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不做后主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一瓶后悔药
说到这,孙权不由问道:“伯言,若是我东吴逢此巨变,汝能否带我东吴度过难关?”
陆逊沉默片刻,方淡淡道:“禀大王,若是真有此难,臣最多只有五成把握,而且还是要凭借长江天堑这道天然屏障。”
随后又似做补充道:“即便能够度过难关,损失也远做不到蜀国这般。”
“为何?诸葛亮虽强,但你也不弱!他诸葛亮带领蜀国度过数次危机,你陆伯言也带领过我东吴度过数次危机,在孤看来,你之才不下诸葛亮!”
“大王严重了,大王知道蜀国能够度过此次危机,靠的是什么吗?是人心,对人心的把控,四十五万大军对蜀中十万军,居然还败了,这已经不是单方面的差距了。”
“最大的原因便是四路大军并非一人统领,若是一人统领,即便输也不会输得如此荒谬。”
“正因四路大军分四方统领,四位统帅之人除了曹真一路,其他三路皆因贪念驱使,同时又不愿付出太大代价,一旦遇到些许阻力,便会萌发退去之意,看似三十万大军,实则一击便可退却。”
“而真正让臣好奇的是曹真退去的缘由,其实哪怕另外三路受到了阻挡,但是只要曹真一路攻下阳平,进而直逼汉中,汉中是断不可守的,届时其他三路怕也会再度一拥而上,那时蜀国才是真正的回天乏力。”
“曹真凭借人数优势已然占据优势,却值此关头不得不收兵,原因便是后方洛阳变故,臣感觉洛阳的事情跟诸葛亮有着扯不开的联系。”陆逊目露寒芒,直望西边。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曹真完全可以拿下阳平再回去请罪,相比曹丕也不会怪罪,相反还会嘉奖于他。”孙权道。
闻言,陆逊心中有些冷笑,当时没事,代表以后不会追究?帝王心啊,一旦埋下隔阂的种子,用不了多久便能被疑心浇灌成长起来。
“大王,如今蜀国度过危机已成事实,纠结这些已无意义,为今之计,臣建议早早与蜀国联络关系,确立同盟,以防魏国来犯!”
“出使?”孙权似有些情绪。
“对!派人使蜀,重新促成孙刘联盟!”陆逊坚定道。
东吴受制江东,既难以征天下,那便打造铁桶般的防御,守得一世基业!
“依你看,派何人出使为妥?”此时的孙权,陆逊正处于热情期,两人关系好的更是让人羡慕嫉妒恨,在政事,军事上孙权几乎事事过问陆逊,听取他的意见。
“辅义中郎将张温!”
想了一会儿,孙权应道:“张允之子?”
“没错!”
“此人太过年轻了些,派他出使未免受诸葛亮等大臣的为难,失了颜面!”说到这,孙权不由想起蜀国,先有诸葛亮,后有邓芝,似乎蜀国不乏人才,当然,指的是现在,再过几年,等这一批蜀臣死去,也许孙权便不会如此羡慕说道了。





我不做后主 第一百一十九章张温使蜀
陆逊言道:“莫非大王心中有另外打算?”
闻言,孙权面色有些难看,很是尴尬道:“孤暂时也没有合适的人选。”
吴蜀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双方明面上的东西都互相了解的不少,愣是如此,孙权反而不知道派谁去了,以前孙刘两家之间的联系沟通这种事都是由鲁肃,鲁子敬出面负责,如今鲁子敬已然不在,东吴竟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老臣老去,新人不出,东吴新一代的交替也出现了“断层”现象。
“大王,其实出使他国,无非有三种情况,我强他弱,我弱他强,双方对等。”
“我强他弱,出使他国,自然可以随意一些,因为使臣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做支撑,即便他过分一点,只要不逾越对方底线,对方都能接受。”
“我弱他强,往往是有求于人,态度自然放得低一点,只要在我们底线之内,我们便可以接受。”
孙权面露不耐烦道:“伯言,你到底想说什么?不妨直言便是!莫要再绕那么多路子。”
陆逊低头一笑,旋即道:“臣想说的便是我们同蜀国的关系便同第三种一般,正是双方地位对等,也不能说是谁有求于谁,只不过是双方达成某种一致,相互合作,以求共同利益罢了。”
“所以,这种形势下,出使他国之任反而要简单多了,只需要保证自己一方面子上不吃亏便是,而张温此人虽年轻,却为人滑溜,官位不高,却在东吴混的风生水起,小有排面,足见不一般。”
孙权还是对陆逊建议的张温有些不放心,或者更多的是不信任,“可是……”
见孙权如此这般,陆逊轻叹一声道:“陛下,诸葛亮的确厉害!”
