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重生小地主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弱颜
连老爷子这样说,是给了连守信和张氏选择权。依张氏的意思,就想说要赵氏。这倒不是说连守礼没赵氏能干,是张氏看赵氏太可怜,让她去铺子里干活,能让她吃饱,还能吃的好些,同时也离了周氏的身边,少受些气。
虽然这样想,但是张氏不会傻的说出来。连家还有一个当家人周氏,这是个喜欢和你扭着劲的人。
“谁都行啊。”张氏道,“就是铺子里烟熏火燎的,活太重,又脏。干一天下来,人都快散架了。我看他三伯娘怕是干不来,还是他三伯,怕还行。”
“那就让我三哥来吧。”连守信附和道。
张氏就对着连守信笑了笑。
“你看那?”连老爷子询问周氏的意见。
“老三一个大老爷们,去铺子里干啥?让老三去。”周氏冲口就道。她就看不得张氏说了算的架势。连守信太不争气了,让牵着鼻子走。哪能让张氏说啥是啥那,张氏不就是想让连守礼去吗,她就偏不答应。
张氏略微低下头,似乎是被周氏卷了面子,不舒服。其实暗地里,却和连蔓儿交换了一个欢喜的眼神。
成了
她们本来就是想让赵氏去,怕周氏不答应,预先商量好了,让张氏这么说。果然,周氏上当了。
这件事得马上敲定,不然一会周氏回过神来要反悔,那可就糟了。现在是农闲的时候,连守礼在家也没啥活计干,反而是赵氏,每天的家务活一点都不少。洗衣服做饭,喂鸡喂猪。尤其是做饭,何氏常常偷懒,如果让赵氏去铺子里帮忙,那周氏和连秀儿要做的活计就多了。
小七不用人说,就跑出去,一会工夫,就带了连守礼和赵氏。连老爷子就把话对连守礼赵氏说了,连守信刚才都和她们提前商量过,两人自然满口答应。
“爹,他三伯娘帮忙,我们吃啥,他三伯娘就吃啥。”张氏道。
事情说完了,连守信和张氏就站起身。
“等等。”周氏一直盯着连守信,这个时候就开口道,“你就白使唤你老三,一两顿饭就打发了?”
这是要工钱。周氏太心急了,或者说在金钱这个问题上,她还信不过连守信一家的厚道。
连守信有些无奈的笑了。
“娘,我们商量了,每天按五文钱给三嫂,按月给钱。”他刚才没说,是想一家人,这件事用不着摆到明面上说。他连守信的脾性,大家伙都应该。
可惜,这样君子的行事方式,在连老爷子面前行得通,在周氏面前,却注定碰壁。
连蔓儿翘起了嘴角。先不明确提工钱这件事,是她怂恿连守信的。她就猜到周氏会提钱,周氏果然提了,而且是当场就提。
连守信的感情再次受伤,他以后应该更能认清,谁亲谁疏,哪些才是他最应该珍惜的家人
先送上一更,继续求粉红。晚上会有二更。(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是 由】.





重生小地主 第一百七十九章两个账房
??费章节(12点)
二更,求粉红。
“五文钱?”周氏不屑地哼了一声,似乎是嫌给的钱太少,最终却是撇了撇嘴,没有再说。即便是她,心里也很清楚,五文钱一点都不少。何况赵氏并不用在铺子里干一整天,而且铺子里还供她吃饭。
连老爷子有些责备地瞪了周氏一眼,连守信和张氏夫妻的个性他很了解,既然这样做,就绝不会亏待了赵氏。到时候按月给的钱少不了。偏周氏这样不开眼,一开口就提钱,生怕连守信不给,将好好的和美气氛给破坏掉了。
事已至此,连老爷子只能暗自叹气。如果他再责骂周氏,就显得有些假了。
“他三伯娘要去,也行。铺子里事还真不少,可就指望他三伯娘了。”张氏就将上工的安排说了出来,“……晚上吃过晚饭就得上工,啥时候把活干完,啥时候。第二天早上,寅正上工,一直干到晌午。俺们供两顿饭,早上一顿,晌午一顿。”
