足蹈比划着。
“……实际上可复制的机器人更加复杂,因为复制是熵减过程。所以纳米机器人,要想如同生物那样进行自我复制或者工作,必须从开放的环境中摄取负熵,也就是……摄取可利用的能量!”
“是的,能源是我们目前的重点研究方向……”
深空号曾经受到过这么多纳米机器人的入侵,就算全部被强电流以及高温毁灭,也有一些没有损坏完全的,这些小东西被收集起来后,成为最好的研究对象。
这份划时代论文,不知是战争带来的巨大压力,还是科学家们灵光一闪带来的结果……
“正如大家看到的这张图像,为了解决能源方面的问题,我们首先用化学药剂来供应能量。我们可以通过电脑的计算,模拟整个复制过程……”
“一个可自复制的纳米机器人漂浮在一瓶化学制剂中,里边有充足的能源以及材料,可以供它自我复制。”
“起初,第一个自复制纳米机器人在100秒内完成复制,第二个复制机器人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复制,这样两个复制成四个,四个变成八个,速度按递增倍数增长……”
“如果这瓶化学制剂不断地增加注入,不进行控制的话,在一天之内这些机器人会复制出1吨重的机器人,几天之后其数量的递增将是很可怕的……”
“……当然了,用化学药剂作为能量来源,局限性还是太大了……所以,我想,是否可以通过研发无线能源传输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
会议结束后,于易峰又是一脑地头昏脑涨出来了,实际上,后边涉及到了大量的公式以及专业术语,几乎每个人都晕乎乎的。
人家一年的劳动成果,也很少有人能几个小时听懂。
于易峰只知道,这种会议中,能源以及结构设计方面的问题,依旧是个难点。
“红细胞大小的芯片,算速度慢的可怜……”
不过,开了个头,总是好事。
在会议中,科学家们集体认为,可以利用盖亚生物“玲”本身的能力,来制造纳米机器人。
所以制造技术的难点可以暂时跳过,主要还是设计方面的问题。
这本身就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让“玲”打造战舰、大炮,简直就是最大的浪费!
其中,设计的难点重重,还有许多难关需要攻克,可以说是一套全新的理论。不过,纳米机器人带来的遐想……还是非常美好的,这也给研究者们带来了最大的动力。
“科学家正在根据分子病理学的原理,研制各种各样的可以进入人体微观世界行走的纳米机器人,有望用于清除有害物质、修复损坏基因、激活细胞能量、维护人体健康和延长人类寿命……”
“这种医用纳米机器人,目前还处在起步研究阶段,大到长几毫米,小到直径几微米。大概有二十七个研究组正在弄这些东西……”于易峰查看着资料,轻声念了出来。
“目前还没有什么进展,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几十年内,纳米机器人将会带来一场真正的革命。它会让人们更加长寿,战胜几乎绝大多数病症。人类也不需要惧怕外星细菌。”
“不仅如此,纳米技术的大胆应用设想还包括:利用纳米机器将获取的碳原子逐个组织起来,变成精美的金刚石……虽然金刚石的需求量并不大,反正是一种构想吧……分子的重新组合。”
“既然金刚石可以……其他的应该也可以。将空气分子重新整合为需要的,部分……这很不错吧,我们用纳米机器人直接造一辆辆汽车、飞船!”
于易峰自顾自说着,神情变得有些兴奋:“……这不就是玲拥有的能力吗……”
“这很难……”百合子摇头。
于易峰不为所动,又开始激动地说道:“无论怎么样,纳米机器人在军事、民生……无论哪个领域,几乎都能用到啊,几年。你觉得需要几年时间?”
百合子摇头,有些没好气地说道:“一个不从事科研的人啊,你真是把问题想地太简单了。纳米机器人这么小,很难储备大规模的能量,也很难执行复杂的任务……”
“凭空用纳米机器人打造一艘战舰……这种外行话你也说地出来。”
“你觉得一个纳米机器人,与一艘宇燕对比,哪个更加复杂?”