闻言,孙权不假思索道:“正因如此……”
此时,陆逊表现有些不敬,抢话说道:“正因如此,当今天下谁又敢说其才在其之上?鲜有如此人物,既然如此,派别人还是派张温又有何区别呢?同样的赚不到任何便宜,那又何必如此纠结?”
“孤担心张温缺乏经验,在蜀国丢了我东吴颜面!”
“还请大王放宽心,有诸葛亮在,他们不会做的太过分的,毕竟他们要的是东部安宁!随着刘备的去世,他们的重心已然转移到北方的魏国,而不是我们东吴!”
微微一叹,孙权妥协了,随后开口:“把张温叫来吧!”
半个时辰后,只见一容貌奇伟,双目充满着浓浓自信,不过在给人这种印象的同时,却又给人一种轻挑的感觉,令得孙权一见更加有些怀疑不信任。
张温行至大殿,分别向孙权及陆逊行了一礼,恭恭敬敬道:“臣拜见大王,都督!”
孙权的不满意,陆逊皆看在眼里,最先说道:“惠恕,如今蜀国击退魏军,已得一时安宁,为保西部不受干扰,更好的防备北方魏国,我军很有必要跟其重修关系,故而大王有意使蜀,不知惠恕你可能担此大任?”
“使蜀……”先是一愣,张温随后反应过来,却又连忙应道:“臣愿往,定不负大王,都督厚望。”
听得张温应承,上首两人表情不一,孙权撇了撇嘴,陆逊却是含笑微微点了点头,看上去似乎还颇为满意。
“你可有把握既护我东吴之脸面,护我东吴之利益,又能促成孙刘再度联盟?”孙权开口。
这可有些难说,张温想表现,但是听到孙权这么问,这才想起,该如何去做?表现的机会虽然有了,但是前提是办好了才有用啊,办砸了那可就死翘翘了。
犹豫许久,只见张温眼珠子一转,灵光一闪,淡淡道:“禀大王,臣虽没有十足把握促成和谈,却也至少能保证我东吴脸面不失。”
“大王,既然惠恕有如此想法决心,大王应该宽心了。”陆逊在一侧劝道。
“好,既然上将军如此推荐信任你,那孤便令你择日前往成都,洽谈吴蜀联盟之事。”孙权吩咐道。
“臣定不负大王所望!”
决定以后,几人倒也暂时轻松了些,张温拜谢以后便离开了大殿,开始着想使蜀之事,外表不免有些心不在焉。
“惠恕!惠恕!且留步!”
后方的叫喊让张温瞬间回神,回头一看,竟是陆逊快步从台阶上走了下来。
随着陆逊走到身前,张温侧步一拜道:“臣见过大都督!”
夷陵一战,不止武将对陆逊拜服,文臣更是同样如此,陆逊同是江东大家之人,再加上吴王的恩宠,此时可谓威望极盛。
不过即便被封侯,拜为上将军,却仍旧被江东诸臣称作大都督。
两人随后同行,陆逊主动开口问道:“某观你刚才行为举止不似往常那般豁达,可是在想些事情。”
“确实!大王既授臣此事,臣自当尽心竭力,不敢有一丝怠慢。”
陆逊笑着点了点头道:“那你可曾想到办法?”
“暂时还没有!”
“你是我江东年轻一代中的突出的,某其实一直看好你,这才向大王推荐了你。”陆逊笑道。
目光望向陆逊,张温轻问道:“大都督就不怕臣辜负了大都督的期望?”
“不会的,惠恕你一定会成功的!你为人机智,思虑全面,灵活应变能力强,绝对可以担任此重任!”陆逊笑道,仿佛他比张温自己还要自信。
缓缓低下头,张温有些不好意思:“可是臣至今还没有妥善的办法。”
“其实事情远没有惠恕想的那般困难,相反要简单许多。”
“恭听大都督高见!”
脸上再添一抹微笑,陆逊开口:“吴蜀两方联盟已成定局,除非两方不要基业了!”
随着张温点头表示认可,陆逊继续道:“那使蜀必会成功,至于细节,你只需记得,既要给足蜀国脸面,让其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同样又要保证我们的底线,若是你觉得承受不了,那便选择强硬一些,甚至可以以不结盟为由,不是我们求着他们,他们想自取灭亡,随他们,能够击退魏军一次,不代表能一直击退魏军!”
说完,陆逊扬长而去。
思考一番后,张温似乎明白了,对着离开的陆逊拜道:“谢大都督指点!”