这些事情,本来可以私下里和赵氏说的。张氏现在当着众人的面就明白地说出来,而且略有些夸张,为的就是免得以后周氏找借口阻挠赵氏上工。
“那就这样,冬天大家伙都闲着,家里的活,有你母亲和秀儿,还有老2,就让老三一心帮你们。”连老爷子大手一挥,很痛快地道。
周氏本来还想说,赵氏去铺子里干活可以,但是不能耽误了家里的活计。结果被连老爷子这么一说,她就没法子再说了,因此脸色就有些不好看。
如果刚才不和张氏拧着劲儿,答应让老三就好了。
周氏有些后悔,但是让赵氏去,是她亲口答应的,一时就抹不开脸反悔。
“爹,那我们先了,我也得跟三嫂说说铺子里的活计。”张氏就道。
“行,你们忙你们的去吧。”连老爷子点头。
连守义和何氏也跟着往外走,却被连老爷子给叫住了。
“老2,你们留下。”连老爷子沉着脸道。
连蔓儿从上房出来,落后几步,趁着没人注意,就溜到窗跟底下,就听见屋里连老爷子正在低声训斥连守义。
“……还有没有点身份,连家的脸都让你们给丢尽了。你们给我听着,要是谁再往老四的铺子里去黏糊,以后就别再进连家的门。我连家没有这么不要脸的人……”
只听了几句,连蔓儿就离开了。连老爷子肯定不是个完美的人,但基本上,还是一个正直的人。
…………
西厢房里,连守信和连守礼两家人都非常开心。
赵氏能去早点铺子帮忙,她是喜出望外,几乎不敢这是真的。
“我也捏着把汗,怕他奶不答应。”张氏笑道,“还是我们蔓儿教的法子好。”
“蔓儿机灵着咧,我们叶儿总念叨,要跟她蔓儿姐学。”赵氏因为高兴,话也多了起来。
“这算啥啊。我奶的脾气咱谁不了,你想往西,她就一定让你往东。要是想成事,咱就得反着来。挺简单的事。”连蔓儿道。
“不简单,我们就想不出来。”连守礼道。
连蔓儿笑笑,心道,那是因为你们太老实,不肯动心机。
……
天是咋这么冷,连蔓儿心里抱怨了一声,将两只手在厚厚的袖筒里面相互搓了搓,呼出一口气,看着嘴边飘起一小片白雾。仔细看去,还能看见细小的冰珠。
这就是呵气成冰啊,连蔓儿想。
连蔓儿正走在从老宅到早点铺子的路上,她走的很慢。没有办法,路上积着厚厚的雪,一脚踩下去,能听见嘎吱嘎吱的声音,她的整个小腿几乎都没进了雪里了。太阳挂在半空中,发着昏黄的光,几乎感受不到它的热度。
从昨天晌午,就开始下雪,是鹅毛大雪。雪下了一天一夜,才刚刚放晴。满是积雪的路面上,只有稀稀落落的一些脚印。连蔓儿特意地踩着那些脚印走,可有的时候还是不得不踩进深雪里。
连蔓儿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小腿又陷进了雪里,显得矮了一截,从远处看去,几乎就是一只棉球在白雪上慢慢地蠕动。
当然,连蔓儿是绝不承认她是只棉球的。她只是穿的多,身材还是很不的。虽然,一个十岁的小丫头是否有身材,这件事本身就很难说。
因为下着雪,她今天早上就没跟着去铺子里,现在等雪停了,她才出门来。
经过了“长途跋涉“,在雪地上留下一串肥肥短短的雪窝子,连蔓儿终于到了连记早点铺子。官道上不同于村里,车辙、马蹄印和人的脚印纷杂着,生生在雪里踩出一条路来。
有行人,就有生意。连蔓儿放下心来。
时辰已经不早,铺子里只稀稀拉拉地坐着几个客人,连守信和五郎已经开始收拾店铺了。
跟他们打过招呼,连蔓儿就直接进了灶间。
一股热热的蒸汽扑面而来,连蔓儿眨了眨眼睛,感觉到睫毛上有水滴滴了下来。这是她嘴里呼出的热气,在睫毛上凝成了冰渣,现在遇热融化了。
“蔓儿来了”坐在灶下烧火的赵氏看见连蔓儿,笑着招呼。赵氏已经在铺子里干了一些日子,她一点不觉得活计辛苦。这些天,连蔓儿眼见着赵氏的脸上有了红晕,笑的时候多了,整个人都比从前开朗。
