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最终永恒
太空中的陨石,要么被恒星的引力捕获,成为彗星。要么,因为引力的关系,相互吸引,扎堆出现,这时候就可以用引力波望远镜观测到。
像现在这样,引力波望远镜观测无果的情况下,想要找出质量更小的流浪陨石,概率真的不大。
至少前几次停下来检测的时候,他们全都一无所获。
“你可以尝试一下,用超长波雷达吧……顺便确认一下前进路线是否有障碍……”
就算概率很低,汤姆逊教授也没有阻止这些兴致勃勃的年轻人。
他们开始聚扎在雷达前,孜孜不倦地往各个方向寻找着……
寻找着……
寻找着……
“啊!啊!快看那里,那里有……”突然间,有人惊叫起来。
奇迹出现了,只是几个小时的时间,雷达竟然观测到了一个不明的小点!
而且,在人类够得到的地方!
这一次连汤姆逊教授都惊动了,急急赶了过来,一颗陨石可是无聊漂泊日子中,不错的调剂品。
“从反射率来看,很可能是一颗充满了金属元素的陨石,好运气啊……不过体积并不大,大概只有三十来米长……咦?”
“形状有点儿奇怪,不规则,暂时不能扫描出……距离我们大约87.6万公里。”
“速度很快,每秒36.8千米,远远超出了一般恒星的环绕速度……不可思议,难道是行星撞击时溅射出来的吗?”
“……你管这么多呢,先向上申请吧!快把它定位住,别丢失了!”
这几位年轻的天文学家兴奋地议论着。
这可是他们一百多年来,第一次探索到流浪陨石!也可能是深空号,近百年第一次补充物质!
这样的小事当然不需要惊动于易峰。军方工作人员得到这个消息后,也是来了兴致。他们立刻根据自己的权限,出动了几艘小型无人机,想要捕获这颗小型陨石。
蚊子再小也是肉,就算只补充几千吨的物质,也是不错的……
但无人机接近“陨石”后,事请的发展很快超出了人们意料。这些军人以及天文学家们大吃一惊。
一份份紧急报告不停地往上打,同时也传递到了于易峰的电脑屏幕中。
他点开报告一看,顿时心中一愣。
“什么?一个太空探测器,距离我们的飞船八十六万公里?”
根据无人机的近距离照片显示:这个圆形探测器,有着四块宽宽长长的太阳能电板。
中间是圆形柱体,尾部还有一个离子喷射器,也就是,力度只能托起一张纸的那种星际引擎……
这和人类的以前发射的,也就是地球时期曾经发射的探测器,非常像!
不过很显然,这个探测器已经耗尽了所有能源,没有任何的电波发出,就这样在宇宙空间中漫无目的地漂泊着,然后,被人类好运地遇到。
甚至……探测器表面的金属都不再光滑,变得坑坑洼洼的,太阳能电板也不再发电。
这些现象只能说明,这个大型探测器,在宇宙中已经漂泊了好久好久……
久到……已经彻底坏掉了!
于易峰在心中琢磨了一阵,终于打定了决心:“捕获!”
深空之下 第九十七章 1.5亿年前的礼物
捕获一颗陨石,只不过是一件科研上的小事,只要做好微生物的检测工作就行。
但捕获一个外星探测器,已经上升到了与地外文明接触的程度,成为了外交上的大事。
所以,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众多科学家、军方人士以及智囊团成员已经集中到了舰长室中。
“小心一点,尽量不要弄坏了!”一位专家正在指挥这次行动。
无人机无法自动完成这么复杂的捕获工作,必须人们指定相关的目标,发送相应的指令计划。
从屏幕上的计算数据可以知道,这个古老的太空探测器,正因为惯性高速运动着,速度大概是每秒36.8千米。
这个速度已经是普通火药子弹的数十倍,动能相当惊人。为了避免把它直接弄坏了,人们想采用一种更加怀柔的捕获方式。
“保持差不多的速度,对,就是这样。慢慢接近,再近一点,再近一点……看到那根杆子了吗,应该是承重杆……现在双方的距离是多少?”