“毫无疑问,是纳米机器人!”不等于易峰回答,百合子自顾自给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一个最简单的纳米机器人,比宇燕,复杂一千倍,一万倍!”
她摇了摇头,又叹了口气:“你知道吗,一个人体红细胞,相当于最简单的细胞。如果想从原子、分子级别开始捏造,复杂度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但它只有几种简单的功能:运输氧气,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一个纳米机器人呢?凭我们的能力,只能比红细胞更加简单……从最微观层面打造机器人,和捏造一个微观生物细胞有异曲同工之处啊!难,真的很难!”
“如果想同时操纵百万亿个纳米机器人,打造一艘复杂飞船……建议你还是别想了,这需要多大的计算量以及复杂度?”
“操纵机器人,打造一块正方形的铁块倒是有点可能……是我们现阶段需要实现的第一目标。”
于易峰不以为意地摇摇头,哈哈大笑道:“人当然得有梦想,如果能用纳米机器人打造战舰,那么,工业产能就完全不是问题了……虽然……即使在l4级文明,也很难完成这个梦想,但是万一实现了呢……”
“现在只有一年啊,我们未来,还有很长很长的时间。”
于易峰说到这里,话锋一转,“说起来,你们决定怎么解决能量储备问题?”
谈到科学上的问题,百合子非常认真地说道:“第一,是无线能源传输,相当于用磁场传递能源,这个方案是呼吁度最高的,最简单的方案。”
“第二,本身可以接触到的有效能源……也就是化学药剂,譬如说医用纳米机器人,可以利用血液中的血糖……”
“第三……当然是利用卡西米尔效应中的真空零点能!这种才是最终极的能源啊,不过理论方面,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突破……”
“我们现在就是从仿生学方面入手,想让纳米机器人,模仿一些简单的细胞功能……这是一个大挑战,无论是各种理论,还是技术……”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这个姑娘并没有沮丧,反倒有种信心满满的感觉。





深空之下 第九十二章 战时冬眠方案
事请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当于科学家们兴致勃勃地研究纳米机器人,想要冲击l3文明的时候,一份报告突然砸到了于易峰的头上,让他烦躁无比。
“……综上所述,修补深空号的资源总量,超标了18.7%……它的受损程度比我们想象中更加严重一些,许多可回收利用的东西都不翼而飞,可能遗失在了宇宙空间中。这使得工程师们不得不填补更多的资源,以修理我们的母舰……”
实际上,在修补深空号大量残缺部位的时候,他就隐隐有些预感,有一些资源好像超标使用,但却没多想。
因为深空号肯定是要修的,花多少代价都得修,而且得尽善尽美,因为这一次的航行可是要几百年啊。
不过,到了最终统计结果的时候,他还是有一些措手不及。
“甲烷不够了,这么多甲烷在战争中用地差不多了……钛、锆等金属资源使用严重超标?”
资源的超标使用,意味着,必须要腾出一部分原本计划中的东西,来弥补这个空缺。
超标18.7%,实际上是很大一个数字,大到可以……生产一千艘“宇燕”!
毕竟,深空号40公里的体量可不是盖的!
于易峰对此深深叹了一口气。
“老于啊,小型战舰的生产是绝对不能停止的……你也看到了,以我们目前的军事水准,小型战舰的方阵队列,以及近距离厮杀才是杀伤力最凶狠的。”
“我们可不能缺少资源就不生产了啊……”
“2000艘宇燕是必要的,否则要是真的遇到情况,连炮灰都没有……岂不是全部完蛋?”
许云进正跟在于易峰身后喋喋不休地说着,一路跟他走到了舰长室,甚至还越来越激动。
“好了好了,这个我知道。军方的资源,不会少给你!一分都不会少。”于易峰有些纳闷地说道,然后“砰”地一下,关上了舰长室大门。
在这种逃命状态,军用物资绝对不能少,他心中是知晓的。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无人机不仅是主要攻击手段,还是炮灰,在逃跑的时候必不可少。
事到如今,只能挪移科研资源、生活物质还有备用资源,这三个之中的一个了。
但无论哪个,他都有些为难。
科研资源?