闻言,陆逊会心一笑,脚步渐快。




我不做后主 第一百二十章朝议汉中
接到吴王孙权旨意,再得陆逊指点,张温心里可谓是有了底,昔日的自信再度回到脸上,甚至较以往犹有过之,快步走回府中,开始收拾行囊,准备出发,一旦成功自己那可就是大功一件啊!
前后不过两个时辰,便见一辆外表有些大气,装饰不俗的马车驶出了建业城,随行有二十余人,城门口的百姓望着这一行人,不时的指指点点,无非在猜想这车里的人是谁,不过这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辆渐渐驶远的马车能否改变如今的蜀吴关系,开创出一幅新的局面。
相比吴王宫发生的一切,蜀中方面自然还不知晓,乾元殿殿中,刘禅盘膝而坐,呼吸平稳且极有规律,总有着一丝丝青白色的气流从空间中抽离出来,随后伴随着刘禅有节奏的呼吸自鼻孔吸入,旋即再吐出一道有些斑驳的浊气,伴随着这一吸一呼,那盘膝而坐的身形中所蕴含的力量似乎同样的再慢慢增加。
若是褪去衣衫,更可以惊奇的发现,刘禅体表泛着淡淡的青白光芒,在这种光芒之下,本就滑嫩的肌肤,变得更加晶莹亮丽。
一切的一切就在这种看似无聊的过程中持续了一夜,晨起时分,坐在门外留守的黄皓,搓了搓朦胧的双眼,按照昨天刘禅的吩咐,于殿外轻敲了敲门,用能够让屋里人听到,却有不显得突兀大声的声音轻道:“陛下,天亮了,该上朝了!”
声音穿入房中,那盘膝的身影耳尖微抖,旋即伴随着一股深吸,远比之前的大量青白之气被吸入,紧接着同样吞吐出一道较先前更加污浊的呼气。
伴随着这次呼吸的结束,刘禅渐渐睁开了双眸,那是一对深邃到让人一眼看不穿的漆黑眸子,睁开得一刹那,一抹青芒自眼角划过,令得原本便有些诡异的双眼又多了几分寒意。
微微握了握双拳,细细感受了一下自己的身体,刘禅惊讶之时又带着几分喜悦。
“四阶五重了,看样子境界提升并不是很难,或者说高阶功法跟低阶功法差距确实真有那么大。”自己也感觉到自身境界进步有些过快,刘禅自我分析道。
结束修炼,缓缓起身,刘禅走出乾元殿,在偏殿,经一干侍女梳妆整理后,向早朝大殿走去。
如今,不出意外,刘禅都愿意来听一下早朝,这已经不仅仅是自己的职责那么简单,更多的已经是刘禅获知蜀国情况的一个重要途径,说起获取情报,刘禅发现自己竟然缺乏一个情报网,在这种交通信息极度落后缓慢的时代,谁率先掌握第一手情报,谁便能占据极大优势,如此一来,情报网的快速组建刘禅也该提上议程。
要构建一个情报网,前期工作尤其重要,花费的时间也不短,必须要尽快。
刘禅坐于大殿上位,百臣分列下堂,回神后,刘禅有意无意的看了孔明所在一眼,旋即淡淡出声:“丞相的汉中经略诸位都看了吧?”
“臣等已看过!”
“既然看过,那便说说自己的想法吧,今天,务必把汉中之策议论出来,议论不出来就给朕一直在这议,朕陪你们!”刘禅双目一瞠,很是坚决道。
刘禅的反常自然令得百官感到奇怪,甚至是身为百官之首的孔明都微微一惊,他显然没有想到陛下会这么着急,无奈之中更多的是一种担忧,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汉中之事,单单人口迁移安排,土改等一系列事便极难安排妥当,尤其如今已经快进十二月,年前怕是很难完成。
“不要急着诉苦,朕要的就是在今年年底实行完毕,让迁徙的百姓,在汉中过年!”见到堂下众人脸色难看,隐隐有人要站出来开口,刘禅不由一怒,厉声道,他了不相信这些最先行动的是提策略的。
不管如何,刘禅毕竟是蜀国君主,手中权利可能不如某些大臣高,但是在明面上却足以压他们一头,毕竟你不遵皇命便是大逆不道,便是造反,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选的。
“机伯,汉中之略,人当为重中之重,你便先说说你的吧!”没有好脸色的望了众人一眼,刘禅对着堂下发须皆白的伊籍道。
“诺!”伊籍拖着身子走出,有些艰难的躬身一拜后,有些无力的说道:“陛下,自汉中之略初次出现,尚不完善时,臣便有意提出迁民,无奈事情太过重大,一时之间未能与陛下,丞相相商。”
“如今幸得陛下,丞相有意推行汉中发展,臣特加紧安排,如今初具迁徙百姓一万六千户,人数三万五千人左右,如今已经拟装成册,可供陛下翻阅。”
“好!”闻言,刘禅内心一喜,这古代许多事都不方便,三万五千人放到刘禅现代确实不多,调查一番快的话也就半天左右,但是放到如今,则要数天时间,汉中之事自提出至现在也不过就数日时间,伊籍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甚至超出刘禅的预期。
不仅刘禅如此,孔明也是目露赞赏之意。
“机伯,前几日成都征兵之事,你曾提出一份在册人口统计,那份是……”
“禀陛下,这迁移的三万人并不在当初名单之上!”