“三伯娘。”连蔓儿笑着叫了一声。
“哎呀,蔓儿你咋来了,外面雪停了?看,踩了一脚的雪。”张氏正在收拾蒸笼,听见声音扭过头来,立刻一连声的吩咐,“快去里屋炕上坐着去,把鞋脱了,送外面来烤烤。”
连蔓儿笑着就往里屋走,迎面小七从里屋跑了出来。
“让你二姐上炕,你帮你二姐把鞋拿出来。”张氏就道。
连蔓儿进了里屋,坐到炕上,小七就把她的鞋脱了。连蔓儿和普通的农家孩子一样,穿的是家里做的棉鞋,手工制作的千层底、紫红色烫绒布面的,张氏还用黄丝线在上面绣了肥猫滚线团。
这样的鞋子如果做的合脚,是很保暖的。但也有它的缺点,就是不放水。现在鞋子上沾了雪,如果不及时地烘干,雪水会浸透鞋底和鞋面,这鞋就不保暖了。穿这样的鞋,很容易生冻疮。
小七把连蔓儿的写送出去给了赵氏,又跑了。
“小七,今天生意咋样?”连蔓儿盘腿坐在炕桌旁,打开钱匣子,数里面的钱,一边问小七。
连家的钱,包括这铺子里的收入,都是连蔓儿管着的。不客气地说,连蔓儿就是家里的财务主管。她很敬业,一天都不落地往铺子里来,就是雪还在下,她也是要来的。不管怎样,钱匣子要看紧,连蔓儿暗地里握拳。
“买汤喝的人特别多。”小七道,下雪天,只要山上的工程不歇,他们的生意就不会差,反而会更好。
“这有块银子?”连蔓儿从钱匣子捡出一小块银子问道。
“那是老黄给的。”小七也爬上炕来,挨着连蔓儿坐了,两只脚伸在炕沿外。“是订的包子钱。”
已经有人肯为了吃包子,预付银子了,很好。
“二姐,娘说要问你,是不是该多蒸点包子卖。现在包子又不够卖了。”小七道。
“是啊,蔓儿。”张氏在灶间听见她们姐弟俩,就探进头来,“我看是该多预备点了,这两天老有镇上的人来吃包子,还要打包带吃。”
她们准备的包子数量,一直在增加。由五十个,减为四十个,后来又加到五十个,六十个,八十个。不仅是来山上做工的人会来吃,镇上也有人喜欢上了她家的包子。
“那以后咱就每天蒸两笼屉的包子,咋样?”连蔓儿道。两笼屉,就是一百个包子。
“行,就从开始。”张氏笑着缩回头去。
连守信和连五郎从外面走了进来,两个人都穿着家常的衣裳,头上戴着厨师帽,身上围着大围裙。两个人进来后,就从大围裙前的大口袋里往外掏铜钱,放进钱匣子里。
“骨头汤二十五碗,稀饭十碗,馒头二十个。”
“骨头汤三十碗,稀饭十碗,馒头十九个。”
小七哧溜溜下炕,从灶间抱了一块大木板。然后一手拿着炭条,在木板上写写画画了一番,这才将木板递给连蔓儿看。
大木板上,是一个简单的表格。
表格的表头,分为五栏 第一栏画着一个大海碗,第二栏依旧是一个大海碗,就是上面多了一根骨头,第三栏画着馒头,第四栏画着包子,第五栏空着。
这五栏分别代表的是稀饭、骨头汤、馒头、包子以及合计数目。
每一栏下面的又分别有三个空格,空格里都写满了正字。前两个空格里的正字很多,最后一个空格里的正字要少很多。
这分别代表了连守信、五郎和小七的业绩。
这是连蔓儿想出来的计数的方法。每个人端出去一碗汤,或者一个馒头,就在的表格内相应的标志下添上一笔。写好一个正字,正好五笔。
这方便了最后核对总账,也能帮着每个人记住该收多少钱。当然,也能看出每个人干了多少活。有了这块木板后,对于他只拿三文钱,而连守信和五郎都拿五文钱,小七不仅心服口服,还生出些小小的惭愧,更加勤快了。
“小七,算算每样一共多少钱,然后总共多少钱。”连蔓儿道。
小七答应了一声,从靠着炕头的一个包袱里,很爱惜地拿出一架红漆的旧算盘。
二更,求粉红。(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是 由】.