“89.9米!”
“好的,保持这个距离……对目标位置发射微型钩爪!”
“三、二、一……发射!”
因为信号的延迟关系,几秒钟后,微型钩爪才发射出去。
静寂的宇宙,没有任何声音,也不可能听到金属碰撞的声音。不过人们却是从屏幕中看到,金属钩爪已经顺利环绕着杆子,绕了好几圈,成功绕住了那根杆子。
顿时,舰长室发出一阵小小的鼓掌以及欢呼声。
柔软的纳米绳子系在承重杆,然后探测器由无人机带动着,缓慢转动方向,试图将它拉近深空号。
“舰长,是想要快一点还是慢一点?我们怀疑这个探测器实在太古老了,承重杆难以承受非常大的力道。”
“慢慢来吧,用保守一点的方案。”于易峰沉思了一会,说道:“反正深空号还需要停在这里更换引擎,不急的。”
很快,军方估算出了具体数据,整个拉回的过程,需要两天的时间。
“两天啊……那么大家先回去吧,照常工作。”
不过人群却没有立刻散去,而是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许多人正在屏幕前方,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探测器。
在无人机强光的照射下,外部结构已经一清二楚。
这是一个典型的深空探测器,引擎以及能源装置,占据了体积的绝大部分。
深空探测器的显著特点是,在宇宙中长期飞行,地面不能进行实时遥控,所以必须有一定的自主导航能力;向行星系外飞行,远离恒星,所以同时采用了太阳能光帆以及核能源系统。
最后一点,它要承受十分严酷的空间环境条件,需要采用特殊防护结构。
“唯一不同的是,引擎后方的那个装置,似乎装着一个……减速伞?说明这个探测器,曾经有能力在有大气的行星中登陆。”
“……但从总体构造上看,极有可能是一个低级文明的对外探测器。一个非常有魄力的低级文明啊,竟然想要用探测器,造访另外一颗恒星系统的另一个星球……这一奇思妙想,可能需要几万年的时间吧。它们等得了几万年吗?”
“不过,它们好像失败了……探测器并没有到达另一个恒星领域,便已经损坏,一次失败的科考。”
听到这一番讨论,于易峰将目光移向遥远的星空……
他感慨道:“和曾经的我们,地球文明一样,这个文明对无边的宇宙感到好奇、迷茫,然后对外发射的探测器……想要寻找冥冥中的一些真相。”
一位专家点头道:“是的,而且这个探测器,里边好像装着一些东西……应该是一些资料……”
“关于本身文明的资料。”
讨论出这个答案的时候,舰长室中忽然产生了一阵沉默。
人类竟然发现了,一个低级文明的对外探测器!
许多第一代的老人,回忆起曾经的遥远记忆,齐森森产生了几乎同样的联想……
这种感觉,很难用言语表达。
于易峰心中,也有一丝小小的感动。
人类的地球时期,曾经发射过同样的探测器,代表着人类对宇宙的美好幻想,以及期待。
譬如说“先驱者10号”与“先驱者11号”探测器,上面分别携带着一个镀金铝质金属盘。
这种金属盘上,记录着一些图案和信息,告诉可能存在的外星智慧生命:该探测器来自于何处,以及何时发射。
而“旅行者1号”探测器上,更是携带了一张铜质磁盘唱片,据说可以在太空中,保持十亿年不损坏!