“好!”此时除了说好刘禅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伊籍的回答无疑说得再清楚不过,迁徙人口不在当初征兵名单,也就是说此番征兵并不影响迁徙,迁徙同样不影响征兵进度。
若是真的影响,那刘禅可就为难了,人可不是随随便便,一时之间可以变出来的。
哪怕传说诸葛亮撒豆成兵,那也不过是传言,暗地里刘禅也是曾问道过,顶多便是如前不久在阳平所见到的邓芝的召唤一类的术法。
如今两者不冲突,那便可以同时进行,毕竟时间不等人,不知道结果还好,有时候知道了结果,往往更加着急,因为不努力就玩完了,就要当亡国之君了!刘禅可不想如此。




我不做后主 第一百二十一章邓芝赴汉中
一切的结果比自己想象中要好,刘禅心情不由好了许多。
“既然如此,那便抓紧安排吧,迁徙的一切相关事宜都要妥善安排好,不得出现任何纰漏!”
此刻,刘禅表现出了众人从未见过的决心,228年北伐,只有不到五年的时间了,五年时间内,刘禅必须要把汉中打造成蜀中重镇。
以前的汉中是蜀中门户,蜀中第一重镇,张鲁凭借这一郡之地便能跟刘璋打的平分秋色,甚至有时候还占据上风,足以体现汉中昔日的强盛,阳平之战途径汉中,见到的却是人口凋敝,甚至可以说是了无人烟,除了当兵的,基本还是当兵的。
刘禅穿越到这个世界,那些阳平之战,平南中之乱都是小事情,因为有诸葛亮在,这些都挺过去了,真正的挑战是北伐,北伐赢了,便有希望一争天下,北伐输了出蜀将变得无望。
而在历史上,诸葛亮平定南中之乱后便亲往汉中主持北伐准备工作,足见汉中对整个北伐的作用,魏国雍凉有大都市长安,后备无虞,即便有所需,也可以从中原源源不断运来,道路相比蜀道可谓是一马平川,毫无阻碍。
第一次北伐的失败,主要原因确实是街亭失守,但除此之外绝对还有着其他间接因素造成,各方面准备不充分等诸多条件。
说到准备上,那便在汉中提前几年。
伊籍是蜀中如今年龄资历最老的臣子,虽无突出功绩,但却办事效率,稳妥。
刘禅的急切让他感到了一丝欣慰,同时也带着一丝担忧。刘禅对朝政还是上心的,但是却又因为年轻而显得有些沉不住气。
“陛下,如今年关将至,百姓都想着过完年再出发,若是强行逼迫,怕是会引起不满,毕竟背井离乡他们还是有些抵触的,若是连年都不让过了,怕是会引起一系列不必要麻烦。”
“那便重赏!赏到他们愿意出发!”刘禅尽量语气平稳,不让自己太过激动,毕竟伊籍是老臣,语气太过不合适,毕竟刘禅还是懂得尊老爱幼的。
“这……”伊籍瞬间傻眼了,还能有这种操作?亲爱的陛下啊,你是有多着急?
“朕不信重赏之下他们还赖着不走,一百钱不走就两百,两百不走就三百,寒冬腊月的,本就难熬,百姓过年过冬需要的东西自然很多,需要的钱同样也更多,朕就不信他们不愿意去拿这笔钱!”