不可能的,那群科学家非得闹翻天不可,现在可是研究纳米机器人的关键时期。
生产纳米机器人,的确用不上多少资源,但各种观测仪器,譬如说扫描隧道显微镜,还有各种精密机床,要用多少资源啊……科学家们可不满足,全部依靠“玲”来进行生产。
生活物质,难道让民众生活的更加差一些,去掉一些功能性机器人?
特别是有机资源的缺乏,真是一件麻烦事,从无机物到某些有机物的合成,从工业角度讲非常不合算。消耗大量能源合成有机物,性价比极其低下。
至于……备用资源,实际上是真正到了生死存亡时刻,才能用的东西。
现在还没到那个时候!
于易峰烦恼啊……要是物质充沛就好了!
如果能修生养息,发展个几百年,人类或许已经相当强大了!
许云进看到于易峰搔头摸耳的样子,嘿嘿一笑道:“……停下来挖矿,那是不行的。万一被追上一切都白搭了。有了绿光人的例子在前,鬼知道这个毁灭者文明,有什么其他的方式追踪方法,我们最好还是不要停下来挖矿。”
“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集体冬眠吧,跑出上百上千光年,安全了再慢慢发展。反正冬眠的时间……根本就不算时间,一觉睡过去,这段无聊的时间也算这样度过了。”
于易峰也不说话,他很是无奈地从屏幕上点出了几份请愿书,然后又弹出来一大堆统计表格。
“你看看,关键是……这群人着急啊,要他们睡个一年半载的,简直要了他们的老命!你看看,还有这些物资材料申请,好大一串……相关资源调度部门都跑到我这里来诉苦好多次了。这样下去,还怎么度过这几百年?”
上面是一大堆大科学家的署名,都想要长期从事科研工作。
科学家们虽然没有什么政治实权,但他们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而且这个社会还是全民讲科学的社会……他们的意见,不能不重视。
许云进脸色古怪地看了半天,才叹口气道:“现在没有足够的资源,总不能任他们胡闹吧。你是首领,还是他们是首领?一纸命令下去,还不是乖乖去冬眠……”
于易峰拍了拍许云进的肩膀,笑着说道:“不一样的,老许啊,你现在还停留在低级文明的独裁思想角度,太粗暴了。到了现在,所有的一切都要讲道理,我们不能这么粗暴啊!”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享受极好的社会福利,也就是说,不需要为生活物质这方面担忧。人活着,不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更多其他的东西。而精英化教育的实施,引导着人们不沉迷于物质,引导着人们团结互助,热爱自己的文明。于此同时,也将人们思考的方向,从个人角度,提升到文明角度……
“在这个时代,人是非常自由的。如果不是宇宙中的各种危险,甚至政府都变得可有可无了……是这样吧?”
许云进并没有说话,在和平时期,政府的工作,确实很少,因为民众已经高度自觉,社会也已经足够富裕。就算政府撤销掉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当然了,前途是不能发生战争。
“现在民智已开啊,大家都不笨,有独立思考与选择的能力……”
许云进张了张嘴巴,打断了于易峰的话:“你是说,想冬眠就冬眠,不想冬眠就不去?”
“这不好吧?如果一个人冬眠地太久,别人却不冬眠,等他醒来的时候估计与时代脱轨了……说不定周边多了一大堆人,都不认识了!”
于易峰托着下巴,边想边说:“所以了,这需要政府的合理规章制度。不要一下子冬眠几百年这样子,而是冬眠三个月,苏醒一个星期。八十万人轮流苏醒,到最后过年的时候,大家再团聚一下……”
他拍了拍手掌,“这样算起来,80万人一年到头,平均每个人也就1个月的生活时间……生活资源以及科研资源全都能够节省出来。”
“300年的航行时间,实际上每个人体验到的……只有25年,看上去就可以接受了……”
“而且……时时刻刻都有6.6万人清醒着,不至于造成飞船没人管控的问题。这个想法怎么样?”