唱片里边有着大量的内容,有时任美国总统、时任联合国长的问候,也有各种不同语言的问候,各种音乐等等……
如今,这么一个类似的礼物,由另一个低级文明,发送到了新人类文明的手中。
这个探测器,如同一个低级文明的外交官,向人类无声地诉说着,他们对遥远星空的好奇、迷茫以及孤独……
或许,他们在疑惑,为何星空如此黑暗;
或许,他们也在为了迈向星空而奋斗着。
这种感觉,非常奇妙,所有人的心中都有一丝丝的触动。不因为,人类是目前的优势方,而是因为,人类,同样曾经是低级文明,同样有过相同的情绪……
慢慢长路,因为缘分,才能相互遇到……
从探测器的体型上看,里边的资料或许比人类发射的更多一些。而且它们的准备似乎比人类更加充分,但是很奇怪,从表面上看,他们的技术,并不比地球人强,比不上尼克斯人,甚至比不上迪格人……
这是一个地外文明,耗费了巨大的经济代价,在茫茫宇宙中孤独的发声。
人们很奇怪,很好奇……
当然了,感动归感动,必要的安全性检验,还是要做的。
两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这个探测器被拉近到距离深空号三千公里的地方,与母舰保持几乎相同的速度。
紧接着,又飞过去一艘中型的运输舰。是一艘无人科考飞船,里边装载了大量的安全检测器械以及机器人,这些设备,将会对探测器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性检验。
一大堆工作人员已经虚席以待。
……具体的检测结果和人们想象中的几乎一致。
“只是一个普通的仪器,没有什么特别危险的东西……引擎采用核裂变能以及太阳能,所有能源已经耗尽。”
“使用的金属材料是普通的钛合金……复合材料是纤维纺织材料与和合成树脂一层层粘合成型的结果,基本上全都损坏了,历史非常悠久啊……”
一位生物学家突然疑惑道:“咦……里边有一些低级维生设备,难道想要承载生物?”
“奇怪了,这些玻璃球里边,似乎有过一个个超小型的微生物生态圈,利用灯光来补给能量。放这么多微型生态圈,有什么用意吗?”
“不过能量耗尽后,里面的物种似乎全部死亡了……时间太久,暂时不清楚遗传物质是否损坏。舰长,要打开看看吗?”
所有的东西都有自己的寿命,蛋白质也好,遗传物质也罢,都有自己的保存期限。有科学家提出,dna能保存长达100万年时间,但肯定不超过500万年或600万年。所以想用恐龙蛋或者恐龙血液克隆恐龙,已经不可能,因为这些遗传信息已经丢失了。
现在人们只是不知道,这个探测器的发射时间到底多久了,生态圈里边的遗传物质是否有保存……
如果有的话,还可以见识一下对方发送上来的外星微生物。
于易峰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如果用机器人进行生化管控,还是有些不保险的。
“这些小型生态圈先放在一边,由我们的生物学家自行打开吧。先不急!”
大力搜索之下,紧接着,一个机器人又小心翼翼取出一个铝盒。
这可是……最为重大的发现了。
“这个盒子里……似乎还有一些资料!可以轻易取出,应该是对方文明的具体资料吧。其他的设备,都是探测装置、电路板,还有核引擎等等,看上去都非常老旧了,有一些线路已经损坏。”
几个小时的功夫,人们对探测器已经初步探索完毕,里面的空间并不算大,也就一个大号的旅行箱。
“舰长,要对探测器进行全面拆卸吗?”一位工作人员问道。
于易峰想了想,皱了皱眉头。
一个低级文明的物品,从现在的角度看,似乎非常粗糙,也没什么科技可以解析的。
从具体的科技时代讲,它还不到人类21世纪初的水准。
慢慢长路,飞到这里,就这样将它拆掉,似乎有一些于心不忍了。
“算了,先暂时隔离保留吧,当一个历史文物留存也不错。把里边的资料全都取出来,进行读取!”
这一盒资料内部,贴着一块高纯度的铀-238,其中的一部分已经衰变为钚-239。
这样做,必然是有寓意的。
答案很简单,这块高纯度铀-238,代表了这个探测器的年龄。
这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小默契,人类也几乎做过同样的事情。
“如果刚刚起航时,铀-238的纯度接近100%,它半衰期大概是41.7亿年,那么……从已有的衰变现象看,已经过了……1.5亿年!”
“这是一份,来自1.5亿年前的……漂流瓶!”
得出这个结论后,所有人心中都微微一惊,历史的沧桑感迎面而来,好久远,好久远的探测器啊!
这样的历史,莫名地,给探测器增加了一份沉重。
1.5亿年前,地球还处于恐龙时代吧?