重生小地主 第一百八十章 北风吹、雪花飘
??费章节(12点)
连蔓儿笑眯眯地看着小七用胖乎乎的手指头,噼里啪啦地拨弄算盘珠子。这架算盘是连老爷子用过的旧算盘,送给了小七用。
学以致用,连蔓儿在跟着连老爷子学写字念书的时候,想到她又不能去考功名,还是多学点实用的比较好。就算五郎和小七,也是一样的,当然如果他们有机会走科举的路也很好(这个目前来看,还是太遥远了)。因此,他们就商量了,要连老爷子教他们用算盘。
连老爷子做过那么多年的掌柜,算盘用的是极熟练的,超过了他的字。
连蔓儿几个跟着连老爷子,已经将珠算的基本口诀都学会了。出乎意料的是,小七学珠算学的最快。连蔓儿很高兴,就开始让他帮着算铺子的出入账,
小七在扒拉算盘,连蔓儿则是用心算,早点铺子这点账目,她还不需要用算盘。一会工夫,小七停止扒拉算盘,向连蔓儿报出一个数目,连蔓儿将这个数目,与心算的结果对照。
“算对了,再算下一项。”连蔓儿道。
小七这孩子在数字方面很有天分,不仅算的快,而且很少出。
姐弟两个就这样,将账目都算了一遍,核对无误,由连蔓儿在账册上记录清楚。这些天的客流趋于稳定,每天的利润差不多都在二百文钱左右的样子。
“算好了吗,今天挣了多少钱?”张氏用围裙擦着手,走进屋来问。
“二百一十五文钱。”连蔓儿道,“还不算这块银子。”
一家人都喜的眉花眼笑。
“都收拾收拾,洗洗手,马上吃饭。”张氏说着话,又回灶间忙活去了。
连蔓儿就将钱和账册都收了起来,小七将烤好的鞋子给她拿了。连蔓儿穿了鞋子,走到灶间来洗手。
灶间里,张氏和赵氏正在做晌午饭。
这些天准备的早点都卖的精光,所以他们要吃饭,一般还要另外做。
一笼屉饽饽已经出锅了,冒着诱人的热气。连蔓儿吸了吸鼻子,她闻到豆沙馅的香甜味了。好想吃,不过得先去洗手。
早点铺子里准备了洗手用的肥皂,不同于家里用的那种香皂,这种肥皂里面含有大量的碱,洗洁力更强,却没香气。这是连蔓儿特意去镇上买来的,买这种肥皂并不是为了省钱。他们是做吃食的,干净卫生最重要。连守信、五郎他们,包括她,每天要接触大量的铜钱,手一定要洗的干干净净才行。
“今天咱吃炉饽饽。”张氏说道。
张氏并没有把出锅的饽饽往屋里端,而是在灶下又加了一把柴禾,然后往大铁锅里倒了一些油。油很快就热了,张氏就从帘屉上拿起一个热腾腾的饽饽,将下面的叶子撕掉,然后把饽饽放进锅底的油里。
油不多,还没能没过饽饽。张氏用手将饽饽轻轻地一按,圆球状的饽饽就成了圆饼状,热油浸入大黄米面皮中,发出轻微的滋滋声。张氏这才将饽饽往旁边一滑,饽饽就牢牢地固定在锅壁上。接着她又拿了一个饽饽,如法炮制。
这就是炉饽饽,要将被按压成饼状的饽饽的两面都用油煎的焦黄,才算完成。之所以叫炉,而不叫煎,也许是因为不需要太多的油的缘故。炉出来的饽饽,比起蒸熟的饽饽,又是另一番风味。
庄户人家,油也是精贵的玩意儿,就是用的油不多,好些人家也是舍不得炉饽饽的。所以炉饽饽在很少吃到油水的小孩子们的眼里,是冬天难得的美食。连蔓儿就看到过村里一个几岁的娃娃,跟在亲娘的身后,扯着亲娘的衣裳角,一声声地哀求,就是为了吃一顿炉饽饽。
连家现在每天都有进项,张氏自然不会舍不得放油。
赵氏也没闲着,她正将削好皮的土豆切丝,旁边的碟子里,已经准备好了蒜瓣儿和切丝的红辣椒,这是打算做酸辣土豆丝。
“三伯娘,你歇一会,我来炒菜吧。”连蔓儿洗了手,就要帮赵氏。
“蔓儿,你屋里歇着去,别沾手了。这点活,我一会就干完。”赵氏笑着道。
“蔓儿,你把那豆腐先端进去吧。”张氏就指着灶台上扣着的一个大碗道。
“哎。”连蔓儿笑着答应了。
很快,张氏和赵氏就将饭菜都准备停当了。一盆炉的焦黄的冒着油星的饽饽,一大盘酸辣土豆丝,一盆凉拌豆腐,一盆大骨萝卜丝汤,还有切成细丝,加香油拌的、又咸又香酱芥菜疙瘩。