许云进眉头舒展,想了半天,才说道:“这种做法么……听上去蛮不错的……虽然科学发展慢了点,好歹也在发展。”
于易峰点头:“至于一些怀孕的孕妇,或者刚出生的婴儿,还有一些偏执的科学家要不要冬眠……细节上的问题,还要开会再讨论一下……”
就如此,众多议员对冬眠方案开始了漫长的研讨工作,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时间划分。
等八十万人所有的细节探讨出来,又过了一个月的时间。
这段时间里,一些偏执的科学家终于也被说服了,他们的苏醒频率可以更高一些,省的出现跟不上科学潮流等问题。
在星际大战一年零六个月之后,新政府终于正式颁布了《战时冬眠方案》,来度过这段漫长无聊的逃命时光……
集体的冬眠生活,开始了。




深空之下 第九十三章 纳米动力学
苍茫宇宙,“深空号”如同一叶扁舟,在两个悬臂之间孤独地飞行着……无数的距离被快速跨越,这是这有科学才能带来的巨大奇迹。
在飞船里边,绝大多数人正在安静地沉睡,但少部分人却在持续奋斗……
菲利克斯博士带领的研究小组,遇到了人生中的……最大挑战!
他们的研究组,总共有十六人,其中有生物学家,也有顶级物理学家,全部申请了长期苏醒的名额。
当然了,这个“长期苏醒”,也不是说一直苏醒着,而是可以将工作时间延长,少冬眠一段时间。
至于寿命问题,会不会比别人提早挂掉……他们这群人从来都不在乎这些!
在实验室中,这群疯狂科学家已经杀红了眼,一份又一份的计算报告堆积如山。
好在现在全都是无纸化办公,如果用纸张来衡量,早就密密麻麻,连下脚的地方都不会有。
因为长期熬夜的缘故,这群科学家眼中,全都泛起了血丝,皮肤松弛而又苍白。
手腕中的健康腕表正在“滴滴”提醒他们,需要立刻回去睡觉,却被无情按掉。
“时间远远不够啊,再过几天,又得去冬眠了,唉……”一名研究员忽然摇了摇头,长长叹了一口气,他又胡乱地抓了一把头发,竟然抓下来几根。
他们这个研究组,迫切想要攻克纳米机器人的第一道防线……
制造一个最简单的机器人——“氧气运输机器人!”
也就是说,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它会自动吸收10亿个氧气分子,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会释放这部分氧气,运走二氧化碳。
听起来,这种机器人的功能很简单,和红细胞有点类似。
但真正实践起来,要凭空捏造一个搬运氧气的纳米机器人,实在太难太难了……
难到……各方面都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首先,所用的材料,是最基本的纳米材料,而不是那些宏观意义上的材料。
纳米机器人,这么小的体积,不可能安装什么检测氧气浓度的装置,也很难安装正儿八经的马达、齿轮等等。
就算真的制造出了这些东西,也使用不了。
为什么,因为芯片不行!远远不行!
这是这段时间,科学家们最头疼的问题。
硅基芯片在这个尺度,因为本身的桎梏,已经到达了固有极限。
即便,人们已经研究出红细胞大小的芯片,但这种硅基芯片,因为集成规模太小的缘故,计算能力有限,不可能操控复杂多的部件。
而且,它的计算速度,不能再提升了。
是的,不能再提升了!