就这么漂洋过海来到这里,没被恒星吞吃,也没有被行星捕获,就这么传递到人类手中,真是一种,冥冥中的缘分……
这也让人更加好奇资料里边的内容。
还有,1.5亿年前,银河系,就已经有了……智慧文明!
很快,机器人小心翼翼地取出了金属盒中一张张的镀金铝片,非常薄,非常薄,还不到零点一毫米,不过数量足足有两百多张!
镀金铝片之间,巧妙地架空了不到一毫米,所以相互之间的金属薄片,没有因为时间关系黏连在一起。
最底下还有一个直径三十多厘米的金属盘,里面似乎存储了大量资料。
金属盘上画着的刻度也非常粗糙,就像一张古典的老式唱片。
也只有这种粗糙的东西,禁得住时间的考验,能将信息传递给1.5亿年后的人类。
太过精巧的东西,会因为原子间的交互而丢失信息。就像人类的电子磁盘,绝对禁不起亿年的时光之旅。
人们首先查看薄薄的镀金铝片,上面有着大量的图片以及文字。这个未知的文明,似乎要将整个字典都传递过来一样。
第一张图片,竟然是用不同颜色的金属,绘制出的彩色图像。
是一幅抽象的,艺术星空图。
琉璃色的天空,一颗碗口大的恒星正在图片的左上方冉冉升起。右边的两颗“月亮”,一颗正在落下,一颗正在半空中。
人们很容易就辨认出了,这两个就是月亮,“所以,这个未知的星球应该有两颗一大一小卫星。”
最神奇的是,图像上的星星,有些只是一个小点,有的却有葡萄大小,它们旋转着、翻腾着,欲与太阳争辉,又无奈地与月亮一同落下。
让人猜测不透,这些大大小小的星光,是艺术化处理过的,还是真实存在的。
图像的最下方,是一团黑色的影子,一团代表了绝望的影子……如此强大的光明阵容,依旧无法照亮的影子。
让人有些颇费解,但也正是这个影子,升华了图像的立意。
“如果恒星之间距离比较近,确实有可能变成这样的葡萄大小。或者附近有红巨星之类的,看上去也比较大个……”一位天文学家想要强行解释,不过他的话只说了一半,艺术是不能用科学来解读的。
这幅图像,无疑代表着,一个文明的顶尖艺术。
只有这种最顶级的、引以为傲东西,才会出现在稀少、珍贵的资料丛中。对于低级文明而言,发送每一克太空物质,都需要花费大量的经济资源。
一幅美丽的图像。
透过外边的星光,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种默然的情绪。
这种感觉,不是悲伤也不是孤独,而是理解。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世界当中,总有一些孤独的灵魂,总有一些解决不了的事。
而孤独的灵魂也可以有强烈的共鸣,虽然我们不是一个时代,甚至不是一个地域,但我们却曾经产生过共同的情绪。
我们只是,冥冥众生中的普通一员。
深空之下 第九十八章 伽马射线爆
金属薄片一张张翻开,除了第一张是以星空艺术图像为核心,后边的,全都是细小、精美的文字以及配套图片。
这些文字密密麻麻的,看上去有点像阿拉伯语,充满了异星的美感。
“两百多页的图像以及文字资料,有了大量的前后参照,应该能搞出具体翻译吧?”安全部长许云进问道。
“当然!”
一位信息学的专家正忙碌着将资料传输到电脑上,他头也不回地答了一句。
外星文字翻译这种事,人们已经研究了几百年,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出洋相了。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的稳中有升,新人类文明已经翻译过好多的外星文字。
还有一些冬眠的专家也被紧急叫醒,饿着肚皮赶过来了。看到他们睡眼惺忪的神情,又被于易峰呵斥一顿,让他们先跑到食堂里去吃东西,吃饱了再来。
“这些文字图像……应该类似于我们的阿拉伯数字,咦,它们的数学竟然直接用的二进制?!厉害啊……这是,微积分的符号吗?