“爹,哥,来吃饭了。”连蔓儿就到店面里叫正在打扫的连守信和小七。
“来了,来了。”连守信和五郎应道。
“别忘了好好洗手。”连蔓儿嘱咐着,就走到门边往外看了一眼。
官道上行人很少,有一个小小的身影背冲着铺子,正往村子里走。
“叶儿”连蔓儿忙将门打开,大声招呼道。
那个小身影停顿了一下,却没有立刻转回头来。
“叶儿,我都看见你了,你快点,别让我出去抓你去。”连蔓儿气的跺了跺脚,大声道。
连叶儿这才转过身来,慢吞吞地走了,站在铺子门口,闷着头不。
连蔓儿一把将连叶儿拉进屋里,这才又将门关上。
“都来了,咋不进屋?马上吃饭,走,跟我洗手去。”连蔓儿拉着连叶儿道。
“蔓儿姐,我不在这吃,我吃。”连叶儿倔头倔脑地道。
“还干啥?你了,也吃不着啥了。在这吃吧,我娘把你的份都给带出来了。”连蔓儿笑道。
张氏在里屋听见她们,就走了出来,招呼连叶儿吃饭。
“叶儿,站在那干啥,快进屋来吃饭。”
“刚才要不是我往门外看,叶儿连咱的门都不进,就要了。”连蔓儿就笑。
“这孩子,咋还外道那。大冷的天,快到里屋来。”张氏就道。
“我吃,家里有我的口粮,我不信她能总饿着我。”连叶儿闷闷地道。
赵氏也从里屋走了出来,看见连叶儿就叹了一口气。
“总这样,也不好。”
赵氏来了早点铺子里干活,第一天吃晌午饭的时候,周氏就打发了连叶儿,说是让她看看她娘在铺子里干的咋样。铺子里那时也正要吃饭,张氏就留了连叶儿一起吃饭。
这件事,在大家看来很平常,谁都没有多想。
第二天,周氏依旧是那个时候,又打发了连叶儿。连叶儿不好意思又在铺子里吃饭,任大家留她,她还是跑回家去了。
连叶儿回到家的时候,周氏她们还没吃完饭。连家吃饭,是按人头准备的,每个人多少饭,多少饽饽或者窝窝,都是有定数的。连叶儿上了桌,却没有她的份,只好喝了点菜汤。
连叶儿有个倔脾气,这件事谁都没告诉。
第三天,周氏依旧打发连叶儿出来,连叶儿只出门转了一圈,就跑了。结果,饭桌上依旧没有她的饭。
周氏根本就没准备她那一份。
连叶儿就跟连老爷子告状,连老爷子自然训斥了周氏。转过身,周氏就找了借口,将连守礼给大骂了一顿,赵氏当然也没有幸免。周氏还说要让赵氏回家,不让她再去铺子里干活了。
张氏就说干脆让连叶儿就一直跟着赵氏来铺子里吃就行了。连叶儿犯倔,和周氏抗上了,结果这晌午饭就吃的有一顿没一顿的。
“没啥事,就是他奶不这样,我也打算让叶儿跟着咱吃的。”张氏安慰赵氏,接着就又笑道,“他三伯我就不管了,那是他奶的亲,他咋地也不能让他饿着吧。”
张氏说完,笑嘻嘻地瞟连守信。
连守信低头,使劲搓手。
连叶儿最后还是留下来吃了晌午饭。
“你就和别她犟了,以后晌午干脆就吃。”连蔓儿对连叶儿道。
“嗯。”连叶儿被大家伙劝着,也想开了,“我以后也帮着干活。”
“有我们跟你母亲干活,哪用得着你。”张氏笑道。
“四婶,我在家也是一样干。到这来干,我心里舒坦。”连叶儿道,“四婶你要不答应,以后我宁肯饿着,我也不来这吃饭了。”
“行,就依你。”张氏连叶儿的倔脾气,只好答应了。
吃过晌午饭,张氏和赵氏又开始收拾。
“娘,我先,把饭给我姐送去。”连蔓儿道。
“我陪蔓儿姐。”连叶儿忙道。
连蔓儿提着食盒,和连叶儿从铺子里出来。晌午的太阳并没有比的更暖和,风吹的更猛了。北风打着旋,将没冻住的雪粒刮起来,扑在人脸上,冷飕飕的疼。连蔓儿将食盒抱在胸前,慢吞吞地走。
进了村里,街上几乎看不到行人。这个天气,大家都猫在家里,没有要紧的事,谁也不会出门。
远远地看见了连家的大门口,有一个人从门里走出来,向门里挥了挥手,慢慢地朝她们这个方向走了。
“哎呦,这不是连家闺女”
先送上一更,求粉红,期待二更。(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1...7677787980...427
猜你喜欢