这也是,纳米科学目前遇到的最大阻碍。
没有足够强大的芯片,就意味着纳米机器人没有了核心……如同细胞没有了dna。
这样一来,原本的机械动力学、信息编码等学科,全都没用了。
而且,这种阻碍,从理论上难以克服,因为这么小的硅基芯片,本身就有计算力的物理极限。现在,人们已经逼近这个极限,却远远不够用。
“硅基芯片已经不适用这种场合了,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我们不可能将电路规模再次扩大,也不可能再精细化,否则电子的运行会在量子尺度上发生紊乱,造成错误。
“现在有两个办法……”
“第一,用量子芯片来代替硅基芯片,但我觉得可能性不大。量子计算机的核心虽然小,但却需要相当高的稳定性,需要在超导、低温等条件下……这种条件,远远不是纳米机器人能够做到的。”
菲利克斯博士站在研究所前边,一脸严肃地说道。他们正在讨论这方面的问题。
其余的十五人都绷着脸思考着。
人们将问题想地太简单了,纳米机器人,不是原先的机器人缩小到纳米尺度就行。
远远不是!
材料问题就不用多说,譬如说铜在通常条件下是可以稳定存在的,但纳米铜竟然会与在氧气中燃烧……这些问题还只是小问题。
只是芯片缩小了这么多倍,摩尔定律失效,计算能力竟然完全不够。
这个问题就是大问题了……
“第二个方法,完全推翻以前的机器结构!只能依靠最基本的化学或者物理学,来测量氧气浓度,又只能靠最基本的反应,来吸收、释放氧气。”
“这种方法,类似于模仿……红细胞的结构!我反而觉得这种方法更有可能。”
菲利克斯博士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根据我们已有的纳米机器人标本,也就是战争中得到的标本。我们发现,里边并没有任何芯片,整体解剖后,感觉反倒有点像生物细胞,所以我推测,那个毁灭者文明,使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莫过于如此了……研发纳米机器人,我依旧们要学习于自然。”
听到这里,另外一位科学家说道:“如此看来,传统力学、机械学、信息学已经不能使用,我们必须建立另一套动力学……难啊!很难啊!”
“既然传统的芯片既然不能用了……还必须搞一套新的程序语言。已经不能说是程序了,只是一种目标,类似于基因的目标!”
“只有通过纳米等级,设定了这种目标,才可以摆脱芯片的约束。纳米机器人会像生物细胞一样,有自己的功能。”
菲利克斯博士点头道:“是的,这门学科,就称作纳米动力学科吧,没有将这门纳米动力学科完善之前,我们是不可能造的出纳米机器人了。但这门学科,已经类似于……创造生命了啊!”
“这也是前边的研究组,给我们留下的类似结论……这部分文献大家先看看。”
看到正在深思的众人,菲利克斯博士指着其中一处:“首先,我们要寻找基于分子动力、化学动力的模板,我们的主要思想是,用各种纳米动力学模板,拼凑机器人。而这些模板的来源,还是要学习于生物细胞……一项长期工程!”
其余十五人默默点头,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甚至所有的科学家,都做好了准备。
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这种超高的复杂度,让所有人有一种智力到达极限的感觉。
一个纳米机器人的复杂度,竟然远远超过了“深空号”!如果用原子来衡量,就是几十亿、上百亿个原子!
“深空号”这么大,也不可能有几百亿个零件,但是……纳米机器人有!
人类的确捡到了外星人残留的纳米机器人,但是,它们的结构,完全超出了人们的认知,根本就不是传统的机器人构造。
人类根本没办法复原。
而纳米动力学模板,相当于将原子、分子,组装成一个个稍微有点用的东西,类似于生物中的蛋白质。这些动力学模板,本身有一定的物理、化学功能,稍稍简化了其中的设计步骤。
否则,真的用原子来强行设计,估计人类的水平,还真的没法完成。
探讨完成后,这个研究小组,开始孜孜不倦地寻找最基本的纳米动力学模板。他们试图在下一次沉睡之前,给后边的研究者留下更多的信息。
对于科学家来说,只要前方有路可走,他们就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哪怕它再复杂,再困难……
如果一觉醒来,发现前人给自己留下了更多的知识,当然是更爽的一件事情啊。
1...146147148149150...2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