“应该是……”
“这是坐标轴以及三角函数图像……遗传物质的图像,只是单链结构吗,这些图片,代表着他们的生物学发展……资料非常全面……”
“如果是一个更加低级的文明,得到这份资料,估计能学到很多东西。”
这些专家一边输入,一边依靠图片,得出了某些结论,实际上看到这些东西第一眼的时候,差不多就明白了。
图像永远是最容易理解的,而数学,则是宇宙通用语言,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一个学不会数学的种族,永远是低劣而又蠢笨的。
“哇!这是什么,它们的画像吗?怎么看上去有点像……难以形容,有点像猫头鹰。”一位科学家惊叫道,顿时吸引了大量目光。
“……后边这个圆柱应该是这个探测器吧?这样对比之下,身高普遍两米……不知道能不能飞行……”
镀金铝片中的信息是高度浓缩的,往往一幅图像中蕴含着大量的信息,需要人类自行解读。
譬如说,它们的身高,以氢在1420兆赫的21厘米谱线波长为单位,描述为二进制码的形式。而这种谱线,是宇宙中分布最广泛的电磁辐射谱线。
如果科技不到位,根本没办法看懂这些隐藏着的密码。
这种感觉,有点像星际时代的考古学,又像在解读福尔摩斯的密码,是跨越时光长河的一次交流。
于易峰饶有兴趣地听着种种结论,“我们的星际历史博物馆,将会增添一个古老文明的文物。”
1.5亿年的时间,它们到底怎么样了呢?
是发展?还是没落?
暗淡的星空,后者才是大概率啊……
沧海桑田,或许整个文明已经完全没落了,甚至连星球都没有了……只有这份资料,才是它们曾经存在过的全部见证……
文明没落,是星空中最为残酷的事实,无论是伟人还是平民,全都沦为一抔黄土,漫漫星空,再也找不到曾经存在过的痕迹。
这种残酷,很难用言语来描述,是一个文明的断子绝孙,从此以后,再也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
没落的文明,会不会被其他文明发现,也不得而知。
但对于整个宇宙来说,你的存在与否,与它有什么关系呢?
无论是k级文明,还是l级文明,都会因为熵增的关系而慢慢老去,没有什么是永恒的。
一想起这个,许多人心中都空落落的,因为人们亲眼见证过,文明的崛起、辉煌、衰败以及毁灭。
它就那样慢慢腐朽、老去、死亡。
人类有一天,也会如此,这是宇宙永恒的主题,小到个体,大到文明……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现在,翻译系统已经不是太大的问题,三天的时间后,随着数据的完整录入,资料已经基本翻译出来了。
两百多张金属薄片,如同一本浓缩版的百科全书,详细地介绍了该文明的文化、历史以及科学。
而金属盘刻录的,是一种简单的信息编码,很容易就被人类解开了,人们特地制作了一个翻译读取装置,会将读取到的信息,自动显示在屏幕上。
里边的内容令人惊讶。
“这是一份来自一个遥远的,小小世界的礼物。上面记载着我们的文字、我们的科学、我们的影像、我们的音乐、我们的思想和感情……”
“我们正努力将我们曾经的痕迹,带给未知的你们……
“它穿越了难以估计的时空,就这样送到你们的手上,不知道你们,是否喜欢这份礼物。”
“如果,您比我们更加强大……很抱歉,我们在绝望之时,选择向另外一个永远见不了面的未知文明,倾诉这场痛苦。”
“如果您比我们弱小,希望我们的这份智慧火花,能在宇宙中流传下去,永远不会熄灭……至少,它能够促进你们的发展。”
“我们是来源于人马悬臂的塔克文明。我们不知道,当未知的你们,看到这份资料的时候,我们是否已经毁灭。”
“大概率,我们已经毁灭,小概率获得新生。”
“因为我们观测到,遥远的168光年外,一颗即将爆发的超新星,已经用它的自转轴对准了我们的行星系。”
“有时候,无知也是一种幸运,我们费劲千辛万苦,发展出了现代科学,却观测到如此耸人听闻的事实。我们宁愿没有科学,那样,我们会在无知以及欢乐中走向毁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