闻言,堂下孟光不由私下撇了撇嘴,又是一大笔支出,而且还是很滑稽的作用,孟光活了这几十年,在蜀国当了多年大司农,第一次见钱还能这样花。
当然这个孟光可不是举案齐眉的主角,东汉贤士梁鸿的妻子,要知道,那是个女的,这个可是个男的,乃是东汉太尉孟郁的族人,为躲避董卓之乱逃到蜀中,在刘备入蜀后做了蜀国官员,而且活的时间那是相当长,据史中记载活了足足有九十多岁。
对于看上去很不合理的决定,大臣们没有人主动站出来反对,毕竟都是官场老油条了,刘禅今天这麽反常,谁知道还会干些什么,万一自己出头被当成鸡给杀了呢?
考虑到各种方方面面的因素,各臣子不自主的齐齐望向孔明,要说在这个朝堂之上,陛下最不敢下手的人,唯有丞相大人而已。
“既然陛下一心想要迁民至汉中,以备北伐,臣等自当支持!”孔明面无表情道。
丞相都如此说了,其他人自然也就无话可说,毕竟他们再闹腾也翻不起什么浪花。
“nnd,真的要掏钱了……”孟光郁闷道,虽然钱不是他的,但是自己就是看到花钱就心疼,或许也是职业病作怪吧。
“汉中下一步的部署绝不能单靠地方人员,必须要派人全权负责此事!”刘禅扫了台下众人一眼道。
此时的汉中太守是魏延,魏延身为武将,在此时的蜀国中绝对算是一员虎将,至少从历史评论上来看是的,至于真人刘禅就有些不清楚了,毕竟刘禅至今还未见过魏延一面。
而在魏国欲调五路大军灭蜀时,刘禅虽去了阳平,但魏延却按计划被调到南方抵挡孟获,如此一来倒也错开了。
魏延军事上或许可以,但是这发展国力,安顿百姓,恢复农业,以及后续的兴修水利等一系列安民富国之策,他可玩不来。
“陛下,自古以来文武分治,文有所长,武有所优,两者分管职责,方利于国政,臣以为,负责汉中之事的官员,应当只抓民政这一方面,至于军事还应归镇北将军魏延所管。”
闻言,刘禅心中微喜,他倒也想魏延继续负责军事,但是孔明一旦迁汉中,那一切事宜肯定归孔明,而这一点,即使是魏延相必也不会有意见,毕竟魏延在蜀中最怕的便是蜀先帝刘备,及丞相诸葛亮。
文武分治绝不是诸葛亮的所作所为,把汉中兵权继续交由魏延这同样有些反常,除非……
刘禅想到了某种可能,除非诸葛亮本人不打算前往汉中。
想到这,刘禅心中顿时一抹担忧,他原本是想着诸葛亮去了汉中,那他便可以在成都“为所欲为”,到时心中的一些想法也能避免来自孔明的阻力,变得更加容易。
还不待刘禅发问,孔明便主动道:“禀陛下,南中叛乱已久,至今未平,即使要北上汉中,也该先平南中,然我蜀中皆戍卫各郡县,并无多余闲置兵马,因此还需筹备兵力,军需辎重,此为蜀中当前第一等要事,故暂时无法分身汉中。”
“汉中之事同样至关重要,丞相若不亲往,朕总有些不放心啊!”刘禅心中真的有些惋惜,有种小心思被看穿的别扭。
“汉中之事,臣欲推荐尚书郎邓芝暂领,伯苗生性谨慎,为人处事皆能拿捏恰当,常与臣商谈而有所见著,其去与亮亲往并无差别。”
魏延为人傲慢,一般人怕是镇不住,特别是文臣之流,除了诸葛亮怕没有第二个人,只有放弃接受汉中兵权,才不会受到魏延干扰。




我不做后主 第一百一十二章经济危机
诸葛亮既大肆举荐邓芝前往汉中负责诸多事宜,刘禅倒也没有过多反对,毕竟反对也没用。
再者,对邓芝这个人来说,刘禅其实并不反感,或许是因为一起蹲过战壕,有一种所谓的战友情作祟吧。
其实决定邓芝前往汉中,或者说诸葛亮亲往对刘禅来说真的影响不大,因为这次朝政,他所要求的,或者说根本目的就是彻底定下汉中战略。
朝会散却,在刘禅的再三强调要求下,涉及汉中部署的各部门均纷纷忙碌起来。
伊籍仍旧效率极高,上午的朝会,下午便令下属各级人员迅速下达年前迁民的通知。
截止到天色变暗,但是迁民名单上的用户基本都已经知道了情况,时间很紧迫。
一开始他们正常的表现出了不满,这种不满是针对蜀中朝廷的,毕竟背井离乡本就心中不乐意,现在倒好,十二月天,没一个月便过年了,连这点时间都等不起,一时间有些小骚动发声,甚至有些人产生了放弃迁徙的想法。
1...3233343536...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